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教师,我们可能会与“志存高远、热爱学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安贫乐教、默默奉献”这些了字眼联系起来,也会与“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些话放到一起。诚然,这都是作为教师的纯正底色。然而,笔者却要说说教师的另一面,也是不容低估和忽视的一面。根据我所工作过的学校和了解到的我区教师的状况,情况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和担心。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
1、教师的结构失衡。以我了解的几所中小学校情况来看,从编制上看虽然学校教师数量上都不缺编,但结构性缺编却较为严重,音、体、美等艺体学科教师明显不足。以某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为例:某农村小学校现有在职教师23人,其中17人属“民”转“公”或是“五大生”转入教师队伍,仅有6人是科班出生——师校毕业;无艺体专业教师;年龄达50岁的有一半之多。从学历上看,教师们都达到了在中小学任教的国家要求的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我校教师年龄40岁以下的占27%、41-50岁的占22%、50岁以上的占51%。上述教师的基本情况,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他们对教育教学中要信手拈来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是一知半解甚至没能掌握,即使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得到的学历,多数也是为了达到国家对从教者的要求,得到的学分则是为了晋级晋职必须要做的表面文章,而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架构和教法却是收获甚微;再者,随着年龄都在逐步趋于老化,群体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能力退减。这是遏制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导致有条件的家庭子女不断寻求优质教育的外因。这种现象理所当然成了制约培养优秀人才的一大瓶颈。
2、有一部分老教师在功成名就后产生了松懈心理。部分老教师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曾经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绩,已经被评为中学一级或高级老师。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奔头了,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不思进取,产生了松懈心理,有时还美其名曰“让年轻教师锻炼锻炼”。
3、有部分教师缺乏进取心,缺乏危机感。一些教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事应付,工作十分被动,很少主动去探求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少去探索管理班级和学生的新路子,没有把教书育人看着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4、由希望到失望再到沮丧、颓废的失衡心理。近年来,尽管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城里的同行却相差甚远。同样是教书育人,工作一样干,所教年级功课也一样,而待遇却相差悬殊,同工不同酬。另外,想由教师行列跳槽到机关或其他行业的大有人在,而我们又听说有几人想从机关或其他行业跳槽到教师队伍中来乐于奉献的呢?凡此种种,在商品经济时代,部分教师思想变得浮躁,失去了心理平衡。
5、长期重复性工作,产生了厌烦心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产生这样的心理并非一朝一夕,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或许谁都有个打盹的时候,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长期处于一种不变的状态,也会产生厌烦心理。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不突出时,更易产生这种心理。
二、应对策略
1、真正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教师的思想产生偏差必然有其大环境、小背景。要改变大环境也许不是一时半会之功所能奏效的,但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却可以做些许事情:要有睿智和宽广的胸怀,不要做“杀鸡取卵”之能事。我认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做如何关爱学生、如何保障学生的权利、如何保证学生的发展的工作,还应当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学校必须要从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让教师找到“家”所具有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必要的外部世界,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发展。
2、切实做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常言的文章。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思想”是关键。常言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这个物欲与功利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应当从教师的灵魂深处去做工作,只要教师的思想达到一定高度,学校的工作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帮助教师化解种种困惑,确保教师的个体发展;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怃,除工作之外,还要关心他的身体、子女、家庭;让教师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心情愉快……
3、解决好“教师向什么人致敬”的问题。我认为,管理者身体力行,积极追求,以自己的发展来带动教师仿效着自己去做;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学习到当前的教育精英们的成长历程,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教师,也就是要解决教师“向什么人致敬”的问题。
4、摈弃唐僧对孙猴子的“紧箍咒”式的管理办法。对教师要放松约束,少一些量化评价,少一些“紧箍咒”,对其评价可多一些定性的东西、人性化的东西,让教师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教师才能发展。
5、少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6、加强督导。教师也是人,也有惰性的一面,需要督促。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
1、教师的结构失衡。以我了解的几所中小学校情况来看,从编制上看虽然学校教师数量上都不缺编,但结构性缺编却较为严重,音、体、美等艺体学科教师明显不足。以某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为例:某农村小学校现有在职教师23人,其中17人属“民”转“公”或是“五大生”转入教师队伍,仅有6人是科班出生——师校毕业;无艺体专业教师;年龄达50岁的有一半之多。从学历上看,教师们都达到了在中小学任教的国家要求的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我校教师年龄40岁以下的占27%、41-50岁的占22%、50岁以上的占51%。上述教师的基本情况,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他们对教育教学中要信手拈来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是一知半解甚至没能掌握,即使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得到的学历,多数也是为了达到国家对从教者的要求,得到的学分则是为了晋级晋职必须要做的表面文章,而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架构和教法却是收获甚微;再者,随着年龄都在逐步趋于老化,群体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能力退减。这是遏制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导致有条件的家庭子女不断寻求优质教育的外因。这种现象理所当然成了制约培养优秀人才的一大瓶颈。
2、有一部分老教师在功成名就后产生了松懈心理。部分老教师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曾经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绩,已经被评为中学一级或高级老师。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奔头了,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不思进取,产生了松懈心理,有时还美其名曰“让年轻教师锻炼锻炼”。
3、有部分教师缺乏进取心,缺乏危机感。一些教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事应付,工作十分被动,很少主动去探求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少去探索管理班级和学生的新路子,没有把教书育人看着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4、由希望到失望再到沮丧、颓废的失衡心理。近年来,尽管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城里的同行却相差甚远。同样是教书育人,工作一样干,所教年级功课也一样,而待遇却相差悬殊,同工不同酬。另外,想由教师行列跳槽到机关或其他行业的大有人在,而我们又听说有几人想从机关或其他行业跳槽到教师队伍中来乐于奉献的呢?凡此种种,在商品经济时代,部分教师思想变得浮躁,失去了心理平衡。
5、长期重复性工作,产生了厌烦心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产生这样的心理并非一朝一夕,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或许谁都有个打盹的时候,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长期处于一种不变的状态,也会产生厌烦心理。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不突出时,更易产生这种心理。
二、应对策略
1、真正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教师的思想产生偏差必然有其大环境、小背景。要改变大环境也许不是一时半会之功所能奏效的,但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却可以做些许事情:要有睿智和宽广的胸怀,不要做“杀鸡取卵”之能事。我认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做如何关爱学生、如何保障学生的权利、如何保证学生的发展的工作,还应当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学校必须要从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让教师找到“家”所具有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必要的外部世界,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发展。
2、切实做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常言的文章。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思想”是关键。常言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这个物欲与功利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应当从教师的灵魂深处去做工作,只要教师的思想达到一定高度,学校的工作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帮助教师化解种种困惑,确保教师的个体发展;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怃,除工作之外,还要关心他的身体、子女、家庭;让教师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心情愉快……
3、解决好“教师向什么人致敬”的问题。我认为,管理者身体力行,积极追求,以自己的发展来带动教师仿效着自己去做;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学习到当前的教育精英们的成长历程,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教师,也就是要解决教师“向什么人致敬”的问题。
4、摈弃唐僧对孙猴子的“紧箍咒”式的管理办法。对教师要放松约束,少一些量化评价,少一些“紧箍咒”,对其评价可多一些定性的东西、人性化的东西,让教师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教师才能发展。
5、少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6、加强督导。教师也是人,也有惰性的一面,需要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