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舌头到好笔头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少,《中国好声音》的当家主持,在2013年的夏天引爆了一股网络热潮:“正宗好声音,正宗好凉茶。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者xx宝,独家冠名播出的xx宝中国好声音。这个夏天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好听的声音……”。8秒钟113字的广告词,超快语速一时间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竞相模仿。华少由此被人们称为中国好舌头。过去,伶牙俐齿的主持人,往往被人们称为国嘴、省嘴、市嘴;如今,则常常被诙谐地称为中国好舌头、x省x市好舌头。
  在情歌的世界里,分了手的男女常被描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冷静审视一下电视机屏幕,观众不难发现,那些“熟悉”的好舌头们才是千真万确的“陌生人”。对于主持人屏幕上的形象和声音,观众往往十分熟悉,甚至能达到闻声识人的境界;对于好舌头们屏幕后的生活经历和工作体验,观众则常常知之甚少。故而,电视主持人一旦著书立说,将所见、所感、所思付诸笔端,他们的书籍往往就会成为畅销书。这时,好舌头变成好笔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1995年,赵忠祥出版散文集《岁月随想》一书。这本书,销量达到了108万,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一大奇观。《岁月随想》由梁晓声作序,主体部分由三块组成:岁月篇、随感集和谈艺录。赵忠祥在书中,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了其在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展现了大名人的“凡人”生活。运筹学、汽车、宠物龟、印尼导游等等,都纳入在此书的字里行间。谈到当时刚刚流行的个人装备——汽车,赵忠祥说:“汽车是不能离开的代步工具,但我不想像牵条狗似的老惦着它。”可以说,这是一部极为私人化的写作,作者自身的经历、体悟、意识和反思构成了全书的主旨。
  1997年11月3日,赵忠祥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香港红磡体育馆演出,我也随团前往。在演出正式开始之前,我和赵忠祥老师谈了一个多小时,聊及《岁月随想》一书,他透露了诸多成书细节。如今回想起来,我觉得可以将之总结为“碎片化”写作:时间碎片化、手稿碎片化、用笔碎片化。当时,赵忠祥工作繁忙,写作往往是在车上、幕后或者晚上休息时进行,随手抄起的写作工具可能是铅笔、钢笔或圆珠笔,甚至会是签字笔。他说,许多章节的手稿就是仓促间写在会议通知书、播出单、节目单的空白处或背面,正是在电视大战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1995年出版的《岁月随想》大获成功后,赵忠祥在1999年和2007年分别出版了《岁月情缘》、《岁月缤纷》,这三本书共同构成了赵忠祥著作的“岁月系列”。
  赵忠祥在出版市场上所获得的的巨大成功,开启了电视主持人出书的新风尚。
  1997年,央视当家花旦——倪萍出版了《日子》一书。这本自传以家常的语言、轻松的风格和温馨的语态赢得了读者的喜爱,销量破百万,风靡一时。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宋丹丹和赵本山对此书还有一番调侃。白云大妈表示倪萍能出《日子》,她就能出《月子》,而黑土大叔则笑谈自己可以出《伺候月子》。台下观众掌声笑声响成一片,可见《日子》一书的影响已深入人心。
  从央视走红的著名好舌头——杨澜,在出书立说方面,也是风生水起。1996年,她的散文集《凭海临风》出版,销售量超50万。2006年,其自传《一问一世界》出版,销售量破百万,再创好舌头好笔头的奇迹。
  上个世纪90年代,主持人出书往往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题材真实,他们将生活中的琐事搬到书中去,让老百姓看到好舌头的实际生活,包括购物、装修、教育孩子等等,主持人也是人啊。二是风格平实、自然放低身段,跳出名嘴、大腕的光环,展现平民意识,传递草根精神。这两个共同点,可以用当今的一个网络词汇来涵盖,那就是“卖萌”:我不是冷冰冰的主持机器,我是活色生香的饮食男女。自此,主持人、播音员走出象牙塔,走下神坛,成为可亲可爱的凡夫俗子、街里街坊。
  进入21世纪,央视主持人出书渐成时尚风气,但是出版量发行破百万的仍属佼佼者。据不完全统计,白岩松、崔永元和柴静等均在此列。
  2000年,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出版,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这部随笔集讲述了白岩松工作十年的感悟,家国天下、工作生活均在其视野之内。内容扎实,饱含哲理,一本书成为白岩松深刻、硬气的屏幕形象的有力延伸。在书中,他说:“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2001年,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问世,销售量总计104万。书中坚持了他一贯的平民幽默和自我奚落的风格,辅之以对生活、工作百态的平实呈现,读起来忍俊不禁又感人至深。他说:“站在地上,踏踏实实的感觉真美。5年来,我一直站在地上和大家实话实说。想想,天塌下来有什么可怕,有漂亮的撑着呢!”崔氏幽默的机智、淡然不仅在荧屏上获得了称赞,在出版市场上也获得了认可。
  2012年,柴静的《看见》面世。豆瓣网站——文艺青年、都市白领、大学生的知名聚集地,对这本畅销书打出了罕见高分:8.9分。在书中,柴静选取了在记者生涯中,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去寻根溯源,探究揭秘,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关照那些血肉丰满的细节,让读者在磅礴的历史篇章中,体味人情冷暖和世事况味。
  新世纪中,好舌头们仍在延续向好笔头的探索之路。不难发现:这些作者,不完全像前辈那样专注自身生活,而是将个人体悟与专业工作密切关联。在书中,那个感慨万千的人、那个娓娓道来的人,不只是描绘着个体命运的波澜,而且是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的文学符号,成为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注脚。透过一书看一人,透过一人看世界,在这些书中,我们能够透过主持人看到一个电视栏目,从一个电视栏目看到社会热点,从社会热点看到时代变迁。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好舌头们在出书时,更注重对心路历程的披露揭秘的话,那么新世纪的好舌头们则更注重社会轨迹的折射与聚焦。
  实际上,主持人出书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无论是孙晓梅 、敬一丹、徐俐,还是杨锐、芮成钢、朱迅,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触及灵魂,作为好舌头转化而成的好笔头,他们的书同样在观众中和专业领域中都引起了很广泛的回响。
  从好舌头到好笔头,不只是简单的回望与怀旧,关键时要真诚真实、贴近生活热点。央视有一位非常有名、家喻户晓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和两位才华横溢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出书后反响平平,原因也许是由于自我宣传过多,或者是由于话题远离读者。从好舌头到好笔头,不仅仅是声音转化为文字,更重要的是生活与心灵的提纯与升华。其中滋味,作者自知。
  好舌头在转变为好笔头的时候,优秀的电视节目转化为经典文集的时候,读者往往能从中看到一档电视栏目、一个电视频道甚至一个电视台的风骨。央视作为一家拥有万余员工的国家媒体,是全体国人的好舌头。从1958年成立,到2013年迎来建台五十五周年的庆典,央视已经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图书。在好笔头中,归纳总结固化传承了央视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新气象、新体悟。1988年建台三十周年,央视出版了《中国中央电视台30年》的画册和文集。1998年,建台四十周年,央视出版了《跨世纪电视丛书》,包括10本专著:《电视技术文集》《荧屏金杯录(二)》《中国电视论纲》《电视管理文集》《电视新闻文集》《电视文艺文集》《电视专题文集》《中国电视美术》《重大新闻现场直播文案选编》《中央电视台发展史》。2008年,建台五十周年,央视出版了台庆重点图书,包括《中央电视台发展史(上、下)》《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与你同行——央视50位主持人献给建台50周年的心语》等。这些书,内容丰富,真实生动,是央视这位电视巨人从中国好舌头化身为中国好笔头的历史见证。
  当前,新媒体不断涌现,数字技术攻城略地,移动终端、电子图书如火如荼。但是,纸质图书的独特魅力和文献价值仍然为作者和读者广泛认可。荧屏无腿走千家,纸笔千年会说话。我们期待,更多的电视节目视频音频转化为笔端下的生动文字,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图书。更多好镜头、好舌头转化为好笔头,让书香氤氲浮动,成为美好中国梦的好兆头。
其他文献
当代学者谈论经济史,总会提到郭沫若的名字。郭沫若在1930年写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开山之作。可那是现代人的看法。当时另有一个学者名气比他大得多,开始这方面工作也更早,他就是陶希圣。  郭湛波的《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写于1935年,他认为,“中国近日用新的科学方法——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社会史,成绩最著,影响最大,就算陶希圣先生了”。又过了十余年,顾颉刚在抗
编者按  今年11月7日,是《中国青年报》复刊35周年,在这里,我们刊出毛浩先生的讲演稿,一方面回顾中青报35年的历史足迹,另一方面,对如何办好全媒体时代的纸媒引以思考。  各位新同事: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做个交流。我是1984年到报社的,那个时候——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青报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我有幸躬逢其盛。后来又历经报社20多年的变迁,作为一个次老报人——川总、春龙他们是复刊后的第一
在《无土时代》中,赵本夫以匪夷所思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都市生活中的现代神话:  在木城这个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里,一夜之间竟长出了361块麦田。茁壮的麦苗迎风飘拂,拔节生长,扬花抽穗。当金灿灿的麦穗压弯了头时,新麦的香味溢满了木城,全城的人看到身边的麦田个个都欣喜若狂,像过节一样。同样也是一夜之间,人们纷纷拥向麦田,这城里稀罕的麦子就被人们抢收得精光。  这个神话无疑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思和理想
编者按:自本期始,我刊将开设“哈佛随笔”专栏。由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为哈佛大学英语系高级研究学者的郭英剑教授记述哈佛大学中“人与书”的故事。  2013年1月18日中午12点半,国航CA981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将我带向美国波士顿。我此次行程的目的是到哈佛大学英语系做高级研究学者。  众所周知,哈佛是美国的顶尖高校。于我个人而言,无论是在我所从事的美国文学、比较文学等领域,还是我近几
从十七八岁离开家乡进入大学,除去短暂的一年青岛之行,几十年来,几乎全部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大学。起初是在河北大学求学;后来在河南大学深造读研,并毕业后留校工作;而后又到上海交通大学,继续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出版工作。可以说,我的前半生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又是科学人文知识的集散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批发市场”,“商品”(知识)天天有出有入,按照各自的供求,有序地流动着,从
(《文化的附加值》,李少君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定价:25元)  少君先生是一位诗人,这一点人所共知——在一个“文学”日益边缘化(更不用说位居“文学”边缘的“诗歌”了)的时代里,他坚守着对于诗歌的忠诚与热爱,对此,我只能感到自愧不如。对于少君先生来说,诗歌,乃是他的“心学”:“我一直认为诗歌对我来说是个人日常宗教,诗歌可修心安心,且是个人行为,并不妨碍他人,也非强制,故有益世事人
鲁迅曾经盛赞秦汉时期的文化风格:“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竟雄大”。当时民族精神的“豁达闳大之风”对社会生活有全面深刻的影响。对于当时的艺术作品,鲁迅也有“惟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肯定性评价。应当说,以富于进取性为基本特征的“闳放”、“雄大”的文化气象,是秦汉时期最突出的历史特征。  从生态环境史的视角考察,社会进步、经济繁荣都是在生态环境的舞台上完成的。秦汉人的生存空间,已
8月21日早上9点,几十位读者早早就等在北京图书大厦门口。这天,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正式与北京读者见面。“之前就看到新闻,说文集中有很多邓小平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我想早点看到。”拿着新上架的书,读者赵鑫笑着说,自己专程从朝阳区三元桥附近的家中赶来,希望成为最早的读者。  时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又一次及时为读者带来优质图书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彭程的散文特别是他的一些读书随笔,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因为在读彭程的文字的过程中我联想到了一个词:辞费。“辞费”这里是中性词,是指文辞铺张使人有炫耀之感的意思。  彭程自述,在编辑职业之外,他有两个也只有两个爱好:读书与写作。在《写作的理由》一文中,彭程是这样坦白自己的:“说来着实惭愧,不会跳舞,不会搓麻,不会打扑克,甚至没有耐心看电视。既然如此,谋生的职业之外,又如何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