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成为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教师要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教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优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和“后进生做得了—中等生做得好—优秀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教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转化为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得透转化为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教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教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师范毕业那年,我有些不甘地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教英语,任教的初一(4)班有35位学生。  刚接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加之乡村的孩子英语底子薄,我始终教得不太顺心。有一次,我让大家预习一篇小短文(短短几句话),并布置回家抄写。第二天,我批改作业本的时候,发现只有王涛把单词抄得支离破碎,几乎每个单词都缺少一个或两个字母。  王涛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从不举手发言,每次考试都拖班级的后腿,总是木木地坐在教
期刊
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都有个迫切的愿望——希望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以最好的姿态来迎接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同学们经过九年级紧张而又短暂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大都感到所学知识很薄弱,面对大容量、高压力的高一化学学习,很难从容面对。针对这一矛盾,我来谈一下新课标下应如何学好化学。  一、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包括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
期刊
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一个爱打篮球的小男孩,打起篮球来大汗淋漓,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你让他回家吃饭,他会非常不愿意。但你如果让他干一件家务,比如把一袋面粉搬上楼,他可能会叫累,而且会真的感到累。为什么呢?因为他对打篮球有兴趣,对搬面粉无兴趣。换言之,人们干有兴趣的事,就会有干劲,注意力集中,不知饥渴,进展也快;人们干无兴趣的事,情况则恰恰相反。  这个简单的道理和英语学习大有关系
期刊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而“少年强”中的“强”字之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我想,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全的心智和独立完整的人格,真正从思想上站立起来,这样才能肩负起国家与民族赋予的重大使命。但是现在令人堪忧的是:许多中学生思想不健全,缺乏独立健全的人格,在生活中更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没有理想,更没有追求,这些现状不得不让我在深思的同时加强了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格教
期刊
作业的批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不仅能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學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与不断总结,在数学作业批改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一、作业批改地点的转移    传统的做法是我们老师都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而我则不管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喜欢在教室里和学生当面批改。这样做,一是
期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研究的态度,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敏感地发现、提出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想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不仅要清楚地认知自身的情况,了解教材的内容,更重要的还要详细准确地了解我们的学生的特征,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期刊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学生学习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学生组织管理等。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对各种不良倾向能自觉地抵制。同其它学校管理内容一样,学生管理也受到教育思想的支配和制约。同时,学生管理也是教育思想的实施途径和保证手段。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利于学
期刊
多年来,我省高中学校都在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如何正确对待高考,彻底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仍成为当前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不唯高考,赢得高考”呢?有专家提出“做数学”,也有不少一线教师在研究“数学和数学教育”。笔者认为,学习数学应先有思想,后有方法,通过一定数学实践提炼出高中数学主要思想,在数学思想的指引下探索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提升数学素质。教师要更
期刊
一提到教师,我们可能会与“志存高远、热爱学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安贫乐教、默默奉献”这些了字眼联系起来,也会与“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些话放到一起。诚然,这都是作为教师的纯正底色。然而,笔者却要说说教师的另一面,也是不容低估和忽视的一面。根据我所工作过的学校和了解到的我区教师的状况,情况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和担心。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  1、教师的结构失衡。以我了解的几所中小
期刊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就象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艺术者精心的塑造。教学中,一节优秀的数学课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细心雕琢。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维的、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又个性不同的人。作为教师,上一节课并不难,但要上好一节课却并不容易。经过多年教学低年级的一些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搜集、整理信息  教学中的两大因素——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学生,不可忽略。首先,要了解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