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说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情说”是由费肖尔父子提出而由立普斯创立的一个美学心理学流派。他们认为人在审美过程中,把物化成人,以人度物,设身处在物的地位,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了感觉、思想、意志,从而使人与物发生同情与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产生美感。简单地说,物本无美丑可言,人之所以对其有了美丑之感,是因为人把自己的情感移注到物上之后,物上倾注了人的情感。
  “移情”是诗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诗歌中所谓“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这些诗句就是采用了移情手法,其中花、鸟、柳絮、桃李、蜡烛,这些本无感情色彩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举陆游《秋波媚》一词具体说明:《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四十八岁这一年,他来到当时抗金的前线——南郑,这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上阕写的就是作者在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中面对长安南山登高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
  下阕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则运用了移情手法。诗人先是移情于南山之月,“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诗人把本无情的自然之物——月,赋予人的感情,它为了让诗人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南山之月仿佛和作者一样热爱祖国河山。“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作者进一步移情于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想象它们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词中作者将收复失地的愿望移注于“明月”“暮云”“烟柳”“池馆”,好像他们也都在期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移情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此词的韵味。
  再举一例:《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其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思妇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欲落末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东去。物我交融,创造出很强的审美效果。
  人的思想感情是息息相通的,诗歌中的形象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应抓住这个连接点,调动我们生活体验的积累,进行移情体验,真切地体味出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人格的形成,经常诵读国学能够对学生在积词累句、品味优美佳句、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两方面来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一、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或人生价值得到肯定,首先这个人必须要有
期刊
正逢国庆节假期,难得有闲暇时间,我带孩子出门游玩。地点是附近的一个仿古景点,游人不多比较安静,分布着不少的私人艺术馆,艺术馆里陈列了一些绘画书法之类的艺术品。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并不喜欢这里,觉得非常无趣,想尽早离开。于是乎这次的游玩就匆匆回程了。  静下心来反思过后,我觉得此次出行最大的失误是没有与孩子事先做好沟通,没能了解孩子的需求而自作主张。以此,我想到在自己的教学中,是否也经常发生了这样替学生
期刊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运用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感到英语写作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学生写作中错误百出,如出现语法错误、句法错误等;学生不能
期刊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
期刊
一、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是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一个辅助教学软件,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该软件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优化教学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几何画板在21世纪才开始在我国广为流行,并迅速引领了一场教学革命,它能有效反应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结构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较抽象的图形和概念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话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初学写作,就好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我们引导、扶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笔者试着从生活写话、看图写话、口语交际、随文仿写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低段学生的写话训练的所做所想。  关键词:写话看图生活想象创新兴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写话的目标是“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阶段的基础课程,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法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因为年幼,在思考能力、认知能力都还很不全面的情况下,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状态,若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仅会降低课堂效率和听课质量,同时对于教学实践活动和知识素养的提升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就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主要问题
期刊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高考大纲明确提出“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学好语文需要多阅读书籍,积累语文知识。简言之能否学好语文关键在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人新事新概念反应快速,易于接受。但积累少,语感差,这是语文素养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语文积累呢?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
期刊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作文在高考中占的比重都非常大。通过研究一篇文章,能够了解作者的知识储备量、思维模式、世界格局和价值观等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題材,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写作的真谛,为自己的文章注入灵魂。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有趣的写作
期刊
一名小学生,他只有对自身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并不懈地认知周边的事物,观察周边的现象,并由此代入到对本心的认知时,他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圆满,更加完善,这时,他才是一名真正的人。由此可见,自主管理能力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所以,假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对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培养,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减轻班主任工作。   一、培养道德,学会自评    精神是协调肉体行动,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