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书店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店对我来说是一个丰富的世界,里边有我怎么也看不完的风景,书店的每一个角落,每个角落里的每一本书都能吸引我的目光,都能让我驻足。
  书店像一个有着许多新老朋友的聊天室。只要我愿意,每一个朋友都不会拒绝和我聊天,我于静默中倾听着他们的娓娓讲述:有人生、有艺术、有哲学、有自然科学……有的朋友能让我共鸣,共鸣中我和他们热烈地交流,有的朋友我不以为然,但是他们依旧友好。
  在书店短暂的时光里我能看到许多巨人,在交流中我可以看清他们的面目,我能知道他们是慈祥的还是严肃的,知道他们是悲情的还是快乐的。我可以看到他们的思想,看到他们在矛盾中挣扎的人生或是在与世无争中散淡的人生。就这一刻,在这里我忘却了时间,忘却了孤独和寂寞,直到书店管理员礼貌地对我微笑,我才想起了在这里的已呆得太久了。我想离开但却欲罢不能,我放不下手中的书,我对自己说买回家把,但书背后的价格却总让我为难。
  为难的书价总是让我在是否买下手中的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我常常把书放下又拿起来,这样反复几次才最终决定买书。有几次我终于说服自己放弃,我若有所失的走出书店,再若有所失的回到家。我以为放弃了就应该轻松的,但此时的放弃丝毫不能让我轻松。我吃饭的时候在想那本书,睡觉的时候也在想那本书,一本书竟然折磨我吃不香睡不好。于是第二天我又匆匆地返回书店把那本书买回家。此时的我心也安了气也顺了。心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然而在下一次逛书店的时候,我依然旧习不改。像这样的经历还算是喜剧,有的时候就很不幸,当我返回书店时,我中意的书却被人买走了,这时我只有气急败坏的走出书店,然后在心里把自己骂个狗血喷头。
  其实我很替自己难为情的,所以当我在书店里像个没头苍蝇反复在书架和收银台之间徘徊的时候,总怕别人误会我。有一次我还真的被人误会了,书店里的小管理员,像个小警察似的一直尾随在我的屁股后面,直到弄得我手足无措,慌忙付款逃之夭夭。
  一次和朋友说起我在书店的尴尬事时,朋友突然地笑了,他说他也有同样的习惯和经历,此时我一下轻松了许多,心想原来犯傻的不止我一个啊。我不再为我在店里的表现感到羞愧——至少是不太羞愧了。其实对我这样收入状况的人来说,一本书的价格确实不算什么,但也经不起见一本,爱一本,然后买一本。
  于是,我在书店里总为买一本书或是不买一本书要找许多理由,这似乎成了一种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久而久之还上了瘾。我的书就在这种游戏中一点一点的增加,渐渐地我的书架上装满了书,我的书桌上装满了书,我的床沿也装满了书。书的管理和收拾在我们家成了负担,特别是在搬家的时候,整理和搬运这些书时让妻子格外地恼火和愤怒。但,这些书却是我的宝贝,是我的至爱,我每拿起其中的一本,都会想起当时是以怎样愉悦的心情把它带回家的,慢慢地我的家里也有了一个小小的聊天室。星期天我可以足不出户,我和每一个作者聊天,和书里的每一个人聊天。有时我心不在焉,有时我一字一句细细咀嚼。其中滋味,其中乐趣只有我知。
  再小的书店也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但选择什么样的书去读却体现着个人的修养和趣味,有时还体现着一个人的视野和阅历。这就像在河里找石头,在石头的世界里有的人能找到美而有趣的石头,有的人忙碌半天却空手而归。我是在书的世界里认识书的。在读书的同时不断的认识新的作者和新的领域,然后再顺着这条线去找新的书读,这是一个通过老朋友认识新朋友的过程,它让我乐在其中。乐得废寝忘食,乐得不知身在何处。
  有的朋友总爱问我都看些什么书,我如实回答了,有的朋友问我如何选择读书,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对于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各人的见解是不同的,就像有的人喜欢林妹妹的眼泪,有的人喜欢孙二娘的剽悍,审美有着很强的主观性。
  我在书店里常常看到一些小年轻人会低下头来看看我在翻什么书,他们太年轻了,还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理解他们,这时我会朝他们扬起手中的书,让他们看清书名,但是我确实不敢做什么领路人。
  早年,我的一个同学在我面前手舞足蹈的说起一个爱情小说作家,在谈到作者的一本小说时,她满脸通红,双眼含着泪,声称是这本小说让她知道什么是爱情。我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这本书,最后终于以高价在地摊上购得,我急不可耐地拿来就读,翻了几页以后我却大失所望,很以为那位同学的热血沸腾和激动的眼泪不值,但转念又想,我的同学被打动自有被打动的道理,作者不管是用什么方法,能用故事让别人流泪,也是有些招数和道行的。
  我从切身体验中悟出,不管是什么书,只有自己觉得好的书才是好书。书店里是有许多朋友,但找朋友需要用自己的眼光。
其他文献
随心所欲,这是读完张明曾的散文集《那时的洱海》后的感觉。这是一种有别于阅读其它散文集子的感觉。不知是有心,或是无意,张明曾似乎在努力摆脱散文的常规写法,或者说不按眼下散文的样子来写散文,根本不在乎写出的东西是否像散文。这就使得他这本散文集反而以一种新鲜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读《那时的洱海》,我突然便想起了散文界有些人主张的“散文原生态写作”,我认为明曾的写作正是一种原生态的写作,他凭着自己的真实记
期刊
读书看报,常常会遇到“菩提”二字。我看到这两个字就像看到一片风景,绿树红花掩映着辉煌的殿宇,灿烂的阳光溢满了天地。我感到奇怪,仅仅是书报上的两个字而已,怎么会让我生出如此的幻象?我把这种幻象描述给朋友,朋友说在大理州府以北的鹤庆县境内,有一处景观和我描述的极为相似。  起初我并不太相信,可后来却相信了。大理这地方自古就很神奇,许多风景都像梦中的风景,有几处还不为人知那也是极有可能的。想来朋友说的那
期刊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百废待兴、强敌觊觎,但在毛泽东主席的倡议下,仅仅数年时间,宗旨为“敬老崇文”的文史馆在各省相继成立,可见新政府对老一辈文人的重视。云南文史馆成立于1954年,一批德高望重的文化人被聘为馆员,如周钟岳这样的耆宿。在被聘为云南文史馆馆员的人员中,有一位年已91岁的白族老先生特别引人注目,他姓杨,名继元,字亮丞,号慕陶,是剑川县金华陈家冲人。他虽和同乡赵藩、赵式铭
期刊
新年,人们常常想到的是爆竹和贺辞。声声爆竹,句句贺辞营造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新年气象,而我在这时候常会想到的是又见梅花了,总觉得梅花应该是新年带给我们的最好最美的礼物。在我的心里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它更是一种充满激励的精神,在新岁伊始的时候这种精神尤为重要。  雪是静静飘落的,带着温柔的寒冷,刻骨的美丽;风是席地而起的,冷冷地卷过大地,没有放过树上最后的一片残叶。严寒让一切生机都瑟缩了,大地是一片沉寂
期刊
在乡间的路边房角、荒坡野地,常见一种野生植物:茎上长着四条带状窄叶,使它的茎干看起来像四棱形;在茎干的叶腋间又长出一些分枝,每到春天,枝头就会开着白色的小花;这种植物的叶呈椭圆形,叶面有一层油状分泌物,有点沾手,触摸后嗅到一股淡淡的臭味,所以叫臭灵丹。  臭灵丹是一种草药,有清热消炎之效。咽峡红肿、眼鼻发炎,上腭干燥……总之,中医所说的“上焦火燥”引发的热症,只要煮上一剂服下,管保见效。平常,也可
期刊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新文化形式。白族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宽容,集中体现在本主崇拜中。民族宗教作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通常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在白族的本主崇拜中,形式多样,并还有不少是外民族的。  本
期刊
我爷爷是我们这一带出了名的养蜂人,爷爷不但在家里养蜂,还把家蜂养到了大山上。  白族人家爱种花,爷爷种的比别人家更多,有兰花、杜鹃和山茶,还有一大院子的苹果、石榴和酸木瓜。爱花的人家爱养蜂,花间树下爷爷摆了好多蜂桶,有圆有方大大小小几大排。  所谓蜂桶,其实是把一大截原木桶子掏空了,两边各做两个盖子,留一个孔儿让蜜蜂进进出出。蜂桶最讲究保暖通风,养蜂人都用牛屎糊泥糊蜂桶,可保蜂窝不受蚂蚁与小虫子的
期刊
地白酒是一种匍匐生长的小野果,不留意你还真难发现它的存在。它的叶片、根须、模样、个头都与草莓相似,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野草莓”。上小学时,一条临水沟的田埂首先进入了我们这群馋小孩的视线,兴许是水分充足的缘故,田埂两侧一簇簇的地白酒生长得极为茂盛,它的根须深深扎进了黝黑的泥土里,脉红的粗壮根茎将水分和养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叶片和洁白色的小花上,使得油绿的叶片大而饱满,娇艳欲滴的白花开败后,一粒粒硕大的果
期刊
我们村子里的这棵老梅树,生长在村东的陡坡上,那里也就叫“盖机子则务”(意为梅树的地方)。从那里俯瞰,可见一条古道进入村子。儿时,每当阿妈赶街的日子,我们就在老梅树上爬上爬下张望,等着阿妈回来,一见到阿妈的身影出现在古道上,就跑下去偎依在阿妈的身旁,牵着阿妈回家。阿妈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我也走南闯北几十年,但心里还是时常思念阿妈;一旦思念阿妈,心里也总念叨着那棵老梅树!  近来,老家有要事需要回去,
期刊
一  剑湖滨,  惊现史前古谷村;  发掘商周古遗址,  价值超万金!  密密麻麻“干栏式”,  林林总总遍宅“登”①;  举国最大世罕见,  宏伟聚落村。    二  出土碳化粟、麦、稻,  揭示先民勤农耕。  华夏复种②滇为源,  海门即为根。  石器、铜器苦磨锲,  切骨、琢玉工艺精;  四千多根木桩柱,  神奇文物村!    三  民淳士朴承先辈,  石木技艺传子孙,  木雕之乡石刻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