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的三维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音乐集艺术之大成,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唐诗、宋词并列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三大高峰。其诞生于宋元年间,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后,流派纷呈,大师云集。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的三维特征,即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中的音乐美学观、创作方式以及音乐形态等。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三维特征
  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可见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独霸中国舞台,发展至今,其具有成熟的创作形式和鲜明的特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可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1.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美学观
  对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研究可以发现,中和之美与写意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体系的两大美学基础。我们都知道,写意是中国古代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如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艺术也不例外,写意也是其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写意的美学范畴包括两组重要的意象,一个是形和神,另一个是意和象。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来说,其在形神关系上有“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的说法,即强调神的主导地位。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十分注重传神,以形写神是传统艺术创作最大的特征。而对于意与象的关系,则有“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圣人之象以尽意”等说法。著名诗人陶渊明也说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在说明追求弦外之音,而不拘泥于音声[1]。总之,在意与象的关系中,象是为意服务的,意要靠象来表达。中国传统艺术在立美和审美方面,其立美是通过写意来实现,写意之中又包含着写实的部分。而审美则是通过“观、味、悟”等三个过程来进行,换句话说,审美首先是观看,由表及里和俯仰远近。其次是品味,通过观察形质再品味其中的气韵,从语言中逐渐深入到其中的意境。最后就是感悟和领悟,品味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有所领悟,不再拘泥于事物本身,能够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写意也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中的主要手法,写意之中又有写实,这也是其音乐美学观的体现。先写意再写实,先概括而后具体,由意到实,由概括到具体。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创作过程一般是:对于某一剧本或者唱词,艺人在为其进行唱腔的设计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剧中人物的身世、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现实处境和感受,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乐音、乐结、乐句,再将其构成乐曲。在设计唱腔时,艺人先在以往现成的声腔和曲牌中去搜寻和剧本、情感相符的曲牌框架,再将唱词套进选择的这个框架中,然后再进行逐步深入的变化和改进。先从声腔和曲牌的改变开始,他们具有类型化的风格和情感特征。然后是对角色行当进行细致的划分,各行当的发声方法不同,人物的类型化特征通过不同的唱腔体现出来。接下来就是具体分析和处理具体角色的细节,例如武松和林冲虽然同样都是武生,但两人的性格又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其唱腔应当是不同的,武松唱腔应表现出武中带狠,而林冲则是武中带文。再次,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人物性格和情感会有变化,因此在设计唱段和唱句时需要使用不同的板式和行腔,甚至于同一唱句中的个别字、词通过节奏的伸缩及行腔的起伏都可以将感情的细微变化得到表现。这一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音乐进行分类,然后对人物进行类型划分,再经过细致的层层分类,最终成为一个分层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以简驭繁的,其前面是抽象的,越到后面越具体,一直到寻找出每个角色,各唱段、字、词的细微特性。其中每一类型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在运用曲牌、腔调和板式时,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即由概括到具体。唱腔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从这一方面来看,其表现的是类型化的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素性和气质需要具体剧目中的人物唱腔才能够得到体现。剧中人物性格的侧面特征在具体唱段的开始就已经开始体现,而感情越往后发展,其情感的层次性逐渐在各唱段内的段落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而在人物的细微感情方面,则会在腔句、字调等细微的变化中进行体现。所以说,对于曲牌、唱腔、唱段及字调来说,其每一次的变化都是对人物情感的更深入的表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都是由概括到具体,从写意到写实的过程。
  2.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创作方式
  对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创作来说,运用一曲多变是其创作的主要方式,通过将一个或者几个腔调和板式作为创作的基础,在进行创作时只将歌词填入特定的框架中,然后以唱词的内容和字调为依据,对旋律、节奏、伴奏等进行合理改变。比如说,京剧【西皮慢板】,其在《空城计》中可以完美表现诸葛亮的那种沉着冷静、泰然自若的形象。同时还能够运用于《捉曹操》中来充分表现陈宫进退两难、矛盾复杂的感情[2]。因此,同样是【西皮慢板】,能够通过变化进行多次的运用。同时,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艺术流派进行同一段唱腔的演唱时,其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特征。比如说,在京剧《文韶关》中的《一轮明月照窗前》,其属于二黄慢板,谭富英演唱时表现得潇洒大方,将伍子胥的忧国忧民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由杨宝森、陈大濩演唱时,伍子胥慷慨激昂的情绪在他们激情洋溢的演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都是在“一”的基础上进行演变,进行多次运用。在一个有一定规式的声腔或者曲牌的框架下,通过适当的变化,一方面使节奏、旋律、板眼等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对伴奏乐器定弦法和调性等綜合运用,最终达到所要的结果。其变化的手法也有五种不同的方式。其一,重复法,其中又有部分重复与全部重复之分,而在部分重复中,又包括垛句、叠字、换尾以及合头等。其二,变奏法,其中又可分为移宫换调变奏法、旋律变奏法和板式变奏法等三种形式。其三,展衍法,其中又包括承递式展衍和引申式展衍两种。其四,变腔法,其中又包括正调与反调,高腔、低腔与哭腔。其五,集、联、犯,即集曲、联套、犯调等。这些变化都需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进行而不可以逾越。比如说,部分重复中虽然头、尾变换了,但是主体部分依然保留着。在垛句、叠字的运用中,其重复的部分仍然是原来的曲调。进行各种板式的变换时,其旋律的骨干音和起落音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板式的起落位置也不会变化。在进行集曲时,也就是集合相关曲牌的特性旋律,通过串联处理后才可以使用。总而言之,变化是在特定的规式和框架内进行,其变化也是一种渐变的形式。也就是梅兰芳所说的“移步不换形”。   3.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中的音乐形态。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在进行创作时,其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程式性。程式的本身意义就是规程、法式。建立一定的标准作为依据,就叫做程式。而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就是按照美的原则来提炼和概括生活中的自然形态,然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格韵和节奏的程式,并以此当作再创造的基础和源头,并在比较类似的剧目或者人物中进行应用。当然,这种程式性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一个重要属性,其主要表现在曲牌框架、曲调连接和整体布局等方面。
  3.1曲牌框架具有一定的程式性
  在传统戏曲中,每一剧中无论是曲牌、腔调还是板式,其都存在一定的程式性。这种程式性在结构、板式、起落音、句式等方面都有体现。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获得认可,而违背相关的程式,就会不被认可。比如说,在京剧的唱腔中,其上句和下句之间也是一种规范的程式,不管是二黄还是西皮,其组成都是上下句,而且上句和下句之间要有十分严格的区别,其结束时都要有不相同的乐音,对于上句,其是在非调式主音上结束,而对于下句,其结束必须落于调式主音上。除此之外,对于乐句的结构形式而言,其同样是一种程式。在京剧中,其二黄的腔句结构具有“板起板落”的规律,而西皮则是“眼起板落”的规律[3]。
  3.2曲调的连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艺人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曲牌和板式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使用方法和组合方式,再结合音乐在逻辑上的要求,逐渐成为一套规律。对于曲牌联套的唱腔,其唱腔结构的套数构成都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从形式上来看,各种套曲又有长套和短套之分,但是其组合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规范,比如前面一般都有引子,后面都有尾声,再将几支曲牌插入在中间,而这些中间的部分又可称为过曲。在选择和运用套曲内部的曲牌时,必须要确保宫调保持协调,一般来说只可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如果不是同一个宫调,而使用了两三个宫调,这些宫调也总是具有比较相近的关系。在一套之中,板式的变化也需要加以重视,一般都是用散板作为引子和尾声,而在过曲部分中,各曲牌的先后顺序也是有一定的法则,其应当遵循前面是慢曲,后面是急曲,中速的曲子在中间的基本原则[4]。
  3.3整体布局具有一定的程式性
  对于中国传统京剧而言,同一场、同一折之内是不可以同时使用二黄和西皮的,二者直接连用也是不可以的。对于各行当角色,其在曲牌的使用上都有较严格的规定,一些特定的曲牌只能由特定的行当进行演唱,而其他行当不可以演唱。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在创作中具有程式性的音乐形态,但是,这些程式规范都具有相对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才可以和时代的变化相适应,和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相适应,因此才能够促进戏曲音乐自身的发展。
  4.结语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创新,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戏曲音乐已经不如以往受欢迎,但是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精神实质仍然可以为今所用。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创作家和表演家需要不断创新改变,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音乐,使其能够在当今社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構建中国人的传统音乐话语体系——“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编撰的探索[J].音乐研究.2012(01).
  [2]郭小利,王耀华.为有源头活水来——谈音乐创作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J].人民音乐.2012(01).
  [3]王州,王耀华.清代福州、泉州和它们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乐种及其与琉球音乐的关联[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4]薛云轩.浅析声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塑造[J].戏剧之家.2017(15) .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对平面设计中图形图像语言由传统静止状态向动态图形的转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分析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动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特征,推动平面设计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新媒体;平面设计;图形图形语言;发展;蜕变  前言:  对于动态而言,代表了图形或者图像的呈现模式,隶属设计语言范畴,发展时间不长,具有全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若儿盖十二部落的形成和它的历史渊源来阐述若尔盖十二部落与吐蕃王朝的关系。以及若尔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的民族地区,探讨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整个部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别具风采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若尔盖十二部落;吐蕃;民俗文化  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现属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蕴含着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通过考古发现若尔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家暴”为例对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有关“女性人身安全”的社会问题的分析,讨论当代社会中女性人身安全遭到侵害、未能真正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的原因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现状,进而对我们应该如何保障女性应有的权益,实现女性的自由提出建议。  【关键词】:男女平等;女权主义;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  一.社会现状:女性的自由受到威胁  (一)社会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涉及女性安
期刊
德国社会及德国民众向来具备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各个阶层知识产权的侵犯也几乎是零容忍态度。2011年德国前国防部长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的剽窃风波便在德国引起了渲染大波。这位德国前国防部长出身贵族,政治生涯顺风顺水,曾是德国最被看好的政治家之一。然而在2011年自从他的博士论文被举报为剽窃后,来自社会各界的抨击和讨伐令这位政治家的政治生涯跌落到了谷底,最后不得不引
期刊
【摘要】:在现代民间社会中还广泛存在庙会这一活动形式,作为民眾生活的其中一部分,庙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华彰村庙会的传说和过程。  【关键词】:村落庙会;传说;仪式过程  一、华彰村简介  华彰村隶属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玉凤镇,共有十个屯,分别为:弄腰屯、巴朗屯、巴令屯、巴造屯、巴桃屯、作里屯、平那屯、平笼屯、那朝屯,那类屯。其中,弄腰、巴朗、巴令、巴造和巴桃属于华彰村下段
期刊
一、“游”与中国文艺  唐君毅是这样描述“中国艺术精神”的:“中国文学艺术之精神,其异于西洋文学艺术之精神者,即在中国文学艺术之可供人之游。凡可游者之伟大与高卓,皆可亲近之伟大与高卓、似平凡卑近之伟大与高卓,亦即‘可使人之精神,涵育于其中,皆自然生长而向上’之伟大与高卓。凡可游者,皆必待人精神真入乎其内,而藏焉、息焉、修焉、游焉,乃真知其美之所在。”唐君毅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中分两大章节,考察
期刊
【摘要】:“公意”是指政府的决定要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意愿。从古希腊时期起,民众的选举权就受到了重视,虽然在之后由于战争频发,民主被专制压迫了很长时间,但是从近现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革命运动的推进,公意民主再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在它的影响下,各民主制国家纷纷重视起公民的意志,而选举权恰恰是公民意志最直接的表现。公意对民主的影响虽然存在着耗资巨大,选举者社会阅历良莠不齐等缺陷,但是它最大程度保障了一
期刊
【摘要】:诠释学的发展和作者、文本、读者息息相关。随着诠释学的发展,“作者”逐渐转入幕后,“文本”开始展现它的重要性。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文本在时代中都占着十分重要地位。本文从诠释学的角度来探讨文本的重要性,并分别从几个重要的文学家的理论出发研究文本的发展和变化。最后放眼当代,研究文本的改革和诠释学实践性的发展。  【关键词】:作者;文本;超文本;诠释学  一、天下霸主独展魅力:“作者中心论”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中文商标的英译策略,首先本文对商标词作了简单介绍并归纳了商标词的主要特点及中文商标词英译的原则,继而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商标翻译策略比如:直译、意译、音译等,并通过归纳分析、综合分析、例证法等方法对其进行具体说明,最后提出了在英译中文商标词时应注意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商标词;商标翻译;策略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为了吸
期刊
【摘要】: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我们称之为语言,而语言是声乐演唱必不可少的载体,有了语言的加入,才能完整的体表现出声乐演唱的独特之处。充分的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提升歌词本身在作品中的音乐价值,从而为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只有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才能让歌词与旋律有效结合,使歌唱更加的优美、动听,使演唱者对歌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本文从语言学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