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裁缝的创意精神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宁波作为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之一,拥进来许多红头发的欧洲人,宁波人在习惯上称他们为“红毛人”。为“红毛人”做衣服的裁缝,被人们称为“红帮裁缝”。他们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在中国服装史上,他们被称为富有创意精神的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 五个第一
  近代和现代,世界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国人的服装,从峨冠博带、长袍短套,演变而为轻便实用的西式服装。在变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裁缝群体,他们顺应历史潮流,突破传统模式,致力西服研制,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早在18世纪末,宁波人以“三刀”(剪刀、菜刀、剃头刀)为主体的服务性行业,涉足日本横滨。清嘉庆年间,鄞县姜山张尚义,学了裁缝手艺没法糊口,被迫改行在渔船上帮厨烧火。有一次遭遇海难,渔船漂至日本横滨,他被当地水兵救起。
  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张尚义凭借裁缝手艺,寄居码头靠修补救生衣度日。他看到港区内不少俄国渔民和荷兰客商都穿西装,就趁补衣之机,将洋人的西装拆开,做成样板,学习裁剪,渐渐熟能生巧,成为制作西服的高手。
  张尚义创立“同义昌”西服店,生意越做越大,又在日本东京、神户开设了分店。从横滨返回故乡,他带着宁波人,一批又一批东渡日本,经营裁缝生意。1905年,宁波裁缝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意愿,以日本士官服为原型,设计出早期的中山装,孙中山穿着“中山装”在上海南京路走了一趟,全上海轰动,从此中山装迈出了成为“国服”的第一步。
  1910年,奉化人王才运挥洒大手笔,与两位同乡合股,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东路与西藏中路交汇处,开设了最豪华的三层十间门面的“荣昌祥”呢绒西服号。在他们的精心经营下,“荣昌祥”成为上海滩名气最大、服务最完善、信誉最可靠的专业服装店。
  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西服著作。1883年出生于鄞县的顾天云,15岁在上海学裁缝,满师后东渡日本,在东京开设了“宏泰”西服店。数年后,顾天云飞渡重洋,先后考察了欧美十多个国家,遍搜图册,列访名师,冥钩博罗,孜孜以求,积极吸纳新的款式、新的成衣技艺和经营经验。1933年,顾天云在上海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西服裁剪指南》。同时,协助上海市西服商业同业公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
  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创立了五个第一,发起了中国服装史上最富有革命意义的变革,揭开了中国现代服装史崭新的一页,成为影响最大、最深、最久的一个服装流派。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是浓重的一笔。中国人既聪明,又善于学习、创新,与其他领域相比,“红帮裁缝”的服装革命,实在是蛮彻底的。
  拓展红帮 技艺高超
  宁波红帮裁缝在申城创业时,把目光投向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宁。1879年,宁波人李来义开设的“李顺昌”西服号,成了苏州西服业的最早发源地。李来义两个儿子分别在南京、扬州开设了“李顺昌”,至今南京“李顺昌”打着当年的旗号,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省的百年名店。红帮裁缝以上海为中心,影响波及全国20多个城市,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苏联等地。
  有一篇《成衣匠的诗外功夫》写道:某家仆人去为主人定做衣服,红帮裁缝询问他家主人的性情、年纪、状貌,何年得科第,唯独不问尺寸,仆人觉得非常奇怪?成衣匠告诉他:“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衣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衣需前短而后长。”这种有别于单纯的量体裁衣的“诗外功夫”,正是艺术所推崇的“神形兼备”的境界。
  有一次,红帮裁缝余元芳被周总理邀请去会见西哈努克亲王和他两位王子。总理给他一个任务:要他目测三位客人的身材,24小时内为三位客人各做一套西装和大衣。周总理知道这个任务特殊,他很了解红帮裁缝的心意,特地邀请西哈努克、两位王子站起来,绕着他转,让摄影师拍照。这使余元芳看清了西哈努克父子三人的背部、腰部、臀部。第二天,西哈努克穿着质地柔软、式样新颖、气质高雅的西装,高兴得大叫:“正合身,好极了!比我任何一件西装做得好。”
  西装的立体裁剪有别于中装的平面裁剪,要讲究人的体形,穿出人的气派和风度;要巧妙地裁剪,弥补顾客身材的缺陷,难度可想而知。做工考究的西装和中山装,不可能一步到位,入门不久的新手,想做出衣服与顾客身材一模一样,穿上后非常合身,必须进行半成品试穿。一般试穿二三次,难度大的四五次,有时不惜将样衣当场剪掉,为顾客再度免费选料,重新缝制,以求得顾客的满意,树立商店的信誉。
  宁波人有句老话:“天下三主,顶大买主。”红帮裁缝在讲究技艺的同时,十分重视无微不至的服务。除了一般商人都会注意和气生财、笑脸相迎之类生意经外,红帮裁缝有许多独到之处。客人来店定做衣服,记住他的姓名、地址、职业等信息,更要记住他上次定做过什么衣服。心中有了底,下次再来时,就可以谈及上一次衣服的款式、面料等,介绍新出的花色料子,顾客一定既高兴又佩服,新的生意又可成交了。
  碰到顾客进店后,突然下起雨或雪,当他起身回去时,你要撑开雨伞,送他上车。每逢春秋两季,店里给做过衣服的老顾客一一发信,告诉顾客现在是换季之时,新货已到,恭候光临。信中附上面料小样,注明品质特色、流行情况。顾客收到这封周到热情的信件后,多会及时回信,或者亲自来店。
  红帮精神 创业精髓
  宁波红帮裁缝风尘碌碌的历史,不仅填补了中国服装史上的空白,更是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取精用弘,红帮是一个群体,是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开拓者;红帮又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宁波帮的创业精髓。毋庸置疑,红帮精神释放的能量,已成为宁波商人弥足珍贵的财富。
  红帮裁缝经历了“横滨港习艺、上海滩成名、沪宁线延伸、京津城引领、东三省跨越、大武汉创优、大西部倾情、东南亚拓展、港澳台溢彩、三江口奉献”的创业历程。红帮裁缝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经营方法,是他们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他们强调西服制作的“一对一”人性化服务,在工业流水线大批量成衣的今天,当属凤毛麟角、分外可贵。精工细作做成的西服,实质上超越了单纯服装的含义,成为一种美轮美奂的手工艺品,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红帮裁缝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为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帮技艺以父子、师徒和工场作坊为传承方式,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先后有六七代出类拔萃的传人,涌现出裁缝状元、巧匠、工艺发明师、国服高手和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创业和创新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当代服装业。
  中国服装现代化的春风,是从西方吹进来的。一是照搬,购置西方进口的服装,替西方裁缝定做西装,这也是对外国的留学生、外交人士和商人、国内极少数富有者采取的方法;二是借鉴,中国裁缝参照西服的款式、剪裁方法和缝制技艺,按照中国人的体形、性格、生活环境,不断加以改造,使之中国化,有的完全“化”为中国民族服装。
  中山装的创制、完善和普及,是中国服装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它是由革命家孙中山和红帮人为创制主体,以革命气概和科学精神相结合,以我国社会变革、人民生活的新需要、新的审美观趋向为依据,博纳中外文化交融,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成为向传统的旧式服装挑战、中国服装走向现代化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对红帮精神的提炼,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提炼红帮精神的过程中,以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旨,立足于宁波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入挖掘红帮精神的文化基因及优势所在,能够走出一条科学、系统、完整的民营企业创新路子,这也是富有创意精神的红帮裁缝可贵之处。
其他文献
金钻战略,就是在消费者文化中,找到消费者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苹果营销不同于可口可乐、宝洁的经典营销,实施的既不是蓝海战略,也不是红海战略,而是金钻战略,以奢侈品的理念,运作大众化市场,创造了在大面积市场实现高利润的奇迹。    市场迷宫,纷繁复杂,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消费者心智中的采购标准。消费者心智中的采购标准是分级的,消费者能长期采购、大量采购、高价采购,而供应成本又不高的一级算作最高级,也就是
期刊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多,就可以进口各种需要的物资。就像一个人口袋里的美元越多,出国旅游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国家的外汇储备如果非常庞大,就未必是好事了,尤其负债国如果不负责任玩弄各种伎俩,让你持有的该国货币贬值,实在是一桩风险很大的事情。   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他让最大的债主中国感到捉摸不定的困惑。以前中国穷,外汇短缺,日子不好过;现在中国富,外汇庞大,日子依然过得很忧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期刊
台湾歌手齐秦的歌曲《外面的世界》有两句流传甚广的歌词,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目前,国内企业界的一些状况,也正如歌中所唱,有些企业或许正因为看到了向外拐的无奈,所以选择了向内拐。而向内拐也是形式各异、冷暖自知。    向左拐还是向右拐  30多年过去,作为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结果之一,曾经为企业家掘得第一桶金的那些实业从厚利变薄利,怎么看怎么像鸡肋;与此同时,做PE、VC“因为走的
期刊
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到2020年,将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在经济发展的漫长道路上,会不会遇到十字路口呢?  发展岔道如何抉择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复苏的框架体系包括几个方面: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经营,高于财政层面的货币政策,A股市场为经济复苏
期刊
没有人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将一个品牌形像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他就是苹果公司的发动机。他在 1985年,由于销售滑坡被赶下台,1996年卷土重来,使公司业绩大增。他用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鼠标,可变宽度字体,将iMac电脑,iPod,iPhone,ipad公司所有产品的创新……他管理的团队,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他说:企业每时每刻都要创造一个最具象征性特色。注重细节和完美,世界因
期刊
今年以来,在温州眼镜、打火机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中,许多老板“跑路”,包括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等名企,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比预想的严重,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0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去浙江考察并强调指出,要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    政府欲解企业难题  越来越粗重的债务链,正像
期刊
有调查表明,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死亡。  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如此短命?因为民企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直接影响着其寿命,不仅如此,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笔者在上一期中已经论述了民企的“七大病症”,本文续深剖另“六大病症”,以期给民企的经营管理带来启示。     病症八:责任感“抛在身后”   真正优秀的企业
期刊
老上海的木材行业,虽不及金融巨贾声势显赫,但也给人以“占地大,资金厚,商品多,气势足”的感觉,故有“盐商木客”之称。木业行业组织有木商公所、震巽木商公所、旧木业同业公会、锯木业同业公会,这些行业组织历经改组,建国以后称为上海市木材商业同业公会。  福建木材流入上海  上海未辟商埠前,船只不能在沪停泊,木材只能运至乍浦等地,然后再转口上海,颇费周折,难以成市。清咸丰八年(1859年),两江总督曾国藩
期刊
21世纪的中国,大家都在不断高喊与世界接轨。请问,用什么接轨?作为发展中国家,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企业真是高速发展吗?事实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世界难有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    亟盼定向宽松政策  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小企业“倒闭潮”纷至沓来。为治理“4万亿”计划造成的货币宽松后遗症,决策层从2010年1月开始,逐步收紧货币政策。21个月来,累计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加之国际市场难以摆脱“
期刊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自然资源、资本优势,已不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知识,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企业唯一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但是,民企人才难留,这究竟为了哪般?     民企难留人才原因  企业的前进,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人,依赖于员工团队智囊的发挥和有效的作用。然而,许多民营企业却很难吸引、留住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