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的格调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按照作家代际的区分进行整体考察,与60后、70后的作家相比,80后小说家的创作似乎还缺乏时间上的积淀,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带有青春的稚气。更重要的,很多时候,这个群体还会被韩寒、郭敬明所绑架,他们符号化的光环常会遮蔽了这个小说家群体的丰富可能性。令人欣喜的是,80后小说家并没有被人们的“偏见”吓住,他们正以一种锐不可当的文学气势,以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对文学理想的执着和虔诚、对自我意识的维护和坚守,迅速崛起于当代文学的进程并不断创造着一个个炫目的文学景观。王威廉就是这个小说家群体中引人注目的一个。
  我最早接触王威廉的小说是2013年《人民文学》杂志的“人民文学之星”评奖,他的一部中篇小说《第二人》以诡异的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获奖后颁奖词也是我起草的,我是这么写的:“王威廉的中篇小说叙事充满思想和艺术张力,语言既有形而下的鲜活感,又有形而上的思辨度,其对人性的解剖鲜血淋漓,有着与众不同视角与震撼力,显示了诡异而神秘的气质。《第二人》以一个似乎俗套的绑架故事开场,但最终呈现的却是几个主人公各自不同的精神创伤与灵魂痛苦,大山毁容后所宣扬的‘脸’的哲学与‘我’的平庸的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反差。是要‘脸’还是要‘钱’和体面的生活?是做碌碌无为的‘自己’还是做‘第二人’?这问题表面上很荒诞、很残酷,但对于被严重异化、扭曲了的主人公来说却是别无选择。小说以黑色幽默的风格、强烈的戏剧性以及张弛有度的逻辑性完成了对人性复杂面貌的层层解剖,笔力遒劲,风格奇特,刀刀见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此后,又陆陆续续读了他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他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救者》,我的基本印象和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2014年我到西安挂职,7、8月份的时候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在西安组织了一个青年作家的活动,在那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了王威廉,得知他是西安人,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次,他的新中篇小说集《非法入住》又即将出版,嘱我为之序,我很为难,因为我总是觉得一部好的作品根本不需要在前面加一篇多此一举的序言,但考虑再三,我还是答应了,不仅因为他是西安人,还是因为我觉得关于他的小说还是有些话要说。
  王威廉的小说多取材于同龄人的人生经验,通过对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一特殊时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感受的揭示,表现他们与社会现实的某种对抗和冲突。他试图穿过残酷和迷乱的现实通道,透过人物内心的紧张和疑惑的眼神去探求人生哲学层面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智性创作的文学路向。中篇小说集《非法入住》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出色的艺术能力。书中收录的三个中篇小说《非法入住》《合法生活》和《无法无天》,被称为王威廉的“‘法’三部曲”,也是其现阶段重要的代表作品。从小说的名字可以看出,王威廉显然对“法”这个社会学的概念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合法、非法的边界进行了极具个性的辨析和思考,并以此为基点去寻找个体与社会冲撞的结合部,去发现精神世界里的法里法外,从而来呈现冲突之中的坚守与放逐、残酷与温暖、融合与分裂的精神状貌。三篇小说都以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为主角,以他们的生活遭遇为叙事线索,在单纯的生命视角和人生的碰撞挤压中来展示社会现实的复杂性、荒诞性以及人性变化的可能性。
  《非法入住》用荒诞的手法写了一个“蜗居”的故事。小说用第二人称展开叙述。“你”租了筒子楼里一间只有九平米的房子,窄小阴暗,像“低档而暧昧的理发馆”。而“你”的邻居——脖子细长如鹅的“鹅男人”一家的居住情况更糟,“鹅男人”与其父母、妻子和儿子、弟弟共六口都挤在同样九平米的房子里。小说以“你”的视角来呈现“鹅男人”一家的“蜗居”生活,表现底层人生的卑微和窘迫,似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但王威廉只把“蜗居”的拥挤写到这里,就转而从精神层面开始,试图写出心理因此受到挤压后可能反弹的种种状态。故事的展开是从“你”与“鹅男人”一家的冲突开始的。“鹅弟弟”首先示好,殷勤地帮助提水,目的是晚上让“鹅男人”的儿子能睡在“你”的房间里,理由是自己家里太拥挤睡不好觉,怕影响孩子明天的考试。尽管“你”非常不情愿,但还是让他们如愿以偿。这好像是温情的邻里关系,是帮助弱者的一个生活场景,但令人惊诧的是,孩子考试竟然是个谎言,其中暗藏了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以此为突破口,“鹅男人”一家开始实施了“非法入住”“你”房间的家庭计划。接下来“鹅男人”的父母更是要强行搬过来住下,于是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你”被“鹅男人”一家人打得动弹不得,被抬进自己的房间,而他们也顺势在“你”的房间里住了下来。“鹅男人”一家像强盗一样强行占有着房间里的一切,吃饭、睡觉俨然在自己家里一样,充分享受着多出一间房子的“宽裕”和“幸福”。“你”对无端的“非法入住”悲愤至极,却无力改变,但晚上可以伺机占有睡在身边的“鹅男人”的老婆,并以此作为“复仇”的手段和精神的慰藉。从此之后,“你”也变得如“鹅男人”一家同样的暴戾,在睡觉之时袭击他们,与其展开肮脏龌龊的“吐痰”混战。小说细致描写了他们相互厮打、混斗的细节,突出了狼藉遍地、污秽满身的场景氛围,从而突显出人性中自私、残暴、相互攻讦的一面。小说的最后,“被入侵者”的“你”竟也如法炮制,变成一个“入侵者”——“非法入住”到刚刚搬来的一位女人的房间。故事的叙述至此戛然而止。这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虽然是王威廉虚构的荒诞故事,可它内在逻辑的真实性却让人心惊肉跳。小说有先锋小说的遗风流韵,我们能读出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那种冷漠、疏离和残酷的气息。小说的深度并不在于表层意义上对房子的“非法入住”,而是在于人的心理上“非法入住”的强烈愿望和潜在可能。“你”一个人住九平米的房子,“鹅男人”一家六口才住同样大小的房子,于是“你”的房子便成为他们全家羡慕和觊觎的“豪宅”,正如“鹅男人”的父母所说:“人太多房间太小,可你一个人却住着一间房,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一种强烈的妒忌、仇视、破坏和入侵的情绪弥漫在“鹅男人”全家人的心里。而这种情绪可以说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心理,它藏于人的内心,时刻蠢蠢欲动,使人利用各种途径越过人类道德的底线和社会“法”的边界,入侵别人的家园。小说只不过利用虚构的想象方式让这种心理欲望得以实现,并使其呈现出具体的表现形态。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心理疾病能够迅速传染,“你”不仅以“合法”的复仇心理“入侵”“鹅男人”的老婆,而且同样以“受害者”的报复心理心安理得地“入住”其他女人的房间。这是一个多么可怕、无序的精神秩序。   《合法生活》通过对大学生小孙内心挣扎的叙写,表达了自我坚守的痛苦与艰难。大学毕业后的小孙做了洗发水的推销员,与整日在电脑上玩游戏的同学史博合租了一间房子。二人都对刚刚踏入的社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却似乎又在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里寻找着属于自我的位置和方向。父亲要来看小孙,二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从此被打破。“活得像个人样”是父亲对小孙的要求,父子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小孙眼里,父亲那一套只不过是肤浅和迂腐的世俗标准,但他又不能以生活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现在的生活无论按谁的标准都似乎“活得不像个人样”。面对父辈的压力,同时也是来自自己内心的不安,小孙和史博开始了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二人在楼顶深夜交流的场景,以自嘲和戏谑的口吻叙述了他们在人生转型时期的迷茫、焦虑和痛苦,细致真切地表现了一种属于特殊群体、容易被社会遮蔽的精神处境。史博转换得很快,在做警察的同学吴勇的帮助下交往“大律师”,积极备考,开始向自己认为的“有钱体面”的律师职业靠近。而小孙的转换却异常艰难,他依旧找不到目标,辞去了工作,漫无目的地游荡,找昔日的女友,深夜酗酒,甚至去偷街头小摊上的一份报纸,最终在一次酒后过马路时发生了车祸。小说从这里开始,把小孙裂变成两个人物:肉体的小孙A,灵魂的小孙B。小孙A昏迷在医院的病床上,小孙B在城市的上空游荡。实际上,在接下来的叙述里,小说是把小孙A和小孙B作为两个独立的人物来呈现的。小孙A康复后终于不负众望,考取了令人羡慕的机关公务员,之后获得升职,并与史博、吴勇融入在一起,过得“很像个人样”。而小孙B则继续率性而为,自由不羁,把飘来飘去周游世界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最后在火葬场的烟囱旁边等待着小孙A的到来。这当然是一个荒诞的叙事,我们从中却读出了一种痛楚而畅快的感觉——人生果真能像小孙那样分成两半各行其是,该是多么的快意淋漓。然而人生总是残缺的,特别是在青春梦想与社会现实碰撞之后,这种残缺在很多情况下几乎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苦痛和遗憾。王威廉正是在这篇小说里如此真切和深刻地写出了这种残缺和遗憾。在这里,王威廉审视和质疑的是世俗价值的合法性,然而可贵是,他的叙事中没有年轻负气式的倔强,没有凌空虚蹈的主题阐释,而是在文学的想象空间里让自我价值和社会世俗价值得以平行地展示,从而有力地表达了生命主体的迷惘之苦和分裂之痛。小说中,王威廉甚至对社会世俗价值的取向还做了某种程度的妥协。父亲、史博、吴勇等人认为小孙A后来的生活是正常的,他们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社会所规定的“合法生活”。而小孙B游离在社会生活秩序之外,是“哲学意味”的生活形态,是一种“非法生活”。在这种对峙中,王威廉似乎在提醒我们关注一个问题:是谁规定了这种“合法”与“非法”的标准?小说没有给出答案。
  《无法无天》以黑色幽默的叙事方式写了年轻人在涉入职场之后的工作遭遇和精神变化。刚到机关单位工作的主人公“我”隐藏起“知识分子的底色”,收起自己的个性学着“夹着尾巴做人”,小心翼翼地应付着复杂的工作环境。小说的开头很有些像“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格调,比如我们会联想到刘震云小说《一地鸡毛》中的小林,以及其他各种小人物的庸碌的生活状态和烦恼的世俗人生。《无法无天》没有按照这种想象进行叙事,而是迅速调整了叙事线索,把叙事的焦点放在一组人物关系上来——“我”、对桌的小宋与同事“矮乐鸡”之间的关系。“矮乐鸡”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属于残疾人,是单位曾经的一位领导的儿子,照顾安排在无事可做的资料室工作。“我”与小宋想方设法地取笑、捉弄“矮乐鸡”,这是他们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小说叙述的主要内容。此时,小说的叙事几乎完全让位于“矮乐鸡”被捉弄的场景。在“矮乐鸡”座位上放图钉、在其房间撒尿、安装摄像头、传输色情图片、使其链接色情网站……“我”和小宋在对付“矮乐鸡”上可谓费尽心机,并尽情享受着这些恶作剧带来的欢娱。“矮乐鸡”最终因色情内容的刺激干出了“无法无天”的事情——赤身裸体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结果被“一把手”送往精神病院。小说的结局是在单位改制的背景中,“我”和小宋被调进资料室,接替“矮乐鸡”的工作。在小说的叙事中,人物的工作、生活场景几乎是缺席的,王威廉显然是想通过一组简单的人物关系来传递出一种隐约幽微的精神元素。机关单位讳莫如深的复杂性让“我”感到非常压抑,“这其间的错综复杂怎么会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够说清楚的呢?我们感到了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从看不见摸不到的人生上空升起,压迫着我们的命运,我们像是木偶一般身上缠满了看不见的丝线”。“我”和小宋对自己的处长都毕恭毕敬,不敢有半点冒失,对偶尔出现的“一把手”、“二把手”更是表现得胆战心惊,于是出现在面前的“前朝太子”“矮乐鸡”就成为他们发泄、报复的对象:“这个傻子居然还是‘前朝太子’,简直是滑稽到了极点。我对他的态度更加鄙夷了,好像是有一种压抑的情绪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抒放,他成了嘲笑的靶子,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把种种不满的情绪投射到他残缺的身体上。”在这里,小说不仅有力表现了“我”所在环境对人的强烈挤压,也准确地呈现出机关底层人物卑微的生存地位和充满迷茫、无力感的精神状态,正如小说中写道的:“我们将会在这个契机到来之际把整蛊作怪的戏弄上升为至高无上的游戏精神,这就是我的梦想,这就是我对自己内心可怕律动的一种诠释,我感到我的思绪飘到了很遥远的高空,然后摇摇欲坠,找不到降落的地点。”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残存的一些所谓的人生梦想也终于被挤压得荡然无存,即使“我”时常出现的个人反思也改变不了渐次堕落的精神面相——自己竟在一个残疾人身上寻找优越感:“我们在对待矮乐鸡上面已经登峰造极,穷尽了除肉体恶意伤害之外的所有阴谋诡计,我们早已不是为了简单的瞎开心了,我们在他的面前拥有了至高无上的优越感,由这种优越感造就的潮水越来越高涨一直蓄势待发,寻找着一个狂放着喷薄而出的契机。”即使这点“优越感”,小说的最后也没有给他们保留,在接替“矮乐鸡”之后,“我”和小宋恍惚之间似乎也变成了“矮乐鸡”。小说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在我看来,它不仅是对现实生存环境的一种戏谑,也是对人物精神病变的一种嘲讽。
  从这几部小说,我们不难发现,王威廉一直在拒绝娱乐性和平面化的叙事元素,而是用一种关切甚至焦虑的目光去审视社会和生活,在饱含庄重和充满思辨性风格的创作路径上延展自己旺盛的创作态势。这当然与王威廉的知识结构有关,更与其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分不开。王威廉身上似乎有源源不断的文学活力,他高效地运用着自己年轻的活力和新鲜的思维撕扯着还不算丰富的人生经验,用自己的热情和锐利焚烧与刺穿包裹在身上的坚硬外壳,痛苦而倔强地对抗着、勇敢而智慧地表达着自我精神的复杂本相以及外在的各种困惑、冷漠和残酷。当然,王威廉对智性写作容易出现的为文生情、主题先行等倾向也保持了相当的警惕,他总是力求在切近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进行鲜活和深刻的表达。与此同时,王威廉对中篇小说文体也显示出了独特而高超的掌控能力。一两个与主题话语有直接关联的人物,较为简单的故事情节,以及并不复杂的叙事结构,就可以营构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篇小说。他能在不长的篇幅中恰到好处地安排叙事元素,游刃有余地展开叙事,既能形成顺畅之势,又能有效控制节奏,并能把叙事空间的拓展与小说叙事意蕴的开掘结合起来,显示了出色的叙事驾驭能力。风格上,王威廉的小说在哲思的格调中保持了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的叙事特性,其成熟而具超越性的艺术品格某种意义上也标志着80后小说创作的一种新高度。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实比小说更离奇,更复杂,也更残酷;网络比小说更迅捷,更直观,也更包罗万象。真正的写作变得分外艰难。作家仅有讲故事的能力还不够,还要有思想的能力,才能穿越生活万象,澄清庞杂;不仅要凸显地域的优势,还要掌握人类化的整体性视野,才能准确描述全球化时代的现实。”王威廉以书写青年人的精神迷茫为起点,正走在探索和表达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的创作道路上,衷心祝愿他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
其他文献
《离乡病:现代中国的文化、疾病、以及国家改造》(Homesick:Culture,Contagion,and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于201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美国杜克大学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女性研究与影像艺术研究的罗鹏(Carlos Rojas)教授,继专著The Naked Gaze:Reflections on Chine
期刊
一  中国“新文化运动”由“新文学”发端,但“新文化运动”按自身逻辑是不能局限于文学的,必要从最初的文学运动扩张到整体文化改造。可事实上“新文化运动”几乎一直由“新文学”唱主角,因此说到“新文化运动”,总是以“新文学”为主,这就显得名实不符,看不到“新文化”其他部门的成就及其与“新文学”的内在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日益边缘化,在整体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模糊,因此最近二三十年反思“新
期刊
一  《北鸢》以巨幅的容量演绎家族记忆与历史记忆。“在文学领域,史诗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回忆本源和理解文化团体特性的一种重要的模式”①,长篇历史小说与人类记忆之间独有的亲缘关系,其实不证自明。我更关注的,是葛亮此书对于当下写作风气的意义。比如,在当下的青年写作中,存在较多的书写模式是“现代自传”,以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亩三分地为框架,“他们认为自己的过去仅仅是从自己出生时才开始的。他们相信,他们有力量完全
期刊
让鲁迅弃医从文的著名“幻灯片事件”,是现代中国一段重要的集体记忆。1922年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提及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课堂“画片”上,见到替俄国人做军事侦探的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头,周围是“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四年后,这一段经历在《藤野先生》中得以重述,课堂电影放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围着看的也是中国人,而“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一场“幻灯经验”是否可以作为一件明确无误的史料,鲁迅看的究
期刊
毫无疑问,这些年长篇小说创作已成为中国文坛最受人瞩目的现象。文学奖获奖作品尽管多,但普通读者记住的,恐怕还是那些获奖的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不仅影响大,而且产量也越来越高,高到每年超过四千部。长篇小说的作者人数也在增加,多到超过百万。长篇小说文体本身在变,体量和形态越来越多样,尤其是篇幅,越来越大,百万字、千万字的作品都已出现。如此超出想象的长篇小说发展态势,真正构成了当下中国文坛最壮观的文学景象。 
期刊
初次阅读祁媛的小说,我感到十分吃惊。一个80后的女孩,一名绘画专业出身的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却在写作上闪烁着如此耀目的光芒。她不仅具备感知生活的特别视角与能力,还有这个年龄段作家鲜有的语言上的老道与自如。祁媛的文本症候,已完全逸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80后创作”,诡异地透射出中年作家常见的成熟与睿智。  总有一种特殊的氛围,笼罩着我阅读祁媛小说的整个过程,不是现代都市青年所热衷的那种文艺小资情调,而
期刊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已尘埃落定,获奖作品在线上线下的销量可观,甚至还出现了断货情况。作家获奖赢得荣耀,社会热度自然会随之升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很大,相对而言,文学爱好者也比较多。大多数读者偏好阅读长篇小说,因为长篇小说是一种综合性的重文体,其内容的丰富、人物的饱满、语言的张力以及思想情感的喷发,都是其他文体所难以匹敌的。对于那些真正爱好文学、理解文学的读者而言,长篇小说也比任何一种其他文体
期刊
故乡意象、原乡书写在中国文学传统里经久不衰,恋乡、怀乡的情愫根植于人类最深处的恐惧与不安,还有对故土家园、苍茫大地的原始依恋,现代时空再一次召唤了远古的哀愁,现代文学以更为浓郁的笔墨将“怀乡”或曰“乡愁”扩充至对一种渐行远去的文化的哀悼,以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政治学、经济学,甚至是心理学,等等的视角来立体地察看乡土大地,现代人也或多或少地体会它“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参与了对人类生活的‘组织’
期刊
我所设想的文学批评,至少包括三个共存的层面。  批评家必须首先是走私犯、说谎家和催眠师。他以客观的包装盒来走私主观的价值判断。他“骗”读者说,这“才”是作家想表达的东西。他又去“催眠”作家说,你“其实”不懂你自己,你“其实”想写的是这样这样的东西。他把自己的见解塞进原文,险恶又扫兴。显而易见,或许是因为对西方批评理论浸淫太久(然而又并未吃得很透)的关系,我在刚踏入文学批评这块领地时,对于新世界充满
期刊
人物:申霞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曾任《花城》杂志编辑)  项 静(青年评论家,上海市作协研究室)  时间:2015年5月9日,星期六上午  5月20、21日修订  地点:北京,芍药居鲁迅文学院405房  申霞艳:很高兴今天能和你谈论一些批评问题。关于80后女批评家,坊间有“北岳(雯)南项(静)”之说。在给《光明日报》写80后笔谈的时候,我参考过你的《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微信圈里常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