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鼎教授治疗面瘫临床经验总结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王光鼎教授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面瘫主要为“风”、“瘀”致病,临床上运用中西结合、针药并用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面瘫;临床经验;王光鼎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33-02
  王光鼎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原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针灸方面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行医50余年,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结合、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等神经科疾病,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王光鼎教授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 中西互参,阐明医理
  导师认为“面瘫”一疾,从现代医学来看,多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但应注意中医是依据症状来确定病名,因此可参照现代医学神经科的定位诊断方法,凡面神经管内或面神经管外损伤时出现以面肌瘫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都属中医的“面瘫”范畴。
  中医学方面,导师认为“面瘫”的病因病机主要应从“风”与“瘀”两端来进行分析。《素问·风论》:“夫风者,百病之长也”,而《诸病源候论·中风候》:“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其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其入经络,行于五藏者,各随藏府而生病焉。”说明风既能长养万物,又可入经络脏腑而致病。风邪为阳邪,易袭阳位,而头面为诸阳之会,八风不正之邪,在人体正气不足、腠理不密之时,易侵入人体,客于面部经络而致病,因此“面瘫”多为外风所至。那么风邪客于面部之经络为何会出现面肌瘫痪的症状呢?正如《灵枢·本藏》所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是人气血运行的通道。风邪停于面部经络,必然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瘀则不通,面部的经络、经筋、孙络及肌肉失去气血的濡养,筋肉纵缓不收而致面肌瘫痪诸症。故在“面瘫”中,外风为主要的致病因素,而瘀则是一种内在的病理产物,两者互为病因是导致面瘫的最直接的原因。
  现代医学方面,导师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是由于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其肿胀。因为通过颞骨的面神经管较狭窄(内耳道)肿胀的面神经受压而导致缺血[1],而引起的周围性的面神经缺损症状——面部表情肌的瘫痪及其他相应症状,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其最直接的原因和面神经的水肿有关。对于导致面神经水肿的原因,导师认为目前还没有定论,其中较为肯定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等。另外大部分患者并没有病毒感染的证据,可能是由于外受风寒、熬夜劳累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或局灶性的免疫反应,使局部面神经的供血不足,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2]。因此,面神经水肿是该病初期最主要的病理改变,随着病情的迁延,面神经水肿受压时间稍长之后,形成脱髓鞘改变,进一步加重则出现轴索萎缩、变性。导师依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经验,认为病程二周以内主要以水肿改变为主,二周至三个月左右以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超过三个月的以轴索变性的病理改变为主。相关的西医治疗原则应依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分期对因治疗。针药结合,分期论治。
  在“面瘫”的治疗中,导师一般以辨证论治、针药结合、循证对因、分期论治为原则,非常注重中西医并用、针灸药物结合。在针灸方面以经络辨证为原则,以平衡阴阳,通调经络气血为重点,在中药方面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西医方面以循证论治为核心。分期主要依据现代神经病理学分为早(发病2周以内)、中(2周~3个月)、后(发病3个月以上)。
  在针灸治疗方面,依据“面瘫”的症状,导师认为主要的病位在阳明、少阳、太阳三经,针对“瘀”则局部取穴以这三条经络的穴位为主,疏通这几条经络所属筋经的气血,濡养其所属的筋骨肌肉。但应注意手阳明经循行交叉的特点,“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针对“风”辨证取穴以风池、翳风、风门等为主,祛风通络,对因治疗。如挟热邪的可加曲池、大椎等穴清热祛风;挟寒邪的可加肺俞、百会等穴散寒疏风;挟痰湿的可加阴陵、丰隆等化痰散风。循经远道取穴可取外关、合谷等疏调经筋。依据“病在浅则刺浅”的原则,早期刺浅,特别是局部取穴,以刺入天部为宜,中期以刺入人部为好,后期以刺入地部为佳。
  在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方面,紧扣主要病机,辨清“风”、“瘀”之间的关系,因此全病程使用僵蚕、全蝎、蜈蚣等虫类药。对于“风”邪,辨清“风”及其所挟他邪的关系,如挟热邪的应以辛凉透邪为原则,所选方药以银翘散、桑菊饮等为多;如挟寒邪的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所选方药以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为多;如挟痰湿的应以祛风除湿为原则,所选方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防风汤等为多。早期病机以外风为主,脉络瘀阻为次,治以祛风化瘀通络,常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同时使用丹参、赤芍、当归等活血之品;中期病机以脉络瘀阻为主,外风为辅,治以活血化瘀,疏风通络,因此常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辅以荆芥、防风、羌活等疏风之药;后期病机以气血不足为主,络瘀脉虚为辅,治以补气养血熄风,常用补阳还五汤、人参再造丸等,同时使用当归、三七、血竭等养血活血之物。
  在西医治疗方面,导师认为既然该病早期的病理基础是面神经的水肿,故尽快消除面神经水肿是治疗的关键,而消除神经水肿的药物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但该类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导师在使用激素时注重三个原则:一是没有禁忌症;二是早期、足量冲击使用;三是无论有无疗效应快减快停,避免反复使用。导师认为这样使用激素既能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又能尽量避免副作用。对于B族维生素等神经营养剂的使用,导师认为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使用,根据导师的临床经验,穴位注射的疗效比单纯口服要好,而对于抗菌素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则认为必须有相关微生物的感染证据才考虑使用。
  导师注重对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积极治疗,同时还要积极处理 “面瘫”并发症如急性泪道炎、溃疡性角膜炎等,对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导师主张局部使用鱼腥草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同时应配戴墨镜,注意眼部卫生。   2 以理论道,驳伪求真
  关于 “面瘫”一疾的治疗,临床上存在许多争议,现将导师关于部份争议问题的观点总结如下。
  2.1 关于“甘露醇”等脱水剂的使用 现有部分医者认为,在“面瘫”初期经常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究其原因是“面瘫”初期的病理改变是面神经的水肿,而脱水药物是可以消出面神经的水肿的。导师认为此观点是错误的,首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组织脱水作用的机理是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而面神经水肿受压的病位是在面神经管内,脱水药对面神经的水肿理论上是没有作用的。其次,假设该脱水药物对面神经的水肿有作用,但面神经的直径不超过5毫米,面神经主干的长度不超过10厘米,对于这么细小的神经组织进行有效脱水治疗,该脱水药物的剂量应该大大超过安全用量了。
  2.2 关于“面瘫”早期能不能使用针灸的问题 最近几年,经常有部分医师提出“面瘫”早期不宜行针灸治疗的观点,详细查寻相关的文献及临床研究,都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持有该观点的医者多认为早期针刺治疗可能会加重面神经的水肿。但导师认为,首先是这部分医者对针灸治疗是不了解的,“病在浅则刺浅”是治疗本病一个重要原则。在治疗该疾的早期时,对针刺手法和刺激量是有相应要求的。其次是他们不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很多研究已经证实针刺治疗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消除局部组织的水肿。导师认为早期使用正确的针灸方法治疗“面瘫”是有效的、可行的。
  3.病案举隅
  林某,女,54岁,因“左侧口眼歪斜9月余”就诊,患者于2012年3月因感冒后出现左眼闭合不全,饮水外溢,食物滞齿,左耳后疼痛,到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诊治,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予消炎营养神经治疗,静滴磷酸地塞米松,甲钴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药物,疗效不佳,两周后开始到社区诊所行针灸、中药治疗,至11月仍无疗效,后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行神经肌电图检查示:左侧面神经失神经电位,左侧诱发电位M波的波幅小于右侧的10%。一直四处求医,使用过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无明显疗效。现症:左侧面部肌肉瘫痪、板滞,眼部干涩不适,时有迎风流泪,食物滞留左侧颊部,饮水左侧外溢。检查:左侧额纹、鼻唇沟消失,左眼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右侧,贝尔氏征(+)。舌质淡暗,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原则:补气养血,祛风通络。针刺处方:阳白、攒竹、太阳、四百、迎香、颧髎、地仓、口禾髎、承浆、颊车、牵正(均左侧);风池、翳风、合谷、外关、血海、足三里(双侧)。手法:面部取穴以得气为度;风池、翳风、合谷、外关轻泻法;血海、足三里用补法,太阳、颧髎、牵正、足三里用温针灸,每日针刺一次。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三七粉6g兑服,每日一剂。西医治疗:维生素B12:500微克,穴位注射曲池,隔日一次。治疗十次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左眼已能完全闭合,无面部表情时,左侧面部已无明显歪斜,仍时感左侧面部板滞、发冷,针灸治疗维持原方案,嘱患者每日行阳白、太阳、颧髎、牵正、足三里温和灸二次。中药在原方去小白附子,加川附片15g,桂枝12g。继续治疗半月后痊愈。
  按语:导师治疗面瘫病时,中医方面坚持辨证论治,紧扣“风”和“瘀”病机,结合经络辨证,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西医方面主张循证论治,分析病因病理,参考诊疗规范,分期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导师认为医学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中西医只是理论体系不同,彼此之间不应有偏见,但二者之间的临床思维方式不同,在诊治患者时,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采取中医的治疗方法,通过西医的循证治疗得出西医的治疗方案,切勿混为一谈。总之,“中西结合”的关键在于在两种不同的医学思维模式指导下得出的不同治疗措施,并运用于同一患者上,取得更好得临床疗效。导师这种“中西兼容,以病患为中心”的学术思想,值得我们后学者加以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Robert Sporter,MD. The MERCK Manual[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83.
  [2]王维治,罗祖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
  (收稿日期:2015.08.2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辅以喉罩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1~7岁的小儿腹股沟疝手术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辅以喉罩麻醉)25例和对照组(非插管静注氯胺酮麻醉)25例,比较两组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各时间点SpO2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中所登记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维持以往常规个体化药物降压治疗,同时对研究组120例患者施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从医行为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患者控制水平更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康复介入时机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经检查评估,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72h后开始康复介入;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稳定3周后开始康复介入,依据脑卒中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 hel 指数(BI)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不育男性体内精液指标与顶体酶表达水平。方法:收集135例不育男性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进行婚检的健康者,共135例。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精子顶体酶、精尾部肿胀率及活动精子率以及生化指标中精浆ZN 、酸性磷酸酶。结果:研究组精子顶体酶及活动精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精浆ZN 、中性 a-糖苷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肝素、藻酸双酯钠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冠心病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悸、缺血性ST-T改变等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K-L (Kocher-Langenbeck)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采用K-L手术入路并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对3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年龄、间隔治疗时间、骨折程度对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36例患者治疗后,完全复位29例,复位满意6例,复位不佳1例;影像学优良率为97.22%;d,Aubingne-Postel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大理地區一些特色的中草药,进行文献挖掘,整理其药用研究价值;深入了解当前大理民族民间医药行业的现状。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结果:调研发现大理州一些药用植物在民间有特色用法;随着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逐年减少,大理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 结论:通过调研为进一步探索民族药的实用性、多样性、有效性和开发利用前景奠定了基础,并对大理地区民族药的发展提出了
期刊
【摘 要】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PVP组与保守组,其中PVP组46例,保守治疗组45例。应用VAS量表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1]评估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入院时、24h、2周、6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记录两组病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接受硬镜保胆手术全麻患者喉罩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一次性喉罩全麻下进行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的成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前1d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和会诊。试验组在手术前1d由麻醉医师常规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准备,系统讲解此类手术特点和麻醉相关知识,重点讲解一次性喉罩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傣医拖擦药物疗法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取傣药除风止痛散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0.5h,7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0例,占75%;显效6例,占15%;有效4例,占10%。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傣医拖擦药物疗法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骨关节炎;傣医药;拖擦药物疗法;拢梅兰申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