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背景下的大学生教育研究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B_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余,也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而在此背景下,首当其冲的是思想活跃,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大学生。面对全球化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教育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将是进入21世纪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思潮;大学生;高校教育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就曾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对中国人才教育的重视更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1977年恢复高考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直到现在,高校大学生一直被视为承接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发展祖国的宝贵人才资源。
  对高等人才教育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向前发展的前提,但在此前提下,每个国家都没有放松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切实为本国的发展需要提供服务。例如,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在全体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中培养资产阶级的政治道德意识,从而为资产阶级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精神上的保证,其他西方国家也在日常教育或生活中渗透国家意识形态的需求。随着近二十年来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人类的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所谓全球化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国家冲破领土的束缚,文化观念的束缚,在全球自由活动。
  进入21世纪,我们感觉到自己身处全球信息资源爆炸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接收来自国内到国际的各种信息资源。这种资源共享给国家发展无疑是创造了条件,但从另一方面也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正如上述所提到,西方世界用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影响学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沟通工具使我们青年一代不可避免地从各种媒体上接触到西方的价值观,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观,客观对待这些外来思潮,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
  一、全球化社会思潮对中国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部分大学生确实面临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淡化这些问题。虽然大学生中政治观念淡化的层面不大,但其影响力却不小。
  (一)中国大学生政治观淡化的原因
  从历史发展来看,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大学生对于强化形式的政治理论灌输教育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再一味地接受。另一方面,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也让当时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动摇,虽然他们并不理解有些人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失败,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而在此之后进行的改革开放恰恰又使大量西方文化思潮与价值观涌入到当时中国人脑海里,给了人们很大的冲击。在一次政治运动的沉痛失败后,人们很容易对外来政治文化有一种好奇,特别是这种好奇在西方物质文化比中国发达很多的光鲜外表下往往伴随着人们比较宽容的接受。
  从全球化影响来看,其实也带给如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强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一个重要契机。他们的一些价值观念进入我国大学生的视野,某些负面的思想确实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不能不怀疑是一种政治阴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和所谓的政治“精英”,日益把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利益的巨大挑战和最大的潜在敌人。为了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制定了《十条诫令》。其中,《十条诫令》中对我国青少年进行西化和分化的主要内容有三条: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为他们制造对色情产生兴趣的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一定要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让中国的青少年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除以上三条外,《十条诫令》还指出:“要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中国人民公开讨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要不断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人。我们的记者应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利用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1]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近几年来大学生政治观淡化越来越表现出其潜在的危害性。
  (二)大学生政治观淡化的对策
  如今的大学生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在社会转型期,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桎梏被打破,各种观念、思想在社会上共存,而大学生是一群具有高学历的社会人群,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容易接受也具有创新意识,但若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他们也很容易被西方这种和平演变的政策所迷惑。从现阶段看,部分大学生已经出现了理想信念薄弱、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大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从细节入手,关心每个学生的身心情况。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这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课程不能单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最根本还是以“培养人”为目的。如果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上不去,那它所带来的影响将不仅仅是一门课程那么简单,还关系到大学生对中国政治信仰的取向,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由于大学生思维的活跃,他们很容易对死板的政治说教产生反感甚至叛逆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必须跳出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可从多方面多角度与学生共同探讨社会政治问题,多听听学生的声音,他们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对中国现状有不满可以提出,老师不应再用以往那种对好的方面极力渲染、极力拔高、脱离实际的授课方式,而是与学生平等地去探讨,对于学生某些偏激的言论用客观事实和科学的理论去纠正他们的想法。学生只有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说出自己的意见,才能更虚心地听老师的指点,对思想政治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样,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入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有比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特别是在全球化越演越烈的社会下,能够对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信息有正确的判断能力,最重要是对自己本职工作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本着“培养人”的目标把毕生所学所得传授予学生,以身作则对学生有强烈的导向、示范作用。
  二、全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因此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它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全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在全球化各个领域全方位开放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国内竞争更为激烈,优胜劣汰的压力让大学生有更强烈的成才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在校园里,他们不再仅限于教室和书本,而是更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视野,展现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锻炼实践能力,他们渴望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有的大学生更是从一进大学开始便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规划,在四年大学生涯中不断充实自己,一步步接近目标。这些都是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也是对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口号一个正面的回馈。
  (二) 全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作用
  同样为了适应全球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社会转型也使功利、浮躁、庸俗的思想对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失衡甚至道德失落的恶劣影响。
  1.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选择大学专业
  实用主义的泛滥,使以精神生产为职责的大学校园变得不再单纯,学生选择专业不再以兴趣爱好作为标准,而是越来越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例如电子信息、经济学、商务外语、法律等实用专业非常受学生欢迎,但他们又忽略了一点:热门专业并不是需求量大的专业,社会舆论长期对某些专门的热捧,又导致了几年后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困境。
  同时,与实用专业的“热”相比,一些能提升人精神境界的人文学科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哲学专业炙手可热,当时的学生始终坚持修炼内功、深化内涵,因此正是他们为现在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价值和精神财富。而如今在功利的社会思潮下,能静下心来做研究学问的人越来越少,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2],如果大学校园缺少历史根基、人文内涵、求真精神,那么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能成为追逐功利钱财的庸碌之辈,长此以往中国民族复兴之路将走得非常曲折。
  2.大学生道德信念危机
  2006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为什么重提这些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做人最基本规范呢?这正是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敲醒了警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思想道德滑坡。
  学生逃课早退、迷恋小说、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屡屡出现;为了追潮流、打发时间而去谈恋爱渐渐被认同,很多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是抱着只求经过,不问结果的游戏心态;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争议的女大学生傍大款之类的新闻不时出现;而大学生考试作弊、恶意欠缴学费、逃避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等诚信危机问题也引发教育界的讨论与思考。
  (三) 正确树立大学生价值观的对策
  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或者道德观的教育,高校不能仅仅依赖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更重要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们发自内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关注。大学生们在当代社会思潮下有他们的价值体系,这是我们不能强行扭转的,所以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在日常交流中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并且关注他们一些值得注意的行为转变。在平等对话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启发他们的觉悟和道德升华。
  而对于西方各种流派思潮的大量涌入,例如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绝对自由、金钱至上、追求享受等等,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除了这些负面的思潮,西方文化中历来也有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基督教义中对真善美的坚持,这些也可成为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看待西方思潮的方法。而对于社会中出现一些贪污腐败、挥霍享乐和道德败坏等现象,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明确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不能让个别负面事件影响到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
  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也应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为了享乐或者金钱挥霍了自己的青春,为了一时之快而抹黑了自己的诚信档案,这对个人以后发展将会背负沉重的包袱,对于家庭也是痛苦的打击,对于社会更是前进的障碍。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提高大学生觉悟和道德境界,才能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全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观的影响及对策
  以上笔者提到了全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但比起这两者,文化观无疑是对大学生影响最快最深刻的。因为文化传播是直观的,且它的传播方式各种各样,其中以电视、网络或书籍等的途径最能影响大学生并得到他们的接受。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较差,面对外来文化缺少判断力,很容易受其影响,最近社会上兴起的哈韩、哈日、追星族等群体就是典型代表。
  如果不及时正视这种现象,不少青年人会渐渐忘记或者漠视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任务,对国家的发展国人同胞日趋冷漠,变成贪图享乐的颓废一代。
  但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改革开放除了让各种文化思潮涌入中国,同时也让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包含经典、音乐、饮食、民俗、语言文字等渐渐重新登上历史舞台。2008年北京奥运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力,传播中国精神与文化的一次契机。
  大学生是充满激情的一代,他们对中国的转变与崛起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认识国情、把握祖国的发展方向,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应该世世世代代继承下去。当大学生民族主义的根深扎在他们内心时,他们自然而然形成一股民族责任感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开始承担这份责任。例如2006年7月1日《广州日报》曾经报道过一篇名为《“游戏”少年背负动漫梦想》的文章,三个广州大学华软学院游戏系大二的学生认为“《三国志》这样壮丽的中国历史题材游戏由日本公司开发,那是中国人的耻辱”,出于对国产游戏的坚持与对中国文化的拥护,几个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把梦想付诸实施,成为校园小有名气的游戏制作团队,并将一直坚持把民族文化用游戏形式发扬光大。
  这些事例还有很多,虽然外来文化对青年大学生带来的冲击很大,但大学生主流的爱国精神仍然根植于他们内心,因此除了看到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同时也要肯定在多元文化冲击中依然屹立的中国精神,对于这点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弘扬。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发展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必将把自己奉献给祖国建设的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储朝晖:《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论文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指出创建教学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重点对创建教学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基本对策。  关键词:教学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型院校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人才培养是教学型院校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之一。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本身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的改革,高校应围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来寻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期刊
摘 要:多媒体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近年来,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就从事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收获与困惑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本身是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到陌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疏通。而采用计算机辅助教
期刊
摘 要: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学历史教学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荣辱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应当坚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大量运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公开课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本文意在谈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以期达到新课改中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支撑;感受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时代的教育要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期刊
“孩子需要上兴趣班吗?”“选择什么兴趣班好一些?”“人家孩子都上兴趣班,我们不上是否就被落下了?”......相信类似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好多的家长,也左右着好多家长的行动;而一些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后,又走入“重结果忽视过程、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虎头蛇尾、重知识获取而轻能力培养”等误区,在此,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幼教经验给家长一些建议。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起跑线上,给他什么东西让他赢
期刊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科学技术、经济实力,更取决于军人的综合素质和任职能力。因此,在军队院校教学中,必须搞好任职教育,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任职能力。  一、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做好适应任职教育的知识准备  搞好任职教育,必须加强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做好适应任职教育的知识准备,提高教员任职教育能力。只有教员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这就要求教员不仅有扎实的基础、渊博
期刊
摘 要:对于任何一种战争形态的思考,都脱离不开人这个主导因素,因而道义、舆论这些软作用力在战争的作用也就日益成为需要我们把握和挖掘重要战斗力来源。本文立足于当前多元化军事形势,通过对传统军事思想的反思,力求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寻求一种和谐、平衡以发挥在具体军事斗争中“以德统战”的软作用力。  关键词:“求同存异”;多元价值形态;价值认同    一、立足传统“和”理念,探询军事关系中的价值“大同”  
期刊
摘 要:本文为提高国防工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根据国防工程配电网的特点,引入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孤岛运行方式,提出一种快速启发式孤岛划分算法,使得网络故障后即时转为孤岛方式运行,实现了工程内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  关键词:国防工程;孤岛;算法     1.基本思想  国防工程供电保障系统是指机场、军港和其他军事基地等小型独立供电区域的供电保障系统。现有国防工程供电保障高度依赖于地方电网,战争条件下,
期刊
小学美术课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经过多年来教学的实践,我制定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确定"创境探究,个性表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育人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选取能够反映其可靠性特征的指标,最后根据灰色聚类法对算例中建筑物的安全性等级进行评定。  关键词:灰色;聚类法;营房;安全     机场营区营房的结构是一个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其外延是明确的,如建筑的用途、技术性能、受理原理、结构参数等;但内涵不清楚,如建筑结构可靠性的众多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因此该结构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可以运用灰色理论对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