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并且对于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量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许多同仁在这方面都做过尝试,而且都有一定的收获,我也将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写出来,望大家指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做到:
  
  一、加强朗读教学
  
  1、教师范读不可忽视
  我们不赞成教师每节课都大篇幅地范读,但我认为必要的范读也不能忽视。在学生反复读也读不好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范读。我在范读之后,会和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把握感情的,也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把握文章感情,积累阅读经验。
  
  2、在朗读教学中体现循序渐进
  从各学段朗读的目标要求的差异可以看出:第一学段是“学习用”,要求较低,它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第二学段是“用”,它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实践的过程,并要求形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第三学段是“能用”,它强调的是能力的达成度,要求达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我注意把握这几个学段的差别,不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注意有所侧重。这样,学生不会因为要求过多而无所适从,还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恰当地使用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不止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都很重要。
  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这样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阅读中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一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如“有自己的心得”、“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独立判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自由表达。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对词和句的把握,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其基本的方法是读读、议议、评评。
  在阅读的最高阶段,我主要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做更深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和合作解疑。
  
  三、培养语感,积累运用
  
  积累运用是阅读教学的总结、运用和拓展阶段。关键是落实语感的积淀工作以及学会通过语文实践提高语感能力。
  现在大家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积淀语感,而比较容易忽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以为语感积淀好就自然能运用,其实积淀和运用是两回事,积淀是运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积淀转化为运用必须有条件,这就是语文实践。
  为了加强语感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每篇课文学完后,最后腾出十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第二,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让学生通过情境性填词、情境性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第三,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练习,而且这种练习要具有多样性、创造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此外,阅读量和阅读面也是需要注重的。我经常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我经常在课前三分钟选择一些语言、意境优美的文章为大家诵读,通过我的示范,再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互相交流,效果不错。
  对于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对于这几点要求,我经常有针对性的进行督促,并不经意地向学生谈起自己最近看什么书,有什么收获,以此带动学生积极阅读,并给学生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日新月异的今天,可以说我国小学的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全新时期。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地确定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程序。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生动活泼,朝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中年级在小学阶段是承前启后的学年段,具有过渡性质。中年级讲读课文的教学要和低年级紧密衔接,扎实地完成中年级的阅读任务,为学生升入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中年级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继续抓好词句训练    新词和句子的训练,各年级都应重视,但应各有重点。中年级要抓好以下几点:(1)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相当数量的汉字,所掌握的
期刊
【摘要】成语“近水楼台”出自古诗“近水楼台先得月”。根据一些词典的解释,很难看出两者在意思上的差别。实际上,两者的意思还是有一定差别,在使用中应注意区别。  【关键词】辞书 不足 与时俱进    “近水楼台”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它出自宋代俞文豹《清夜录》所引的宋代苏麟的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据《清夜录》载,范仲淹曾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
期刊
班主任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面临着教育对象主体化,教育任务多元化、教育内容多样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形势,更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上有一个适应性的转变,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国家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构建和谐社会。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生命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生命被认为是教育的
期刊
一、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多向的发散思维    1、认识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  每一种新思维方式的产生,都是以理性思维为主导的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相互交融的结果。都有一个以现实思维对象和内容为前提,以理性思维为动力,努力打破思维定势的问题。  作文指导教学也是这样,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常遇到的是思维方式的固定化。使学生不容易摆脱旧框框,找到新的写作方法。如写《我的妈妈》、《我最喜欢的人》这类题
期刊
祥林嫂与玛蒂尔德分别为中国文学大师鲁迅所写的《祝福》与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所写的《项链》中的两个典型人物,之所以要把她们放在一处进行比较,是因为她们有许多共同点:两个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都具有善良、诚实、质朴的劳动人民本色,都有坚韧、忍耐、吃苦的性格内涵,两个都是悲剧性人物,都被作者用来反映她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腐朽本质,等等。她们的共同点很多,但是,她们最终的命运为什么迥然不同?祥林嫂在失去
期刊
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可谓语文教师的心腹之患。探讨学生作文互批的积极意义,如果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去考察,或许能拓开一片新的天地。  非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称,它包括诸多方面复杂的因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重在兴趣、气质、性格和习惯。而学生互批作文,对于其中不少因素的培养,的确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一、转换角色,诱发学生对作文评改的兴趣    现代心理
期刊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此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读”和“查”相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难免碰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如果对这些阅读障碍置之不理,那么所阅读的内容就不知甚解,学生自然而然对阅读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时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使阅读时能深入地理解,让学生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读
期刊
目前,在中小学中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痛,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认为作文是学习中最难的一件事,主要原因是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克服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以指导。    一、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加强联系,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  所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就是自己的真实生活。教学生
期刊
以往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但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低谷,燃眉之急就是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使这种兴趣持久不衰,要教给学生阅读的顺序和方法,要通过领练和课外自练培养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爱学习、会学习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心理学家认为:爱好和兴趣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不断产生新冲击力。有兴趣学习就会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索精神。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产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真正要学好它,需下一番苦功不可。笔者结合自己和他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语文能力应该有所帮助。简言之,就是语文学习要“七勤”。    一、勤于朗读    俗话说:一天不念,心里明;两天不念,说不明;三天不念,忘干净。“念”字在这里就是指出声朗读。好多同学读书不愿出声,更不愿放声,这样不好。因为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不添字、不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