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之前,施耐德在国人眼中还是一家陌生的企业,就像很多工业企业一样,喜欢默默无闻地扎根于行业,注意力紧盯行业客户。很多人只是从商场的电梯里发现“Scheilder”的字样,对其了解也仅限于“一家生产电梯的跨国企业”。
如今,这家有着160多年历史的法国公司已经转变策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2010年5月,施耐德将亚太总部由香港迁至北京。作为一家能效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施耐德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实现人才本土化,助力中国政府发展规划,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定地践行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
因需而变广纳本土人才
施耐德非常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当初,施耐德在中国合资时,各部门的经理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外派来的。这也导致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对施耐德来说,中国是一个陌生而又巨大的新市场,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跟不上市场进程,外方员工存在明显的文化障碍,短期内不会掌握中国复杂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难以对中国文化产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施耐德提出了3-5年内在中国实现人才本土化的目标。为此,施耐德专门设立了培训部,每年都到全国各重点大学招聘人才。同时,施耐德还设立了各种类型的培训课程,甚至组织员工到国外接受培训,为公司吸引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动了公司人才本土化的实现。
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朱海正是施耐德人才本土化策略的优秀代表。2009年9月,在施耐德有着13年工作经历的朱海由一名普通的销售管理者,正式被任命为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据了解,朱海是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20多年来的首位本土籍总裁,他给自己定位为施耐德“沟通中国的桥梁”。只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市场、中国用户、中国的合作伙伴,才能为这个市场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才能拥有更多的业务机会。
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总裁赵国华看来,这位本土籍总裁是不可多得的。“矢志植根中国,是施耐德电气不变的承诺,我们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任命朱海出任中国区总裁,是施耐德电气中国情结的又一里程碑。朱海将成为施耐德电气面向本土需求,培养出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在朱海的带领下,施耐德电气中国配合总公司在全球进行一个大规模的重新定位,完成从优秀产品供应商到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转型,从而成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
顺势而为助力节能减排
赵国华,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却是一个正宗的法国人。他是施耐德电气集团全球总裁,也是中法友好协会的会长。赵国华曾经在中国工作5年,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2010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亲临法国施耐德的卡罗斯中心,赵国华特意安排全程中文介绍,让胡主席对他们的能效控制解决方案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年,顺应中国节能减排的号召,施耐德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的能效管理平台,集成了电力、工业、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安防等5个领域专业经验的整合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客户创建一个更简单、透明、节省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帮助客户实现节能降耗,实现成本节约,从而提升竞争力。为助力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施耐德推出了China for China(中国原创)战略,推出特别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产品以及专门为中国市场服务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公司应对中国市场的敏捷度,以更好地服务中国本土客户。
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施耐德积极响应号召,与中国政府的步调保持一致。2011年5月,全面挺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在重庆市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教育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与重庆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在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看来,重庆是中国管辖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也是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与重庆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施耐德电气进一步深化“走向中西部”的发展规划,也为施耐德电气长期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积极承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中,施耐德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庆典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施耐德都全面参与其中,在保障活动顺利完成的同时,施耐德“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的形象也在中国深入人心。
应时而动 热衷社会公益
自进入中国以来,施耐德就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施耐德非常注重把自身的经营理念与外在的公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2008年,首届以“节能增效”为主题的“施耐德电气杯”的举办。据了解,这是首次由跨国企业面向大学生组织的全国性竞赛,旨在启发大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以科技创新参与建设节能型社会,推动低碳环保理念在校园中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平台。今年5月,施耐德还邀请第二届“施耐德电气杯”大学生节能增效创新大赛的获奖团队,赴法参观施耐德电气总部及研发中心,并与施耐德电气集团全球总裁赵国华进行互动交流。
“Luli计划”是施耐德每年夏天推行的一项青少年发展计划。据介绍,自2000年起,施耐德已经出资修建了9所希望小学,并多次向孤儿院和特殊教育学校捐款。该计划在中国的公益行动将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贫困儿童的基础教育支持项目;另一方面是面向贫困青年人的电气相关职业教育支持项目。
在施耐德的“走向中西部”发展规划中,有一个施耐德电气-重庆大学联合实验室。据了解,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已经与中国20余所大学达成合作,建立了15所联合实验室。通过合作实验教室,每年培训在校学生近万名。施耐德电气集团全球总裁赵国华表示,施耐德电气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培养更多具有节能增效理念和全球性视野的能源型人才视为己任。
2010年,施耐德还特别成立了施耐德电气志愿者组织和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目前施耐德电气志愿者组织已经有近300名志愿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施耐德电气的合作伙伴及客户加入到施耐德电气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中。
如今,这家有着160多年历史的法国公司已经转变策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2010年5月,施耐德将亚太总部由香港迁至北京。作为一家能效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施耐德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实现人才本土化,助力中国政府发展规划,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定地践行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
因需而变广纳本土人才
施耐德非常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当初,施耐德在中国合资时,各部门的经理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外派来的。这也导致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对施耐德来说,中国是一个陌生而又巨大的新市场,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跟不上市场进程,外方员工存在明显的文化障碍,短期内不会掌握中国复杂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难以对中国文化产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施耐德提出了3-5年内在中国实现人才本土化的目标。为此,施耐德专门设立了培训部,每年都到全国各重点大学招聘人才。同时,施耐德还设立了各种类型的培训课程,甚至组织员工到国外接受培训,为公司吸引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动了公司人才本土化的实现。
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朱海正是施耐德人才本土化策略的优秀代表。2009年9月,在施耐德有着13年工作经历的朱海由一名普通的销售管理者,正式被任命为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据了解,朱海是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20多年来的首位本土籍总裁,他给自己定位为施耐德“沟通中国的桥梁”。只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市场、中国用户、中国的合作伙伴,才能为这个市场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才能拥有更多的业务机会。
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总裁赵国华看来,这位本土籍总裁是不可多得的。“矢志植根中国,是施耐德电气不变的承诺,我们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任命朱海出任中国区总裁,是施耐德电气中国情结的又一里程碑。朱海将成为施耐德电气面向本土需求,培养出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在朱海的带领下,施耐德电气中国配合总公司在全球进行一个大规模的重新定位,完成从优秀产品供应商到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转型,从而成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
顺势而为助力节能减排
赵国华,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却是一个正宗的法国人。他是施耐德电气集团全球总裁,也是中法友好协会的会长。赵国华曾经在中国工作5年,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2010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亲临法国施耐德的卡罗斯中心,赵国华特意安排全程中文介绍,让胡主席对他们的能效控制解决方案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年,顺应中国节能减排的号召,施耐德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的能效管理平台,集成了电力、工业、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安防等5个领域专业经验的整合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客户创建一个更简单、透明、节省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帮助客户实现节能降耗,实现成本节约,从而提升竞争力。为助力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施耐德推出了China for China(中国原创)战略,推出特别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产品以及专门为中国市场服务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公司应对中国市场的敏捷度,以更好地服务中国本土客户。
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施耐德积极响应号召,与中国政府的步调保持一致。2011年5月,全面挺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在重庆市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教育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与重庆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在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看来,重庆是中国管辖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也是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与重庆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施耐德电气进一步深化“走向中西部”的发展规划,也为施耐德电气长期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积极承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中,施耐德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庆典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施耐德都全面参与其中,在保障活动顺利完成的同时,施耐德“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的形象也在中国深入人心。
应时而动 热衷社会公益
自进入中国以来,施耐德就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施耐德非常注重把自身的经营理念与外在的公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2008年,首届以“节能增效”为主题的“施耐德电气杯”的举办。据了解,这是首次由跨国企业面向大学生组织的全国性竞赛,旨在启发大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以科技创新参与建设节能型社会,推动低碳环保理念在校园中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平台。今年5月,施耐德还邀请第二届“施耐德电气杯”大学生节能增效创新大赛的获奖团队,赴法参观施耐德电气总部及研发中心,并与施耐德电气集团全球总裁赵国华进行互动交流。
“Luli计划”是施耐德每年夏天推行的一项青少年发展计划。据介绍,自2000年起,施耐德已经出资修建了9所希望小学,并多次向孤儿院和特殊教育学校捐款。该计划在中国的公益行动将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贫困儿童的基础教育支持项目;另一方面是面向贫困青年人的电气相关职业教育支持项目。
在施耐德的“走向中西部”发展规划中,有一个施耐德电气-重庆大学联合实验室。据了解,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已经与中国20余所大学达成合作,建立了15所联合实验室。通过合作实验教室,每年培训在校学生近万名。施耐德电气集团全球总裁赵国华表示,施耐德电气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培养更多具有节能增效理念和全球性视野的能源型人才视为己任。
2010年,施耐德还特别成立了施耐德电气志愿者组织和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目前施耐德电气志愿者组织已经有近300名志愿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施耐德电气的合作伙伴及客户加入到施耐德电气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