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浅思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植的土壤,了解其历史存在必然性与合理性。再从对比中西方传统文化,分析西方传统文化中衍生出来至今的现今思想;再根据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中的“潜规则”,从而发现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旧习,从而去发现现今传统文化中转型可以发展的趋势,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中西政治文化;差异;启示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在封建统治时期也曾经是辉煌一时。而后也经历了一段挣扎中的岁月,走到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在现在我国改革的深水区、全球化的影响下,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如何转型,如何继续发挥其作用,需要学者们更多的思考与关注。
  一、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土壤
  由史知今,只有回顾历史,去寻找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源、它生存的土壤,才能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主要指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特别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政治文化,讲究伦常。它产生的环境具有时代的烙印,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在没有外族入侵下,由奴隶社会逐步发展、变化而来的,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后在春秋时期,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由此,也产生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这种在国家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也是整个封建的政治、文化的上层建筑赖以长期存在的基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就是在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专制王权为核心的庞大官僚系统,内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关系,这是其根治的真正土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本质上是以维护王权为核心的,它注重人事、注重治国之道,重视官本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伦常”。“伦常”是人最高行为准则,是政治统治的工具,封建统治者用“德政”维持其統治,其实质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感化百姓,同时用“三纲五常”来教化百姓,这种伦常政治文化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在中国封建统治几千年历史中起重大作用。
  二、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比
  脉络 西方 中方
  萌芽(政治文明爆炸时期) 古希腊 殷商、春秋战国
  选择不同: 基督教、宗教神学 儒家、中央集权
  分歧点: 文艺复兴 封建集权不断加深
  结果: 近代深远影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独立) 鸦片战争后,中西方文化冲突,中国挣扎中探索
  本文是现代化转型,这里不得不提对我们现今影响最大的西方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封建时候也是发展得极其鼎盛,不得不说,我们根植的土壤产生的封建传统文化是有其合理性的,当时也是整个西方真心向往的“富饶的东方”。但是之后,特别在近代的逐步没落,由鸦片战争打开的国门,对于整个西方文化中先进方面的汲取,也是我们现今转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方面。本文设置了一个基本脉络图表来更好的对比分析,可以见上表,在萌芽时期,两者都产生了大量思想论述,政治文化多元化发展;后在发展中,西方选择了宗教神学,有一段长期的没落、黑暗时期,而中国这时候却正是国家鼎盛的时期;最分歧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一个大的思想改变,从而导致后来的政治、经济的全方面腾飞,而中国却在一步步的集中中央王权,慢慢的也一步步走向固守自封的统治导致没落,直到鸦片战争才开始不得不正视西方,从而开始挣扎的探索。
  文艺复兴是一个转折点,但是其实从最初的萌芽、选择时候,中西方传统文化就变现出了两者的不同,这也是之后两者发展趋势越来越不同的原因。第一,“伦理”与“法治”。中国讲究“礼”,宗法,三纲五常,更注重人治;西方在西方的传统政治中,更加注重法的意识。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法治,认为法治优于人治 。第二,集权与分权。中国传统政治主要是专制统治、君臣关系也是“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基于此,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统治中,基本没有法治,而是依靠人治和形形色色的宗法与思想统治来维持,生活在这种政治局面下的臣民,对国家政治局面的憧憬始终都是“明君”“贤臣”“顺民”。对于君主也没法监督,只能祈祷君主自我修养好成为明君,那些假借神威、谏官、适当分权于地方也只能起片面的作用,没法改变其真正的专制统治;再看欧洲的传统政治,虽也有专制传统,但是其专制、集权不具有历史基础。第三,“官本位”“人本位”。中国传统社会是尊君的,君主是国家的化身与象征,虽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重民最终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统治者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其政权稳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广大“臣民”来说,在长期的 “教化”之下,认识到君主有着无尚的权威,是“天子”,忠君成为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百姓没有自己的权利意识;而西方是重视人的,重视公民的权利,这也是文艺复兴最终会爆发的原因。在古希腊时期,公民就有自我意思,对权利渴求,那个时候的政治家思考的就是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如何行使公共权利。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转型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悠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是拥有其独特的背景的,并且不断积累形成伟大的精神财富。曾经,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鼎盛一时的,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全球化发展,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也是很明显。如何在这个时候,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转型,继续在现代化社会中发光发热需要我们的深思。
  一、严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仍旧具有的先进性。不能因噎废食的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已经完全落伍,完全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而把传统文化丢弃。传统政治文化重视“家族”,重视“德”,现今社会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注重人际关系,注重血缘亲情,让集体也更加具有统一性和团结性。重视“德育”,加强自身品德的思想,个人生活品德,职业道德,真正能够达到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美好蓝图,这些都是我们不应该丢弃的。
  二、吸取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性。近代我国受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较大,但是也不是要全盘吸收,因为我们的产生是有不同的历史根源,根植的土壤就不同。但是西方确实有我们要深入好好学习的政治思想,它的“法治”“权力监督机制”“以人为本”这些在和我国对比中,可以发现其确实具有优越性,而由此衍生的对于民主的渴求,对于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这些都是我们转型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丛日云、庞金友,《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3]柏维春,《政治文化传统——中国与西方对立分析》,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
其他文献
一、马恩原著中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本阐述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上,马克思与费尔巴哈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意识,而马克思通过更深刻的分析得出人的“类本质”是人们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并且在论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一方面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强调人又是不同于自然界的动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设置具有价值的生活情境,有意义地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离婚率有增长的趋势。生长在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有着诸多与完整家庭学生不同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离婚率增长的原因,进而描述农村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从学校、家庭、个人三个角度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村离异家庭;高校;大学生  離异家庭子女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社会压力骤然增加而社会支持却相对减少、个体自身发展及经济贫困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心理状态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通过回顾历史,总结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只有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
期刊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社会上有越来越多不和谐的事情涌入我们的视野。网络让信息的传递加快了,但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中却存在很多让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在侵蚀着我们的社会。佛教作为一种正信的世界性宗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了。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佛教对中国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认为,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下去,虽然在具体的方式上会发生某些改变,但其精神主旨却是一致的。 
期刊
【摘要】: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晚年的几封书信中反复表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教条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对待宗派主义等。研究恩格斯晚年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我们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态度;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期刊
【摘要】:中国梦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最终目标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继续拓展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  【关键词】:中国道路;中国梦  一、坚持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
期刊
【摘要】:伦理思想在整个佛教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源自古代印度宗教及社会,与中国本有的伦理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但至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对中国的伦理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佛教在中国的发扬光大,使得佛教伦理也成为东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佛教伦理的诠释方式从缘起、戒律、轮回三个方面作以简要探析。  【关键词】:佛教;伦理;诠释方式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在与儒、道两教经过了长期的论
期刊
【摘要】:西伯利亚流放与苦役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开始,先后几批知识分子流放到西伯利亚,对西伯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复制的作用。十二月党人、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民粹派等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伯利亚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他们对西伯利亚的流放与苦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九世纪;俄国知识分子;西伯利亚流放;苦役  西伯
期刊
“宣子骤谏”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宣子即赵盾,“骤”意为“多次”。因为晋灵公不行君道,所以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他改正错误。  早晨的王宫里听不到鸡鸣,却有狗吠。  阳光透过窗子照进大王的寝宫,洒在大王寝宫的地上,案几上,床上还有陷进床里的大王散开的头发上。大王昨夜喝酒喝得还算畅快,最起码把那个可恶的赵盾给忘记了。这两天赵盾没完没了的进谏让大王很不爽。这会酒还没醒,嘴里还依稀哼着昨晚听过的歌的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