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拓展教学的根在何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上公开课有一种风气:在学习完课文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拓展延伸。我们认为,拓展延伸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或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唤起学生的体验。这就决定了教师设计的拓展内容必须与文本的特色高度契合。以这样的标准考察,比较教学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依望江楼)与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拓展写“愁”的词句并创作写“愁”的片段是合适的,因为这不仅契合文本写愁的特色,并且可以通过拓展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写愁方法。但在听课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拓展内容与文本契合仅仅停留在擦肩而过的层次上。教学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拓展日本鬼子屠杀中国军民的血腥场面,让学生写观后感;教学吴冠中的《桥之美》,要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设计其心中完美的桥,并试着用优美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出来。笔者认为,这样的拓展非但无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运思技巧的理解,而且还会冲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为这样的拓展设计随意性太大,根本没有照顾到文本的特色。
   仅以《最后一课》为例,这篇小说虽以战争为背景,但其特色恰恰在于避开血腥的枪战场面,从日常生活入手反映宏大的爱国主题。都德所选取的人物也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而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小弗郎士是一个不求上进,上学经常迟到甚至经常逃学的孩子。韩麦儿是一个工作马虎,几十年在教学上毫无建树的老师,他的贪玩并不亚于孩子,让学生放下功课替他浇花,自己钓鱼的时候干脆给学生放假。但正是这样两个极普通的小人物,他们一旦被战争环境强行打入与自己的母语剥离的非常规境地,他们的感受,他们被日常的卑微渺小所遮蔽的爱国情感,才因极大的反差更能对读者形成强大的情感冲击力。这种制造反差的能力正是学生作文所缺乏的,所以这篇小说的教学拓展,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制造反差的艺术技巧。
   要找到与拓展教学高度契合的文本特色,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细读——这种细读不只是孤立地品读句子,还要有联系地考察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失根的兰花》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题目?去掉宋末画家画兰那一段这题目就叫不成了,但主旨仍然表达清楚,这该怎样解释?细读文本,我们发现这个段落与其前后的两段分别代表了通过引用强调意思的三种方式。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依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这是先否定引用内容,再强调自己的感觉,两相对照,自己的感觉更突出了。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这是正向发挥,阐释强调。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这既不是完全否定,也不是完全肯定,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作适合自我的灵活化用。
   有了对这一特色的发现,也就寻到了本文拓展教学的“根”。
   拓展内容的确定,在关注文本核心价值和文本特色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认知特点。“教师要独具慧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文章中最能吸引学生眼球、最能吊得起学生胃口的内容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深入思考、理解教材,并最终有所体验和感悟。”(《聚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教什么”的研讨》,《语文学习》2009年第9期)那么尊重学生的体验由情入理,进入理性的思维,就是高明的教学艺术。由此观之,上海的李百艳老师教学《一千张糖纸》布置拓展阅读《向睡房顶的美国校长鞠躬》写“一千张糖纸和一万本书”的读后感是顺应了学生基于文本的情感体验的。但有的老师,甚至专家学者却主张教学《一千张糖纸》要引导学生“自我保护,认识怎样做才有可能不被欺骗,减少伤害”。这样的拓展不仅歪曲了文本的情感价值,而且也背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类“呵护童心”的理性教育学生就未必乐于接受。这样的拓展其认识上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写作事实和客观事实的界限,抛却写作事实而聚焦客观事实,将自己阅读文本的感性误作文本自身的蕴涵。
  
   白现峰,吕茂峰,教师,现居山东高青。
其他文献
中国乃礼仪之邦,历来重视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以德育人、以德化人的目标提上日程,这是我国教育重视道德教育的行为,也是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年轻人的作为.作为小学语
一课,教材中要求同时解决三个问题:①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怎样传播?②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怎样传播?③声音在气体中能传播吗?怎样传播?对这三个问题我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
本文所说的“山”,是指像山一样厚实的名校、名师或名科(如数学);所说的“实”是指务实、求实;所说的“语”,当然是指语文或语文教学。之所以提他山之“实”,可以攻“语”这样一个命题,是因为现在的语文教学随着应试推进而更急功近利了。教学,强调了合作拓展的热闹而忽视了文本阅读的沉静;练习,强调了答题的技巧而忽视了“双基”的落实;考试,强调了应试的套路而忽视了语文思维的连贯。   由此看来,我们教学虽然天
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提高,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基本要求,对学生而言,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人文教育课,学生从中不仅可以领略教师的风采,更能从中体验语文教学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关键要看教师如何把握课文,迸射智慧之花。   一.关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
电影史上出现的最多的题材就是二战,这一题材被电影人反复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现。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让观众真切的感受了纳粹的残忍,而同样引起极大轰动的电影《钢
汉语拼音是认读生字的基础,是学说普通话的基石,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拼音成为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块“敲门砖”,它能帮助孩子们叩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因此,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
语文,在小学课堂上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学科.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提高,这种教育方式育是一种隐性教育,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启迪,使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蕴含的品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的质量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小学作为学习的起始点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
语文是一门集艺术与科学于一身的学科,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也加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与艺术是辩证统一的,语文教学作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其本身就具有艺术性的特点,只有将艺术寄予其中才能够在教学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样,在新时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拥有审美情趣而没有高科技的载体也是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应运而生。但在近年来语文教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能缓解小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气质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借助音乐游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