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出生入死”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6827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文本细读的方法方兴未艾,得到很多语文届前辈和名师的推崇,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文本细读,以期重新阐释教材,赋予教材以新意。本文以几位当代名师讲授杨绛先生所写的《老王》的课例为例,具体说明如何通过关注突兀性词句、重复性词句和寻常词句来进行文本细读。
  【关键词】文本细读;《老王》;突兀性词句;重复性词句;寻常词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文本细读的方法在中语界方兴未艾,得到许多语文界前辈和名师的推崇,如北大的钱理群教授,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福州一中的陈日亮先生等,尤其是孙教授所著《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月迷津渡:古典诗歌个案微观分析》等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书籍中的经典,许多一线教师受此影响,开始在教学中尝试文本细读的方法,以期重新阐释教材,赋予教材以新意。本文也尝试以几位当代名师讲授杨绛先生所写的《老王》的课例为例,具体说明如何以三类词句为突破口来进行文本细读。
  一、要关注突兀性词句
  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你会感觉某些词句与语境特别的不协调,别扭,甚至矛盾,本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上的词句却出现了。
  课文中最让我感到惊心动魄的一个句子是:“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更精确的说是,“说得可笑些”,这个短句是如此的突兀,在这个惨不忍睹的语境里,应该出现的是怜悯或感激,却跳出了调侃的语调。我记得有一句名言: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同样,在这种语境中调侃亦是残忍的。黄玉峰老师在此处反问道:“这‘可笑’吗?”(又点评道,“后面的一组描写,让人不忍再看一眼。怎么作者这样写你,简直让人感到有些可怕!”)这里杨绛先生流露出了潜意识里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狭隘。联系文中“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隐隐地显露出知识分子的这种特点。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或者部分颠覆对文章的惯常解读,得出一种更深刻的质疑:杨绛先生的“愧怍”是否足够彻底?黄玉峰老师这节课上几乎是用控诉的语调来完全否定批判杨绛先生,称之为“恶心”“恐怖”“太残忍”,联系到初稿中的结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以看出作者还有修改余地。
  突兀性词句似乎使我们最容易发现文本语言,因为它们在语境中是如此夺目,它们或者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冲突性,或者包含着作者独具匠心的修辞。只要我们顺藤摸瓜地解读下去,就会发现一个别样的文本世界。
  二、要关注重复性词句
  写文章一般是忌讳重复性词句的,即使要重复,也习惯用其他的词句替换,如果作者选择了重复,那肯定有匠心在其中的。曹勇军老师就敏锐地关注了文中的四个“直”字: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直僵僵”是静态的,“直着脚往里走”“下楼去”是动态。“直”让我们联想到身体的僵硬,甚至死亡。可以看出老王正处于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但在这种病况中他依然坚持上楼来给作者一家送“大鸡蛋,好香油”,这是怎样的情谊!应该说,这个“直”字从形的淋漓尽致到意的含蓄委婉都表现得张力十足。
  文中还有一个字反复出现,就是“只”字。
  “他靠着活命的只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同院的老李代他传话了。”
  “他只说:‘我不吃’。”
  王君老师深情地解读道:“在现代汉语中,最走投无路、最孤苦无依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字了。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别无选择,这就叫作什么——活命。”一个“只”字写尽了底层小人物的活命状态,一个“只”字也写尽了小人物善良朴实的心性。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敢于一反常规用重复的词句,实际上是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非重复无以表其情。所以这种词句往往能呈现文本意图,是文本细读的重点。
  三、要关注寻常词句
  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种词句既没有形式上的特点(比如重复),也没有运用修辞,也不是 “文眼”句。因此需要读者细心地去发现,即古人所讲,从无疑处质疑。一旦发现了此类词句,往往会产生一种化“寻常”为神奇的解读效果。
  王君老师在讲授《老王》时,有一处如此设问。
  “我也不懂,没 多问。”
  没兴趣多问?没忍心多问?没敢多问?没脸多问?没工夫多问?没心情多问?没勇气多问……
  此处省略了作者的心理活动,因此让读者产生了多义的理解。是同情,还是冷漠,抑或其他的心理?王君老师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了“活命”不易——大家“活命”都不容易。
  从中可以看出此类词句表面上看朴实平易、波澜不惊,其实里面隐藏着作者欲言又止的曲折心理,是一种非常高超的写法,非大家难为。一旦破解了这种看似寻常却奇崛的词句,对文本的理解自然能更进一步。
  语言作为文本的本质特征,是阅读教学的入口,也是归宿;是载体,也是意义,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文本细读的关键。以上三种细读文本词句的方法是我对几位名师讲授《老王》一课的简单提炼和归纳,也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曾经运用的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一点启发作用。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情况日渐受到教师关注,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生阅读现状与有效阅读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四方面通过有效阅读引领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策略,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小学教职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实际执教生涯中发现,很多学
【摘要】民俗文化,是当地人民生活形态的重要显现。而民俗课文,则是地方民俗文化的缩影。学生通过学习民俗课文,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形态,也可以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意识形态,从而感受民俗文化的巨大魅力。本文从民俗文化与高中语文的相互促进作用出发,探讨如何能将这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民俗文化;高中语文;重要作用;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
【摘要】略读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人们重新对它定位,挖掘它本身所承担的与精读课文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略读课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不断钻研探索,做到“教略而学不略”,精略相辅、略中有精。  【关键词】略读;阅读方法;迁移;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略
【摘要】鉴赏诗词是高考必考内容,从2016年开始,福建高考将使用全国I卷,诗歌鉴赏分数由6分变为11分,考试分量及比重得到进一步加强。不过考查内容仍没变,主要考查鉴赏诗词的内容和技法。备考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懂得鉴赏诗词的方法,只有这样,鉴赏诗词之门才会为学生所开,才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诗词鉴赏;吟;品;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怎样鉴赏诗词?我认为鉴赏诗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学生掌握好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前提。所以,利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探究文本的内涵,体会到文章的深刻主题。而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综合体,那么,教会学生怎样“咬文嚼字”,如何“斟酌词语”,怎样“鉴赏语句”,如何“赏析语段”,便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笔
多布杰在比赛中。多布杰获得5000米跑冠军。  全运会男子万米决赛上,上届冠军多布杰与三战奥运的云南老将董国建上演巅峰对决。最终,多布杰以28分35秒24夺得冠军,蝉联全运会万米冠军。  比赛一开始,西藏、云南两队选手就逐渐与大部队拉开距离。他们不断变阵向前突进,提升整体配速。多布杰和董国建都在大部队中跟随前进。比赛进行到6000米,经过几次提速后,第一集团只剩多布杰和董国建两人。此后,董国建尝试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推进,初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多元化”教学手法的融入,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加速了语文教学手法的创新,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发展理念,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成效更加显著。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多元化;全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实施
【摘要】在众多的语文学习方法中,朗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非常显著。笔者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从情境创设、朗读时间、语言细品、语感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生朗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朗读,朗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判断语文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规定,最终形成素质教育,必须在阅读教学上下一番功夫,语文能力读为先,而阅读则是重中之重,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先人的智慧和思维,从而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教会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技巧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生;语
【摘要】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培养任务,高中语文作文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审美能力有着培养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有着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是当前我校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经验,对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