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提高人的身体机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与基础。但是体育课如果仅限于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唤起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才是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出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加入到体育学习中呢?笔者结合在三中从事体育教学所积累的经验,粗浅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体育课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收看体育新闻节目,比如这几天在南京举办的世界青奥会,让学生感受体育赛场上运动员拼搏顽强的体育精神与人文素质,增加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关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我们通过严格的课堂规则和纪律来加以要求,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诸如“体育课就是随便玩、体育课学不到什么、体育课随便混一下就过去了”等错误观念,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二、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安排课堂内容,不注重学生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下,老师应以学生为本,需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备课,安排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乐趣,而不是唯有的疲惫和汗水。比如,谈起跑步,现在娇生惯养的孩子都会很头疼,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孩子都会喜欢,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到充满乐趣的篮球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对体育的审美享受。
三、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体育活动中就很难自觉主动地投入进去,自觉地锻炼身体。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是紧密相连的,目的明确,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精力的高度集中。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便很难抓住重点,而是游离在边缘,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便是十分不值得事情了。比如我们随意安排课堂计划,一节课让学生又跑步又跳远,甚至还利用剩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排球运动,这样在体育课结束以后学生们表示十分疲惫,但是却说不出自己在这节课当中有什么收获,因为教师的随意性太大,所以根本不知道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在课前就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时严格遵照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每节课的开始就向学生明确表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然后让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以后,按照当天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们在由于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了专业训练所以纷纷表示通过这节体育课学到了许多体育技能。
四、精选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上,理论学习累了,教师便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加强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所学,又从中收获了乐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堂课,学生会对下堂课有所期待,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也便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再如排球教学,很多学生是在初中才开始接触到排球,因此对排球运动并不是很熟悉,也因此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教师为了更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事先组织学生在室内利用多媒体观看一场精彩的排球赛事,教师在一边做讲解,跟学生介绍一些排球的基本知识,以及让学生感受排球运动的热情。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到室外进行练习。首先为了保证学生能耐心地学习基本技能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不接触排球,而是做一些的徒手训练。并且让学生分组搭档,互相观察对方的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并进行讨论。教师从旁做一些专业性的指导。徒手训练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战操作,互相垫球和传球。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都结束以后,为了让学生现场体验排球赛事的火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排球淘汰赛,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比赛并且通过淘汰竞争的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善于探究学生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做机械的模仿练习,最重要的事要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启发、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和兴趣,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个子的同学喜欢篮球,稍矮一些的同学喜欢足球和乒乓球,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也要努力探究学生心理,按照学生的喜好去安排教学内容,或者分小组练习不同的项目,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学生常用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并将这些心理运用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启发。例如篮球教学,有的教师为了训练学生们的投篮水平,安排了整整一节课进行投篮训练,同学们在训练了20几分钟以后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例如先安排学生进行投篮运动,然后告诉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投篮就可以自由练习篮球。有的同学完成投篮运动以后就会去自发的学习运球,有的同学会组队一起学习传球,有的同学会尝试三步上篮。教师在学生自由训练的时候也要从旁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这样的分组教学完全满足了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有计划地投入到篮球学习当中,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强身健体最重要的原则。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安排教材,因材施教,用多种教育方法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就能使被动锻炼成为主动锻炼,会使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
一、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体育课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收看体育新闻节目,比如这几天在南京举办的世界青奥会,让学生感受体育赛场上运动员拼搏顽强的体育精神与人文素质,增加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关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我们通过严格的课堂规则和纪律来加以要求,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诸如“体育课就是随便玩、体育课学不到什么、体育课随便混一下就过去了”等错误观念,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二、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安排课堂内容,不注重学生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下,老师应以学生为本,需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备课,安排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乐趣,而不是唯有的疲惫和汗水。比如,谈起跑步,现在娇生惯养的孩子都会很头疼,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孩子都会喜欢,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到充满乐趣的篮球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对体育的审美享受。
三、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体育活动中就很难自觉主动地投入进去,自觉地锻炼身体。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是紧密相连的,目的明确,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精力的高度集中。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便很难抓住重点,而是游离在边缘,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便是十分不值得事情了。比如我们随意安排课堂计划,一节课让学生又跑步又跳远,甚至还利用剩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排球运动,这样在体育课结束以后学生们表示十分疲惫,但是却说不出自己在这节课当中有什么收获,因为教师的随意性太大,所以根本不知道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在课前就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时严格遵照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每节课的开始就向学生明确表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然后让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以后,按照当天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们在由于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了专业训练所以纷纷表示通过这节体育课学到了许多体育技能。
四、精选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上,理论学习累了,教师便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加强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所学,又从中收获了乐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堂课,学生会对下堂课有所期待,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也便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再如排球教学,很多学生是在初中才开始接触到排球,因此对排球运动并不是很熟悉,也因此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教师为了更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事先组织学生在室内利用多媒体观看一场精彩的排球赛事,教师在一边做讲解,跟学生介绍一些排球的基本知识,以及让学生感受排球运动的热情。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到室外进行练习。首先为了保证学生能耐心地学习基本技能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不接触排球,而是做一些的徒手训练。并且让学生分组搭档,互相观察对方的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并进行讨论。教师从旁做一些专业性的指导。徒手训练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战操作,互相垫球和传球。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都结束以后,为了让学生现场体验排球赛事的火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排球淘汰赛,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比赛并且通过淘汰竞争的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善于探究学生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做机械的模仿练习,最重要的事要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启发、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和兴趣,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个子的同学喜欢篮球,稍矮一些的同学喜欢足球和乒乓球,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也要努力探究学生心理,按照学生的喜好去安排教学内容,或者分小组练习不同的项目,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学生常用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并将这些心理运用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启发。例如篮球教学,有的教师为了训练学生们的投篮水平,安排了整整一节课进行投篮训练,同学们在训练了20几分钟以后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例如先安排学生进行投篮运动,然后告诉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投篮就可以自由练习篮球。有的同学完成投篮运动以后就会去自发的学习运球,有的同学会组队一起学习传球,有的同学会尝试三步上篮。教师在学生自由训练的时候也要从旁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这样的分组教学完全满足了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有计划地投入到篮球学习当中,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强身健体最重要的原则。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安排教材,因材施教,用多种教育方法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就能使被动锻炼成为主动锻炼,会使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