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水族格律诗创作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水族诗人除了在现代诗歌创作上取得可喜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之外,一部分秉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水族诗人在创作中始终坚持格律诗创作,他们的创作成果不仅传承了格律诗的创作形式,更是丰富了水族诗歌的表达内容。
  水族书面文学起步于清末,在潘文秀、潘一志、韦绍乔、潘辅之、杨秀菁、吴子和、王举猷等历代水族诗人近百年的创作耕耘之后,水族诗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改革开放以来,现代诗创作风起云涌,在以石尚竹为代表的水族诗人的创作和推动下,水族现代诗歌创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在现代诗成为诗歌创作主流的创作背景下,仍有一部分水族诗人坚持格律诗创作。
  一、书写教学生涯的诗歌创作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水族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受时代创作风气影响,传统格律诗创作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水族诗人坚持格律诗创作,在格律诗创作中,以书写教学生涯为主要内容的诗人是潘有圣和张跃发。
  潘有圣,水族,1929年生,笔名寒山,贵州三都人,系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潘有圣先后在荔波县中小学和荔波县教研室工作。潘有圣多以农村教学生活为自己的诗作内容,纵观其诗,多写教学感思。潘有圣属于典型的乡土诗人,其著有《夕阳红》《桑榆晚》《寒山吟集》等诗集,潘有圣的诗,风格自然朴实,却又执着向往。比如,《自勉》曰:“花甲年华逐浪波,身为师表愧菁莪。才疏识浅传知少,力薄能微费劲多。淡泊平生当慰勉,清廉意气岂消磨。春蚕蜡炬难堪比,唯仿先贤学放歌。”透过读这样的诗句,孜孜不倦的乡村教师形象能悄然地浮现于读者眼前,让人感受到边远山区乡村教师那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坚毅执着的树人追求。再看他的《教师节述怀》:“教师有节破天荒,到处春蚕谢上苍。雨露禾苗争秀丽,风华桃李竞芬芳。欢将翰墨留青史,乐把诗情比素王。”诗人将“春蚕”“禾苗”“桃李”“翰墨”“诗情”等意象融入诗行之中,展现了诗人以教为乐,在教书育人的岁月征途上,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内在的淡泊情怀和对栽培桃李的无比自信。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潘有圣对教师生涯葆有持之以恒的热爱。退休之后,他对自己的教学生活依然念念不忘。他的《退休吟怀》这样写:“客路耕耘数十年,山村教育负双肩。尊师重道心头喜,老骥奋蹄意志坚。不计秋霜催落叶,仍挥彩笔织华篇。桑榆漫检般般事,既感光荣件件甜。”诗句不仅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历,更是总结了自己人生的追求和价值意义所在。
  张跃发,水族,1974年生,贵州三都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三都水族自治县诗联学会副主席。张跃发长期在乡村从事教育工作,迄今为止,已在《贵州诗联》《诗词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诗作80余首。其诗作多以书写乡村教学生涯为主,语言清新质朴,如《山村学校》:“青青岭上一茅堂,朗朗书声杏播香。今日依然桃李艳,琉璃翠瓦映红墙。”张跃发描写教学生涯的诗常常用山川景物为题,表达对教学生涯和育人环境的热爱,体现出内在精神情感的超然,如《过小溪摩崖作》:“往来舟楫暂无歌,溪壁诗题细揣摩。旧刻险滩何处去,一湖绿水隐沙波。”再如《支教》:“辞却高高位,轻装上岭巅。山松迎瘦客,仙气润青颜。粉笔情真挚,寒童志伟艰。悠悠传道业,欢笑荡云天。”除此之外,张跃发写景抒情中,往往还托物言志,用以寄托其宁静致远的乡村教学生涯,如《教鞭》:“残枝瘦节献余生,木讷呆头貌极平。欢悦轻挥旋妙舞,威嚴起落震钢声。浇培小树思高栋,修正新苗莫逆行。默守讲台三尺地,辉煌虽少亦峥嵘。”
  作为乡村诗人的潘有圣、张跃发,在教学之余,勤奋思考,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以书写教学生涯为自己格律诗创作的主要内容,在传统格律诗创作上做出了贡献,丰富了水族诗歌的表达内容。
  二、书写故土风物的诗歌创作
  在以书写水族故土风物为主要内容的格律诗创作群体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水族诗人是杨昌盛和韦锦诗。
  杨昌盛,水族,1961年生,贵州三都人,1985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原三都水族自治县诗联学会主席。教学之余,他坚持创作,在《民族文学》等刊物发表诗作,著有《鹤舞水乡诗词集》,诗作收入《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系列丛书·诗词卷》。改革开放以来,在水族格律诗创作群体中,杨昌盛系唯一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他受过大学中文系专业训练,格律诗创作学养尤为深厚。这一时期,在格律诗创作上,其创作的诗歌数量最多,涉及面也最为广泛。他的诗“既不失传统意象,又融入现代元素,尽力将古今熔为一炉。揽其篇什,松、梅、竹、菊、柳、鹤、鹭在焉,而笙歌月舞、端坡跑马、初春雪灾亦见笔端。”
  杨昌盛的诗,有的语言自然清新,空灵十足,如《都柳江畔抒怀》,“千峰连万壑,一水映三城。晓雾如纱薄,江风似梦轻。花明春浴女,柳暗夏渔翁。忆昔王孙乐,山中可纵情”;有的意蕴深沉,文化气息浓烈,如《端坡跑马》,“猎猎风驰山地马,扬鞭越岭水家娃。千年战事遗风在,笑傲群峰震落霞”;有的民族风格浓郁,气氛热烈奔放,如《水族端坡即景》,“重峦顶上复登高,万壑千山似浪潮。骏马奔驰来眼底,清歌婉转上云霄。霓裳炫目流霞舞,玉树临风照影摇。老幼相携归去后,妖童媛女戏林皋”;有的纵横千古,气势豪迈,如《秋日三洞将军坡抒怀》,“脚踏巅峰望四方,群山似浪涌斜阳。良田万亩黄金色,宝地千村桂酒香。夜幕朦胧催客醉,松涛隐约演兵忙。将军壮烈英魂在,佑我睢民幸福长”;有的风格雅致,指向浩瀚,想象渺远,如《芒勇水库遐想》,“睢民巧手夺天工,截断清溪蓄巨龙。大坝轰鸣飞雪瀑,平湖静谧映云松。村姑撒网高峰下,墨客扬帆野岭中。入夜虹灯如彩梦,山庄仙境乐融融”。杨昌盛写故乡风物的诗作尤为精彩,如《水乡夕照》:“渺渺长空日色微,江波潋滟染霞晖。青山隐隐如眉黛,牧女渔哥唱和归。”水乡宁静悠远的气息在其诗中得到尽情的体现;再看其《山间秋韵》“栖身峻岭白云边,石壑开成养命田。汗雨淋漓浇热土,秋风馥郁报丰年。千竿玉竹萦瓦舍,万叠金鳞耀绮园。有客登门非为酒,相邀打谷趁晴天”,诗中诗意地描摹出水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恰是一幅山村水墨画,温纯、悠远,颇有孟浩然《过故人庄》之妙。   韦锦诗,水族,1968年生,贵州三都人,三都水族自治县诗联学会主席。他先后在《贵州诗联》等刊物发表诗作,作品收入《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系列丛书·诗词卷》。韦锦诗具有浓厚的水乡风物特色,先看其写的《都柳江》,这是一首七绝:“谁把琼浆倾绿地,引来骚客竞追香。仙姑一斗相思泪,酿就迷人都柳江。”诗人用空灵飘逸的诗意,把自己故乡的母亲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再看诗人的七律《驻上江村扶贫晚归有作》:“一江春水浪淘沙,两岸芬芳映月华。云上星灯妆古镇,山间神雾罩农家。真心缱绻追晨曲,诗意嵯峨咏晚霞。老骥长征当卖力,风中雨里侍桑麻。”诗人用情真意切的笔触,将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的都江古镇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神往。
  在格律诗创作上,杨昌盛、韦锦诗等水族诗人,尤其是杨昌盛,在创作大量描绘故乡风物诗作的同时,不断拓宽诗作的表达内容,为水族格律诗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书写历史时空的诗歌创作
  书写历史,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在提炼历史事件中,赋予其当代意义,使诗歌呈现出意蕴深沉、情感饱满的内在艺术生命力。这一方面,水族格律诗创作成就最为显著的水族诗人是潘丽芙和韦世方。
  潘丽芙,女,水族,1970年生,贵州荔波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荔波县诗联学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月刊》《诗词世界》《贵州诗联》等各级报刊,著有诗集《清扬集》。荔波八景诗堪称是潘丽芙的代表作,荔波八景诗共八首,全为七律。先看其《梨井春光》:“寻香三月醉春烟,井上梨花照影怜。暖日微醺云水客,高情犹寄雁霞天。一觞一咏绕芳径,三叠三叹漾碧泉。阵阵风敲诗骨瘦,任它飞雪落双肩。”诗人笔下的梨井,在春光的辉照下,显得古意盎然,传承着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再看《樟江夜月》,诗人汇古入今,将诗情画意,融于宇宙时空之中,使得该诗意境细微入里,又宽阔宏达:“银蟾皎皎步瑶台,散入春江潋滟开。云卷新潮拍古渡,心随明月寄幽怀。登楼情涌三千丈,承露诗吟十二钗。玉琯和风吹彻夜,几时仙子抱琴来。”其《北郊落照》显得苍凉厚重、故土历史沧桑感和家国情怀意识相互交织,大气磅礴中引人叩问,令人沉思:“登楼远眺暮鸦飞,一片残阳染翠微。几座荒丘云乱出,万人高冢草空围。从今追史寻方径,忆往开疆挽国危。最是苍山忠骨在,石碑高耸立巍巍。”
  在《东郭晓烟》中,潘丽芙这样写道:“群山列队驾云来,拖带岚烟晓色开。揽胜犹侵隔夜雨,扶风直上望城台。眼前峰岭空环翠,足下江涛百转回。旭日初升腾紫气,满城泛彩净无埃。”潘丽芙这诗浩然大气,在她笔下,“群山”“夜雨”“江涛”等意象恰如其分,一同构筑出“旭日初升腾紫气,满城泛彩净无埃”的神奇景象。在《南堰奔涛》中,诗人这样抒发自己对故乡风物的热爱和眷顾:“一水抱城生紫气,晴光倒映泛轻绡。东流坝阻奔南堰,前涌江开过北桥。裂石分风翻雪浪,撼山震耳彻云霄。狂奔到海沧波起,时为不平卷怒潮。”在潘丽芙的笔下,其诗作有时候往往蕴藏着一种溢于言表的大美,这种美大气磅礴,超越古今,山高水长,经久不息。余下三首中,其《洞天消暑》构思奇特:“江风十里荡晴川,避暑行舟起暮烟。翠竹千竿垂野钓,金蟾一片伴船眠。此间消夏流清气,水畔乘凉忆旧年。闲向石台高枕卧,隔空来做洞中仙。”人间和仙境相互交织,斯地尤胜仙界三分。在《西峰霁雪》中,诗人这样落笔:“群峰十里白皑皑,拔地连天妙景开。五岭倾飞千丈瀑,半腰凌傲数枝梅。只身有意同花瘦,一路放歌踏雪来。摇醒春江舟子渡,从今不羡楚阳台。”胜景如云,渐次到来,诗人从“白皑皑”“妙景开”“千丈瀑”“数枝梅”“同花瘦”“踏雪来”“舟子渡”等处着墨,画龙点睛地得出“从今不羡楚阳台”的顾盼生辉和悠然自得。最妙莫过于《沙市围鱼》:“黄芦河畔几人家,门对清流洗白沙。入暮行舟撑玉浪,围鱼拉网裹烟霞。来回触网欢声荡,腾跃冲胸夕照斜。捉得活鳞咧嘴笑,不由惊落岸边花。”在云山雾绕、大美荔波之地的黄芦河畔上演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纯真的生活画面,让人魂牵梦绕,引人遐思不尽。
  韦世方,水族,1977年生,贵州三都人,笔名聆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三都水族自治县诗词楹联协会秘书长。1998年开始文学创作,在《民族文学》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多篇。水族格律诗创作群体中,韦世方的创作成绩尤为突出。其创作的格律诗历史感十分厚重,其诗风格呈现出苍凉古朴、沉郁悲壮的特征,其代表作有《都江古城纪行》七律组诗,这组诗共八首。先看《开篇诗》:“雄关扼要势如龙,故府春深幻象中。古阁萧萧衔晚照,钩檐历历斗霞空。颓墙横岭千家落,迈气熏城万木风。生息向来天下事,皆因往昔叹无穷。”诗人写都江古城,不落窠臼,放眼古今的描述中,整诗气势雄浑。接下来的是《东城门》:“城东入目类残棋,暮落犹闻战马嘶。芳草不知千古恨,凯歌曾庆百家颓。黎民代代迷生日,风雨年年困劫时。号角已随春葬尽,今留疑冢问阿谁?”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情一泻千里,历史沧桑感溢满诗句,令人叹息不已!在《南城门》中,诗人这样着墨:“南廓零零暮鸟啾,满山春色晚来收。流蚊上下旋枯草,杂树高低拥戍楼。踏地回声多怨气,登城无路尽边愁。重情待我艰难日,一片丹心入梦游。”层层推进,在“暮鸟”“晚来”“枯草”“戍楼”等意象构筑出来的诗歌意境中,诗人胸中涌现出“踏地回声多怨气,登城无路尽边愁”的叩问,直追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之意蕴。《西城门》这样表达:“西门寥落戍楼空,依旧长川入眼中。日被晴云烘古阁,峰披晚照立苍穹。百年人事登临意,十里青烟故迹风。回首可怜芳草地,凭留砖瓦对鸣虫。”物是人非事事休,历史早已成为过去,唯有高山依旧耸立,江水依然日夜奔腾。《北城门》曰:“悠悠岁月锁闲城,复度穹门卜后生。量力为家尤碌碌,凭心思旧故萦萦。有方询地分南北,无术回魂托重轻。此意年年真可叹,一番功业待人评。”其颇具杨慎那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读付笑谈中”之神韵。
  再看《万人坟》(一):“白骨联丘自纵横,吟魂不断柳江声。亡人已入千家梦,竖石虚题百载名。为挽新生多碧血,因怀旧地早黄莺。英雄尽逐繁华去,故垒萧萧暗古城。”这首诗歌追述历史风云,抚今追昔感慨悲壮。除此之外,接下来的《万人坟》(二)、《都柳江》《水师营》都独具神韵与特色,因篇幅所限,只以《收篇诗》为例进行分析:“势逐强豪一气终,战云收卷换江东。余灰劫后生新木,古阁春来扫旧风。南镇忠坟消昔象,北开华厦挽时功。零流若起前时浪,两岸如今造化中。”此诗颇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韵味,纵观古今中,感慨时代变迁,意境开阔,含义极为丰富。
  潘丽芙、韦世方的格律诗创作既围绕历史又结合现实,形成了意蕴深沉、情感饱满的诗歌作品,在水族传统格律诗创作上,无论是形式和内容,均做出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在格律诗创作影响力日渐式微的文学创作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在水族地区,仍然有坚持创作格律诗的水族诗人,他们创作的格律诗,无论是描写教学生涯、故土風物,还是书写历史时空,都尤为可贵。因篇幅限制,文中用来举例的诗作很难代表这一时期水族格律诗创作的最高水平,文章管中窥豹,仅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希望引来方家对水族格律诗的关注和研究。纵观这一时期水族诗人的格律诗创作,尽管部分诗作在音韵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改革开放以来,水族诗人的格律诗创作成就不仅传承了格律诗的创作形式,更是丰富了水族诗歌的表达内容。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作者简介:潘光繁(1981-),男,水族,贵州三都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学、文学人类学。
其他文献
山河任我行(一)  曾经的遥远  已变得越来越近  仙人居住的地方  也已游人成群  曾经的悠长  能转眼飞逝过去  四通八达的道路  穿梭在山水里  曾经的深邃  已慢慢变得透明  穿过苍穹海域  到达天际海底  曾经的辽阔  已尽收我的眼底  如诗画的美景  收藏在我心里  感叹风景竟这么美  放飞的心有多沉醉  呼吸自由任清风吹  拥抱着山河心神纯粹  背起行囊健步如飞  驾着小车快乐相随 
期刊
在一个难得凉爽的夏日下午,我又来到了位于开封巿东北隅的铁塔公园。园內游人虽不是很多,但仍是清风扑面,檐铃拂耳,祥云飘飘,瑞霭四溢。  自1983年从外地调入开封工作以来,我已无数次地来到铁塔公园观赏膜拜,铁塔公园以它俏丽俊美的容颜、雍容华贵的气度、丰富淳厚的宋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福胜塔。它建于公元989年,是北宋著名建筑学家喻浩当时受旨于宋
期刊
王剑宁,全国公安机关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多年从事文学创作,作品见《中国散文诗人》《中国散文诗研究》《散文诗世界》《中国年度散文诗》《湖南文学》《民族文学》《天山》等刊。  1  又是春天。  春天对我来说,就是噩梦的开始。  我讨厌春天,我觉得春天就是生命的悲剧。病房的窗户不大,装着厚重的铁栅,露出很小的缝隙,像监狱。透过缝隙,我仍然看到外面的土地上,大片的绿色。那是一片新绿,我很悲哀
期刊
香 椿  谷雨前后是吃香椿头的最佳时节,此时的香椿叶嫩无丝,香味浓郁。过了谷雨,叶片变老变硬,再吃就不新鲜了。  刚长出的香椿头青亮亮的,像朝气蓬勃的少年,浑身上下充满力量,偏偏不讨小孩子喜欢。爱吃香椿头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记得小时候在老家,门前就有一棵香椿树,每到春天,奶奶总是踮着一双小脚,直着身子采树上的香椿头,然后包菜饼吃。包好的饼只有她与父亲、母亲吃,我和弟弟都不喜欢吃,我们都嫌香椿头味
期刊
以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等人为代表,象征主义作为法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其象征主义思潮和对诗歌的改革创新已经越过法国的界限,影响了整个世界。象征主义认为,现实的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而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是真的、美的,诗歌的任务就是通过象征、暗示来连通两个世界,启发读者的思绪和联想,并主张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特殊排列,形成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这些主张对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产生与发
期刊
陈小虎,广东作协会员,有文字发表于《青年文学》《散文》《天涯》《作品》等刊物,著有散文集《九月阳光》。现居深圳。  起雾了。  远离灯光站在小路的暗处,山下的小城影影绰绰,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巨轮。我在海边出生长大,每到这个季节,雾气弥漫时,那些大船就这样静静地泊在海水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青草的味道涌入肺腑。春天了,万物生长,山上的野草霸道蛮横,灌木恣意凌空。  说是山,其实不高,九十九级台阶就
期刊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因奸臣的欺压而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这些梁山义士后来接受招安,为宋朝南征北战,最终大多战死疆场,幸存者又被奸臣残害。这既是一曲才人义士的赞歌,又是一场“大力大贤”之士被奸臣昏君残害致死的悲剧。梁山好汉是作者着力描写的正面英雄群体,但他们不全是草莽之人、粗鲁之辈,亦有文雅之士。其中包括天魁星及时雨宋江、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地
期刊
曹禺曾表示,《日出》的主角并非戏中人物,而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基于人物在戏剧中拥有推进剧情的功能,在话剧中,如何让这众多出彩的人物形象既不争夺“戏份”,又能凸显主角的地位,体现了作家的深厚功底。本文将从环境、人物及作者思想趋向等方面简要论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角的塑造。  一、着色:加深时代环境的晕染  (一)笙歌醉太平的假象  《日出》中的大旅馆从表面上看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这里
期刊
曾经以为,诗就是那种穿过一年四季的东西。看春天花开灿烂,却也有落花纷飞的幻妙;赏一棵千年常绿的松柏,却也有冰封青翠岁月的奇观。原来,一个人的孤寂、一首诗的感伤也可以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翻开《旅者》时,短短的小诗像是有一个人在忧伤,两三行言语像是在述说失落、迷茫、彷徨。柳叶青青,每一年的柳絮飘扬恰如诗人漂泊的生命,让诗歌散发出忧伤的美丽。  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心情,而是一个人的心境。因为当你感到孤独
期刊
孔令宏教授所著《苍南正一道科仪音乐》一书已于2019年6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收录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丛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而浙江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璀璨夺目、蔚为壮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苍南正一道科仪音乐正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灿烂的瑰宝。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发展历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多用于道教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