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
【关键词】新课程 焕发活力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
1. 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
1.1 师生平等,民主合作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人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1.2 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2.1 以"趣味"创设情境。
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创意,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引思。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例如,在讲大陆气候时,不妨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峰面雨时,我们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这样的地理课堂自然是味道十足。
2.2 以"叙述"创设情境。
生动叙述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若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则能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例如,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时,就可以讲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之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都十分熟悉。
2.3 以生活事实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地理现象蕴含着许多地理知识或原理。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可以通过观察星星或太阳的视觉运动轨迹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又如,在讲到我国南北方冬季气温的巨大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加以体验:北方冬季气温一般在0°C以下,有结冰现象,而南方冬季一般无结冰现象,气温高于0°C.巧妙地应用生活场景,也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创设一种求知若渴的学习情境。
2.4 以语言渲染创设情境。
丰富、生动的语言,同其他直观手段一样,可以塑造出形象化的情境来。包括故事、诗歌、谚语、谜语。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谜语多不胜数,如果教学时能加以充分利用,则会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又如,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时,用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上海),这就使学生形象地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语言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直观手段相结合,加强情景的感染力,创设出较好的教学情境。
3. 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3.1 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2 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4. 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力求在创意的新课导入,活学活用教材,情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以及巧妙的课堂收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一个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
[2]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关键词】新课程 焕发活力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
1. 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
1.1 师生平等,民主合作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人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1.2 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2.1 以"趣味"创设情境。
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创意,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引思。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例如,在讲大陆气候时,不妨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峰面雨时,我们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这样的地理课堂自然是味道十足。
2.2 以"叙述"创设情境。
生动叙述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若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则能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例如,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时,就可以讲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之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都十分熟悉。
2.3 以生活事实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地理现象蕴含着许多地理知识或原理。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可以通过观察星星或太阳的视觉运动轨迹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又如,在讲到我国南北方冬季气温的巨大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加以体验:北方冬季气温一般在0°C以下,有结冰现象,而南方冬季一般无结冰现象,气温高于0°C.巧妙地应用生活场景,也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创设一种求知若渴的学习情境。
2.4 以语言渲染创设情境。
丰富、生动的语言,同其他直观手段一样,可以塑造出形象化的情境来。包括故事、诗歌、谚语、谜语。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谜语多不胜数,如果教学时能加以充分利用,则会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又如,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时,用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上海),这就使学生形象地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语言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直观手段相结合,加强情景的感染力,创设出较好的教学情境。
3. 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3.1 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2 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4. 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力求在创意的新课导入,活学活用教材,情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以及巧妙的课堂收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一个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
[2]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