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之我见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3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科学地引领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思考和研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他们进行科学、有效地引领呢?下面,笔者略谈几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好的探究习惯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养成良好的习惯,要靠老师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在每次讲解新知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合作交流,学会依靠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兴趣是探索的主要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了,那么他们才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哪里呢?一方面,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把问题与情境相结合,让问题变得新奇,有挑战性,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新知,在学时体验无穷的乐趣,让学生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学生百学不厌,执教者要尽量让语言准确又具有趣味性,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课堂变得轻松活泼。
  三、教会学生探究新知的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要了解并掌握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他的思考应从哪里开始?切入点在哪里?它的思考过程应该是怎样的?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操作思考程序去探究新知,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中的一些规律,积累这些经验,并为下一步探索新知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深化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异常现象。这些因素的集合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老一辈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知名老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强调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感是人对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各大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职能的专业型人才。人们越来越关心学生的技能、社会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一开始的作文片段,到现在每年大约十余篇的学生作文发表.在一点一滴里,在不知不觉中.我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作品100篇。有时,我会把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四部分对我们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数学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
【正】 近年以来,我国微型小说创作发展迅速,情况十分喜人。随着微型小说作家、作品的不断涌现和对微型小说评论工作的逐步展开,微型小说正与日俱增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在教育改革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如何指导实施德智体美劳并重的素质教育,实现由思想到教学手段的深刻变革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以人为本,重视激发人的生命潜在发展能力,重视优秀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如何抓住机会,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积极推进教学变革,真正落实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是笔者所着重探讨的,现浅谈一二,望抛砖引玉。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在教改口号高呼的今天,虽然很多教师
如今,网络越来越深入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给传统的德育教育体制,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带来不小的挑战。网络是一柄“双刃剑”,能给学生带来便捷的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但同时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也可能使同学们荒废学业,贻误青春。如何带领学生利用好网络,抵制住网络对小学生的不良影响呢?   一、小学生易受网络不良影响的原因  1.缺乏家庭教育  现在越来越多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有心理阴影,没有健全
1840年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四国逼使清政
【正】 为了维护蒋介石的“威信和尊严”便于他领导全国共同抗战,也为促使蒋介石“所答应的条件”“不至于反悔”,张学良在宋氏兄妹和政府的保证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于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