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外在职业形象设计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形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形象设计影响着教师教书育人的成效,也涉及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和认可的程度。人们一直觉得“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的形象却并非尽善尽美,他们认为教师把书教好就可以了,对于外在形象缺乏必要的设计和指导。本文从教师外在职业形象的重要性以及仪表着装、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来谈谈教师外在职业形象设计。
  
  一、教师外在形象的无穷魅力
  
  教师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特殊职业,每天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一走进课堂,就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所以说教师的基本形象是他能否走向“杏坛”的第一要素。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从而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人格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教师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力地推动着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
  
  二、塑造教师良好的形象
  
  形象设计的概念源于西方美容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形象设计理论。所谓形象就是事物表现在外面的被感知或者凭借所感知到的做出判断的东西。形象反映事物本身,为事物本身所决定,事物本身是第一性的,事物表现在外面的形象是派生的,是从事物本身中产生出来的。外在形象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也是精神状态的一种表述,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作为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教师的外在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的外在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仪表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1.仪表服饰
  服饰在现代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艺术。教师的仪表服饰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在款式上要适合教师个性、年龄、体态,着装要得体,不要追新猎奇,色彩搭配要协调、和谐,装饰要大方、典雅,不宜浓艳、华丽,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或误导学生。但教师服饰也不能太随意,衣冠不整、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也会引起学生的厌恶。不拘小节的教师,不但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教育效果。教师的服装忌讳“短、透、露”,化淡妆可以修饰自己的仪容,男教师则应注意着装的“三色”原则。
  2.举止表情
  加里宁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敏感的了。”眼睛是心灵沟通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表情达意,实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手有时比嘴还能“说话”,手语能够描摩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社交活动和学校生活中要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友善宽容,言行应当避免鲁莽粗暴和粗俗猥琐,举止应当稳重优雅而不失小节,待人应真情实意而不装腔作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遇事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有耐心,给学生以严肃、稳重、亲切的精神感染力。在与学生交往中,既要热情豪爽、坚毅果断、深思熟虑,又要活泼开朗、轻松幽默、热情大方。
  3.肢体语言
  教师的“站、立、坐、行”是一种“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体态语言,有着特定行为主义的涵义,体现着教师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让学生有美的感受和熏陶。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除了站立上课就是坐着批改作业,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的体态。
  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度,腰背挺直,颈脖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在上课的时候不要习惯性地靠在讲台上;穿高跟鞋时注意膝盖挺立,不要弯曲;会见家长、客人或出席仪式站立场合,或在长辈、上级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伸或向后伸,或俯视前方;批改作业的时候,注意不要跷起二郎腿,也不要全部趴在桌子上;如果交谈时间较短,应该坐凳子的三分之一,如果交谈时间较长,则应坐凳面的三分之二。
  行走:步态自然,身体端正,昂首挺胸;面对学生微笑示意,同事相遇点头行礼。不要出现外八字脚和内八字脚。
  教师仪表服饰、举止表情、肢体语言不仅是其外在形象的具体化,也是其内在涵养的表达。教师的外在形象的修饰和提高,是“人”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的本性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重视外在职业形象,展示出人民教师的“高尚的职业,优美的形象,优雅的举止,文明的礼仪”,使我们成为学生乃至社会各阶层人士效仿和尊敬的楷模。
  
  参考文献:
  [1]肖婕.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J].道德与文明,2001,(1).
  (作者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特别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二是教材内容灵活化,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现因材施“教”;三是学生更主动,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是更关注结果得出的过程,“体验”“经历”是新课程倡导的亮点理念;五是体现了多科整合的教学思路……但在具体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
一、研究背景与参与者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质健康测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体质健康测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还可帮助学生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这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选择合适的锻炼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同时,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开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十分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在言传身教方面如何体现教师新的角色形象。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时,我发现它用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给了我真实深刻的触动和启迪。它不仅牵引着我一起思考,一起从教育案例延伸开去,而且它还带着我从得失利弊中寻找理想的教育途径。    一、在对学生施教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用人格力量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学科教学中道德教育是一种广义的
当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共同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中国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的现实利益及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是自信心的丧失。总结起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读书无用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与群众承受能力存在一定差距等。受此影响,学生缺乏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的充分信任,更为确切地说,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对自己能够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能
一、渗透式教育戏剧的内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即“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教育戏剧契合了儿童“喜欢假装、乐于扮演”的天性,以过程为导向,强调伴随情境的自然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幼儿整个身体参与的愿望。  国内外学者认为教育戏剧有助于学习者进行经验性的学习,从而引发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变化。张晓华将教育戏剧定义为:通过即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歌声萦绕,激起我不尽的思索:什么是庐陵文化?庐陵文化的精髓又是什么?用什么词汇能涵盖你的博大精深?用什么语句能包容你的源远流长?用什么文字能凸显你的光彩夺目、灿烂辉煌?  我轻轻地唱着这首歌,好像在聆听前辈们讲述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眼前仿佛走过一位又一位庐陵巨子:有高唱《正气歌》、英勇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学精文雄的一代宗师欧阳修,有做人以直为美、做诗以曲为美的大诗人
一、提高思想素质,是培养新型学生的需要   新時代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良好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人才。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
为切实做好岁末年初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教育部督导局近日印发《关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做好岁末年初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深刻吸取学校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结合本地实际,把握冬季和学期末特点,举一反三,将各种不安全因素纳入防控范畴,立即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强化整改落实,切实维护学校安全和谐稳定,保障学生健康安全,要重点加强六个方面
摘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育公平 因材施教 个性发展 特色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200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摘 要]物理学发展既是科学进步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与突破交互作用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可以物理文化为根基,通过渗透物理学史、创设物理情境、开展自助式实验探究和创新科技小制作等方式,渗透物理文化,让学生了解科学起源,欣赏科学成就,领悟科学方法,生成科学精神。教师要提升自身物理文化素养,精析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物理文化浸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理;初中;科学素养;教学设计  物理学在形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