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当代大学生环境素养培育中的应用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xbf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素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迁移法是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环境素养培育过程中应用迁移理论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增强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迁移理论;环境素养;培育
  
  一、迁移理论简介
  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一些研究者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是一种正迁移,后者则为负迁移或干扰。显然,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负迁移则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发生困难。迁移同样也存在于对大学生环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大学生环境素养的培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类相关课程的内容,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渗透,如生态学中环境要素的构成、管理学中管理手段及方法的使用、工程学中有关清洁生产的由来、资源学中涉及的自然资源问题等,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身环境素养的培育,如何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课程授课过程中的关键。
  二、高校大学生环境素养现状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大学生环境素养现状的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环境教育工作进步较为明显,大学生环境意识也大为增强,但目前大学生环境素养的总体水平与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不少大学生甚至一些环境专业的学生也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缺乏使命感和热情。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环境情感:对于“现代大学生是否应该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问题,98%的学生认为应该。大部分大学生对自然环境具有朴素的情感,都向往优美的自然环境,担忧环境的恶化趋势。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男生和女生有所差异。其中来自城市的学生对环境恶化感受没有农村学生强烈。女生比男生对环境变化更敏感,保护环境的愿望更强烈。
  2.环境认知:关注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成为大学生的共识,但还有不少學生坚持传统的发展观,认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客观的。据调查显示,有85%的大学生对“为加快经济发展,应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的回答”是否定的,尚有12%的大学生可能由于功利的原因对此回答是肯定的。在“破坏生态环境”和“创造客观收入”的天平上,61%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为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有58%的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无法再生”,最好不要去破坏,认为眼前经济发展阶段必要的环境牺牲的有13%。相比东部学生而言,来自西部一些欠发达、环境破坏不明显的学生,更倾向于着重发展经济。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全球变暖,水环境污染、酸雨等。但基本上处于比较表层,不少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说清楚的,均低于60%。导致面对环境问题,和当前生活、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不能有效理解。对“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概念有所接触,但理解不深。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认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实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变关注不够。
  3.环境技能:非环境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科学知识,但大多数不会应用于实际。如不少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术语,比如说“几级空气质量”、“几类水质”等,对室内空气净化、垃圾分类知识等等有一定了解。但对环保法律法规、个人如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以及企业如何履行环保义务等方面却知之甚少。
  4.环境道德:大多数学生在道德认知上赞同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维护自然环境应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但部分大学生缺少社会公德意识,养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诸如经常随地吐痰、乱扔废旧电池、浪费能源和水资源等影响环境的不道德行为。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自身养成较好的环保习惯,但不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5.环境行为:当代大学生的环境行为习惯,总体情况不是很好。对于“能否主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4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这样做”,2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做过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勇气主动站出来制止不环保行为。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环境问题是工农业生产造成的,他们自身并没有责任,没有更深的意识到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同样也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度消费,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过度消费已成为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种主导的生活方式,青年大学生甚至成为了过度消费的主力军。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因追求时尚而过早过快地废弃一些尚能使用的物品;因追求便利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三、应用迁移理论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化环境保护类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核心迁移地位
  对大学生开展环境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环保热情和责任感,使大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骨干和核心力量。为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在授课过程中要强化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核心迁移地位,因为环境保护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最基本的概括化的知识,这些高度概括化的知识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具体事物的联系越广,适应性就越大,迁移到具体情境中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这些原理、规律和基本概念也是环保知识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后,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例如,在环保课的学习中,人口和资源是两个基本的概念,它们是学习和掌握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基础,只有理解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目前全球人口及资源现状、人口资源分布及各国人口资源特征;同样,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整个环保课中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只有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才能理解地球环境,进而理解各地区环境的差异、形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在对学生进行环保素质培育的教学过程中,高度概括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分析和教学。并且教师要有意识地选取那些与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和巩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实践,以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的牢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环境素养。
  (二)结合素质培养,挖掘教学内容及教材中的共同要素,构建环保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在环保类课程的学习中,同一知识类型之间存在大量的共同要素,例如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等,它们在表达方式上一样,都是金字塔类型,反映的都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学习了其中的一个就会对其他几个概念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如,环境污染学中关于各环境要素的污染问题总是从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的特征及污染物的影响和危害几个方面来分析,因此,在教会学生某一环境要素的污染类型后,学生就可以自觉地进行学习迁移;对于环境学或环境管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这种迁移有助于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过程,便于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比较。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相同要素,挖掘两种材料的共同点,并且尽量创设前后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似性,为迁移提供客观条件。
  (三)透析学生心理,引导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完善大学生的环保认知结构
  大学生环保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实现的,心理状态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表现为对环保知识的学习有无兴趣,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意志是坚强还是脆弱等多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迁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则产生消极的干扰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学习思维的灵活性、顺畅性,在学习中才会有助于实现迁移。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形成一种有组织的、方法得当的思考方式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教会学生如何去辨认各种现象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及时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把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按照环境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网。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学生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为今后环保行为的形成、环保责任感的创建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56.
  [2]莫雷.论学习迁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0-58.
  [3]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55.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76.
  [5]张卫,郭淑斌.问题解决的类比迁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
  
  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省大学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Z201035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斌(1979—),男,湖北孝感人,法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法制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考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需求,在分析2007-2010年我校学生考研分数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等方法,对学生考研失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思想重视、行动准备与方法掌握等三方面的不足是导致失利的主要内在原因,尤其是数学、英语、以及跨校专业课得分处于明显劣势。同时,针对现实原因,提出了对策探索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考研;失利;原因;对策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
期刊
【摘要】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只注重职前的教育,职后教育的重视度远远不够。要使小学教师能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小学教师,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小学教师职业的适应性,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教育模式既是师范生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又是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桥梁。本文试从“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意义、模式、成效以及存
期刊
2011年2月17日,西安音乐学院學生药家鑫返校途中,撞伤骑车回家的路人张妙,药家鑫停车后不施救,反而连刺六刀,致张妙死亡。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天之骄子残忍的杀害了。类似的事件举不胜举:徐力弑母,刘海洋硫酸泼熊,北大清华学生自杀。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他们视生命如草芥,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透过事件的表象,追随问题的根源,药家鑫从小练琴,成绩一旦稍有下降,父母又打又骂,幼小的生命从小就饱受痛苦与
期刊
【摘要】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进一步扩大,不少高职艺术类的学生为躲避激烈的就业竞争选择兼职就业的方式,这符合他们追求自由的个性,又有可观的收入报酬。但是,兼职就业因其即时性,无社会保障、无归属感、社会认同低等问题,并非安身立命的长久之计,应引导高职艺术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身基层,投身广东的文化强省建设。  【关键词】兼职就业;艺术生;高职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到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参加暑假辅导班的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部分辅导班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人们对目前存在的暑期培训有了新的观念和认识,对辅导班的效果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针对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培训市场,提出了吸引学生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下;中小学;暑期培训;学生兴趣;效果    目前社会上存在名目繁多的辅导班,这些班大多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和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稳步快速向前发展,中职教育也如雨后般的春笋,在全国各地破土而出,处处吐绿,好似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然而,在这种表象的后面,却隐藏着许多一般人没有发现的或者是不愿正视的问题。比如招生难、生源枯萎、学生文化基础和素质逐年下降、教学和管理困难、在校生流失率高,中职学生社会认可度低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成为阻碍和蚕食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潜在危机。本文重点对中职学校在校生流失的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针对现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学部教学实际,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践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可替代的课程。为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水平,从时代发展需要
期刊
【摘要】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而需求分析理论是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许多高校在建设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需求的调查研究,从而导致所建设的平台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为例,进行学生学习需求研究,旨在为完善平台架构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平台;构架模块;平
期刊
【摘要】当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文章基于安徽合肥地区高新企业调研,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个人主观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借以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并提出了解决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面对社会需求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就业现状;就业素质;社会需求;社会实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被提到重要位置,因为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探讨教学方法改革为己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波澜壮阔,职业教育,特别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