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乡要素配置及变动进行分析对淮安市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别从城乡劳动力、资金、商品、收入、消费等方面,对淮安市城乡要素配置状况及变动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要素配置;劳动力;资金;收入;消费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15-03
淮安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基础战略。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此,城乡要素配置及变动进行分析,对淮安市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城乡劳动力、资金、商品、收入、消费等要素配置状况及变动进行初步分析。
1 淮安市城乡劳动力要素分析
在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要素是其中唯一的具有能动性要素,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各种结构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严重抑制劳动力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当前,淮安市也存在类似问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流动。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不愿意到收入相对较高的发达地区。结果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愿意转移出去,仍维持较低的收入水平,这就造成了乡村劳动力的过剩和城市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近年来,淮安市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2007年淮安市农村劳动力劳人口比重为72.07%,到2008年比重下降低为71.53%,2009年比重仅下降为68.3%,2010年全市农村农业人口为363.26万人,比重为67.43%,由此可见在,虽然全市农村的劳动力人口在数量上和比重上都呈在不断下降趋势,许多农业劳动力已经开始不断的从农村转移出来,但是,农村人口转移的比例仍然偏少。从淮安市农村劳动力要素转移行业来看,淮安市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中的运输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其中主要流向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低端产业,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所致。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年龄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其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这部分劳动力基本不再从事第一产业,转而流向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 淮安市城乡资金要素分析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实现资金能够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流动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进一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当前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现阶段,淮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城乡的投资力度,根据财力逐年加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和数额。从表1可以看出,淮安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2年的180.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1亿元,绝对数增加了740.79元,平均每年增长了45.6%左右;淮安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进一步加大,在资金总量上由2002年的7.91亿元到2010年的79.79元,增加了71.88亿元,年均每年增长达到了100.97%。从2002年到2010年淮安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投资总额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比较来看,乡村的投资额远远小于城镇的投资额。从2002年的投资数据来看城镇投资额占投资比重的51.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占4.39%,城镇的投资额是农村投资额的11.75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绝对数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淮安市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5.52%,农村投资额只占8.66%,两者之间相差了7.56倍,投资总额进一步拉大。因此淮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资金流动仍然不合理,农村投资总额虽然增加了,但从投资比例来看所占份额较小,资金缺口较大,大量的资金仍然在城镇流动。
3 淮安市城乡商品物质要素分析
城镇与乡村之间物质要素相互流动是以城乡之间商品流通为主要载体,而城乡之间各种商品交易活动是城乡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文章采集了淮安市2005年~2010年城乡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同时以城乡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来衡量淮安市城乡之间商品物质要素相互流动状况。
由表2数据可知,淮安市城乡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5年的178.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5.9亿元,绝对增加了157.83亿元,相对增加1.89倍,处在大幅增长时期;自2005年以来淮安市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淮安市零售总额比重在85%左右,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淮安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的比重年均在14%左右,淮安市城镇与农村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无论是在增长的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差距呈逐年增大的趋势,2005年淮安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淮安市零售总额比重在85.34%,农村社会零售额只占到14.66%,城镇与农村之间相差5.82倍,2010年淮安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占淮安市零售总额比重在85.21%,农村社会零售额只占14.79%,城市是农村的5.76倍。从总体上看,淮安市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在整个淮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比例太小,淮安市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阻碍了淮安市城乡之间的商品相互自由流动,同时也进一步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当前淮安市委、市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淮安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切实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壮大,并与城镇对接,加速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4 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分析
衡量一个区域或城市城乡之间是否良性互动处于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区域城乡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文章通过对淮安市2005年~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进行对比,分析淮安市城乡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状况。
4.1 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淮安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是,当前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随之不断呈扩大趋势。
由表3可知,自2005年来,淮安市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都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9 115元进一步增加大2010年的17 680元,增加量8 565元,增长了94.97%,年均增长15.66%;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进一步增加,从2005年人均收入4 024元增加到2010年7 233元,五年增加3 209元,增长率为79.75%,平均增长达13.29%。虽然近年来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增加,但是淮安市城镇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却进一步被拉大了。从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增加的绝对数量来看,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拉大的趋势,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从2005年的5 091元拉大到2010年的10 447元;从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虽然增速基本一致,但是也应当看到城镇居民的收入在基数上比乡村要大很多,这就导致了同样的增速下,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绝对数量要大大高于乡村居民,其结果是城镇居民收入与乡村之间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4.2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自2005年来,淮安市居民年收入不断的增加,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由表4可以看出,2010年淮安市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额分别为11 638元、4 616元,与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额来比较,2010年淮安市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额分别是2010年的1.82倍、1.78倍,淮安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年消费金额来看,淮安市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逐年拉大的趋势,由2005年的3 787元拉大到2010年的7 022元;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相对差距来看仍然呈拉大趋势,从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2.46倍拉大到2010年的2.53倍。
观察表5得知,淮安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恩格尔系数却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39.2%下降为2010年36.9%,但是淮安市农村恩格尔系数正在逐年上升,淮安市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39.1%已经上升为2010年44.5%,淮安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趋势呈反方向。这主要是近年来淮安市人均收入虽然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是近年来淮安市物价水平相对保持稳定,食品价格增长远远低于淮安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食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是居民生活大部分消费品也来自于市场供给,导致了淮安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上升。由于淮安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却一直在增加,这就导致了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恩格尔系数之比来看也在逐年增长,由2005年的1.0已经下降为2010年0.83。根据国际判定标准当恩格尔系数在40%~49%之间为小康型,当恩格尔系数在20%~9%则为宽裕型,根据近年来淮安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来看淮安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则达到了小康型标准,离宽裕型还有很大差距。
新世纪以来,虽然淮安市城乡居民无论在收入水平还是在消费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无论在收入水平还是在消费水平上都有很大差距,这就导致了淮安市城乡发展没有协调推进。虽然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淮安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城乡融合,但是当前由于户籍制度、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等因素存在,淮安市仍然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参考文献:
[1] 徐明华,白小虎.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评估结果及其政策含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5,(2).
[2] 曹明霞,包宗顺.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测算与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4).
[3] 陈俊峰,宋雨洁.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
关键词:要素配置;劳动力;资金;收入;消费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15-03
淮安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基础战略。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此,城乡要素配置及变动进行分析,对淮安市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城乡劳动力、资金、商品、收入、消费等要素配置状况及变动进行初步分析。
1 淮安市城乡劳动力要素分析
在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要素是其中唯一的具有能动性要素,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各种结构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严重抑制劳动力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当前,淮安市也存在类似问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流动。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不愿意到收入相对较高的发达地区。结果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愿意转移出去,仍维持较低的收入水平,这就造成了乡村劳动力的过剩和城市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近年来,淮安市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2007年淮安市农村劳动力劳人口比重为72.07%,到2008年比重下降低为71.53%,2009年比重仅下降为68.3%,2010年全市农村农业人口为363.26万人,比重为67.43%,由此可见在,虽然全市农村的劳动力人口在数量上和比重上都呈在不断下降趋势,许多农业劳动力已经开始不断的从农村转移出来,但是,农村人口转移的比例仍然偏少。从淮安市农村劳动力要素转移行业来看,淮安市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中的运输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其中主要流向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低端产业,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所致。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年龄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其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这部分劳动力基本不再从事第一产业,转而流向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 淮安市城乡资金要素分析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实现资金能够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流动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进一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当前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现阶段,淮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城乡的投资力度,根据财力逐年加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和数额。从表1可以看出,淮安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2年的180.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1亿元,绝对数增加了740.79元,平均每年增长了45.6%左右;淮安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进一步加大,在资金总量上由2002年的7.91亿元到2010年的79.79元,增加了71.88亿元,年均每年增长达到了100.97%。从2002年到2010年淮安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额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投资总额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比较来看,乡村的投资额远远小于城镇的投资额。从2002年的投资数据来看城镇投资额占投资比重的51.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占4.39%,城镇的投资额是农村投资额的11.75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绝对数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淮安市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5.52%,农村投资额只占8.66%,两者之间相差了7.56倍,投资总额进一步拉大。因此淮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资金流动仍然不合理,农村投资总额虽然增加了,但从投资比例来看所占份额较小,资金缺口较大,大量的资金仍然在城镇流动。
3 淮安市城乡商品物质要素分析
城镇与乡村之间物质要素相互流动是以城乡之间商品流通为主要载体,而城乡之间各种商品交易活动是城乡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文章采集了淮安市2005年~2010年城乡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同时以城乡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来衡量淮安市城乡之间商品物质要素相互流动状况。
由表2数据可知,淮安市城乡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5年的178.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5.9亿元,绝对增加了157.83亿元,相对增加1.89倍,处在大幅增长时期;自2005年以来淮安市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淮安市零售总额比重在85%左右,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淮安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的比重年均在14%左右,淮安市城镇与农村之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无论是在增长的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差距呈逐年增大的趋势,2005年淮安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淮安市零售总额比重在85.34%,农村社会零售额只占到14.66%,城镇与农村之间相差5.82倍,2010年淮安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占淮安市零售总额比重在85.21%,农村社会零售额只占14.79%,城市是农村的5.76倍。从总体上看,淮安市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在整个淮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比例太小,淮安市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阻碍了淮安市城乡之间的商品相互自由流动,同时也进一步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当前淮安市委、市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淮安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切实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壮大,并与城镇对接,加速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4 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分析
衡量一个区域或城市城乡之间是否良性互动处于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区域城乡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文章通过对淮安市2005年~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进行对比,分析淮安市城乡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状况。
4.1 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淮安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是,当前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随之不断呈扩大趋势。
由表3可知,自2005年来,淮安市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都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9 115元进一步增加大2010年的17 680元,增加量8 565元,增长了94.97%,年均增长15.66%;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进一步增加,从2005年人均收入4 024元增加到2010年7 233元,五年增加3 209元,增长率为79.75%,平均增长达13.29%。虽然近年来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增加,但是淮安市城镇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却进一步被拉大了。从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增加的绝对数量来看,淮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拉大的趋势,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从2005年的5 091元拉大到2010年的10 447元;从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虽然增速基本一致,但是也应当看到城镇居民的收入在基数上比乡村要大很多,这就导致了同样的增速下,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绝对数量要大大高于乡村居民,其结果是城镇居民收入与乡村之间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4.2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自2005年来,淮安市居民年收入不断的增加,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由表4可以看出,2010年淮安市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额分别为11 638元、4 616元,与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额来比较,2010年淮安市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额分别是2010年的1.82倍、1.78倍,淮安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年消费金额来看,淮安市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逐年拉大的趋势,由2005年的3 787元拉大到2010年的7 022元;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相对差距来看仍然呈拉大趋势,从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2.46倍拉大到2010年的2.53倍。
观察表5得知,淮安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恩格尔系数却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39.2%下降为2010年36.9%,但是淮安市农村恩格尔系数正在逐年上升,淮安市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39.1%已经上升为2010年44.5%,淮安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趋势呈反方向。这主要是近年来淮安市人均收入虽然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是近年来淮安市物价水平相对保持稳定,食品价格增长远远低于淮安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食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是居民生活大部分消费品也来自于市场供给,导致了淮安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上升。由于淮安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却一直在增加,这就导致了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恩格尔系数之比来看也在逐年增长,由2005年的1.0已经下降为2010年0.83。根据国际判定标准当恩格尔系数在40%~49%之间为小康型,当恩格尔系数在20%~9%则为宽裕型,根据近年来淮安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来看淮安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则达到了小康型标准,离宽裕型还有很大差距。
新世纪以来,虽然淮安市城乡居民无论在收入水平还是在消费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淮安市城乡居民之间无论在收入水平还是在消费水平上都有很大差距,这就导致了淮安市城乡发展没有协调推进。虽然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淮安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城乡融合,但是当前由于户籍制度、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等因素存在,淮安市仍然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参考文献:
[1] 徐明华,白小虎.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评估结果及其政策含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5,(2).
[2] 曹明霞,包宗顺.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测算与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4).
[3] 陈俊峰,宋雨洁.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