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必然”走向“自由”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uxiax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平凡但不简单,要做一个出色的班主任,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而科研能力往往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在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往往持一种趋同的思维方式,即要求学生向共性目标看齐,轻视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换句话说,我们的“带兵”模式已经认同了“大阅兵”式的方阵表演,而淡化了“野战军”式的实战演习。理论上讲起来,我们都很清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现实中做起来,我们却很糊涂,一直在苦苦寻找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为什么我们不能变换自己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呢?
  一、齐步走与散步走
  众所周知,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许多杰出的人才、英才、怪才、鬼才,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或特立独行,或桀骜不驯,或雍容大度,总之,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散步走”的特征。个性着眼于特点、特征,共性着眼于趋向、一致。对学生个性、素质的认识与把握,有两条途径:一是从静态,二是从动态。静态素质是对素质的平面逻辑划分,动态素质是对素质立体发展进程的考察。
  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教育科研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学生是社会性尚未完全形成的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学生的社会属性还不是十分明显,对现实社会,他们还只是“接触者”。他们开始关心社会,社会更在“关心”他们,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从他们“懂事”开始,社会就在“教育”他们。学生入校以后,他们的社会化愈加广泛了,他们不那么“固定”,也不那么模式化,如果成人企图用一种“定势”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那必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就要先去认识社会;离开社会的变化,就很难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二,从人与时代的关系来看,学生是现实的人。他们是年轻的一代,现实社会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反映较快,甚至很容易形成热点、风气。身处多元化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给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复杂。认识学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他们的任何表现,都有成人的影子,都是现实的反映。他们是受教育者,其言行的不足和缺陷,都可以从外部世界找到影响的渊源。指责和非议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生,找出学生产生认识误差的原因,才能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从人与变革的关系来看,道德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于解释世界、说明世界。老师大多擅长把自己学过的东西转授给学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变革加快,出现的问题逐渐复杂,学生从社会、家庭以及人际交往中接受了许多信息,使他们变得“见多识广”,甚至有些“出轨”。这些都使我们的教师“不习惯”,有些班主任就是因为这些表面现象而认为今天的学生变得“不那么规矩”“不那么听话”,甚至“不那么好教育”。
  因此,教师在德育中一律要求学生“齐步走”既不符合社会、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实际;既不现实,也行不通。承认学生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存在,并由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班主任的学生观中融入“散步走”的思想才可以说是切中时弊的。
  二、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
  老师总是希望学生没有缺点,愿望虽好却不现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在关注学生优点的同时不要忽视、害怕学生的缺点。学生是动态的人,他们和世间万物一样是在变动的状态下生存的。但学生的动态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认识到这一点,班主任的教育就不仅有了基础和生机,也能从实际出发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
  首先,学生随年龄的变化而“动”。年龄的增长,意味着他们的“动”与“变”,6岁和10岁的孩子特点不一样,10岁和13—14岁的孩子也不一样。在“动”的过程中学生有变化,有增长,有新的东西,这是班主任必须认识到的。
  其次,学生随社会而“动”。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社会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不确定的影响,这种“动”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有时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有时却深藏不露,需要班主任认真辨识;二是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也是“动”的,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冲动,思想变化比较快,需要我们动态地把握。
  再次,学生随环境而“动”。除了社会大环境,学生所生活的小环境更起着重要作用。好的班集体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和力量。小环境的优化,能产生大的教育能量,学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学生是“动态”的人,个性发展尚不完善、不成熟,往往带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是缺陷,但这也正是希望之所在。
  三、从“必然”中求得“自由”
  许多班主任都会烦恼:为什么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人硕果累累,有人却收获甚少,甚至事与愿违?这说明,班主任工作仍处于“必然”状态,尚未进入“自由”境界。
  从“必然”走向“自由”,教育科研是必经之路。班主任首先要把握教育科研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针对性强。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也是班主任研究的优势所在。班主任决不能为科研而科研,身处教育第一线,每天都在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交往,班主任必须首先考虑如何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然后才是班级工作经验与科学规律的总结、探索与把握。
  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因素多,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研究课题,也会涉及班级、学校、家庭、社会,涉及学科教师、后勤人员、学校领导等因子。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科研既要突出主导性的控制要素,又要兼顾实际存在的多方面影响,以整体的视野来审视。越忙越要学,要从教育科研中获得“自由”,把自己从事务圈子里解脱出来。例如,一位班主任在教育博客中这样描叙自己的体悟:
  不管怎么说,为师者心中总有这样的潜意识:听话的学生很可爱,违背老师意愿的学生就没那么讨人喜欢了。其实,守着不必要的“面子”,老是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长者的姿态,充其量也只能换来学生表面上的“臣服”。试问:调教出如此听话的学生又何以在社会上立足?
  今年我接手一个全是转入生的班级,第一印象还可以,时间一长,我感觉有点不对劲,学生太被动了,在课堂上“一动也不动”……于是,我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机会剥去老师“神秘”的外衣。“老师有了错要及时帮助老师,这样才算是‘勇敢’!老师没有理由不接受学生的批评,因为这是‘诚实’。”开展班委竞选,举行讲故事比赛,《对敏敏姐姐说说心里话》征文等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失落已久的感觉被找回来了,我又让全体学生“参政议政”,凡重大决定,集体讨论定夺。一个学年下来,班级进入了自治状态……今年,我趁机举行了“小小书法家”大赛,和孩子们一起练字,一起比赛,其乐融融,欢乐舒心。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唯有让学生活跃起来,他们的学习才会有成效,感悟才能有创新。
  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教师还是原来的教师,班级管理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教育理论能指导班主任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而班主任在教育科研中又能探索、总结出新的教育理论,指引班主任走向“自由”境界。
  班主任工作一头连着学生,一头连着社会。把班级作为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演练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通过教育科研,班主任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性不断增强,这样,我们就能正确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好教育的最佳时机。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江苏南京 210046)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 教育”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大学英语改革要求大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以胜任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提出教师应注重信息意识,信息收集、整合和加工,适应数字信息传播规律,探索“互联网 ”新型教学模式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作者简介】曹莹雪(1989-),女,重庆涪陵人,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英语学习兴趣、习惯、思维等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中以自然拼读法为支持,扎实引导学生进行字母、单词、阅读等深入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字母读音和单词拼写,为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主要对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切实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实效,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字母;单词;阅读  【作者简介
前段时间,笔者到中山市三鑫双语学校参加“魅力中山·诗意三鑫”德育现场观摩会。会上,黄建军老师执教的主题班会课《种下感恩树》诗意韵味浓厚、感恩教育真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节课上,教师捕捉亮点、巧妙引导、热情赞许、精当评点,促使学生触摸到自己的心灵,欣赏到自己的思考,感动之中激发美感,为心灵种下感恩之树。整节课精彩之处颇多,仅节选几处赏析。  [亮点一]:舔犊情深,巧借情境的顺学而导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以及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在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形成一种终身学习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处于小学时期的学习在学习中需要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这也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在以后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核心素养,毕竟培养核心素养也是新课改政策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
放假了,有的家长又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兴趣小组,有的甚至强烈要求学校开放,让孩子在校园里过暑假。放假了,本来孩子们的心情可以说是如出笼的小鸟,但由于“安全一票否决”,许多学校只得把孩子们关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学校为了安全甚至连体育课也尽量在室内上,我们的孩子如井底之蛙,所学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书本上的知识,这与生活、自然严重脱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摘要】高校扩招后,大学生英语水平有所下降。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于2007年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随后,民族院校实施了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并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作为西藏地区唯一一所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西藏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改革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伴随着产生了“教育公平性”的问题。文章以西藏大学2017级学生为例,通过分析学生高考
前几天,我到原单位醋庄中学去填一份表。表很简单,几分钟就填完了。刚要走时,武老师随手递给我一个信封,让我捎到醋庄完小。信封是县教育局专用的,上面写着“南古镇醋庄完小吴家旺同学收”。信并没有封口。武老师打开信封,抽出两张照片,解释说:前段时间,县教研室王秀峰主任来校检查工作。正值醋庄万亩桃花盛开,景色宜人。欣喜之余,工作之暇,王主任和众位领导到桃花林中拍照留念。恰巧遇见两个孩子正在桃林里玩耍,王主任
【摘要】英语学科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本文通过阅读课堂实践,从基于学情巧分析、基于文本巧提问、抓住亮点善启发、任务情境巧设置等角度,探究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作者简介】陆佳,浙江省萧山中学。  引言  阅读既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和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又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还是学习者需要培养的
【摘要】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为研究主题,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英语课后作业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英语课后作业布置的现状如何,英语课后作业存在哪些共性问题,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研究教师布置的英语课后作业是否能够达到教师布置该作业的目的,根据结果再进一步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合理的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作业的有效性;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调查研究  【
学生往往喜欢听故事,在品德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说理,形象生动,少了往日的严肃说教,多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各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挑选故事,把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使得我们的品德课堂更生动,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引故事,激发学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