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提高学习的独立性,而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画说明、注释等历史资料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不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就会忽视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因此,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中日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战争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
又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我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有关《辛丑条约》签订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学会结合图片学习知识。
二、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增强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记笔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增强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女真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列出提纲,最后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女真力量增强,促进了统一,有利于抗辽。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记好笔记,这样学生就能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性、曲折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对比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比历史事件,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地方势力割据叛乱的现象,如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比这些叛乱的异同之处,帮助学生养成前后联系、古今贯通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对比中国的历史事件外,还要教会学生对比中外历史事件。
例如,在教学“日本明治维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四、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管是哪个朝代,凡经济发展良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社会安定。这样,学生就能结合史实,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所蕴含的道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与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所造成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要以史为鉴,充分发挥历史知识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热点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以上就是本人积累的点滴经验,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提高学习的独立性,而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画说明、注释等历史资料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不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就会忽视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因此,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中日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战争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
又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我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有关《辛丑条约》签订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学会结合图片学习知识。
二、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增强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记笔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增强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女真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列出提纲,最后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女真力量增强,促进了统一,有利于抗辽。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记好笔记,这样学生就能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性、曲折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对比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比历史事件,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地方势力割据叛乱的现象,如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比这些叛乱的异同之处,帮助学生养成前后联系、古今贯通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对比中国的历史事件外,还要教会学生对比中外历史事件。
例如,在教学“日本明治维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四、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管是哪个朝代,凡经济发展良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社会安定。这样,学生就能结合史实,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所蕴含的道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与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所造成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要以史为鉴,充分发挥历史知识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热点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以上就是本人积累的点滴经验,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