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与诗文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pi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田万亩,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指人财富虽多,但每天所用无非日食三餐,夜眠八尺,可见这“三餐”与“八尺”于人的重要性。“八尺”,即指床也。中国有酒文化、茶文化、烟文化……不计其数的文化,同时也不乏“床文化”。
  “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这是《西厢记》里的名句,张生的话。张生的意思是,如果能与莺莺结婚,便可以不让红娘叠被铺床。这句曲词写得高妙。叠被铺床本是丫环分内之事,不让红娘来做,实际是不让红娘再当丫环,正如金圣叹批点此句所云:“将欲写阿红(红娘)不是叠被铺床人物。”这句曲词极为生动传神地道出了张生祈望红娘帮助他与莺莺结为夫妻的急迫心情,反映了张生对莺莺的炽烈的爱。“叠被铺床”是口语入曲,宛如天籁,有一种本色自然之美。我第一次读到它时就被吸引住。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叠被铺床”就是个显例。所谓自然,实质上就是个“真”字,我们不是天天真的都在疊被铺床么?这种口语化的文字,乃是一种俗中见雅,大俗大雅的文字。
  叠被铺床是夫妻日常生活中的必有事项。由此我想到,夫妇之间,究竟谁来叠被铺床,有时是颇能看出双方的关系和地位的。大致说来,倘若总是男的叠被铺床,那么夫妻关系多趋向平等;倘若总是女的叠被铺床,那么会有两种可能,或是双方平等,或是男尊女卑。叠被铺床虽属生活末节,但到底还是有一点认识价值的。郭沫若在《旋乾转坤论》一文中就曾用张生不让红娘叠被铺床,来说明男子在婚前的“卑己自牧”的态度。
  床前是多思之地,特别是文人,更喜欢床头独思。月朗星稀,一片静谧,正是独依床头的文人们思绪最活跃的时候。难怪欧阳修说,诗文多得于“三上”———马上、床上和厕上。如此看来,床头简直是文人作品的摇篮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诗,八成就是斜靠在床头上,触景生情写成的。
  床头有利于作诗文,是因为得益于一个“静”字,四周静,心也静,正是脑筋“动”的时候。鲁迅先生创作时有好静的癖性,即使轻细的脚步声,也会使他丢下笔。可知静对于文人的写作是多么重要。渴望有一个能安静写作的书房,这几乎是所有文人的理想,但面对扰攘的红尘,还是先把心静下来才好。
  床头也是引人思乡思亲的地方。曹丕的《燕歌行》有句云:“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是写一位独居的妻子,在月光洒在床头时,更加思念远行的丈夫,愁不成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与亲人久别的人来说,大概也是“每依床头倍思亲”吧。床头入诗,看来不是偶然的。
其他文献
自控是自觉控制所言所行,自由是挥洒自己的个性;自控与自由,表面上是矛盾的。但自控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才做什么。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绝不做某些事,才有可能做成一些事。所以,自控与自由,本质上高度一致。  体现在行为方式和道德修养上,自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言行方面的自控。简单地说就是:不该你说的话不说,不该你做的事不做;
期刊
如果你问中国的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好不好?恐怕十有八九的父母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否定的回答。然而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溺爱和娇惯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少于十之八九。这证明,理智上明白,不等于现实中执行。子女教育中,中国父母最善于感情用事。  有两则很有意思的子女教育的小故事。一则是讲一个年轻的父亲领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走,孩子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水沟里,那爸爸却继续向前走,仿佛没事人一样。结果是,那孩子先哭喊了几
期刊
凡成大事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曾国藩自然也不例外。不说别的,就是一生所下的自省功夫,曾国藩就超出了同时代与后来的许多人。曾国藩的自省既见于家书,更见之于日记。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时任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黎月乔前辈来,示以近作诗。赞叹有不由中语,谈诗妄作深语。己所不逮者万万。”看了熟人写的诗,明知道不怎么样,却违心吹捧,还要故作高深,曾国藩觉得自己太装。初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批评
期刊
”一点儿”,表示很少的意思。可就这很少的“一点儿”都还很有人特别喜欢。是什么人?我道是有的手中握有小权力者。  这样的小权力者,喜欢吃“一点儿”、拿“一点儿”、要“一点儿”。有一市场收费的,很理直气壮地跟一小贩说:“拿个塑料袋,我装几根黄瓜!”小贩没吭声,马上拿个塑料袋递过去,这人装了些黄瓜走人。这种小权力,在市场上谋生的人是不敢招惹的。只能以忍耐来掩盖心中的无奈。真要是流露岀什么不满之意,那招来
期刊
工作中、生活中難免会遇到尴尬事,处置起来使人十分头疼。但“麻”老师却能巧妙地应对。不妨看看他的巧妙之处。  “麻”老师其实并不姓麻,他长了一脸大麻子,因为一次授课出了名,“麻”老师就这样被叫上了。“麻”老师是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70岁,尽管早已退休,但因他的心理学课教得好,许多学校、单位都争相聘他为心理咨询师或教心理学课,他也乐得去发挥这个“余热”。前年,当地一所中学聘他去讲心理学课。第一天上课就
期刊
记得《人民的名义》一开头,有一个小处长大贪官,这个小处长赵德汉看似清廉,平时一饭一菜,住房简陋,上班骑着自行车,俨然是个清官。可是在廉洁的伪装下,他的另一处豪宅,却满屋子都是钱,让人瞠目结舌。由此可见,有的贪官外表并不奢华,而是貌似清廉,实际上却投机取巧,蒙蔽世人,博得清名,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鲜见。  刘瑾乃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大宦官。他拥有的家产近乎天文般的数字———6750万两白银!这么多的家
期刊
俗语有“人心不足蛇吞象”,意谓某些人对于物质或者其它东西,存在十分强烈的欲望而罔顾自身有限的能力。有趣的是,明人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卷之三十一》中,真有一个一条蛇面对巨物的诱惑不愿放弃,结果惹火烧身、坠死于河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条大蛇生活在岩石下,常常卷起尾巴悬吊在树顶,脑袋垂于河中,伺机攫取鱼鳖之类。有一天,这条蛇在河中觅食,竟然起不来了,只是它的尾巴还卷在树顶。这条蛇身体每动一次,那么,
期刊
鲁迅先生曾在《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一文中说到过帮闲群体。《红楼梦》一书中的贾府里,也有一批这样的帮闲。曹雪芹给他们的名字取得很有趣,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文人们出路狭窄,自然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贾政虽不能给这些帮闲们加官晋爵,但贾府也是举国皆知的侯门望族,托身于此,不特衣食无忧,而且地位也会因这种附丽而抬升,他们当然趋之若鹜。  不过,不可小瞧的是,这些寄
期刊
王述这个人活得很真,人皆以为“痴”。这和现在的观念类似,老实人活得真实,常被人当作傻帽。就连女婿谢万也抱怨:“人们说您痴,您确实痴。”王述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成名晚点而已。”王述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安贫自足,不求闻达,并不为世人所知,后为丞相王导赏识提拔,征召他做属官,三十岁以后才渐渐知名。古人寿命短,相较于魏晋那些七八岁的神童,三十岁已算大器晚成了。  一次宴席上,王导每发一言,众人
期刊
据报道,2015年夏天,王静25岁,在绍兴一家银行上班的她,认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文艺男同事小默,两人坠入爱河并步入婚姻殿堂。婚礼结束后那天晚上,小默说酒喝多了,胃不舒服,想喝点粥,从来没做过饭的王静决定煮个粥。这是王静第一次在自己厨房开火,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结婚三年厨房只用过一次”。也许,这是婚姻失败的导火索。近日,两人终于离婚了。  原本是你侬我侬,原本是真情相守。就因為“结婚三年只做过一次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