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控制要点分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rong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把更大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放任,恰恰相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宏观的视角,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有鉴于此,现以杜甫名诗《登高》的教学为例,指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控制方面的几个要点。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在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方面的文学积淀非常深厚,这些积淀内容正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登高》一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对本诗展开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注意古今语言差异的说明、不同生活环境的介绍,还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课堂控制之下,主动培养思考与认知能力,而有理有节的课堂控制策略应该如何把握,则是教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设置重点分明的研习目标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状态,使之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思想认知层次的尊重,同时也是取得更好课堂掌握效果的保证。例如当教学至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登高》时,虽然教师可将教学重点视为对本诗诗意的理解,要求学生明确本诗所绘之景是什么,所抒之情是什么,以及具体的绘景和抒情之法,除此以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掌握诗歌鉴赏基本策略,品味诗歌语言基本特点等,或者对诗人的苦痛和忧思形成同理心,重点的内容及方向不一而足,鉴赏诗歌的具体切入方法又包括了意象切入、作者切入、关键字词切入等,然而无论如何,出于对学生思想认知层次的尊重考虑,教师都应当将诗意理解视为第一重要的任务,在此视域下展开课堂操控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的一个问题在于:语文学科不存在差生,班级中的学生,可能存在思维层次的区别,但教师正可以因此而让语文课堂充满弹性,要让理解能力较强和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处在均能得到发展机会的维度之下,也就是基于不同学生学情构建更有利的课堂教学形式。经过综合考量,教师可把《登高》一诗的课堂教学重点置于:译、练、得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理解诗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鉴赏诗歌的策略,最后真正习得与本诗相关的要点。也就是说,这种建立于对学生状态整体把握前提下的课堂控制与指导形式,会让学生在教师要点分明的提示下得到更大的收获,从而能够保持灵动的思想,在进一步的思考中受益。
   二、形成收放自如实施过程
   在设置重点分明的研习目标之后,教师还应该促进课堂形成收放自如的目标实施过程,放心让学生去做,并用适时适度的讲解帮助学生的思想得到及时调控。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素读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进入到阅读和思考的本然情境之中,也就是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在没有任何资料提示的情况下,利用独立自主探索的形式,从原始知识积累的角度完成文本解读。此时,教师可放松课堂控制力度,在不做任何引导的状态对下,要求学生先利用几分钟时间阅读《登高》一诗,并谈一谈自己的读后总体感受。在传统观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导入环节十分看重,教师通常会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各种导语和导入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包括故事导入、音乐导入、问题导入等,使学生在上课之初便融入于教师所预先创设的情境之中。然而笔者认为,对于课堂的有效控制并非意味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安排到位,只要能够做到宏观的把握,学生在细节处的独立自主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素读介入文本,学生更容易取得独立阅读的成果,不接受任何引导的几分钟阅读,将会让学生对《登高》一诗产生更加清晰的整体印象。
   接下来,教师可以基于启发式思维,将学生带入到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正确方向,防止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角度错误,此时,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我对于课堂的控制,应当与学生的学习自由相协调,让课堂控制体现为诱导的形式。具体到《登高》这样的经典古诗作品,教师可以选取以吟咏感悟为主要形式的课堂调控做法,具体可通过下述几个步骤来实现。步骤一:全班齐读本诗,再请几位同学谈一谈在读过本诗之后的感受,教师给学生提供提词:萧索、悲壮。步骤二:要求学生再次自由诵读本诗,在疏通基本字意和词义的前提下,發现本诗眼(“悲”),从而真正读出“悲”的感受。步骤三:听教师进行范读,并要求学生注意范读时的抑扬顿挫,发现诗中的音韵之美,同时注意把握本诗的节奏特点,包括首、颔两联的“二二三”句式,颈、尾两联的“二二一二”句式等,以及动词、形容词的重读等。最后,全班再次以齐读的形式面对本诗,教师则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本诗作者杜甫的生平经历,以便让学生达到知人论“诗”的学习效果,学生将会看到: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且从他的生平经历中了解到,他所创作的约1500首诗之所以能够被保留下来,被人诵读,除了诗艺的精湛以外,还与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密切相关,后诗所说“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确是非常有见的的评语。
   总的说来,在进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在设置重点分明的研习目标之后,形成针对研习目标的收放自如实施过程,以便让自我对于课堂的控制趋于合理化,保证学生既有自由的空间完成素读等项任务,也能够及时得到教师针对重点内容所做的指导,并针对特定文本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优化学习效果。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古典诗词作品,有些并不为学生所了解,且一些作者及背景资料还可能会对学生的作品理解过程造成障碍,此时教师更应当注意到收放自如的必要性,明确什么时候当收,什么时候当放,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保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
   三、构建弹性课堂助力成长
   在形成收放自如课堂教学过程前提下,教师还应当让基本教学目标产生生成功能,使之融入于弹性的课堂形式之中,将思考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以便助力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成长,即为了达到对课堂的有效控制效果,让收放自如的课堂真正发挥出对学生指导效果,教师应当注意到课堂的弹性作用发挥,也就是在具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对教学思路做出适当调整,让学生得以在教师对课堂的宏观控制之下,取得更大的研习成果。基于这样的认知,笔者十分关注构建弹性课堂的实践功能,并注意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情对课堂节点进行调整,使学生得以随时处于平等的对话语境之下,增加学生的思考机会,并认真观察学生可能出现的卡壳点,且给予有效提示。    例如在教学《登高》一诗时,学生对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诗进行解读时,可能不会很快想到诗句中共写到“风”“天”“猿”“渚”“沙”“鸟”等六种相关又分别独立的景物,也便无法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此时教师便需要适时对原本教学流程做出调整,通过轻松的情境对话,帮助学生找到句子中的景物对象,借助使之进一步形成独立的思考。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在保证对课堂控制的前提下,以弹性的语言思维启迪学生:风急二字,表面上是写秋风的猛烈,而实际上已经带有作者的主观情绪,并向学生发问:“风急”表现了什么心境。若学生无法给出理想的答案,那么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秋风本应是凉爽怡人的,而作者为何要从写疾风开始呢?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它的意思,那么再结合“猿啸哀”中的“哀”字来看,是不是可以发现些什么?经过这样的弹性提示,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风急”二字中所蕴含的意味。同样的,当面对“天高”二字时,学生往往会联想到一些平常文字对于秋高气爽情境的描写,很难体会到此“天高”区别于彼“天高”的独特之处,无法和一位被国愁家难所困扰的作者产生共鸣,那么教师同样可以在此时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学生从“猿啸哀”的映照下联想此情此景下的天高有何迥异于常态之处,再比照古典文学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杜鹃啼血猿哀鸣”等意象,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浓浓哀愁。
   总的说来,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的掌握与控制难度并不很大,这是因为既然有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相支撑,教师只要按部就班的操作便可以,但困难点在于,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针对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以對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弹性化的处理,此时对于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更大的考验,教师需要同时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最终让课堂在自我有效控制之下,既井然有序,又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多次教学实践能够证明,在对《登高》一诗进行教学时,课堂控制与指导形式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便不再赘述了,而笔者从中得到的启示却有必要再次强调,那便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确为的论,教师应当由此意识到,自我对于课堂的控制,并非以限制学生思维发展为前提,恰恰相反,教师应当借助自身在课堂上的控制与指导优势,引领学生进入到正确的认知轨道,使其在面对具体文本任务时,既能入境,也能入情,真正展现出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步积累、拓展,发展学科综合素养。
  
   张旋,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7月颁布实施至今已快5年了。据说,几年来教育部的有关部门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课程标准组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实验区的声音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吸纳了学术界有识之士的建议,对课标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充实和完善。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即将问世,用以指导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这对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
教学本课我打算安排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即走进文本,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走出文本,阐释教者的价值取向;超越文本,绽放读者的阅读个性。    一、走进文本,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丑小鸭》是大多数同学熟知的故事,童话又是七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文体。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
语文这一学科比起其它学科具有一定的自我优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学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还可以领略语文所带来的思想观念,深度学习理念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预习、探究和实践等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深度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和深度学习相对的也就是浅层学习,一般来讲浅层学习
《中学语文》2006年第2期《立足阅读主体,构建学生的生命意识——(我与地坛)教学手记》是马玉平老师教学《我与地坛》的教学思考。其文第二点着重让学生体会生命价值在于生命过程的美好,于是举了园子里卑微的生命例子给作者的启迪:“‘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生命总是处于一种奋斗的过程。即使忙碌的间隙也没有丝毫留恋花枝、驻足香巢的余暇;‘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生
我们所说的“探究”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导演下,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实际的生活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邵名尉先生花费十余年心血编撰了一部《毛泽东诗词评注》,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著作。作者从遥远的南国给我寄来了部分未刊书稿,让我提点意见并为他的著作写篇序。此书对我很有吸引力,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它,读后感到颇有收获。因此,我以兴奋的心情向毛泽东诗词研究者以及广大读者朋友推荐这部书。  《毛泽东诗词评注》熔原作、注解、评点、赏析、翻译和考证于一炉,堪称毛诗研究的集大成者。该书评注的对象是正式公开发表的6
比较今年福建省高考试卷,同样也是自主命题的广东、山东两省新课改的高考试卷比较让人失望。先说山东省试卷,整份试卷除了第六大块现代文表述题变为二选一外,结构、内容、题量及其赋分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还是由语知、现代文选择题、文言文阅读题、翻译及诗歌鉴赏与默写题、现代文表述题、语用、作文七大块共23个小题构成。虽然有些小题所考的点与去年不一样,但这也不过是考点轮空的调整,算不得新意,更难让人从中寻觅到代表新
如何使语文作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生价值?笔者发现目前的语文作业模式统一,缺乏层次性;作业重书面的多,轻实践的少,重知识的多,轻情境的少。在市面上出现的各种练习书上东拼西凑,没有有效结合教学、教材和课标的统一;没有设计出结合语文实践,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作业。于是,笔者尝试以统编教材七下第四单元为例,探讨通过情境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思
丁西林先生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不仅以诙谐幽默的戏剧冲突营造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更以其揭露社会的深刻,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讽刺力作。  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八年抗战期间。娘姨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不依不饶;一定要仅有三毛钱的李嫂赔偿她三块钱国币。围绕这一中心事件,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在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之中,剧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弱者无以
2007年11月10日至11日,由福州一中主办,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协办的“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福州一中新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语文教育界的100多名正式代表和260多名列席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大会的研究主题是:语文教育守正与创新,语文教师修身与育人。  陈日亮老师历任福州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副校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语文学会顾问,曾荣获“全国五讲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