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问答活动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di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组织问答活动有利于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问答活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组织问答活动 策略
  
  一、前言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性和整体性特征更为显著,新教材内容教学难点颇多,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几乎都是综合性的问题。学习数学时,除了内容不能有遗漏,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步骤之外,还必须清楚地了解解决问题的内部思考过程,这就需要师生间、生生间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进行较长的一段时间思维交流,否则无法学好数学。这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有效问答活动,问答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交流和沟通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问答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师的讲授中学生提出疑问,可改变课堂节奏,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创设各类提问,可以造成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没有现成的图式可以直接利用时,设法调整或改造自己已有的图式,使之能够接纳新信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一个个矛盾的解决,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新奇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综合复习最值问题的内容时,要求做一个容积确定的铝皮制的易拉罐,怎样做才能最省材料?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一般的求面积最小值问题,不以为然。如果教师激问:“我不是指铝皮的面积最小,问的是铝皮的重量,因为市场上卖的铝皮是按重量出售的?”学生马上回答:“确定铝皮的厚度、密度,面积最小,仍然是重量最小”。教师再激问:“侧面材料的厚度为b,因上底面要用手拉,下底面重量压力大,故必须考虑上、下底部的材料应厚一些,假设它的厚度是侧面厚度的2倍,怎样设计才能最省材料?”这时学生会兴趣大增,从而为顺利解决该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3.有利于师生间的密切交流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观念,数学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展开辩论、提出疑问、发表观点。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问答活动的策略
  1.选择有效数学问题组织问答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是寻常的,而且还要求人们有某种独立的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高中数学问答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意义的活动,逐步认识数学的价值。问题的表述要简单易懂、富有趣味。只有“好”的数学问题才能引发答问者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可以采取实例设疑进行导入。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一张纸对折30次的厚度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从而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在讲圆的标准方程时,我设置了这样一情境:白杨树下用5米长的一条绳拴一只羊。并向学生提出待探讨的问题:这只羊在努力地向外挣脱着,问这只羊所在的位置;这只羊在休息,问这只羊所在的位置;这只羊在努力地向外挣脱后绳断开了,问这只羊所在的位置。面对这个有趣的生活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给出答案。我则在学生的纷纷回答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个问题,进而提出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自然地得出圆的标准方程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
  假设就是一种猜测,是问题解决中的一种有效的策略,也是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学会猜测还为创造性地问题解决提供了某些可能,主要包括:(1)尝试猜测。应鼓励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经常地、大胆地进行一些假设与猜测,为获得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创造条件。(2)多角度地猜测与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表征,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的产生,甚至还有可能获得某些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常见提问方式有:“还可以怎么想?”“还可能是什么?”“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等等。(3)倡导开放性的思考。一般说来,所谓开放性的思考,就是在知觉问题并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能不受问题情境中的条件信息、初始状态等的约束,尽可能地从发散性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有可能因获得一些“顿悟”而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还有哪些方法?”“这种想法有哪些新意?”“这种方法可以提醒我们什么?”等等。
  3.教师做到有效倾听
  教师上课要做到态度和蔼,经常对学生微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多为学生服务,以对学生的尊重,带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讨、争论,使学生的思路先分散再集中,集中后再分散,从而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通过与学生的心与心地进行交流传递给学生。
  4.注意提问的技艺训练
  (1)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方式。如导问可以从解题入手,也可从中间切入,或者从学习内容的结尾开始,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或图表。可以相对集中,使全班同学参加活动,也可以有意分散,以小组的形式活动等,应注意灵活多变。
  (2)有目的选择好提问的对象,教师向学生发问要注意:面向全体,教师发问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提出的问题具有简明合理的问题结构。一个问题若冗长繁杂,听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便很难把握问题的中心,使答问者无从回答。也容易使答问者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有时连听也不愿听,更谈不上积极思考了。可见,问题的简明性和提问的有效性是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的。
  (4)提出的问题要有恰当的难度和坡度。例如,函数f(x)=ax-bx,当a>0,b>0,f(x)≤1是否可以得出a≤4b的结论?如果把已知改为:a>0,0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论[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7.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中专的学生,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是推进当前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加强口语训练并置于教育的首位是学生上岗就业的前提,也为建立良好的社会交际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职专生 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口语的运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彼此同人之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新老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
目前的语文教师存在诸多问题,要上好语文课,就要让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与课文作者对话,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剖析.
分子成像通过分子对比剂靶向特异性受体获取肿瘤的功能信息,并结合其解剖信息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许多上皮组织源性肿瘤上高表达,是一种重要的肿瘤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眼界、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完成。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的实
尿道下裂是一种较为常见小儿泌尿系疾病,可引起患儿排尿功能异常和阴茎发育不良。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唯一根治的方法,但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包括尿道狭窄和尿瘘等。尿流率是一种无创的、简便的实验室评估指标,对尿道下裂手术前后的尿道状态可以起到评估作用,但是尿流率检查在尿道下裂手术前后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现就近年来关于尿道下裂及其手术治疗前后的尿流率的应用和评估作用做一综述,主要分析尿流率检查在尿道下裂不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其课堂教学尤其应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  对学生进行美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正确认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方法途径,
摘 要: 本文从净化目标,立足语文本质;优化教学环节,着眼学生发展;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舍”与“得”,以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舍得” 有效性    新课改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然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普遍存在,“花时多,收益少”越来越值得所有语文教师的深思。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只知盲目地往课堂这锅菜中加料却不知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应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阅读教学的拓展方式众多,其中有课外的也有课内的拓展。课外的拓展都是为课内的阅读教学服务的,是课内的延伸。我以语文大阅读教学为理论依据,在阅读的“拓展”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前多搜集,感知课文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