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形声兼备、声情并茂,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的教学方法,缺少了生动形象,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不受任何的限制,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于课堂。
   第二,利用多媒体强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很早以前人们就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我认为多媒体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多媒体教学利用它自身的优势确实对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下面就这点略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过于重视学生感官欣赏,忽视学生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实践语文知识。而不能停留在看、听等感官的欣赏上,同时,学生的语感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因为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素质,对于学生以后的语言的运用起基础作用。但是,在实践当中,高中阶段过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仅靠屏幕上声、像观赏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仅靠多媒体技术是无法做到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培养的。
   第二,重视教学速度,忽视课堂效果和教学启发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制作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既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也淡化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势必忽视教学启发。
   第三,重视视听、形象,忽视朗读、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很多教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其他文献
语文的积累真的可以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歌唱、相声、话剧、猜词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非常妥帖。可谓是说学逗唱皆成文章。也可能是笔者对这些东西比较热衷的缘故,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谈一谈各种艺术形式特别是传统艺术与语文知识积累的结合。   一、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语文的知识内容   1.文言词语。古典戏曲的唱词类似于古典诗歌,语言凝练丰富,戏曲唱
期刊
在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中,“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是常见题型。各类辅导书上讲的相应解题技巧往往是“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意”,方法技巧看似简单,但学生此题得分往往较低,除了长期阅读,增强理解能力以外,对解题方法技巧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翻译关键成分   关键词是指理解一个句子最关键的成分,往往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成分,或者含义丰富的修饰成分。这些关键词往往形象、含蓄、深奥
期刊
什么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上海师大附中曾经对八个班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学生更喜欢激情飞扬的课,“幽默感、亲和力、感情”是他们最认同的三大因素。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激情飞扬”,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气场要强大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言
期刊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来看,强调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主张在写作中进行富有创意的思想表达,注重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设计者关注的重心。但在如何培养想象力的策略上,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没有落实想象力培养的操作环节。所以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本身缺乏独立的训练系统,带有极强的被动性。   作文训练作为单元中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在整体中起到呼应和补充的作用,就无法使
期刊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好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曾作过一些摸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未必成熟的心得。为了和广大语文教师共同作好这项工作,因而不计浅疏,撰成小文,谨问学于同行同道倘能起到引玉的作用,那我就幸甚莫名了。   一、把握好学生说话的心理   高中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高中生答问发言十分被动勉强,常常“闭口不谈”、“启而
期刊
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认真设计情感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研读感悟、人格熏陶等,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语文情感活动推进到“春风化雨”的境界。而这种培养也 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乐于钻研,勤于动手,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期刊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
期刊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于20世纪三十年代所写论述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杂文,语文教材几经变换,但这一篇目依然保留下来,语言犀利幽默,用比喻论证,内容具有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特点,这些早为人称道,如果从高考发展等级的角度来看,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深刻。指的是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当时作者写此文的背景是日本侵华,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
期刊
一、散文定义   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而亲情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进而推己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   教育叙事:《背影》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一直以其感人、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