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1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一个没有硝烟却依然充满生死意味的战场。在这场极限运动中,所有的英雄皆实至名归,所有的生命都悬于一线。2012年的F1已行至欧洲,也许此刻是向那些钢铁英雄与赛道硬汉们致敬的最佳时机。
F1:男人的游戏
我们喜欢称呼它为“一级方程式赛车”,这个太过规矩的名字险些掩盖了它视速如命的天性。其名字意味着每一台F1赛车的诞生都要经过近乎规制化的约束,排量、技术、车高、安全性……诸如此类林林总总。这也注定了车手们不可能凭借一辆强悍的王者赛车横扫千军,个人技术和临场无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早在1950年,第一场F1大赛在英国皇室的亲临观战下落下帷幕,当时的第一任总冠军是意大利人法里纳。而在1957年,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车王”诞生了。阿根廷车手Manuel Fangio获得了五次总冠军,更让人震撼的是,他进入F1赛车界时已经是38岁“高龄”了。
就是这样,F1世界总是能给我们无尽的惊喜,上世纪60年代的大转折更是如此。首先在1959年,Cooper车队凭借出众的后置引擎技术连斩两届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于是这种技术被所有的车队追捧。而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前进。而后Lotus车队又拿出了被对手怒指违规的双座4气门发动机(DFV engine),在接下来的10年里,这种引擎成为了F1车道上的主宰。
速度和危险并肩而行,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F1逐渐被蒙上了阴郁的色彩,惨烈事故层出不穷。就拿世界冠军克拉克来说,1960年,他的赛车染着另一位死掉车手的鲜血冲过终点;第二年又因碰撞事故使一名车手和14位观众死亡;他本人则最终死在了1968年的一次练习赛中。
经过两次重大的安全革命后,F1赛车已经把安全系数提升到了能让车手家人安心的地步,HANS系统、反向抱死刹车系统都是兼具功能性和安全性的装置。为了贯彻安全第一的宗旨,举办方不惜降低速度,舒马赫们在此进行智慧、勇气和冷静的博弈时,竞赛可观赏性也更高了。
技术为王
世人对F1有这样一个评价:“从设计角度上来说,F1里没有新玩意儿。”这句话并不是说F1是个不需要大脑只需要力量的竞技游戏,而是指赛车设计者特别钟爱于技术的演进和循环。一种设计在这个时代被弃之不用,过个10年可能就成了灵感的突破口,形成新的制衡局面。而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这种看似混乱的争执往往要遵从赛方的规定,但平心而论,F1主办方的规定变化频率也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一个关乎赛道秩序、车手安危,以及整个车队一年劳作的大手笔竞赛。
如果想进行高速度的驾驭驰骋,轮胎的优劣关乎一切,包括生命。F1发展至今,轮胎的选择也日趋稳定化、安全化。在2012赛季,其轮胎供应商仍旧是倍耐力,尺寸均为13英寸,而且质地变得更为柔软。当然,这一举措并不能以牺牲利落过弯能力为代价,所以其倍耐力为它打造了更“方”的造型。也就是说,胎面胎侧的过度更为平直。这不仅能降低磨损率,更可以提升抓地力,温度均匀调节等后续操作也不再困难。此系轮胎的标准直径为660mm,而雨胎直径要多出10mm,颜色上也会略有区别,其中还有功能折中的半雨胎可选。
出于种种考虑,2012年的F1赛道上还禁止了废气扩散器的采用。这是一向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的是加强车手对赛车驾驭能力的考验。看起来这似乎是一次例行公事般的改动,但想要做到符合要求也不是那么容易。车手们显然要靠自己的实战技巧和这一难缠的弊病斡旋一番,这也让看似只青睐“强劲车”的F1赛事变得更有看点。
而在公平竞赛方面,主办方也是不遗余力地寻找着可能被遗忘的漏洞。为了防止慢车恶意阻挡超了一圈的快车,安全车出动时所有套圈车必须回到车队尾部重新编队。而且车手没有正当理由不得离开赛道,为的是防止故意切近道占便宜。或许对F1来说,2012年不是个注重角力和竞争的年份,但我们肯定能看到更干净、纯粹的赛车竞争。
飞驰的影子
08 红牛RB8
平心而论,它的造型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美观,甚至比前款“火星车”RB7还要怪异一些。它是纽维的第四款红牛赛车,鼻翼和排气管附近都有了改动,并加设了阶梯状设计,造就了现在的“大鼻子”造型。看起来这是为了提高空气动力性而进行的改动,但纽维对此三缄其口,考虑到去年提早泄露秘密而导致的对手大面积模仿,这种沉默也是情有可原的。
09 迈凯轮MP4-27
为了适应今年全新的鼻锥规则,迈凯轮为这台车采用了平滑下探的设计,一改先前卡特汉姆那样“阶梯状”的机械式解读方式。而且从俯视图上我们不难看出,新车的侧箱收紧的位置也更为靠前,这意味着迈凯轮已经做足了稳定性和空气动力流通,开始向着突破极限的方向研发。首驾者简森·巴顿直言:“如果不是今年的繁琐新规,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10 雷诺E20
大概是由于激进的前身R31反响冷淡,今年雷诺的新车有些保守谨慎。延续了始于2009年的设计哲学,鼻锥也改成了符合新规的阶梯状。为了确保足够的空气动力性,技术总监James Allison将前后悬挂分别设计为推杆和拉杆结构。而继续由雷诺F1提供的一体化发/电动机也在客观上确保了它的成熟性。
11 法拉利663
没冠亚军的2011年是法拉利的失望之年,他们需要一台全新的机车来活一下血。2月13号,法拉利通过官网发布了2012年的全新战车,它采用了阶梯状的鼻锥,前翼的垂直铰接片非常宽大,稳定性有了一定的保证。它还在引擎的进气口后方开设了专用的冷却进气口,能负荷更高强度的剧烈扭转。
最高级竞技场
12 英国银石赛道
这里是F1最著名的赛道之一,它在1950年举办了第一次F1比赛,也是麦克拉伦、威廉姆斯车队的大本营。1948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汽车大奖赛,赛道就选在这里。虽然它的前身是一个机场,但经过多次改造,这里已经具备了超长的直线道和高速弯道,成为世界上最具驾驭挑战力的一段赛道。大多数车手都将能在这里获得赛段冠军视为一种荣耀,比如舒马赫。
13 纽伯格林赛道
它位于德国的山林之中,故而获得了一个别名——“绿色地狱”。奥地利的尼基·劳达是第一个在这里跑进单圈7分钟的选手,但他一直在抨击纽伯格林赛道的安全隐患问题。直到1976年劳达在此发生了严重车祸, F1主办方才将大奖赛从此撤离,并在旁边重新开发了一条新赛道。
14 蒙特卡洛赛道
摩纳哥是个很注重生活情调的国家,就算国土面积狭小,他们仍旧坚持把F1赛事引进这里,而赛道就是当地街道。车手在稍加保护的道路上飞驰时,沿途风景是影响驾驶精力的要素。圣德沃特教堂、豪华赌场,甚至还有沿海的游艇群。所以有人说,在摩纳哥大奖赛期间,每一个弯道都能带给人无尽的惊喜也许同时也是干扰。不过当古典建筑群旁边响起了超过160分贝的引擎轰鸣时,独特的观赛氛围是语言难以表述的。
15 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
这条赛道始建于1909年,两年后就开始举办传统的500公里大赛。百余年来,这条椭圆形赛道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在1961年用柏油路取代了由300万块鹅卵石铺就的一段路,约长2.5英里。它拥有40万观众的超大容量,门票往往在一年前就售罄了,其火热程度不言而喻。而除了F1赛事外,它还是NASCAR(美国房车锦标赛)的比赛场地,很少有闲置的时候。
F1:男人的游戏
我们喜欢称呼它为“一级方程式赛车”,这个太过规矩的名字险些掩盖了它视速如命的天性。其名字意味着每一台F1赛车的诞生都要经过近乎规制化的约束,排量、技术、车高、安全性……诸如此类林林总总。这也注定了车手们不可能凭借一辆强悍的王者赛车横扫千军,个人技术和临场无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早在1950年,第一场F1大赛在英国皇室的亲临观战下落下帷幕,当时的第一任总冠军是意大利人法里纳。而在1957年,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车王”诞生了。阿根廷车手Manuel Fangio获得了五次总冠军,更让人震撼的是,他进入F1赛车界时已经是38岁“高龄”了。
就是这样,F1世界总是能给我们无尽的惊喜,上世纪60年代的大转折更是如此。首先在1959年,Cooper车队凭借出众的后置引擎技术连斩两届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于是这种技术被所有的车队追捧。而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前进。而后Lotus车队又拿出了被对手怒指违规的双座4气门发动机(DFV engine),在接下来的10年里,这种引擎成为了F1车道上的主宰。
速度和危险并肩而行,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F1逐渐被蒙上了阴郁的色彩,惨烈事故层出不穷。就拿世界冠军克拉克来说,1960年,他的赛车染着另一位死掉车手的鲜血冲过终点;第二年又因碰撞事故使一名车手和14位观众死亡;他本人则最终死在了1968年的一次练习赛中。
经过两次重大的安全革命后,F1赛车已经把安全系数提升到了能让车手家人安心的地步,HANS系统、反向抱死刹车系统都是兼具功能性和安全性的装置。为了贯彻安全第一的宗旨,举办方不惜降低速度,舒马赫们在此进行智慧、勇气和冷静的博弈时,竞赛可观赏性也更高了。
技术为王
世人对F1有这样一个评价:“从设计角度上来说,F1里没有新玩意儿。”这句话并不是说F1是个不需要大脑只需要力量的竞技游戏,而是指赛车设计者特别钟爱于技术的演进和循环。一种设计在这个时代被弃之不用,过个10年可能就成了灵感的突破口,形成新的制衡局面。而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这种看似混乱的争执往往要遵从赛方的规定,但平心而论,F1主办方的规定变化频率也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一个关乎赛道秩序、车手安危,以及整个车队一年劳作的大手笔竞赛。
如果想进行高速度的驾驭驰骋,轮胎的优劣关乎一切,包括生命。F1发展至今,轮胎的选择也日趋稳定化、安全化。在2012赛季,其轮胎供应商仍旧是倍耐力,尺寸均为13英寸,而且质地变得更为柔软。当然,这一举措并不能以牺牲利落过弯能力为代价,所以其倍耐力为它打造了更“方”的造型。也就是说,胎面胎侧的过度更为平直。这不仅能降低磨损率,更可以提升抓地力,温度均匀调节等后续操作也不再困难。此系轮胎的标准直径为660mm,而雨胎直径要多出10mm,颜色上也会略有区别,其中还有功能折中的半雨胎可选。
出于种种考虑,2012年的F1赛道上还禁止了废气扩散器的采用。这是一向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的是加强车手对赛车驾驭能力的考验。看起来这似乎是一次例行公事般的改动,但想要做到符合要求也不是那么容易。车手们显然要靠自己的实战技巧和这一难缠的弊病斡旋一番,这也让看似只青睐“强劲车”的F1赛事变得更有看点。
而在公平竞赛方面,主办方也是不遗余力地寻找着可能被遗忘的漏洞。为了防止慢车恶意阻挡超了一圈的快车,安全车出动时所有套圈车必须回到车队尾部重新编队。而且车手没有正当理由不得离开赛道,为的是防止故意切近道占便宜。或许对F1来说,2012年不是个注重角力和竞争的年份,但我们肯定能看到更干净、纯粹的赛车竞争。
飞驰的影子
08 红牛RB8
平心而论,它的造型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美观,甚至比前款“火星车”RB7还要怪异一些。它是纽维的第四款红牛赛车,鼻翼和排气管附近都有了改动,并加设了阶梯状设计,造就了现在的“大鼻子”造型。看起来这是为了提高空气动力性而进行的改动,但纽维对此三缄其口,考虑到去年提早泄露秘密而导致的对手大面积模仿,这种沉默也是情有可原的。
09 迈凯轮MP4-27
为了适应今年全新的鼻锥规则,迈凯轮为这台车采用了平滑下探的设计,一改先前卡特汉姆那样“阶梯状”的机械式解读方式。而且从俯视图上我们不难看出,新车的侧箱收紧的位置也更为靠前,这意味着迈凯轮已经做足了稳定性和空气动力流通,开始向着突破极限的方向研发。首驾者简森·巴顿直言:“如果不是今年的繁琐新规,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10 雷诺E20
大概是由于激进的前身R31反响冷淡,今年雷诺的新车有些保守谨慎。延续了始于2009年的设计哲学,鼻锥也改成了符合新规的阶梯状。为了确保足够的空气动力性,技术总监James Allison将前后悬挂分别设计为推杆和拉杆结构。而继续由雷诺F1提供的一体化发/电动机也在客观上确保了它的成熟性。
11 法拉利663
没冠亚军的2011年是法拉利的失望之年,他们需要一台全新的机车来活一下血。2月13号,法拉利通过官网发布了2012年的全新战车,它采用了阶梯状的鼻锥,前翼的垂直铰接片非常宽大,稳定性有了一定的保证。它还在引擎的进气口后方开设了专用的冷却进气口,能负荷更高强度的剧烈扭转。
最高级竞技场
12 英国银石赛道
这里是F1最著名的赛道之一,它在1950年举办了第一次F1比赛,也是麦克拉伦、威廉姆斯车队的大本营。1948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汽车大奖赛,赛道就选在这里。虽然它的前身是一个机场,但经过多次改造,这里已经具备了超长的直线道和高速弯道,成为世界上最具驾驭挑战力的一段赛道。大多数车手都将能在这里获得赛段冠军视为一种荣耀,比如舒马赫。
13 纽伯格林赛道
它位于德国的山林之中,故而获得了一个别名——“绿色地狱”。奥地利的尼基·劳达是第一个在这里跑进单圈7分钟的选手,但他一直在抨击纽伯格林赛道的安全隐患问题。直到1976年劳达在此发生了严重车祸, F1主办方才将大奖赛从此撤离,并在旁边重新开发了一条新赛道。
14 蒙特卡洛赛道
摩纳哥是个很注重生活情调的国家,就算国土面积狭小,他们仍旧坚持把F1赛事引进这里,而赛道就是当地街道。车手在稍加保护的道路上飞驰时,沿途风景是影响驾驶精力的要素。圣德沃特教堂、豪华赌场,甚至还有沿海的游艇群。所以有人说,在摩纳哥大奖赛期间,每一个弯道都能带给人无尽的惊喜也许同时也是干扰。不过当古典建筑群旁边响起了超过160分贝的引擎轰鸣时,独特的观赛氛围是语言难以表述的。
15 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
这条赛道始建于1909年,两年后就开始举办传统的500公里大赛。百余年来,这条椭圆形赛道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在1961年用柏油路取代了由300万块鹅卵石铺就的一段路,约长2.5英里。它拥有40万观众的超大容量,门票往往在一年前就售罄了,其火热程度不言而喻。而除了F1赛事外,它还是NASCAR(美国房车锦标赛)的比赛场地,很少有闲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