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一条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从我们村南经过,以此为界,分为河南河北:河北是村庄,河南是集市。渡船在村庄与集市间穿梭。
  撑船的刘伯每次开船都放声喊:“摆渡,摆渡,过河去了!”渡客闻声陆续上船,荷花把收到的钱放入腰间的口袋。她十五六岁的样子,两条马尾辫轻轻摇摆,渡客们经常逗她说:“荷花!赚多少钱了?”她腼腆一笑,头一扭,害羞地望着对岸。
  荷花是刘伯捡来的。当年,刘伯听到河心有婴儿的啼哭声,顺声看到河面上漂着一个大木盆。他划船靠近木盆,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婴孩上盖一张荷叶。围观的渡客说,是河神送给刘伯的孩子。刘伯没有说话。他半辈子以摆渡为生,只有船是他的亲人,他的孤独、冷清都被荡在了桨下的河里。刘伯默默地抱起了女婴。
  荷花在辽河岸边慢慢长大,到了河里,活脱如鱼儿。那时,我不敢下水,很是羡慕荷花的胆量。我也害怕乘船,木船摇摇晃晃的,好像随时会翻掉一样。荷花叫我蹲下来,我就蹲下来,虽然心里依旧有些害怕,但是荷花让我有安全感。
  后来,我和荷花一同考进重点中学。开学不久,要求每人交十元的班费,荷花刚交了钱,她的同桌告诉老师钱不见了,怀疑荷花捡到了不给,而荷花的衣兜里恰好有刘伯交代买米的十元钱。老师逼问,荷花沉默不语,还从衣服兜里掏出了自己的十元钱。放学后,我们一起走了好久也没有交谈。最后,荷花笑了,我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笑了。
  荷花不来上学了。母亲说,刘伯突发脑梗,半边身体动弹不得,生活的重担一下落到了荷花身上。
  我去渡口找荷花,她独自撑着木船。她指给我不远处的一艘大船说,那是邻村赵家兄弟的船。渡口是十几个村子的重心,几个村子开始按年付给赵家兄弟船费。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望着河水发呆。
  刘伯能用拐杖走路后,听说大船的事,急火攻心,人就不行了。刘伯临终前要求火葬,骨灰撒进辽河,他不放心荷花,他想死了也要守着河水,保护好荷花。
  没了亲人的荷花,变得郁郁寡欢。我们在河边踱着,她说,她一直有个愿望——有一天,她的爸爸妈妈来找她。说完,她又使劲儿摇了摇头。
  落日染红了西天的云彩。南岸有人喊渡船,荷花说是小张老师。小张老师每天坐她的船上下班,小张老师走在河堤上,身影在金黄的光里忽闪。小张老师走到渡口,风吹动他的白衬衫。小张老师上渡船时,荷花有些羞涩。小张老师下了渡船,一步一步走远,荷花可能很希望他回头,但他没有回头。
  大学放假期间,我跑去找荷花,她特别开心,说这说那。我故意提起小張老师,荷花却长叹一口气。当时,两个人都喜欢对方,只因为小张老师家人的反对就放下了。荷花也觉得自己配不上小张老师,这只不过是一个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梦而已。
  有一天,小张老师跑到渡口通知荷花,这几天会有暴雨,把船放好,不要摆渡了。
  果然,辽河两岸多日普降特大暴雨,洪水泛滥,淹没了玉米地、高粱地,奔腾的河水在河床里沸腾着,里面漂浮着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洪水好像不满足于此,撞击着防洪大坝,人们被这次洪灾震撼了。
  洪灾过去没几天,赵家兄弟的船出事了。荷花连续救了三个人后,再次跳入河里,从此没有人见到她。
  二十年过去了,可能没有几个人记得荷花的故事了。因为,没有人再摆渡了。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老家的那个榨油坊,紧靠村东头的小河边,木架青瓦,墙是土坯砌成的,显出一派沧桑的模样。榨油坊由一张焙床,一个碾盘,一个硕大的榨槽木和一架间水碓以及悬空的撞锤组成。河水流淌的声音,如树上的画眉鸟叫那样清脆。秋收忙完了,十里八乡的人们挑着晒干的茶籽聚集到榨油坊里,榨油的汉子们一秋一冬没停歇。  焙床是土制的灶台,上面置一口大铁锅,油茶籽放在上面烘焙,下面的油茶壳熊熊地烧,噼啪作响。铁锅上冒腾腾的蒸汽,蒸
期刊
十多年前,沿着我家门口栽了一排李树,每到春天,等对面文玉伯娘家的樱桃花和隔壁家的桃花开了,我家的这排李树才悠悠然长出白色花骨朵,等那边已形成一片绯红色的花海,这边的李花才施施然开始绽放,白而小,素雅清新。  花不分昼夜地绽放几日后,青涩涩的李子从碧绿的宛如少妇细眉的叶子间探出头来,一丛又一丛,分外惹人怜爱。待李子能够入口时,我早有些迫不及待了。青色泛着微白的李子,顺手从树上摘下来,啃上一口,嘴里酸
期刊
冬天,大地上的水,沉在坚冰下。  清晨,几声鸡鸣过后,村里最勤劳的少妇起了床。她洗漱完毕,蹲在灶洞前往里添柴火,一张粉嫩的脸,被柴火炙得红扑扑的。早饭烧好后,她拿上围巾,把脖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她转身把棒槌和衣服放在竹篮里,挎起竹篮去大雁塘边洗衣裳。  昨晚下了一场雨,她没有觉得。早上,路上的泥土,被冻得板实得很,干硬、清冷。走在上面像踩在乌龟壳上一样,硬邦邦的,一不小心会崴脚。田野、林木,目之所及
期刊
四点多一觉醒来,梦境若隐若现……忽然,那轮月就这样透过窗帘闯了进来,晕染的,黄黄的,招引着我。  天还没亮,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一片宁静,此时,这份静谧属于我。风,带着寒,手,有点儿僵,晨光微曦,灰蒙的天,圆的月,此际,嗔怪小区旁工地上的灯光,破坏了这纯粹的对视。此刻,它不皎洁,有着些微的黄,有些微的浑浊,看不清里面团团的影。儿提时月圆之夜大人告诉我口口相颂的传说,月里住着奔月的嫦娥,月里有一棵桂花
期刊
绿饼子,又称金钱饼,这与它的外形有关。  制作绿饼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筛选绿豆,用清水冲洗几遍,再放入水中浸泡。浸泡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时间短了,不容易去掉绿豆的皮;时间太久,会导致绿豆松软,发黏。浸泡后,一般用双手在水中轻轻地揉搓,这样,绿豆皮就会漂浮在水面。其次是磨糊,去皮的绿豆与大米按照10:1的比例搅拌、混合、掺水,用石磨研磨成糊。糊子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一般挑起一勺子,稍微倾斜
期刊
在老家一千多人的小村庄里,父亲是出了名的烟瘾大。  那个年月还是靠工分吃饭,以父母两个劳力挣取七个子女的口粮着实相当吃紧,父亲总是挑一些诸如挖河、拉煤、打坯等繁重的体力活兒去干,以期多挣些工分。但任凭父亲怎样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拼尽体力,到年底生产队算账时,总是收支悬殊,入不敷出,需要向生产队里返交近百元的工分钱。由于拿不出这些钱,生产队就在每次分东西时逐步代扣,所以,我常常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
期刊
直到今日,回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仍历历在目。  那时,我正迎接人生最大的挑战——高考。我被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包围着。  考试前夕,晚饭后母亲在收拾碗筷的时候,父亲从包里取出一块新表,对我说:“送给你的,明天考试刚好派上用场。”这是一块我渴望已久的梅花表,它躺在父亲的掌心,熠熠生辉。一年前与同学逛商场,我一眼相中这款在当时很时尚的女式梅花表,并曾多次向父亲讨钱购买,但因价格昂贵,父亲一直没答
期刊
老家的水井有许多,而垟头井和八角井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两口水井。  从我老家往北,不过百米,就有一口井,那就是离我家最近的“垟头井”。井紧挨山体,井口高出地面约莫七十厘米,用砖头砌成圆圆的一圈,直径一米左右。由于长年累月地打水,井口一圈被绳子拉出了一条又一条深深的沟壑。“八角井”位于我老家的东面约五百米处,与山体也比较近,井边就是村民的山园地。井口比周邊的山园地还低,用八条石板平铺而成,形呈八角状,
期刊
“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这首诗的作者是马星野先生,而赠他鱼生的则是南怀瑾先生,他们都是著名温州学人,一位祖籍平阳,一位祖籍乐清。  原来,这是一位香港朋友将一坛用龙泉青瓷罐精装的“五味和”鱼生送给了南怀瑾,这份来自家乡的礼物,又被他转赠给了身在台湾的同乡马星野。这首《呈南怀瑾先生谢赠乡味》的鱼生诗,后来便成了温州风土的代言。  鱼生,其实是一种用酒糟和盐
期刊
她叫红,三十来岁,患心包肿瘤晚期,生命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我去她家为她治疗,只能凭她无助的手势和眼神领会红的意思。红躺在病床上,不安地吸着氧气,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床头上除了一束白色小花,还放着纸与笔。我知道,像红这样的病人,随时都可能死于感染和呼吸衰竭,而红却一天天地活了下来,生命于她的意义,是还能被她诠释多少个明天。  在为红做输液治疗的时候,得非常小心谨慎,特别要严格控制滴速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