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之初,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相比建国以来的前七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更甚,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也在探讨之中。笔者以为,无论怎样改,都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要对传统政治课堂教学进行辩证扬弃,呼唤教育的返璞归真。
谈到教育的本质,不得不提到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他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就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他严厉批判了传统教育“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需要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监督者和独裁者”的四大弊端,这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暂且抛开杜威教育思想理论的局限性不谈,他的许多基本观点仍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四大弊端依然存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何在?笔者以为,政治课堂教学要坚持“十要点”。
一、 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标准”
形形色色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似乎认人迷失了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纵观新课标,有三个标准不容忽视。
1.学生喜欢不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对象,要让学生喜欢不喜欢成为政治课堂教学的试金石。政治教师要围绕这一标准大做文章,如何改变学生中存在的“政治课枯燥乏味”等片面认识,需要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
2.目的达成没达成
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可见,通过政治课堂教学要达到学生知行统一的目的,这一目的能否达成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参数。
3.考试满意不满意
素质教育并不否定考试,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并非不要考试。考试满意与否是考试的最终成果,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归属之一,也是衡量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大标准的统一构成三维空间,缺一不可。
二、 政治课堂教学坚持的“三个原则”
在普遍教学原则指导下,体会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要注重体现三个原则。
1.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社会规范化要求相统一
新课改在如何看待学生上有着重大的转变,现代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不置可否,学生是人,并且是个性化的人,是具有生动性的生命形式的人,因此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政治课教学并非是把学生教成千篇一律,但同时,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阐述,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政治课堂教学又要有必要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在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法律法规等方面必须体现社会的规范性要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理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或把敏感的社会问题引入课堂,激起思维碰撞,最后达到一个认同,那就是人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规范化要求相一致。
2.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统一
新课改在《纲要》中首先确定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即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政治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书本知识在研究中升华,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其光芒;要引导学生善于创新,用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相统一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熟知的。但在实践中真正能够体现主体与主导辩证统一的并不多,往往被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所替代。《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真正地统一起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因此,广大政治教师要把政治课堂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呈现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宜昌市推广的“三自一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有其独特生命力的。
三、 给政治课堂教学的“四点建议”
1.能不能以条件为转移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挂在嘴上,落到实处却往往被忽视。政治课堂教学要以条件为转移,忌生搬硬套。要以教师本身特定的教学风格为转移,以学生为转移。就优质课竞赛而言,在本校设计好的教案、反复试讲过的课,到他校去讲,如果对他校学生状况不加了解与分析,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学生能力水平有差异,在重点学校讲得很好的课到一般学校去讲,学生可能感到难度较大;一般学校的课到重点学校去讲,学生可能感到过于平乏。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为优质课而优质课势必影响教师正常水平的发挥,有的教师适合讲优质课,有的教学内容适合讲优质课,有的教师善于讲复习课,不必强求个人教学风格在45分钟内彻底转变,以具体条件为转移,保证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2.能不能为生成服务而搞好预设
政治课堂教学离不开预设,这包括情境预设、知识预设、疑难点预设等,即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事先进行的某种教学设计。以往的预设往往是一种封闭式预设,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创造与碰撞,直问直答;也存在单行道预设,即只预设学生或只预设知识,只为学生而预设会忽视知识的传授与理解目的的实现,只为知识而预设会忽视学生的能力水平,都是不可取的。总的说来,就是设好框框,让学生往里跳,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这与新课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改所体现的知识观不在于简单地“存储”,而认为知识是人的认识范围,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探究、选择和创造的过程,因而是一种“生成”,因此,政治课教学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和强加,通过开放式和循环式预设,让学生自觉生成某种知识。
3.能不能保证教学目的均衡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本次课改强调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内涵,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理应实现过程与结果、知识能力与觉悟的均衡,要改变以往政治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与觉悟的不良倾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获取正确的价值体验,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知识内化为一种规范行为。
4.能不能实现教学方法创造与借鉴的完美结合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政治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许多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创造。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借鉴,如中央电视台许多栏目,其主持人和节目本身所折射出的一些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大力借鉴。《小崔说事》中的创设情境、挑起矛盾、引发争论、达成共识,朱军《艺术人生》中的煽情、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憾与共鸣,老毕《梦想剧场》中的创新精神,李咏《幸运52》中的随机应变、以条件而转移、良好的互动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在创造的同时予以更多更好地借鉴,从而让政治课成为获取知识、陶冶身心、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总之,新课改为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认真参透新课程标准,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际,不断探索出政治课堂教学新路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关燕云)
谈到教育的本质,不得不提到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他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就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他严厉批判了传统教育“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需要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监督者和独裁者”的四大弊端,这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暂且抛开杜威教育思想理论的局限性不谈,他的许多基本观点仍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四大弊端依然存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何在?笔者以为,政治课堂教学要坚持“十要点”。
一、 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标准”
形形色色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似乎认人迷失了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纵观新课标,有三个标准不容忽视。
1.学生喜欢不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对象,要让学生喜欢不喜欢成为政治课堂教学的试金石。政治教师要围绕这一标准大做文章,如何改变学生中存在的“政治课枯燥乏味”等片面认识,需要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
2.目的达成没达成
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可见,通过政治课堂教学要达到学生知行统一的目的,这一目的能否达成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参数。
3.考试满意不满意
素质教育并不否定考试,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并非不要考试。考试满意与否是考试的最终成果,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归属之一,也是衡量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大标准的统一构成三维空间,缺一不可。
二、 政治课堂教学坚持的“三个原则”
在普遍教学原则指导下,体会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要注重体现三个原则。
1.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社会规范化要求相统一
新课改在如何看待学生上有着重大的转变,现代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不置可否,学生是人,并且是个性化的人,是具有生动性的生命形式的人,因此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政治课教学并非是把学生教成千篇一律,但同时,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阐述,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政治课堂教学又要有必要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在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法律法规等方面必须体现社会的规范性要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理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或把敏感的社会问题引入课堂,激起思维碰撞,最后达到一个认同,那就是人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规范化要求相一致。
2.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统一
新课改在《纲要》中首先确定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即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政治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书本知识在研究中升华,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其光芒;要引导学生善于创新,用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相统一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熟知的。但在实践中真正能够体现主体与主导辩证统一的并不多,往往被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所替代。《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真正地统一起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因此,广大政治教师要把政治课堂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呈现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宜昌市推广的“三自一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有其独特生命力的。
三、 给政治课堂教学的“四点建议”
1.能不能以条件为转移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挂在嘴上,落到实处却往往被忽视。政治课堂教学要以条件为转移,忌生搬硬套。要以教师本身特定的教学风格为转移,以学生为转移。就优质课竞赛而言,在本校设计好的教案、反复试讲过的课,到他校去讲,如果对他校学生状况不加了解与分析,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学生能力水平有差异,在重点学校讲得很好的课到一般学校去讲,学生可能感到难度较大;一般学校的课到重点学校去讲,学生可能感到过于平乏。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为优质课而优质课势必影响教师正常水平的发挥,有的教师适合讲优质课,有的教学内容适合讲优质课,有的教师善于讲复习课,不必强求个人教学风格在45分钟内彻底转变,以具体条件为转移,保证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2.能不能为生成服务而搞好预设
政治课堂教学离不开预设,这包括情境预设、知识预设、疑难点预设等,即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事先进行的某种教学设计。以往的预设往往是一种封闭式预设,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创造与碰撞,直问直答;也存在单行道预设,即只预设学生或只预设知识,只为学生而预设会忽视知识的传授与理解目的的实现,只为知识而预设会忽视学生的能力水平,都是不可取的。总的说来,就是设好框框,让学生往里跳,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这与新课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改所体现的知识观不在于简单地“存储”,而认为知识是人的认识范围,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探究、选择和创造的过程,因而是一种“生成”,因此,政治课教学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和强加,通过开放式和循环式预设,让学生自觉生成某种知识。
3.能不能保证教学目的均衡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本次课改强调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内涵,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理应实现过程与结果、知识能力与觉悟的均衡,要改变以往政治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与觉悟的不良倾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获取正确的价值体验,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知识内化为一种规范行为。
4.能不能实现教学方法创造与借鉴的完美结合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政治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许多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创造。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借鉴,如中央电视台许多栏目,其主持人和节目本身所折射出的一些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大力借鉴。《小崔说事》中的创设情境、挑起矛盾、引发争论、达成共识,朱军《艺术人生》中的煽情、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憾与共鸣,老毕《梦想剧场》中的创新精神,李咏《幸运52》中的随机应变、以条件而转移、良好的互动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在创造的同时予以更多更好地借鉴,从而让政治课成为获取知识、陶冶身心、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总之,新课改为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认真参透新课程标准,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际,不断探索出政治课堂教学新路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