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融合与高效互动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写作教学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手段打破常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想象力,创新作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努力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途径和手段更加多元的学习环境。
  其中依托互联网优势,以数字影像为教育素材所形成的多样化教育形式恰巧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刻板、单一、机动性缺失、互动性薄弱等诸多问题。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发挥利用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环境,将双方优势进行整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为学生提供重复观看教学视频的机会,展现更开阔的知识视野,降低时间空间的限制,呈现更丰富更立体的素材和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为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曾练习过写植物,目标是多角度、有顺序地介绍观察到的事物。而本单元关于习作能力的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本次习作要求借助观察记录卡,交流观察到的植物,在交流中丰富和完善记录卡的内容,并将观察和感受写清楚。同是观察后的习作,同样是有顺序、多角度的介绍,但从“卡”到“文”,学生还需考虑观察材料的取舍,语言的过渡及连贯等,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如何连“卡”成“文”,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是本堂习作课的难点。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三阶段设计
  1.课前准备,引出课题——准备阶段
  习作一直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较好地写清楚自己的植物朋友,笔者在课前利用问卷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分析,便于更好地设定好线上线下的学习内容;其次,提前布置学生对教室植物角中的草本小植物进行有意识地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植物们的各种特征及这几天里的微小变化。
  同时要求学生观看“空中课堂”里的学习资源以及“晓黑板”APP中老师上传的ppt课件以及相关微视频等资源(包括《荷花》一课的思维导图、桃花记录卡的制作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植物记录卡的制作方法,完成自己的植物记录卡。
  2.讨论回顾,落实重点——学习阶段
  课堂上,笔直直接请学生根据书上的桃花记录卡,概括总结植物记录卡的基本制作方法。由于之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这个知识点很容易就落实了。紧接着,笔者与同学门一起欣赏了“空中课堂”中同龄人的记录卡。再将提前收集好的学生植物记录卡进行欣赏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想要把一种植物介绍清楚,不但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还要抓住特点进行仔细观察。
  有了植物记录卡,那么该如何连卡成文呢?笔者先请了两位同学试着根据自己的記录卡串联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植物朋友。同学们一下子就发现,有一位同学可以比较清楚明白地介绍,而另一位同学的介绍则显得有些凌乱。可是,要问原因,大家却一下子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笔者请同学们翻到之前学过的课文《荷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叶圣陶爷爷在写荷花时是怎么把各个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介绍清楚的。课文在描写时,先写了荷叶,再写了荷花,有一定顺序。在介绍荷花样子时,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关联词,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清楚。通过这番引导,同学们逐渐明白要想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就得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在介绍时用上一些关联词则可以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此外,要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绍清楚,还要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才能把植物看仔细,说清楚。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闻一闻,还要想一想他的特别之处,这样才能把植物介绍的更清楚。
  在观察植物时,每个人一定有不同的感受。这次的写作内容就是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和自己有感情的植物,把这植物当成朋友来写。因此需要把自己的的感情倾入到植物身上或让植物拟人化。如何表达自己对植物朋友地感情,笔者再次请同学们读了读《荷花》的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在看、摸、闻植物的同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把观察植物的感受写得更清楚。
  3.欣赏佳作,自拟成文——升华阶段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关注空中课堂中的同学是如何修改自己的植物记录卡的。例如,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植物记录卡上增加了植物的生存环境,另外还补充了自己观察芦荟时的感受,将芦荟与奋战在抗议一线的医务人员那种不顾生命安全、不分昼夜与病毒作斗争的精神联系起来,突出芦荟顽强的品格。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完善自己的植物记录卡,并且根据记录卡,按照一定顺序,调动感官,写一写自己的植物朋友。
  第二天的课上,笔者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自己的习作,自主修改错词病句。随后,进行小组内交流互助修改,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建议,取长补短,相互合作。最终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习作。从上台朗读习作的同学看来,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对自己的植物朋友清楚生动的介绍在他们嘴里脱口而出,虽然也有语句稚嫩、个别语法有错误,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朗读时的情绪和节奏,自信和渴望成功明显写在他们的脸上,可见这堂习作课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最后,笔者借助“晓黑板”平台将优秀作品发布到了班级群,供同学和家长们欣赏或学习。并对本次习作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线上个别化辅导,以此保证教学质量。   本堂课,笔者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手段及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开拓了同学们的思维。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本堂课中,笔者看到学生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他们想说想写的愿望,感受到了他们乐于分享敢于评价的劲头。可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1.线下融合线上教学环境,学生写作兴趣浓郁,情感体验深化。
  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线上资源给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使言、情、景融为一体,极大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强化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便能乐而为之。
  2.线上资源素材丰富广泛,学生想象积极主动,思维火花迸射。
  积累生活经验是写作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严重缺乏,这也是造成小学生无话可述、无事可写的重要原因。课前课中课后运用线上强大信息量,经过教师挑选、整合,触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
  3.线上线下多元开放评价,学生语言能力提升,自信互动增强。
  《语文新课程准标》在关于写作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引导学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对所写作文的评价,即自评互评、师评他评、线上评集体评,反复的语言交流与互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全球科技变革使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相互配合,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全新的、值得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
  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人说,如果想让一个人造一艘船,不需要教他如何搜集材料,如何组装入海,你只需要引发他向往大海就足够了。学生习作亦如此,不必刻意对学生进行习作的强化训练,运用恰当的手段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生找到“我手写我心”的感觉即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学的自然规律和有效方法,让教师不再为教不好作文犯愁,让学生不再为写不好作文犯难。
  实践,让教学之花更美;创新,让教学之树常青。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统编教材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笔者结合统编三年级上册教材,谈谈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与整合,以提高教学整体效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读懂教材,认识整合的重要性  从三年级上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让学生本单元的学
期刊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回想我们的音乐课堂,又何尝不是由相互的各种链条关系前后串联,如:知识链、情绪链、师生的双边活动链等。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处理好音乐课堂的这些链条关系,又何愁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出彩呢。  一、“知识链”——音乐课堂的主体。  看事物要看到事物的本质,音乐课堂同样如此。各知识点(一系列歌曲、乐曲)的罗列设置就像事物的现象摆放在我们面
期刊
差异教学是近几年刚刚进入四十一中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近四年多时间,我有幸加入学校的差异教学团队,跟随团队一起学习华教授的差异教学理论。该理论最大的优势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我校边学习边摸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第一段:优化起点,提供差异;第二段:动态选择探索新知;第三段:合作学习;第四段:巩固应用,促进发展;第五段:辅导训练。它们用到
期刊
“玩出身体的智慧-儿童创意舞动课程”是以儿童创意舞动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剧场+主题性艺术实践活动”三个模块内容为载体,形成的1+1+2的校外儿童舞蹈实践活动模式,为儿童提供具有沉浸式,探索性、多元化,个性化、且具有多学科融合特色的舞蹈活动课程。课程以一学年为周期,主要内容包括1套创意舞动活动课程,1部儿童创意舞动剧剧场体验和每学期2次主题性艺术实践活动体验,三个部分形成互为衔接、补充、提升、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经常采取按部就班的模式——学字母、学音标、背单词、背语法、背词组。随着时代要求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学习的方式已在悄然变得多样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效扩充课堂知识容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故事教学中,有效运用线上线下的融合,避免了传统故事教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情
期刊
教师上课前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探究活动,力争在课堂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提出形形色色,甚至很奇怪或者罕见的问题,“意外之声”的出现,让课堂变得难以控制,但这样的“意外之声”也成了现在新课改下课堂上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当面对“意外之声”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呢?怎样应变才能把“意外之声”转化成课堂中的“精彩时刻”呢?这也是我们
期刊
随着高中音乐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教材(2019)、音乐学业水平考试(2020)先后落地,如何在一线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效途径,成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越来越急迫的任务。  “音乐鉴赏是以聆听、体验、探究、评价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品鉴,在产生艺术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愉悦和美感的同时,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断和反思。
期刊
前言:  通过各项体育活动的观察和与体育教师的交流发现,目前学生完成系列广播体操的水平较低,基本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要想提高学生掌握系列广播体操的水平,我认为在努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系列广播操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妙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达到学生对广播操自动化技能的掌握。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掀起了变革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思潮,笔者以此次对“评价”大变革为契机,着力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初步总结出了“以变评价为导向,以变练习为手段,以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的“习案法”教学理念。现以案例对这一理念进行解读,本案例是教师进行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的一节常态课。  1.变“评”—— 教案→学案→习案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对
期刊
绘本是一种图画多,文字少,甚至没有文字的书。日本的松居直先生这样来描述绘本:图*文=绘本。阅读绘本对于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兴趣的培养,词汇语言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有着积极的意义。本人在长期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中,逐渐开发出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写绘”课程。  一、主题归类,编写教材  本人把在教学中使用过的关于绘本的资料整理归类,编写出了一本系统的绘本教材:专门面向一年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