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派蝶画的千年神韵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珍品会让鲁迅称为“缺门、独门、冷门,是祖国的瑰宝”,被齐白石大师称为“与众不同,确得梁家真传,不愧为滕王嫡派”,而且还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彻底感受到它的优雅华贵?这恐怕只有“滕派蝶画”了。
  蝶画有着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辉煌历史。宋代诗人谢无逸有诗曰:“粉翅双翻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画中蝴蝶栩栩如生,色泽保持百年不变,被藏家视为珍品,并以此作为家私、地位、风雅的象征。
  2011年11月,滕派蝶画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流落民间的“皇族”
  一篇《滕王阁序》使滕王阁名满天下,其中有人们羡慕天色一体的美景。然而,围绕滕王的故事却远没有结束。滕王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受封为滕王。滕王擅长丹青,尤其是蝴蝶。李元婴到了南方后观察蝴蝶的百态,最后将自己的“蝴蝶梦”留在宣纸上。李元婴所画蝴蝶分“大海眼”“小海眼”“江夏斑”“村里来”“菜子花”等,莫不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李元婴画蝶,师法自然,精妙绝伦,技法独特,自成一派,是滕派蝶画的始祖。
  李元婴将画技传给了儿子李湛然,再后来,李家已无人能画。当时在滕王府做幕宾的梁太尉因常伴湛然作画,留心此道,悟得精髓。从此,始创于宫廷的“滕派蝶画”流入民间,由梁家代代相传,沿袭不绝。
  如中国古代的许多家传手艺一样,梁家传习滕派蝶画,立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然而,到了清末民初十六代传人梁冠三时,却遇到了意外。
  1923年,年已68岁的梁冠三突患急病,身边无一亲人,梁一位朋友的儿子佟冠亚4个月不离床前,侍其如父,梁冠三十分感动。当时,梁冠三仅有一个6岁的儿子,且不在身边,梁恐再有变故,蝶画失传,便破例收下佟冠亚为徒。
  收徒后,梁冠三把祖传大型手卷《万蝶图》拿了出来,对佟冠亚说:“现在,我要违背祖训,把家传的《万蝶图》一丝不苟地教给你。”《万蝶图》中,将蝶形分为蜂、蛾、草、蛱、蝴五类。然后分门别类,用蝇头小楷标注名称、姿态、产地,并标明各自不同的绘画、设色技巧、宝石粉及绒色运用方法、先后程序等,是梁冠三的祖父用20多年心血绘成的传家之宝。十年寒暑,倾囊相授,佟冠亚萤窗雪案,铁砚磨穿,终得滕派蝶画真传。
  佟冠亚是满族正黄旗人,家族显赫。他祖上曾经出过清朝的两个皇后,其中一位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氏名人中还有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抗日爱国名将佟麟阁,他是佟冠亚的堂叔。佟家与鲁迅是世交,当时,鲁迅经常要求佟冠亚将此中国画史上的“独门”“冷门”传播民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因时局动乱,师徒俩不得已而分手。临别时,梁冠三说:“你一定要坚持画蝶画。如果不打仗了,我去北平,去你家团圆。如果我去不了,你来找我。”刚开始,师徒还通音讯,后来,由于战乱,梁冠三音讯渐无,不知所终。
  1934年春,27岁的佟冠亚以滕派蝶画第十七代传人的身份,携30幅蝶画,参加了在北平(今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的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绘画联展,其作品两天内全部被订购售完。年轻的佟冠亚一鸣惊人,被人称之为“蝶叟”“蝶仙”。齐白石也称赞他“与众不同”“确得梁家真传,不愧滕王嫡派”。就在这一年,佟冠亚又首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大获成功。1935年1月,佟冠亚在北平成立了中国滕派蝶画研究院,出任院长,欲将蝶画再行发扬光大。后来,京都开始大乱,佟冠亚家经常受人骚扰,索钱要画,明抢乱拿。1942年,35岁的佟冠亚在家破人亡的境况下,辗转来到开封。后来,佟冠亚在开封娶妻生子,滕派蝶画就这样在开封悄悄生根。
  佟冠亚化名佟松庵隐居集市。然而,很多蝶画仍然没逃脱损毁的命运。直到20世纪80年代,70岁高龄的佟冠亚重拾画笔,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滕派蝶画才重现生机。对于佟冠亚来说,蝶画不仅是技艺,更意味着新生。1993年,佟冠亚参加了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国际书画博览会”,滕派蝶画受到画界的肯定。来自日本、新加坡以及英、美、法等地的画坛人士也对滕派蝶画这一传统艺术赞不绝口。
  素雅逼真的“小精灵”
  滕派蝶画,笔法细腻入微,色彩基调清淡素雅,以画蝶为主,在蝶之外只补以点点野草、青苔、散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素、雅、洒、脱”四大艺术风格。
  雅,即雅致不俗,彩绒清晰。素,即全幅画面表现得冰晶雪莹,蝴蝶均藏俊朗之气。洒,指笔法潇洒流利,使观者有流动之感。脱,乃指突于绢上,望之摇拂,呼之欲飞。
  人道是看景不如听景,蝶画却是“百闻不如一见”。乍一看,蝶画和其他的工笔花鸟画似乎区别不大,近看才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透过放大镜,蝴蝶身体上的一根根绒毛立刻呈现,疑似真的蝴蝶停在画上,让人忍不住地想伸手触摸。更为神奇的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翅膀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眼睛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神态,蝴蝶也是如此。蝶画里,对视一双圆滚的眼睛,仿佛自己化身为蝶和它同舞在花间草丛。遗憾的是,这世界上竟然没有一种影像工具可以如实来记录下它的神韵、精细、质感。人们必须亲自来寻到它,走到它身边,方能一睹这绝世容颜。
  这些“小精灵”,全靠画工娴熟的技巧和独特的材料才能活跃在宣纸上。“蝶画”,用金粉、银粉表现蝴蝶翅膀上的鳞片。用各种颜色的名贵宝石粉以及多种珍贵香料混合成特殊颜料作画。
  古老的滕派蝶画对作画有着严格的要求。每次创作必先净手,而且要心情愉悦,同时在旁边点上一支香烛。遇到心绪不平,宁可另选其他时间,绝不轻易动笔。除此之外还有:天气不好不画,有来客不画,身体不好不画等规定,总之要天时地利人和方才动笔。
  每只蝴蝶除眼睛外,要一气呵成地画好,否则色彩颜料都会出现不和谐的感觉。点睛是画蝶最重要的步骤,等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一次性把所有蝴蝶的眼睛全部点上,一年也只有几次。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根据环境、气候的不同,作画的时间也随之改变。蝶画的传人恪守着规定,直到现代科技的影响才有所改变。相比技法,被注入蝶画里的难以言表的尊重,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   淡泊的传人
  开封,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古代曾有七个朝代定都于此,时光大致保留了这座城市缓慢的节奏。黄河冲积成的平原养育着开封人,形成了宁静、淡泊、闲适的文化氛围。正如历史辉煌的开封一样,经历兴衰流转的滕派蝶画仿佛注定要落户此地。
  籍贯北京的佟起来却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也是滕派蝶画的第十八代传人。佟起来文秀内敛,普通话里夹杂着典型的北京方言,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佟起来自幼学画。工作后,由于他擅长绘画,1979年调入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开封工艺美术厂工作。1980年,在父亲佟冠亚的指导下,佟起来开始画蝶。1988年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后进修于河南大学美术系。
  受父亲的熏陶,佟起来习得滕派蝶画真传。1995年10月,在河南省博物馆举办的“滕派蝶画师徒传钵展”的开幕式上,佟起来被确认为滕派蝶画传人。在画展上,其手卷《百蝶图》以及与父亲合作的《猫蝶富贵图》等作品受到画界好评。1996年5月,他的《滕派蛱蝶图》被作为珍品收藏于江南名楼滕王阁中。2004年,佟冠亚去世,传承和弘扬滕派蝶画的重任就落在了佟起来的肩上。其实,为了让滕派蝶画后继有人,佟冠亚生前除了收自己的儿子为徒弟外,还收了一个外地姑娘王小豪作徒弟,但是,王小豪现已移居海外,改画油画,佟起来就成了中国滕派蝶画的唯一传人。2006年,佟起来被评为河南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这些年,为了画出更形象、更逼真的蝴蝶,佟起来到中国蝴蝶种类最多的地方,观察各式各样的蝴蝶,随手速写蝴蝶的千姿百态。
  今天的滕派蝶画与过去相比还是有区别的。佟起来的画衬景更丰富,画面一角画上几株兰草,或以大幅衬托一簇白玉兰。而以前蝶画的衬景则是点上小草。在表现形式上,佟起来融进新的表现技巧和现代绘画材料。所绘蝶画更加绚丽多姿、富丽典雅,更显示出强烈的艺术特色。另外,在写意花鸟画方面,佟起来亦有造诣。他的写意蝴蝶笔法洒脱、形象生动,颇有新意。
  如今,佟起来以画蝶为业,也有一些画对外出售。不过,这些对外出售的画,都是熟人或慕名而来的人主动上门求购的,佟起来并没有专门去找市场销售,而是一心呆在家里画蝶。他觉得不是任何东西都该走市场化的道路,尤其是艺术。这些想法看似与现代社会不太合拍,却符合佟起来外秀内敛、不事张扬的性格。
  目前,佟起来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千蝶图》。父亲佟冠亚在世时,就决心要完成《千蝶图》的绘制。但遗憾的是:这位活到年近百岁的老人,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为了完成其父的遗愿,佟起来决心挑起绘制《千蝶图》的重担,他说:“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完成《千蝶图》的绘制。”
  孤独的蝴蝶
  在当下,无论其他非遗项目如何发展,历史悠久的滕派蝶画还是踩着自己不变的步伐前进。自从滕派蝶画重见天日后,中国一些电视台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蝶画还作为国礼赠于来访贵宾。尽管如此,滕派蝶画的知名度仍然不高。
  至今,滕派蝶画的技法和颜料配方在中国还只有佟家人知道。这样的传承方式虽然保住了滕派蝶画的真谛,但知名度显然受到影响,同时存在技艺突然消失的危险。由于蝶画创作繁复,传世作品数量极其有限。佟冠亚穷尽一生也只有百幅作品左右。
  在传人的选择上,佟起来非常谨慎,必须达到四个条件:一要人品好,二要有绘画的基本功,三要耐得住寂寞,四要有足够的时间。“物色好学生很难,需要天分也需要缘分。我一直想找个能像我这样,死心塌地干一辈子的人,但很难。”佟起来目前最想做的,就是多创作、多留作品,开个展览,更好地宣传蝶画。
  关于自己的两个女儿,佟起来说,二女儿是学美术的,前几年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现在在北京工作。她临摹能力强,有一定的绘画天赋。目前,他准备把二女儿朝画蝶这个路上领,让她把滕派蝶画传承下去。
  滕派蝶画一些传统的材料可以被现代颜料所替代,这使得普通人家画蝶成为可能;“中国滕派蝶画院”的建立,也有利于交流和学习。目前,佟起来还在整理蝶画的创作方法,力争成稿,以改变传统的传承形式。
  对于佟起来而言,蝶画不仅是艺术,更是记忆。
其他文献
昂山素季的理念和印度甘地、南非曼德拉、捷克哈维尔是一脉相承的。她的自我期许不是一个终身的反对者,而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1989年4月5日,缅甸一个小镇街头,正在进行巡回演讲的昂山素季被一队士兵拦住,他们威胁道,如果再往前走就开枪。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昂山素季让她的支持者们站到边上,独自一人走上前去。相持的最后一刻,带队的少校命令士兵不要开火。  士兵们撤走之后,昂山素季转身离开,背后汗湿了一片。
期刊
她行事凌厉果断,她话语强硬,她在浮躁的潮流中坚守着自己的专注,她身居高位却也是个享受点滴赞美的小女人,她付出很多得到很多也失去不少,她从基层销售做起,敢言别人之不敢言,敢挑别人不敢挑之重任。在别人墨守成规时,她打破规则“杀”出一条新路,她就是带领格力成为空调业霸主的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霸气抢答  似乎在喧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董明珠还是很安静的。  强硬是她的第一个关键词。 
期刊
非常有幸,在乙未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结识了赵德润先生。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阅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2月22日推送的一篇《习近平成为最高领导人绝非偶然》的文章后,才对他格外关注起来的。  31年前的1984年,也是在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四月天,身为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的他深入石家庄市正定县,采访了从中央机关下来的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一气呵成了通讯《正定翻身记》,在
期刊
枪响也许是个偶发事件,但不应是日军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借口。我们以卢沟桥事变为原点,向前梳理,颇多史料证明,日本的侵华意图早已有之,而他们对华北的政策则在1936年就已确定了,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从这个背景看,即便不是7月7日,也会在别的日子发生;即便不在卢沟桥,也会是别的地点。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没有月光。星空下,可以隐约看到远处宛平的城墙和附近不时移动的中国士兵的影子。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促使欧洲人民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在对战争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百年宿敌法德两国实现了和解。为避免战争重新燃起,法德推动并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从而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人类政治史上有两项最伟大的政治实践,这两项实践都是对破坏性的力量进行控制,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一项在国内政治层面,通过分权制衡对公共权力进行了有效限制,一定程度上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期刊
在20年前,88岁高龄的美国记者德丁在“七七”事变58周年之际接受采访时,痛苦地自责说:“在日军进行大屠杀时,我见到一名中国伤兵下巴几乎被打掉,濒于死亡,我竟然愚蠢地向他送上一张钞票!”日本人曾宣称他们发动战争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德丁直斥这些人在“胡说八道”。  黑夜来临前的迟暮黄昏  早在1937年8月,南京市民就强烈地感受到战争的气氛在逼近。8月15日,是淞沪会战的第三天。为制造恐
期刊
峭岩,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诗人,同时应该是个思想家,抑或哲学家,不然,他就不配为诗人。  诗人,是扎根大地的树,风吹雨打、雷劈火烧,不会动摇其根基。  诗人的任务:倾听和言说。用心灵中阳光的部分去倾听,倾听社会的、大众的、底层的声音,用朴实又智慧的语言,言说个性化的所思所想。  读石群良的诗,我首先想到这些,这是他的诗引发我的联想。  处在当下的诗人,是最难拿捏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无
期刊
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说起话来声音洪亮。65岁的陈方在约定的采访时间,一分不差地出现在记者面前。白衬衫、灰裤子、黑布鞋,穿着朴素,如同邻家伯伯。  “我和哥哥姐姐们从来没什么优越感,在我们家里,也感受不到特殊化的氛围。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借父母的光行事是靠不住的,人要靠真本领吃饭,靠讲诚信立身。’这句话,我受用一辈子。当我的女儿开始识字懂事时,我便把这句话转送给了她。”  在陈云诞辰110周
期刊
23岁,姚劲波卖掉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以几十万元的价格拿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28岁,成为万网的副总裁,底层做起的创业小子登上了职场的另一个高峰;  34岁,他创办的学大在纽交所上市,他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  2012年,36岁的姚劲波和他的58同城,依然以激昂的热情在路上……  从58个人的创业公司,经历七年之痒,如今的58同城发展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大公司,而58的平台也变成全国老百姓衣食住行
期刊
千年古县修武位于焦作市,其源头可追溯至武王伐纣在此“勒兵修武”。修武县三千余载的历史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滥觞、演变、发展和兴盛。修武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问礼之地、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谪居之地、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行医之地、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可以说,一部修武史就是华夏文明史的缩影。  武王伐纣  “武者,止戈也。”修武在武王伐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