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主题 不同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其中简短的四个字“螺旋上升”该怎么理解?课标上的解释是指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度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对照这样的解释我们来看品德与生活,发现品德与生活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是与品德与社会衔接的。品德与社会的“螺旋上升”也是建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基础上的,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的。所以,我们认为品德课程的“螺旋”体现在学习主题的相同而内容的深度、广度的递进,“上升”体现在层次的提升而深度、广度的适度加深。
  带着这样的理解和认识,于是笔者就亲情主题开始了研究之路。
  一、缘起——着眼课堂,我们有了研究的主题
  1.疑惑——思考的起点
  一首《让爱住我家》,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大家都觉得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能恰当地表达爱的主题,表达家的美好。于是,这首曲子在很多节有关亲情主题的课堂中一次又一次地响起。执教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正是缘于相同的,但呈螺旋上升的教学主题——“我与家庭”。然而,同一首歌就能恰当地表达同一个主题吗?同一教学内容螺旋上升的设计,在教师心中有数吗?螺旋上升的同一主题,教师在不同年级教学中把握有度吗?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2.思考——主题的萌发
  正视现实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根据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思路来编写的品德教材,很多教师缺乏整体观,对教材理解不够深,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教学方法策略不完善,教学效率太低。我们在想,如果我们能探究并建构关于“同一主题,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就能大大减少教师们盲目摸索、尝试错误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于是,我们筛选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的所有内容。系统学习和梳理整册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主题的内容在不同年段呈递进趋势,而且相近内容不同主题,相同主题不同重点的课很多。当我们俯瞰整册教材、细细揣摩文本的编排时,我们了解了同一主题内容在品德教材中出现的顺序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深刻地体会到了苏教版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而且这样的思路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符合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具有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
  那么,应针对什么内容来开展研究呢?我们在梳理整册教材时看到亲情主题的内容不多,分别分布在低、中、高年段各一个单元,于是我们选择了这一主题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进程——携手共进,我们的研究逐步深入
  1.正解教材定目标,找准“螺旋”之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砍柴的人想把柴砍得又快又多,必须先把时间、精力花在磨刀上。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不同年段进行教学,我们到底要让学生获取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由此想到了崔峦的一句话:“因为目标意识不强,目标的阶段性不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便同时存在。”所以目标定位准确,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课时目标:
  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后,纵向来看,我们清晰地看到螺旋趋势,体会到了从宏观到微观,微观中又体现着宏观的整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的价值,让我们更准确地找到教学的基本切入点和教学实施的落脚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再是零散的而是比较系统、有计划的一条明线的;同时也让我们关注到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产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条隐线,确保了学生德育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和持续性。目标的确立,为我们开展有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2.精磨文本定策略,把握“上升”之准度
  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了解了亲情主题的“螺旋上升”的设计意义和结构特点后,我们有针对性地精选教学策略,去追寻让学生真正得到成长的有效课堂。
  (1)同一主题精选资源在讨论教学这一亲情主题的课时,大家很快想到了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大家都觉得这首充满温馨和幸福的歌曲能恰当地表达爱的主题,表达家的美好。一年级《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中用上这首歌能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中用上这首歌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可是我们发现五年级《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中如果再用上这首歌则似乎不太适合了。所以这样的歌曲让我们明白资源应该选择精当。
  《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中,我们选择了学生生活中的成长足迹,让这些来自学生生活的物品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生能通过看一看、称一称、量一量、比一比发现自己长大了,从而为下面幸福的回忆作铺垫,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这样的资源选择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
  《父母的疼爱》一课中,我们选择的资源同样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父母常为孩子所做的生活琐事,唤起学生的记忆,算一算从出生到现在,父母起早为我们做了多少次饭,以这样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体验,引导学生解读父母的疼爱。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中,选取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作为出发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她们在教学中逐步认识到与父母之间形成的这条沟不是单一的,而是双方面的,并且这条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要与父母多交流、多沟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三节课的教学资源都直面家庭,选择的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细节,但切入点不同,因为所选的资源必须是本课所需,必须准确地为本课服务,为学生的行为奠定基础,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
  (2)同一活动呈现层次。
  活动选择点一:我的家庭故事
  幸福回忆:在《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中我们让学生在照片中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关爱。
  在《父母的疼爱》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亲情故事,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故事中重温父母对自己的疼爱,让学生在温情故事中感悟爱的平凡和伟大。
  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爸爸妈妈在平凡的日子里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这样的设计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起到了情感铺垫作用。
  活动选择点二:我的行动
  《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亲情悄悄话,让学生们在只言片语中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父母的疼爱》一课中我们设计了爱心行动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爱心行动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中我们设计了与爸爸妈妈沟通的活动,让学生在沟通中感受父母的爱,拉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家庭更加和睦。
  我们不难发现活动是相同的,但是不同年级呈现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具有年龄特征,连续的活动对学生道德成长起到了连贯教育的作用。
  三、收获——用心积淀,我们的研究走向丰盈
  当我们俯瞰整册教材、细细揣摩文本之时,我们深刻地了解到苏教版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同一主题内容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以及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我们的教学要想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符合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
  以上只是笔者对“同一主题,螺旋上升”的浅薄认识,对于模式的探讨,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建构进行。我们深知,任何一种模式都有特定的目标、功能、适用条件和范围,从来就没有普适的最优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路追寻中,我们只有俯瞰教材,才能找准“螺旋”之路;只有精磨文本,才能把握“上升”之度。相信我们大家心中有数,教学有度,就能真正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初衷,就能在教学之路上一路放歌。
其他文献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语文的超文本形式引入课堂,让影视作品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影视资源本身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和极其丰富的知识信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围绕相关主题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器官,全方位、多渠道地去感知、分析、理解、选择,帮助形成语文能力,这份生命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准确描述并定义了周围型肺腺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同时以此提出了兼具微创、精准和疗效三位一体亚肺叶切除手术方式的精准指征。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此项技术开展近8年来,已完成患者1000余例,定位精准率达99%以上;同时,根据术中的病理结果精准地进行病变组织切除,减少术中器械游离时对正常组织造成的伤害。精确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于早期周围
【主题背景】  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了我上每节课之前必思考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显然,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教课文,而应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所得。那每篇课文能作为语文教学哪方面的例子呢?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命题。他认为,“本体性教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的教学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美术学科也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各类课程资源中,区域文化、社区文化
学校的办学哲学,英文school philosophy,是指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信仰,主要体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愿景和育人目标。其中,办学理念是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的灵魂,体现在学校的一草一木、师生的一言一行中。育人目标是指学校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追求。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主渠道在课程建設,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集中体现了学校的
2011版的课标将第一学段的计算能力目标细化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因此,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第一学段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一学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任性”地把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个体的非智力因素。但试想,教师在计算教学时的一些策略不当是否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技能的掌握呢?如:算理和算法分开教学,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而是教
有人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进行思想碰撞、智慧交锋的重要阵地。但是,作为参与听课学习研讨的老师,怎样评价课堂中教者教学的优劣?怎样阐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如何合理地进行评课?很多一线老师很茫然。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用“智慧”的眼睛去看课堂,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学会听课中思考,才能在评课时阐述自己的思想、理念,在互动交流中得以提升。    一
数学教学是思维开发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和应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知识灌输为自主探究。  一、放手学生质疑,激发矛盾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矛盾预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课堂教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四基”,并将基本数学思想界定为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呢?前不久在一次市级观摩课中,余栋梁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一、抽丝剥茧,逐步抽象  抽象是数学研究的基本方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山东沿海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沿海大中城市,特别是青岛有许多海洋教育基地、海洋科技馆、海洋水族馆、海洋博物馆,每年都举办海洋博览会、海洋食品展、海洋节或海洋文化节。青岛依山傍水,与“海”结缘,其文化因海而生,我们称之为海洋文化。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使得我们地方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一切都为青岛推进海洋教育提供了契机。从地方入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