母亲想要的那块紫色头巾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格宜沽沽塘,我看到那一片唯美的紫色的薰衣草,那些微小的紫花,拖着静静的长蔓,亲吻着白云,渴望着爱情……
  恍惚之间,我回到了高二时那个周末的早上——
  那个早上,母亲赶着马车来城里进货,我们照例在贸易大楼底下会合。母亲一边把麦乳精和补脑汁塞进我的书包,一边指着一对擦肩而过的年轻夫妇对我说:“那条紫色的头巾真好看!”手眼还在书包上的我手忙眼乱地顺着母亲视线停留的方向打探:朝阳中,那个女孩子头上戴着的那块紫色的头巾很耀眼。母亲的目光追随着那块紫色的头巾,直到它消失在远方的人潮。通常,连我高了矮了胖了瘦了都来不及打量的母亲,竟然在这些小细节上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母亲收回目光说:“那年结婚时,和你爹在贵阳火车站,我也想要这样的一条紫色的头巾,你爹不同意,吃了一碗两毛钱的面,我们就回来了。”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漫不经心,像是说给我听,像是自己在回忆。初谙世事的我看到母亲眼眶是湿润的,准确地说是落寞的,这个词我刚刚在琼瑶小说里读过,对,小说中描写女主人公这样情节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词语。我像心疼女主人公一样突然心疼站在我面前这个有些不像我母亲的母亲,但我不敢像同情女主人公一样热泪盈眶,一直以来,母亲的强大和严苛让我的情绪不敢有越雷池的放肆,我木偶般站在原地,看着她麻利地把货装完。
  母亲很沉默,既没唠叨叮嘱我学习,也没带我去改善伙食,装完货往我手心里塞了20元钱就走了。我一个人握着钱站在大街上又发了很长时间的呆,后来我径直走进百货大楼给母亲买了一条紫色的头巾,还给售货员要了一张牛皮纸小心包好。那个星期我很激动,把头巾打开看了好几回,憧憬着母亲见到头巾时会是怎样的欣喜。
  那个星期过得很缓慢,终于熬到周六早上又和母亲见面。当她要把麦乳精和补脑汁放进我书包的时候,我颤抖着拿出了那条紫色的头巾递给母亲,母亲接过去问我是什么东西,我微笑着得意地看着母亲打开,那一抹紫色在阳光下耀眼地展开,我永远记得母亲抬头责问我时凄厉的目光和尖锐的叫喊:“谁叫你买的!”我还来不及说些什么,我也不敢说些什么,话音未落,那块紫色的头巾就在母亲的手上滑落,掉在了万人走过的街头,连同那张撕破了一角的草纸!我泪水滂沱,转身就往学校跑。
  而母亲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每周还是给我送来一包麦乳精一瓶补脑汁,一样脚底翻天地忙着她的小店她的生意,一样挑剔埋怨着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成长。要是哪个世交叔伯夸我像母亲一样能干时,站在旁边的母亲总会补上一句:“像什么像!像她两个无用的姑妈!”我一定会为母亲的这句话哭上半晌,不是为我的无用,而是为疼我的两个姑妈。如果哪个婶娘夸我听话懂事时,母亲又过来补上:“你别看她表面这样,小小年纪主意正得很!”从母亲气急败坏的情绪中,我知道不读师范改上高中,挑战到了她作为家长的权威。
  母亲一直在抱怨的路上从一个万元户挣到另一个万元户,最后到城里买房,而我一直努力走在可以够到母亲眼中及格分的路上。我这时才突然发现,这几十年母亲从来没戴过头巾。那个年代在云贵高原上生活的女人们,或为御寒、或为装饰,或红或蓝或紫,都有一块头巾,而母亲一直没有,当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可以买到一火车皮头巾的时候也没有。记得母亲第一次成为万元户的时候,戴朵小红花回来,在小镇上给我买了一块红色的头巾,母亲让我去梳一下头,然后把那块红头巾戴在我头上,端详了几秒钟说了一句这辈子我都无法忘记的话:“好看!”这是我11年来第一次听到来自母亲的赞扬,我真想靠靠母亲或者拉一下她的手,但我还是忍住了。那天母亲心情很好,我忍不住怯怯地问:“一万元有多少?”母亲不但没有生气还认真告诉我:“够你从现在上到大学。”母亲的这句话让我很兴奋,以致于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想把这个兴奋的消息告诉我的好朋友小芳,但当我看到小芳冬天还穿着露齿的单鞋时,我生生把兴奋咽了回去,我甚至觉得这个兴奋有点对不住别人。这种兴奋就像一颗不能和同伴分享的水果糖,一直捂在我的口袋里孤独地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慢慢明白:母亲要的不是一块紫色头巾,不仅仅是块紫色头巾!
  很多年后,我们一家人去桂林,途径贵阳的时候,母亲在车上又说起那条紫色的头巾,还有那碗好吃的面,母亲说的时候情绪很激动,我似乎又看到琼瑶小说中女主人公凄楚落寞的神情,我打量着父亲,平静得像在听一个邻居谈论旁人的家常。我很心疼,既不能埋怨操劳了一生的父亲,也不能怪罪心情永远处于低谷的母亲,更不忍心说我是他们婚姻的牺牲品,我只能说花不是叶的故事,星不是月的故乡,他们像所有传统包办婚姻家庭中的父母一样,生儿育女过了一辈子都不知道爱情长什么模样。而我的母亲,虽然她从来没得到过爱情,但她是懂爱情的,并且一直在期盼中等待、失望、焦虑,最后抑郁。我们很多母亲,还有像母亲一样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为了期冀中的那块紫色的头巾,一直煎熬在等待的路上。
  那天我唯一能做的,去找寻当年他们吃面的火车站旁的小馆子,两个小时徒劳的转悠,几经问询,最后选了一家和母亲描述相似的面馆。我们点了很多贵阳特色的小吃,而母亲靠窗而坐,看着面前的那一碗面,久久没有动筷子,像是在回忆她的一生,以及一直没有到来的爱情。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如若说李梅岭仅是余干的一只小手掌,那也必然是掌背,而且绝对是掌背食指的骨结处———于百万多人口、三千多平方公里的泱泱滨湖大县,她394米的纯粹海拔,足以构成余干的绝对地表高度———让百万余人仰望的一种高度!  那次北上被李梅岭意外截留,缘于白君。她在这个仅18平方公里的林场任职。那个距县城空间距离四十公里、时间距离四十分钟的弹丸之地,垂臨余干与东乡之界,却于她有着异常的眷恋、不离不弃,宛如她二十年
期刊
长涂岛西南方有一座山,其实,确切的说也不算是山,顶多算是丘陵。由于海浪的冲击及海风的侵蚀竟形成了酒坛模样,所以这座山被称做了酒坛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用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山脚下有一块石头,旁人眼里,石头就是石头,平淡无奇。可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或许就是女娲的补天遗,或许是沾了山的仙气(长涂可谓是海中的仙山),或许是
期刊
有人说,翔云之名源于象运山———此山形似大象,如果遇上风赶薄雾的天气,就有动感,犹如大象在运行,于是有了现在的山名。也有人说,宋代时,乡人见山势如同大鹏翱翔于祥云间,雅化象运山为翔云山。象运,瑞象驮来好运;翔云,翔鸟载来祥云。无论怎么喊,喊哪个山名,都喜庆。  龙须岩背靠象运山大石壁,面临陡坡梯田,艳阳高照的日子,远观宛若母狮抱幼狮照日。此寺甚古:相传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天竺高僧梦梵阿科四处
期刊
步入绵阳“六一堂路”,北宋文化拂面而来,我仿佛看见了欧阳修的身影。已是隆冬,其气凛冽,砭人肌骨,我的心却顿时沸腾起来。恍惚间,我听见了欧阳修的声音:“晓东啊,谢谢你又来看望我啦!”  其实,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要常常去“六一堂”。在电脑上“百度”一下,很容易就知道欧阳修一生成就巨大,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金石学家呢!……也许吧,欧阳修在我的家乡绵阳出生,我还有很多“本土疑问”没有找到答案吧。 
期刊
北纬N40°47′  东经E110°18′  海拔1523M  2016年5月1日,万里无云。  这一刻,我正沿着高德地图的语音提示,开着汽车颠簸在去往位于包头石拐区阴山山脉深处的五当沟。这里有一座阔别许久的召庙,名字叫五当召,又名广觉寺。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山里,再次去瞻仰记忆中它的容貌。  我非常享受开着汽车驰骋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你是知道的,内蒙古地广人稀,只要走出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区,那广袤的漫
期刊
这是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个瑶族聚居区。五个瑶族乡远离辰溪县城,分布在沅水中游的两岸,这里山水幽美,民风淳朴,就像瑶家自酿的竹筒米酒,天然清醇,也容易醉人。仙人湾就是其中的一个瑶族乡。  我的老家就在仙人湾瑶族乡集镇的古街上。仙人湾原名先人湾,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时考古专家发现,仙人湾境内沅水岸边的潭坎大地断面上有大量的螺壳文化堆积分布。2006年湖
期刊
我不知道老家那台缝纫机是不是比我年长,反正从我有记忆起,西窗下就有它。  闲时,缝纫机总是被一块藏蓝色土布从头到脚罩着,即使罩着布,姆妈也不允许我在缝纫机上放碗、茶杯,更不能写字、画画、做东西。等要派用场了,姆妈掀开罩布,解开绑在车头的布绳,揭去裹着的塑料膜,露出它零件复杂的机头,黑色的画着金色蝴蝶和鲜花的机膛,浅黄色的木台板,棕红色的铁架。机头最上面盖一块棕色呢布,呢布按照突起的零件的样子剪出窟
期刊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洱海月,苍山雪,洱海月照苍山雪。  一直以来,大理就是众人心中风花雪月的理想国。  想要去大理有N个理由。年少时迷恋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因为他,对陌生的大理国充满遐思。后来因《还珠格格》第三部里,以小燕子为首的一大帮年轻人欲逃离皇宫,一路艰辛,只为奔向那遥远而自由的大理;再后来,孔雀舞后杨丽萍在大理洱海的玉矶岛上修了私宅月亮宫,搞得心痒痒地直想奔一次
期刊
老廖伯长得胖胖的,是我父亲所在学校的一名校工。他到那所学校工作的时间比父亲还早。当时,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在学校做教务主任,工作繁忙,基本顾不了我。所以,我绕膝撒娇的人就是老廖伯。  老廖伯的工作是敲钟,那时学校上课、下课没有电铃,只能听老廖伯的钟声。他的房间里有一只闹钟,他看着那闹钟,一到时间,就到操场旁边的那棵大樟树底下,握着那根粗粗的绳子,一下一下有力地拉动,悠扬的钟声就“当!当!当!”地响
期刊
小雯刚出生时,我在医院产房门外颤颤巍巍从医生手中接过她的那一刹那,觉着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看着小雯一天天地长大,一天一个变化,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表情的变化,都能让我兴奋不已。  一个周日,妻出了差,沙发上,床头床尾,甚至书桌上到处都是小雯脏兮兮的衣服、袜子,尤其是校服、书包最脏,最为要命的是下星期一早上小雯要着校服参加升国旗仪式,不洗不行。我把小雯的脏衣服浸泡在盆中,而后掇弄洗衣机。以往妻把洗衣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