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上而下的培养到自下而上的托举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德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开展禁毒教育主题活动参观展览室时,部分学生走马观花;在国旗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也有学生心猿意马;开展法制教育知识竞赛时,个别同学随便应付……针对部分学生对仪式类活动不感兴趣的现状,红岭中学在“成长至上”的理念指导下,另辟蹊径,设立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从只顾自上而下的培养,到兼顾自下而上的托举;从重视共性的培养目标,到关注个性的发展差异,走出了一条个性化德育之路。
  “凡成长所需,一概尽力满足”
  为了促使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让教育既具普遍性又有针对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关键。心理学理论认为,满足需要的行为可以产生愉悦的情绪,而愉悦的情绪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基于此,2011年3月,红岭中学在田洪明校长的大力倡导下设立了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其创意就在于把握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凡成长所需,一概尽力满足”,为孩子们提供更科学有趣的教育。
  为了了解学生需求,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设计了诸如《关于学生食堂用餐需求调查》《学生游泳技能问卷调查》《高三学生心理睡眠状况调查》等调查问卷二十多种,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类学生需求,寻求项目支持。同时,开通学生成长支持申请通道,方便学生随时提出支持申请。由于校足球教练生病,原来的校足球队随着学生毕业就自动解散了。2013年9月,高二年级的高王珏、余睿豪、包卓贤三位同学提交了一份《红岭中学足球队创立申请书》,表达了重组校足球队的诉求。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立即启动支持程序,于10月份再一次组建新的校足球队,并与兄弟学校开展了首场比赛。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学生足球爱好者的需求,也填补了学校在足球培训方面的空缺。
  此外,学校开发了自主申报特色评价系统,进行优秀特色班级、优秀个人品质与特长、班级创意特色的申报与认定,改变了学生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最具水手精神班集体”“最具读书氛围班集体”“最具行动力班集体”“最有文化传播能力班集体”等一个个特色班集体,“最负责的数学课代表”“最具表演能力的学生”“微型国际战略家”“DIY达人”等一个个特色学生相继涌现出来。
  唤醒学生内心“沉睡的雄狮”
  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沉睡着一个最好的自己,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头沉睡的雄狮。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潜能?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从学生的身体成长、学业成长和人格成长三个方面着手实施成长计划,创建了社会实践、高校游学、领袖成长、讲座讲堂等十大支持项目组,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关爱生命,绽放如花岁月 关爱生命,健康的体魄是基础。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运动技能项目组开设了有氧啦啦操、街舞、持球突破接三步低手上篮、运球前转身接投篮、运球急停跳投、网球等每期八课时的训练课程,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与人沟通的技巧。对于深圳这样一个海滨城市,学校90%以上的学生却不会游泳。在田洪明校长看来,“游泳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他明确提出,“让每一个红岭学子学会游泳”,让孩子们具备保护生命的能力。为此,学校开设游泳训练课,在两年时间内使三千多名学生学会了游泳。通过游泳训练课,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项生存技能,還获得了一种文化体验。有学生感言:“游泳是最佳的健身方式之一,教会我们要拼搏,要思考,要适应水才能战胜水。”
  关爱生命,健康的心理是保障。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组建了由三名专职心理教师、一名香港大学在读心理学博士、一名深圳大学心理学教授、两位心理专业的家长义工组成的心灵健康成长项目组,通过定期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专题讲座,进行心理咨询,组建专项心理团队,组织家长与专家面对面以及亲子互动等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困惑,融洽亲子关系。
  关心生活,让美好融入心田 为了让学生学会提升生活情趣、感知生活之美、营造生活之美,生活技能支持项目组开发了插花课、DIY社、韩艺社、K歌大联盟、旅行文化课、魔术社、棋艺社等众多项目。特别是每周一期的“师生共学包饺子”项目,成为本项目组的品牌活动。这项活动源于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部分学生觉得学校食堂的饭菜品种较少。田洪明校长立即责成食堂增加菜式和主食品种,并提出了“包饺子”的活动创意。由食堂提供面粉与馅料,学生自主报名参与包饺子,每位参与的同学都能免费领取一份水饺。当报名系统开放时,名额瞬间爆满。活动使得同学们在和面、擀皮、拌馅、包和煮五项技能上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原本不会的同学中有33.1%的同学学会了和面,58.3%的同学学会了擀皮。一枚小小的饺子,让同学们收获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陈子恒同学说,“作为一个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我学会了体验生活,感恩生活”。而张敏同学写出了大多数同学的心理,“自从报名后就开始期待这次活动,课表上星期三下午第三四节课赫然写着‘饺子’两个大字,足以见我们的热忱之心”。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不仅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更学会了付出和合作。
  关注生涯,让生命找到价值 高中阶段,学业提升是学生未来生涯的近期目标。如何高效学习,激发学习的内趋力?除了班会课这个阵地外,红岭小讲堂的“优秀学子破解优秀密码”互动讲堂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项目,成长大讲堂名师主讲学习方法和备考方法也备受各年级追捧。此外,针对每学年文理分班后,个别同学有理科转文科或文科转理科的需要,学业支持项目组会统筹各教研组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弥补其在转换期间耽误的课程。这项工作已成为学校每年的常态支持项目,在家长中口碑甚佳。
  了解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支持项目开设了红岭中学成长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各行业成功人士来校谈他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华大基因创始人、中国科学院杨焕明院士为学生们作了“基因与我们”的报告,并与同学们热烈讨论,启蒙了学生探寻生物科学的意识。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先生开讲“CEO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有学生咨询欲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该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杨先生为其推荐了合适的大学和专业。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心中的职业目标越来越明确。
其他文献
对于残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特殊关爱是这一职业的首要选项。这一信念激励着我们坚定地选择了需要用爱心和责任筑就的职业生涯。我们以“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为行动指南,用自己的言行和服务凝结的爱的教育让这些弱势的孩子体验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尊严。  特教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面对具有特殊教育规律的工作,教育的显著属性是强化爱的教育。高震东说过,“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对于残障儿童
儿童的第一个德行,不是上街扶老人过马路,不是捐款行善,不是仗剑天涯匡扶正义,而是日常的生活习惯。习惯是孩子自然而然的非生理性行为,可以将一些我们在乎的美好品质固定下来。都说好习惯益终身,但好习惯如何培养?具体流程怎样?学校在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如何认识?学校在面对一个习惯不好的孩子的时候,是指责或痛惜家庭的习惯养成没做好,还是起而行之,实实在在地通过一个流程,有效地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金华师范学
在近代历史上,广西钦州出现了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钦州市子材小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英雄人物冯子材的名字命名的学校。  走进子材小学,两栋高大的教学楼相连,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每层两道通体透明的连廊,把英雄文化、励志文化、国学经典、科技、艺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孩子们,崭新的不锈钢护栏仿佛一条条银色的腰带将楼层点缀得银光闪闪,外墙橙蓝相间,墙上生动活泼的文字渗透着浓浓的育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改革,许多学校将德育工作进行了整体化、系统化、特色化设计,形成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但现阶段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有重开发、实施,轻评价的现象。在实际做法中忽略学生评价,缺少对育人效果的反馈和反思;还有为了评而评的形式化评价,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成长反馈。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史家胡同小学在“服务学习”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评价,将课程实施与学生评价融合,用丰富多元的评价方
作为学校文化具体化的规则系统,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師生员工认可并信守的价值观念、态度倾向、文化传统、道德标准、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有机统整,凝结与折射着学校自身的人文特色与文化品位,表征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完善程度。学校制度文化具有显著的育人效应,具有推进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性养成的重要作用。学校制度文化育人工作的真正贯彻与落实,不仅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而且要培育青少年学生的
新媒体时代,手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围墙被打破,学校教育不断受到现实生活的冲击与影响。手机媒体给现代家校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需要全体教育者共同去面对。  一是家校互动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家校关系发生在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中,例如家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走进学生家庭中,传递的是关心和爱护,维系的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
信念是道德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道德信念在個体身上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动力,维系个体的德性。没有信念,道德的遵守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道德信念影响个体的决策、日常行为和生存方式,中小学时期是道德信念教育的黄金期,而学校文化是影响个体道德信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具有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父母应该发挥人格的力量对子女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和老师
摘 要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然而,近年来,僭越师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师专业道德的意涵。师德“高标化”与“底线化”存在“两难”困境:教师面对过分理想化、崇高化的教师专业道德,道德楷模形象被过度拔高,使其背负起沉重的“道德枷锁”;现实中发生的僭越师德底线的事件也体现了一些教师希望挣脱“圣人”道德形象的桎梏,师德标准逐渐下移。应从正当与高尚、职业与个人、目的与义务三
我校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是一所全封闭式的寄宿制高中。全校学生近四千人,其中约有一半来自于都匀市,其余来自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其他十一县市。通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学校学生在适应住宿生活、与家长沟通、与同伴交往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急需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来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在2014年接触到“共创成长路”这门课程(下文简称“共创课程”)后,于2015年将其引入作为校内班主任
摘要 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上学的燃眉之急,但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居家时间过长,日益暴露出学生难以快速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换、线上学习效果欠佳导致成绩下滑和态度懈怠、情绪波动异常导致压力增大等心理健康问题。诘究本末,其原因归为疫情外部环境压迫、学生信息辨识能力欠缺、关怀情感缺失和主体抗压意志薄弱。因此,需要多方主体从提高学生的心理防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