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嘉轩是《白鹿原》里一位比较正直且很正派正义的人物形象,一位威严而仁厚的长者,一位孝慈仁义精神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
【关键词】:白鹿原;白嘉轩;君子人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成为做人的标准,衡量人的道德标准,使人在为人处世时不至于偏离正常的轨道。在陈忠实的史诗级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作者就塑造了白嘉轩这个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人,这种思想由他开始一直渗透到他周围的人。也正是他一直恪守着文化的标准,才造成了他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
白嘉轩作为村里的族长,自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如此,他还通过祠堂内的《乡约》、族规来约束村里男女老少的做人行事。自从制定《乡约》后,“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通过明文规定的背读,村里的风气确实得到了改善,偷鸡摸狗,摸牌赌博,打架斗殴的事几乎彻底绝迹,白嘉轩制定的严格制度潜移默化地将粗鲁莽撞的庄稼汉们变得柔和纤细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白嘉轩身上所体现的,儒家所倡导的“仁义”和“克己复礼”的思想,仁是儒家思想中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而白嘉轩正是将“仁”“礼”作为行动的纲领,白嘉轩请来石匠将《乡约》的内容镌刻在石碑上,立在祠堂正门,为的就是让村里的人更加直观地学习《乡约》的内容,从而做到仁义为先、彬彬有礼。
当“白腿乌鸦兵”进驻白鹿村,要求白嘉轩敲锣号召大家征粮时,白嘉轩毅然拒绝,他认为这是“非礼勿动”,这种不合理的事他不是不会去做的,这样不符合仁义,但手无寸铁斗不过乌黑的长枪,在枪管的威逼之下,白嘉轩不得不做了这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但从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中可以看出他身上肩负着族长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尽最大可能去保护村里的人,做到“仁”。
革命的风云涌起的时候,由鹿兆鹏和黑娃领导的农协正在白鹿村掀起一场“风搅雪”。白嘉轩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观念,新的事物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他仍旧扎花纺棉,只要不伤害到他自身的利益,他仍旧保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传统观念,这是一种“仁”,一种君子人格的体现。
白嘉轩的“仁”,还表现在他对黑娃的态度上,白嘉轩对于黑娃也是“仁”的两个根本标准的体现,即忠恕。忠恕体现的是真心诚意和不害于人。黑娃是白嘉轩家长工鹿三的孩子,鹿三勤勤恳恳,深得白嘉轩的喜爱,自然白嘉轩对黑娃也是格外的照顾,白嘉轩在村里办起学堂,让黑娃也去学知识,并给黑娃取了一个学名:鹿兆谦,为谦谦君子之意,这里也可以看出白嘉轩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理解,但黑娃并没有理解白嘉轩的用意,最后沦为了土匪。
黑娃一直惧怕白嘉轩,是因为白嘉轩的腰挺得太硬太直了,直到有一天黑娃的土匪兄弟到村里打断了白嘉轩的腰,才使得白嘉轩佝偻走路,再也直不起腰身了。黑娃在这件事上显得很残酷,但白嘉轩却一直保持谦和的态度,以仁义待他,得知黑娃被抓后,他不计前嫌,亲自到县上找在保安团一营做营长的儿子白孝文营救。白嘉轩此举首先就遭到了二儿子白孝武的反对,白孝武让父亲想一想自己的腰是如何断的,怎么会去搭救这个仇人,白嘉轩不管这些,他本着以德报怨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救黑娃。黑娃最后由桀骜不驯的土匪变成一个儒雅气度的好人,除了他自身的醒悟,朱先生的教诲,也和白嘉轩的感化分不开,黑娃真正做到了谦谦君子。
白嘉轩施行仁义,一方面是他作为族长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子女树立榜样,和他斗了一辈子的鹿子霖在这方面就显得很虚伪,他和白嘉轩比起来就是一个假仁假义、阴险狡诈的人,他利用田小娥色诱白孝文,让白嘉轩颜面扫地,他教子无方,一个儿子成了烈士,另一个儿子为了革命事业不知所踪,最后落得无人送终的凄凉下场。反观白嘉轩,他宗法观念强烈,用仁义在村里树立了威望,真正做到了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的标准,他是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实践者。
《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白嘉轩就是这样一个恪守这条准则的人。在白嘉轩的门楼上挂着大姐夫朱先生题写的“耕读传家”四个大字,两根明柱上刻着“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的对联。白嘉轩不仅十分虔诚地恪守这四个字,更是教育白家的后代也要明白其中的深意。
白嘉轩在对长子白孝文的教育上非常严格。当黑娃领着田小娥回村并死心塌地和田小娥在一起的时候。白嘉轩便对白孝文愈加严厉地注视,他不允许白家出现破坏伦理纲常的事情,更加严格地规范长子的行为,为的是能有一个可以接班自己族长位置的人,而这个人必须要遵守传统礼仪,有仁有义。但是白孝文沦陷在田小娥的窑洞里是白嘉轩没有想到的,他不敢相信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长子,自己族长位置的接班人还是打破了道德上的底线,和一個野女人厮混在一起。白嘉轩走到田小娥的窑洞门口时,听到白孝文在窑洞里和田小娥甜言蜜语时,他眼前一黑倒在了窑洞门口。接下来就是惩罚白孝文,身为族长不能以身作则,败坏白家名声,根据族规对白孝文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并由二子白孝武接替族长的位置,和白孝文分了家。从这一点上看,白嘉轩践行着仁义道德,他认为儿子做出这样有辱家门的事是对道德的亵渎,不符合修身的要求,更担负不起一个族长的重任。
在长子身上有了教训之后,白嘉轩对接班的二子白孝武的管教明显比白孝文还要严格。他对白孝武进行了培养,当白孝武能独当一面处理村族的事务时,白嘉轩显得异常高兴,尤其是在瘟疫过后白孝武提出为死者录族谱一事时,白嘉轩非常满意儿子的想事执事能力,二儿子总算没有辜负他的一片苦心。
除了对子女的教育外,白嘉轩还在“齐家”方面严格要求。在“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要求下,白家不管是谁,都要恪守这条家训。有家就要有人,就要留后,白嘉轩格外看重后代的问题,当他连娶六房都没能留下后代时,他开始动用心思为父亲迁坟,他怀疑是自家坟地的风水不好,影响了白家传宗接代,白嘉轩一生唯一做过的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就是通过手段买下鹿子霖家的二亩水地,买水地就是为了迁坟,改变白家的风水,因为这块地有“白鹿精灵”。迁坟后,白嘉轩果然打破了无后的魔咒,当第七房女人仙草为他诞下第三个儿子时,白嘉轩不禁喜上眉梢,在家族后代这个层面上,他已經超越了鹿子霖。当然白嘉轩将绝后归咎于祖坟的风水显然有些迷信成分,但这也说明在白嘉轩的传统意识里,白家要有人接替传承下去,要延续香火。
白嘉轩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作为族长,施行仁义,深得村民们的尊敬,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严格教育子女,让他们遵守家训,修身养心。白嘉轩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为人处世,处理族里,村里的事务上,他尽量做到最好,做到让人信服。他坚持仁义道德,是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实践者和传承者,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让他在白鹿原上受到了尊重与非议,嫉妒与猜疑,多重的经历,让他的形象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指导教师:陶丽)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M],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北京,2006年版。
[3]汉·戴圣纂揖,王学典编译:《礼记》[M],蓝天出版社,北京,2008年版。
[4]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第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15年版。
【关键词】:白鹿原;白嘉轩;君子人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成为做人的标准,衡量人的道德标准,使人在为人处世时不至于偏离正常的轨道。在陈忠实的史诗级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作者就塑造了白嘉轩这个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人,这种思想由他开始一直渗透到他周围的人。也正是他一直恪守着文化的标准,才造成了他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
白嘉轩作为村里的族长,自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如此,他还通过祠堂内的《乡约》、族规来约束村里男女老少的做人行事。自从制定《乡约》后,“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通过明文规定的背读,村里的风气确实得到了改善,偷鸡摸狗,摸牌赌博,打架斗殴的事几乎彻底绝迹,白嘉轩制定的严格制度潜移默化地将粗鲁莽撞的庄稼汉们变得柔和纤细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白嘉轩身上所体现的,儒家所倡导的“仁义”和“克己复礼”的思想,仁是儒家思想中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而白嘉轩正是将“仁”“礼”作为行动的纲领,白嘉轩请来石匠将《乡约》的内容镌刻在石碑上,立在祠堂正门,为的就是让村里的人更加直观地学习《乡约》的内容,从而做到仁义为先、彬彬有礼。
当“白腿乌鸦兵”进驻白鹿村,要求白嘉轩敲锣号召大家征粮时,白嘉轩毅然拒绝,他认为这是“非礼勿动”,这种不合理的事他不是不会去做的,这样不符合仁义,但手无寸铁斗不过乌黑的长枪,在枪管的威逼之下,白嘉轩不得不做了这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但从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中可以看出他身上肩负着族长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尽最大可能去保护村里的人,做到“仁”。
革命的风云涌起的时候,由鹿兆鹏和黑娃领导的农协正在白鹿村掀起一场“风搅雪”。白嘉轩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观念,新的事物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他仍旧扎花纺棉,只要不伤害到他自身的利益,他仍旧保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传统观念,这是一种“仁”,一种君子人格的体现。
白嘉轩的“仁”,还表现在他对黑娃的态度上,白嘉轩对于黑娃也是“仁”的两个根本标准的体现,即忠恕。忠恕体现的是真心诚意和不害于人。黑娃是白嘉轩家长工鹿三的孩子,鹿三勤勤恳恳,深得白嘉轩的喜爱,自然白嘉轩对黑娃也是格外的照顾,白嘉轩在村里办起学堂,让黑娃也去学知识,并给黑娃取了一个学名:鹿兆谦,为谦谦君子之意,这里也可以看出白嘉轩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理解,但黑娃并没有理解白嘉轩的用意,最后沦为了土匪。
黑娃一直惧怕白嘉轩,是因为白嘉轩的腰挺得太硬太直了,直到有一天黑娃的土匪兄弟到村里打断了白嘉轩的腰,才使得白嘉轩佝偻走路,再也直不起腰身了。黑娃在这件事上显得很残酷,但白嘉轩却一直保持谦和的态度,以仁义待他,得知黑娃被抓后,他不计前嫌,亲自到县上找在保安团一营做营长的儿子白孝文营救。白嘉轩此举首先就遭到了二儿子白孝武的反对,白孝武让父亲想一想自己的腰是如何断的,怎么会去搭救这个仇人,白嘉轩不管这些,他本着以德报怨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救黑娃。黑娃最后由桀骜不驯的土匪变成一个儒雅气度的好人,除了他自身的醒悟,朱先生的教诲,也和白嘉轩的感化分不开,黑娃真正做到了谦谦君子。
白嘉轩施行仁义,一方面是他作为族长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子女树立榜样,和他斗了一辈子的鹿子霖在这方面就显得很虚伪,他和白嘉轩比起来就是一个假仁假义、阴险狡诈的人,他利用田小娥色诱白孝文,让白嘉轩颜面扫地,他教子无方,一个儿子成了烈士,另一个儿子为了革命事业不知所踪,最后落得无人送终的凄凉下场。反观白嘉轩,他宗法观念强烈,用仁义在村里树立了威望,真正做到了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的标准,他是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实践者。
《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白嘉轩就是这样一个恪守这条准则的人。在白嘉轩的门楼上挂着大姐夫朱先生题写的“耕读传家”四个大字,两根明柱上刻着“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的对联。白嘉轩不仅十分虔诚地恪守这四个字,更是教育白家的后代也要明白其中的深意。
白嘉轩在对长子白孝文的教育上非常严格。当黑娃领着田小娥回村并死心塌地和田小娥在一起的时候。白嘉轩便对白孝文愈加严厉地注视,他不允许白家出现破坏伦理纲常的事情,更加严格地规范长子的行为,为的是能有一个可以接班自己族长位置的人,而这个人必须要遵守传统礼仪,有仁有义。但是白孝文沦陷在田小娥的窑洞里是白嘉轩没有想到的,他不敢相信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长子,自己族长位置的接班人还是打破了道德上的底线,和一個野女人厮混在一起。白嘉轩走到田小娥的窑洞门口时,听到白孝文在窑洞里和田小娥甜言蜜语时,他眼前一黑倒在了窑洞门口。接下来就是惩罚白孝文,身为族长不能以身作则,败坏白家名声,根据族规对白孝文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并由二子白孝武接替族长的位置,和白孝文分了家。从这一点上看,白嘉轩践行着仁义道德,他认为儿子做出这样有辱家门的事是对道德的亵渎,不符合修身的要求,更担负不起一个族长的重任。
在长子身上有了教训之后,白嘉轩对接班的二子白孝武的管教明显比白孝文还要严格。他对白孝武进行了培养,当白孝武能独当一面处理村族的事务时,白嘉轩显得异常高兴,尤其是在瘟疫过后白孝武提出为死者录族谱一事时,白嘉轩非常满意儿子的想事执事能力,二儿子总算没有辜负他的一片苦心。
除了对子女的教育外,白嘉轩还在“齐家”方面严格要求。在“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要求下,白家不管是谁,都要恪守这条家训。有家就要有人,就要留后,白嘉轩格外看重后代的问题,当他连娶六房都没能留下后代时,他开始动用心思为父亲迁坟,他怀疑是自家坟地的风水不好,影响了白家传宗接代,白嘉轩一生唯一做过的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就是通过手段买下鹿子霖家的二亩水地,买水地就是为了迁坟,改变白家的风水,因为这块地有“白鹿精灵”。迁坟后,白嘉轩果然打破了无后的魔咒,当第七房女人仙草为他诞下第三个儿子时,白嘉轩不禁喜上眉梢,在家族后代这个层面上,他已經超越了鹿子霖。当然白嘉轩将绝后归咎于祖坟的风水显然有些迷信成分,但这也说明在白嘉轩的传统意识里,白家要有人接替传承下去,要延续香火。
白嘉轩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作为族长,施行仁义,深得村民们的尊敬,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严格教育子女,让他们遵守家训,修身养心。白嘉轩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为人处世,处理族里,村里的事务上,他尽量做到最好,做到让人信服。他坚持仁义道德,是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实践者和传承者,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让他在白鹿原上受到了尊重与非议,嫉妒与猜疑,多重的经历,让他的形象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指导教师:陶丽)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M],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北京,2006年版。
[3]汉·戴圣纂揖,王学典编译:《礼记》[M],蓝天出版社,北京,2008年版。
[4]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第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