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离异家庭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策略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离婚率有增长的趋势。生长在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有着诸多与完整家庭学生不同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离婚率增长的原因,进而描述农村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从学校、家庭、个人三个角度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村离异家庭;高校;大学生
  離异家庭子女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社会压力骤然增加而社会支持却相对减少、个体自身发展及经济贫困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比其他同龄人显得困难,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尽管农村的离婚率低于城市,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离婚率也比前几十年明显增多,因而农村单亲家庭也开始增加。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农村大学生个性敏感又脆弱,骄傲的外表和内心的极度自卑交织在一起,使得高校离异家庭大学生问题频发,因此,农村离异家庭大学生已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一、农村离异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女性独立意识增强,传统婚姻观念淡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妇女在经济上不再完全依附于丈夫,她们选择进城打工等方式争取经济独立,逐渐走上人格的独立。 她们不再恪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婚姻观念,不再一味地屈从与迁就男性,当夫妻感情不合或其他原因致使婚姻出现裂痕时,便会主动选择与丈夫离婚。
  (二)闪婚闪离,感情经不住挫折考验
  大部分农村青年初中毕业后便走向社会,由于涉世不深,对择偶标准考虑欠成熟,以“闪婚”的形式组建了家庭。 另外,受传统观念“老儿子结婚,大事完毕” 的影响,农村家长也希望子女尽快成家。由于结婚太仓促,年轻夫妻婚前缺少沟通,双方并不了解,凭外貌等感觉走到一起,婚后不能理性地对待经济纠纷和家庭矛盾,加之年龄小不能包容对方,家庭矛盾升级,最后导致婚姻解体。
  (三)外出打工使夫妻长期分离,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年轻人越来越多,大量壮年涌向城市。 丈夫出外打工,妻子留守农村,长期两地分居让夫妻间感情慢慢变淡。丈夫在外遇到合适的时机,如酒店厨师遇到女服务员、建筑工地遇到当地离异女子等,滋生婚外情导致离婚。另一方面,农村妇女由于丈夫长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妻子若遇到生活上处处体贴关心她的男性,也有可能由于婚外情导致与丈夫离婚。
  二、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的类型及其表现
  (一)人际关系敏感
  离异家庭大学生与完整家庭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社会群体交际圈,大学生们尝试人际交往,试图发展这个方面的能力并对此做出评估,以便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从而产生心理问题。”[1]而离异家庭大学生作为这一过程中的“特殊”主体有着与其他同学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他人的态度十分敏感。
  (二)自卑多疑,自我封闭,心理承受能力弱
  自卑是农村单亲家庭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特征,常常表现为冷漠、自闭、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等。他们总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总爱猜测别人说话的另一层含义,认为老师和同学嘲笑且轻视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则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有时候会衍生成为一种极度的自负,他们自我封闭,不愿意与老师或者同学讲家里的实际情况,而非常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保护,一旦老师的做法没达到他们的意愿,会引发他们一些不当的应激反应,发生一些恶性事件甚至导致悲剧。
  (三)抑郁、焦虑,缺乏安全感
  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被父母、社会所疏远而产生抑郁感,从而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对周围的人和事存有戒备,缺乏自信心,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做什么事也打不起精神,对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总是生活在阴影里。很多子女在其父母离婚过程中受不良行为和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对他人产生防卫心理。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
  (一) 学校重视
  首先,学生在入学初就建立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不记名心理问卷调查,辅导员深入谈话,排查特殊学生,定位特殊群体,开展特殊教育,从而及时发现问题,预防这一群体心理和行为不良倾向深入发展。
  其次,通过拓展训练激发个人潜能,有助于人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辅导员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异常表现辅导员及时反馈给家长,希望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学生知道家长是关心和爱他们的。提醒家长,在孩子面前父母双方要克制,避免激烈冲突,一切以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重。经常深入学生寝室和课堂,与他们谈心,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指导他们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树立信心,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
  (三)树立典型,注重朋辈榜样的引领作用
  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或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在大学期间,同学们朝夕相处,身边优秀单亲家庭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以社团为依托,选拔品学兼优、心态阳光、积极上进的学生为团长,通过开展各种才艺等活动,让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学会与人沟通。二是开展文明公寓建设活动。选拔高年级的学生骨干担任朋辈生活导师,实施一对一朋辈帮扶,使农村单亲家庭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四)面对现实,不逃避、不放弃、不抛弃,学会自尊自爱
  敢于面对现实,不要沉迷在过去的不愉快中,打起精神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相信自己的能力,通过努力能够创造美好的明天。苦难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凡是成功人士,都经历了很多磨练,只要坚强地走过来就能看到希望。
  尽管父母离异会带来一些麻烦,但离异确是父母的权利。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受一些苦难,更能丰富人生经历,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幸福的家庭是培养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良剂。”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的成长,如果只把眼光放在眼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沉迷于沮丧、绝望的情绪之中。其实,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他过去和今天经历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怎样用行动和对生命的至诚塑造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傅安球,史莉芳著.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文.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
  [3]徐丹丹.农村青年群体婚姻观念变迁研究-以江苏省G村青年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4]何艳.外来务工离异家庭学习成绩落后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5]陈尤嘉.离异家庭子女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及应[J].现代教育科学,2005(05):46-50.
  [6]薛桂英,易连云.论城市离异单亲家庭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03):112-116.
  [7]张海燕.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07):101-103.
  [8]刘佳佳.弱势而非弱者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之困求解[J].现代教育论丛,2010,172(10):22-26.
其他文献
【摘要】: Abstract:There are hard-working Mosuo people living happi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customs. They are the only ethic group who have been reserved the matriarchal clan for so many years, especia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世界瞩目,作为与巴西、印度、南非和俄罗斯同等的“金砖五国”之一,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进行学习、观光或工作,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他们往往选择汉语培训班进行语言学习。在中国,担任短期汉语培训任务的往往是各个高校。而在汉语言教学管理中,如何实现来华留学生短期教学的管理,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学校是一种教学组织,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完成教育任务。为了
期刊
【摘要】: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不缺少的一部分。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需要长期艰苦的学习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会取到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写作策略;英语学习;语言输八;语言输出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一个学习英语语言的人来讲,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和发展也是全面掌握一门语言技能的要求之一。另外,学习一门语言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进行交流
期刊
【摘要】: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级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率先掀起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热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苏联模式,导师制退出历史舞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发展,导师制又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  虽然导师制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导师制起步晚,发展的时间短,从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导
期刊
【摘要】:至语文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各中学语文教育就一直处于学习方式变革的背景下,但事实上很多中学倡导和实施的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其实质上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已,一种迎合课改的“作秀”,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这样的情形被愈演愈烈,而教改的质量并未得到提高。面对语文教育变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该当作何审视……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国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价值中立原则在中国本土出现了“水土不服”,因而社会工作界开始关注价值介入在中国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本文试图从价值介入的理论来源出发,探讨价值介入对案主问题界定的必然性、价值介入对确保服务成效的必要性、价值介入对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价值介入;中国社会工作;实务;运用  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倡导价值中立原则是社会工作的主流。然而,在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实务中,我们无
期刊
【摘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的教学工作也具有基础性重要意义,小学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一门课程,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成为新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为了获得较高的效益,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将有效性教学落实到行动中,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行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行动策略  有效
期刊
【摘要】:情境的创设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与前提,而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之所在。创设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可让学生处于生动形象的音乐氛围中,以激发其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来提高审美情趣与素养。因此,如何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情境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音乐是由情感所引起的,而这种情感正牵动着无数颗的童心。情感也是艺术创造
期刊
一、马恩原著中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本阐述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上,马克思与费尔巴哈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意识,而马克思通过更深刻的分析得出人的“类本质”是人们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并且在论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一方面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强调人又是不同于自然界的动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设置具有价值的生活情境,有意义地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