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我最大的秘诀是忠于自己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Victoria Beckham北京的秋冬小型走秀上见到她,依旧着暗色超紧连身裙和高跟鞋,随性梳起的马尾辫、深色甲油和随处可见的文身似乎都昭示着她在媒体上留下的刻板印象:酷而不苟言笑。但当她和你礼貌地Say Hi,接受访谈时时而天马行空地说昨晚看到的女孩也许会是下一季的灵感缪斯;时而随意地盘起腿抱怨这次来京的时间不够长,来不及好好逛街;时而谈到孩子和老公时会心一笑,幸福得不知所以时,那副样子像极了邻家小姑娘。很难想象,她就是在娱民年代里,将所有的好坏话题统统踩在高跟鞋下的——维多利亚·贝克汉姆 (Victoria Beckham)。
  抵得住多深的诋毁,就经得住多大的赞美
  可曾想到如今贵为全球Style Icon的她曾经频频登上已故时尚界毒舌大腕儿Mr.Blackwell的最差着装名单?他说:“还提什么品位?来来回回就会穿裙子。一条又一条包身短裙,这个总撅嘴的高贵辣妹可真是寒碜。”在长达近10年间,她的名字都与“坏品位”挂钩。可她偏偏就是从时装迷的口水声中杀出了一条胜利之路:一直穿裙子,直到穿红了罗兰·穆雷(Roland Mouret)的招牌月亮裙(Moon Dress),细致超紧身的结构裁剪与肩部的折纸感细节仿佛为维多利亚量身打造,随后出自同一品牌的升级版银河裙(Galaxy Dress)在她的带领下风靡了好莱坞。甚至她的老公与孩子也变做她造型生活的一部分,贝克汉姆千变万化的发型风靡着足球与时尚界,“出门必‘凹造型’”成为一家人的座右铭,曝光率高得惊人。2010年她已超越英国女王成为全英影响力第二的女人。
  维多利亚式的强势与性感
  已然明白自己在时尚上拥有天分的维多利亚利用个人形象慢慢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先与高端牛仔品牌Rock & Republic合作推出Victoria Beckham for Rock & Republic,再创立自家品牌的太阳镜与香水生产线,试水成功后维多利亚决定建立自己的服装品牌。维多利亚从开创品牌伊始便猜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想法:“从辣妹转变为足球明星的老婆,现在又想当设计师?”不少人质疑她第一个系列抄袭她的好友罗兰·穆雷,并批评着廓形的单一与对顾客身材的挑剔。
  即便外界并不看好,但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并否认了明星玩票般在服装上签个名的工作方式。如果说维多利亚对风格的坚持引领了流行风潮,那么她对设计师这份工作的认真与激情也确实为设计界带来新的力量:每一季新系列的推出都可以看到她在设计上的诉求;新面料、廓形的尝试、细节的精益求精和系列感的日益完善,她并未对自己的设计给予过于复杂的文化背景,一切皆从自身作为顾客的需求出发。时刻穿着自己的品牌出席大小活动,也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即便成衣系列售价不菲,销售业绩却年年高涨,她的品牌粉丝包括大名鼎鼎的卡梅隆·迪亚兹(Carmeron Diaz),翘臀J.Lo和美艳的黛米·摩尔(Demi Moore)等,更有无数倾心于沙漏裙优美线条的女性希望穿上它即可拥有维多利亚式的强势与性感。去年,她终于得到了British Fashion Awards最佳设计师品牌的称号,那些曾质疑她设计才华的人这才闭上了嘴巴。 《纽约时报》也这样评价她:“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维多利亚可能已经像Hannah MacGibbon、Stella McCartney和Phoebe Philo那样,正在成长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女设计师!”
  我们无从得知她与贝克汉姆感情生活的细枝末节,但相信在丈夫身边才会露出难得微笑的她心中的爱无比真实;有人说她将自己的孩子也变成了炒作工具,其实她是将儿子给予的灵感融入自己的设计里,让母爱也变为作品的一部分;常年在时装风格和设计水平上的不被认可却赋予她新的挑战和更大的成功,我们可以从头再数一遍她的身份:辣妹,贝嫂,词曲作者,演员,模特,明星,作家,4个孩子的母亲,时装偶像,新晋设计师……而这些也只是即将38岁的维多利亚生命中的局部,在一次次成功的身份转变后,人们或许期待着她下一次未知的完美转身。
  S=surface VB= Victoria Beckham
  S:作为一名时装偶像,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穿着秘诀?
  VB:我从不尝试过多或者过于复杂的风格,对我来说最大的秘诀就是适合自己,忠于自己。为自己感到骄傲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着重上半身的穿着,比如说上身线条较为收紧时,可以适当放松下半身的穿着或减少下身的重点,同样的道理,当你想强调腿部线条时可以相对减弱上半身的一些装饰。千万不要一身都是松松垮垮而没有重点,这样真的非常可怕!
  S:请介绍一下品牌这一季的突破。
  VB:这一季我并没有选取一个特定的大主题或趋势,仅仅是在服装中加入了一些军装风和少量的运动元素。我的灵感来源其实是在厨房里,儿子穿的棒球衫,我从这件棒球衫上选取了一些设计细节。对我来说灵感并不只来源于文化和历史,它同样可以来自真实的生活,我的丈夫和孩子真的给我带来非常多的启发,这也许正是我和其他设计师不同的地方,也是坚持真实内心的原因。
  S:你是否有一些特殊女性形象作为灵感缪斯?是同一个人还是一直在变幻呢?
  VB:每一件我所设计的产品,无论是鞋子,还是任何一样,都是从我自身出发的。如果我设计一款包,那么这款包一定是我所想挎着出门的;如果我设计一款墨镜,那么这款墨镜绝对也是我自己会选择的。我的设计总是从我自身的需要出发,并且我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一些非常美丽而有名气的女人穿着我的设计,没有什么比看到这些更让我感到兴奋了。所以说谁又会知道呢?也许我下一季的灵感女神就是我昨天晚上碰到的人。
  S:为什么会决定做一名服装设计师?
  VB:对于的演艺事业我依然心怀尊重,而时尚却一直是我的激情所在,也是我一直想做也必须去做的事情。对我来说设计师是我的工作,我做着我所爱的工作,并且为此感到庆幸。我没有办法抗拒美好的事情,而作为设计师可以天天接触并创造着这些美丽的设计。我认为我有一份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S:对北京感觉如何?
  VB:我喜欢北京!这里的女人身体力行地体现着时尚本身。这几天我在北京玩得特别开心,随心所欲逛街购物,非常自在,并尽量吸收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真的希望可以再来。
  S:你一路走来大获成功,是否可以告诉我们你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感悟?
  VB: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便是专注。我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即便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和完成——专注依然是我做每一样事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设计上我所坚持的就是倾听顾客的声音。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热爱女人,希望她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富有力量,我的目标始终是可以让她们自我感觉更好,更加自信。从没有人给我这样的建议,但我确实是这样一路走下来的。
其他文献
王汁(Uma Wang)回国来发展,才一年多的光景,却已 “甚嚣尘上”,时装界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海龟”,津津乐道于她成熟的系列、精美的面料,听来很像一位去西天取了经回来的大德。而她却永远在谈实惠的事儿、做实在的事儿,守着自己的小庙,普渡那路过的失心人便罢了。你很容易在她身上,想起中国人常说的“本分”,但那又不是“死守本分”,准确地理解,应该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不
期刊
厌倦了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充满生命感的野外丛林和珍稀猛兽或许能给你带来新的活力。美国的插画家Micah Lidberg在LACOSTE LiVE的衣衫上还原了一场丛林大逃亡。  Micah Lidberg用了将近一个夏天的时间,将脑子里有趣的幻想和奇特的自然场景,用画笔勾画出来。无论是花草鱼虫、瀑布河流还是毒蛇猛兽,都染上了他脑海中的色彩,鲜明的个人风格在LACOSTE LiVE这一系列中被活灵活现
期刊
理发师集体罢工的第364837天,市民们的尊容如何?当上流社会闯入南极,谁有权力让企鹅做服务生?死于愚蠢的人的葬礼是什么样的?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都来自Froidevaux两兄弟的明信片作品。  瑞士的Froidevaux兄弟从未想过成为正经的艺术家,在外人看来,他们始终过着不曾规划的随性人生。弟弟休伯特(Hubert Froidevaux)和哥哥雅克(Jacques Froidevaux)是家族中
期刊
在英文设计评论中,“自然现象”(natural phenomena)起初多用于描述设计师们从大自然现象中采撷灵感,突出表现在作品的形态方面。可是现在“自然现象”也常被用以表达设计师对制作过程的“自然性”追求,一方面意在这些最终成品是自然形成的,其结果往往不可逆转且独一无二。好比将水直接洒出后定格在空间中,水滴的形状、位置及大小都是随机的结果。更确切地说,设计师们剔除了作品的“人为”制作部分。另一层
期刊
韩国艺术家徐道濩说:“我想保护我的个人空间,将它随身携带。”  韩国艺术家徐道濩(Do Ho Suh)1999年建造了他第一个织物纤维寓所“首尔之家/拉斯维加斯之家”(Seoul Home/L. A. Home)。它是一个外形似房屋的半透明丝绸华盖,需要时可以折叠起来放入手提箱。通过这样建筑化的叙事,徐道濩重新定义了住宅与私人空间的概念,用作品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我对环绕在我身边与跟随我移动
期刊
奥运有两部史,一部是人类体能纪录史,与之平行的,是一部 “材料” 史,正是后者——使前者得以不断刷新。  在这部史上,起初是一些人类熟悉的东西,比如南瓜、猪胃、华夫饼、山核桃……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之后,那些诸如碳纤维、聚氨酯、合成树脂一类的科学产物的加盟,使这一部材料史显得有点生涩了,但同时也绝对威武。  谨以此文,纪念奥运史上那些智勇双全的 “材料勇士”们,奥运纪录,由它们刷新;同时也由它们
期刊
我们的故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说起,那时物料的丰富让运动服饰开始产业化,设计已开始追求个性主张,并体现运动的价值和魅力。专业运动品牌开始出现,这带给服装材质一场时代革命——诸如诞生于德国的adidas、美国的Nike,它们作为运动品牌的早期代表,开启了一个奥运服饰的新时代。  那时人们已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技术革命掀起了浪潮。运动服装的材质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最早的棉布到尼龙
期刊
继2011年成功举办首展之后,“当下”系列展览(SHOW+ING Exhibition)再次将中国最具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作品集中呈现于世界创意中心伦敦。为期一周的展览联合了来自装置艺术、互动媒体、影像、摄影、时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不同领域的旅英青年华人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作品。  “当下”既是一个瞬间性的时间点,也是一个持续性的时间概念。当下系列展览关注人生中特殊的时刻,关注自我的改变,关注不同
期刊
20世纪早期,兵乓球拍与网球拍很相像,只是简单加工的木板而已,长手柄,梨形拍面覆盖以羊皮纸。击出的球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只是球推过来推过去。1903年,英国人谷德在球拍上贴上一层胶皮,从此让乒乓球赛的观赏度大幅度提高,后来奥地利业余乒乓球手瓦尔德玛因弄不到胶皮,只好用一块旧海绵凑合,没想到竟让他一下子击败众多欧洲名将,一路打进第18届世乒赛男单16强。至此,胶皮海绵技术便让乒乓球拍从
期刊
一面枯燥的墙如何限制住两个孤独的人?Morosof剧团以身体语言展示一个不停转动的炫目世界。  法国Morosof剧团近日携新马戏《转动吧!无论如何》(Eppur Si Muove)在北京东宫影剧院登场。开场前坐席上坐满了好奇尝鲜的观众,其中不免有人设想着小丑走钢丝、狮子跳火圈之类的热闹戏法。虽然表演并非如此,但从数度谢幕的场面来看,并没有人对此失望。  新马戏(nouveau cirque)是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