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特色资源开发的一次尝试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毕业论文的收藏概况及其价值
  
   1.1 收藏概况
   四川大学图书馆收藏了为数众多的特色资源,其中建国前四川大学毕业的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非常珍贵的一批资料。这批论文数量大约五千余篇,绝大多数的成文时间都在1932-1949年间,包括当时四川大学的十二个系和原华西协和大学的四个系,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是四川大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价值
   首先这批论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当时的学生选题宽泛,宏观问题、具体研究无不涉猎,宏观方面如《四川省财政收入研究》、《四川人口之研究》,具体问题如《成都市青羊场集市研究》,《成都市民食之研究》。还有很多的选题贴近社会、关注民生,反映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由于四川大学地处西南,社会学系的论文选题大都着眼于当时四川、尤其是成都地区的经济生活、社会现象。社会学系的论文,涉猎面包括家庭:《成都家庭之禁忌》、《非婚生子女及养子女之研究》、《四川华阳县涂家堰之农村家庭》、《婆媳关系失调之研究》;社会:《成都一百个人力车夫生活调查》、《成都一百个劳动儿童调查》、《成都民间读物之研究》;文化:《成都节令风俗之研究》、《从川戏看四川社会》、《成都娱乐市场之调查和研究》等等,完全可以描绘出一幅成都特色的《清明上河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批论文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三四十年代四川地区,尤其是成都社会经济的调查统计数据,这是弥足珍贵的一手材料,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的真实概貌,是民国史、区域史、经济史研究极其珍贵的参考文献。
   其次这批论文是四川大学深厚博大的学术底蕴的最具体的呈现。论文中的相当部分是由我国知名的学者指导批阅的,翻开一篇篇文章,徐中舒、任乃强、蒙文通、冯汉骥、方文培等大师们的墨宝历历在目,殷殷教诲宛如还在耳边回响。这批论文的作者中有部分优秀者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成长为川大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如历史系的吴天墀和数学系的雷国厚。更多的人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国家栋梁和各行各业的精英,如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在一代代师生的传承之间,四川大学形成了严谨务实的学风和源远流长的学术传承。
  再次,对于这批论文的开发和研究可以丰富四川大学的校史,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民国时期是四川大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四川大学逐渐由地方性学校走向全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这批论文恰恰是那一时期教育概貌的见证。
  
   2.馆藏毕业论文的出版
  
   2.1 出版缘起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批历经半个世纪的文献长期存放在没有恒温恒湿装置的书库中,虫蛀、霉变、断线、纸张脆裂等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必须加以保护的地步。如何以合适的形式将这批论文展现出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一直是我们力图解决的问题。2006年四川大学即将庆祝自己110周年华诞,为了给她献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我们产生了这种想法——将优秀的建国前四川大学毕业论文结集出版奉献给她,与此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批论文,通过这批论文了解四川大学的历史,了解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的众生百态。
   2.2 编写过程中的困惑
   在我们把这一想法向有关领导反映以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开始了相关的编写工作,在编写之初就面临这样的难题:如何从我馆收藏的洋洋五千余篇论文中选出四十篇作为校庆的献礼?同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川大学子的风貌?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在选材上主要把握以下原则:一、兼顾我校文、史、哲、社、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二、展现我校名师的风采;三、体现川大严谨务实的学风。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发现建国前的毕业论文因为本身性质特殊,文章的体例格式以及注释方法因人而异,差别很大,非常的不规范;文字部分繁体、简体混用,繁体、异体共存的现象非常普遍;书写上绝大部分是手写体,在辨认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尽可能存其原貌,我们保留了文章的整体框架不做改变,但是为了便利读者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行的出版规范,对论文注释和参考书目做了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为此我们编写了详尽的凡例,以尽可能地将我们的意图表达得更为清楚,也使编写过程有章可循。此外这批论文成文时间不一,且成文时间都是在建国前,有些文章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我馆馆藏的四川大学毕业论文精选部分完成了编写校对工作,即将付梓刊行。
  
   3.体会
  
   由于所处区域、形成历史、自身地位各不相同,每个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有些以地方文献为主,有些以民族特色为主,有些以重点学科或者某个专题为导向形成自己独特的馆藏资源。笔者简单谈谈在建国前四川大学毕业论文出版的过程中间的体会:
   3.1 结合自身情况,多种形式开发馆藏特色资源
   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已经越来越重视馆藏特色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目前特色资源开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数字化,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资源电子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馆藏特色资源由于其自身的独有性,容易被列入优先开发的行列。各个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在确定自己的电子化方向后,自行申请资金或者依托一些项目完成数字化的过程,建立书目数据库或者全文数据库。二是出版。在具体的操作上,一种是由图书馆独立出版,即图书馆自己定选题、自己出资、自己开拓市场。譬如有些图书馆将自己馆藏的珍稀线装古籍影印出版,既可以使这些珍稀文献得以面世为读者所知所用,同时图书馆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方式风险和投入也比较大,需要有独到的市场眼光。另外一种是与相关单位合作,根据他们的需要多种形式的开发文献,包括建立专题性目录、编写发掘史料成书、深度开发史料等等方式,这种方式受牵制的因素较多,对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1]每个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馆藏特点和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3.2 开发馆藏特色资源,应该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
   在当今时代,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的绝对尺度已不再是图书馆建筑规模大小和实际拥有馆藏文献量的多少,而是读者究竟从图书馆获取了多少具有真实价值的特定文献信息。图书馆无论以何种方式揭示资源,最终的目的是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需求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图书馆由于自身定位的不同,其面对的读者群也有所不同,因此确定资源的开发顺序首先就是考虑读者包括潜在读者的实际需求。不考虑读者需求,盲目的开发就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2]
   3.3 开发馆藏特色资源,带动对图书馆人才的培养
   开发馆藏资源的步骤很多,牵涉的方面也很广,对图书馆相关人员的要求有所提高,光有基本的业务知识已经不够了,图书馆应该以此为契机抓紧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在开发的过程中间敦促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熟悉馆藏,了解相关的文献,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王向峰 图书馆民国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4
  [2] 王纯特色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4
其他文献
人类曾经构建了经济模式,目的是让经济效益最大化。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否让人才效益最大化了呢?现实以最冷酷的姿态告诉我们:13亿人口的我们人才乏力。  身为一名中考孩子的家长,每天看着孩子从早学到晚,睡眠的时间都不够,其他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全部生活的中心只有一个:分数排名。为此,所付出的不只是身体的疲惫,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选择了退出,决定高中出国留学,即使付出高昂学费。大部分的孩子
怎样理解“爱的奴役”?我想,最好的例子就是你同你孩子的关系。从他们生下来,到长大成人,上大学,做工作……你可能无数次地承受着来自他们的痛苦和压力(我知道,我就曾经不止一次地把痛苦和压力加给我的父母)。但父母总是会原谅孩子!是什么使你不断地在痛苦中坚持走下去?是爱!你爱你的孩子,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以,你坚持着闯过难关,关爱地看着你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会有爱?  这是
梁启超,大政治家,大文豪,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他一生著述1400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瓷肆汪洋,当时“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击节赞赏。    在北大教授中,除了李大钊,张竞生认识较早、交往较多的要数胡适。他们同是留洋博士,同在哲学系,年龄也相差无几,因此,彼此颇有惺惺相惜的味道。当然
房地产泡沫、美元挤兑、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危机是否来临?在美元崩溃之后,哪种货币将替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全球经济遭受冲击似乎不可避免,在此之后,世界经济的蓝图又将如何?本书详细阐述了导致美国经济下滑的原因,讨论了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的应对措施,以及在此后的经济重建中如何获益的各种措施。    自2007年美国次按危机爆发至今,在外贸出口、资本流动等经济金融的众多层面的联动上,国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有了
从《金融进化论》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金融著作把达尔文进化论奉为圭臬。  作者首先把视野拉长,当里奥·蒂尔曼去剖析过去1/4世纪所发生的结构性金融变迁时,他用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词:“进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于整个金融界而言,金融机构和从业者的残酷竞争,就像新陈代谢一般,是成长的需要。  书中里奥·蒂尔曼全面探讨了金融机构所面对的挑战,以及金融界在挑战面前形形色色的反应。不确定性和变化,是他频频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胡萝卜味的苍蝇?    在这本可爱的书里,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意识到,即使不能分享所有的东西,他们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好朋友!  主题语:真正的友誼不在于形式    哟,我们家来客人啦!    柯柯到蹦蹦和跳跳家做客,大家的生活习惯很不一样,好心情全被破坏了。几个朋友经过一番风波与眼泪,终于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  主题语:朋友相处要敞开心扉    所有的青蛙都会飞吗?    兔子蹦蹦和青
时下,投资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开始考虑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以使它能保值、增值,而不是被通胀侵蚀。遗憾的是内地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使我们很难自如地配置自己的资产。比如,内地比较缺乏能使我们从泡沫破裂中获益的做空机制,提供投资效率的期权市场,帮我们管理风险的金融期货市场,使受害的投资者获得有效赔偿的司法体系,以及一个市场导向的成熟监管体系和能为投资者提供不同声音的舆论环
同学们常问我,最喜欢哪一门类的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古典诗词。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则是,“宁可食不精细,不可一日无诗”。  市区桃花已谢,走进北京植物园桃园,却正云蒸霞蔚。白居易的诗顿上心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蛊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飘落,真有“惜春常怕花开早”(辛弃疾《摸鱼儿》)的感叹。
中国哈佛留学生情侣李姝聪和邓博磊, 以共同一作身份,在Nature正刊发表人生首篇“合体”论文。  李姝聪今年26岁,邓博磊27岁,分别来自河南郑州和贵州遵义。留学美国之前, 前者在清华读书, 后者在浙大学习, 一南一北的他们,当时并不认识。  谈及最初相识,李姝聪说:“来哈佛后,有一学期上课我和博磊有几次是同桌,他当时高高壮壮的有一米九多,皮肤黑黑的,从不讲话,生活上也从没有进一步走近。后来我的
在中学教育的圈子里,王金战是一个传奇人物。坊间流传:只要插到他的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也能上北大;考前被他辅导2小时,高考就能提高20分;再自闭再有问题的学生,遇上他也能打开心结……  “我哪有那么神!”这位还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老师憨厚地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英才。”王金战在采访中讲述了他从教多年的经验和体会。  记者: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女生,有记日记的习惯。家长想了解孩子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