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转变观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已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老一套的“师道尊严”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异于“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它导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的虚无性,学生学习的潜能得不到挖掘,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和培养。因此,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始终坚持“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人,看成是发展的主体,多给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权利和时空,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容、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二、变换角色,构建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互动中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教师只管自己的“教”,不管学生的“学”,把学生当成了被动吸收、储存知识的容器,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地削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思考自觉性与探索发现的能动性,抑制了主体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必须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构建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形成一种宽松、和谐、互动的氛围,进一步唤起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积极、有效的体现。
三、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学习的主体。因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高中体育教育资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断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产生认识上的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练习的欲望。
四、善待质疑,创设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有利于提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新观点、新见解,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并激发起学生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形成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的问题情境可以直接从教材中设置的练习中选择;有的问题情境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基础分层次设计;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教师引导议论,从中筛选出来。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并不一定完全给予解答,如果他们提出的“疑”是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不作正面解答,而是让他们认真想一想,或许他们“眉头一皱”,便会“计上心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生疑、质疑的主体作用。
五、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认识过程,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如:将“障碍接力跑”改为“小八路送情报”练习,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设置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情景游戏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重在实践,实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格局。
总之,为了迎接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全体,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要不断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使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及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中国学校体育,2001,5。
2.黎永才《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2001,9。
3.陈大伟《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中学体育网,2004,9。
一、转变观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已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老一套的“师道尊严”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异于“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它导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的虚无性,学生学习的潜能得不到挖掘,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和培养。因此,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始终坚持“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人,看成是发展的主体,多给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权利和时空,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容、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二、变换角色,构建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互动中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教师只管自己的“教”,不管学生的“学”,把学生当成了被动吸收、储存知识的容器,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地削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思考自觉性与探索发现的能动性,抑制了主体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必须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构建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形成一种宽松、和谐、互动的氛围,进一步唤起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积极、有效的体现。
三、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学习的主体。因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高中体育教育资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断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产生认识上的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练习的欲望。
四、善待质疑,创设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有利于提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新观点、新见解,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并激发起学生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形成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的问题情境可以直接从教材中设置的练习中选择;有的问题情境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基础分层次设计;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教师引导议论,从中筛选出来。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并不一定完全给予解答,如果他们提出的“疑”是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不作正面解答,而是让他们认真想一想,或许他们“眉头一皱”,便会“计上心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生疑、质疑的主体作用。
五、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认识过程,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如:将“障碍接力跑”改为“小八路送情报”练习,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设置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情景游戏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重在实践,实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格局。
总之,为了迎接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全体,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要不断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使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及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中国学校体育,2001,5。
2.黎永才《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2001,9。
3.陈大伟《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中学体育网,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