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州医学院是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结合地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泸州市。学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校现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67亿余元。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校本部现有在职教职工1148人,其中专任教师763人,正高职称教师113人,副高职称教师221人,硕士生导师(含校外兼职)380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7人,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52人,省级教学名师5名。
学校现有17个二级院系,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14000余人。设有22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7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教学团队, 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所中等卫生学校,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三级乙等以上临床教学医院29所,以及近医、非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近两届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在2011、2012年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两度蝉联西南西北分赛区一等奖。学校面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丰富、质量良好,近10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授权学科5个。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主办有《泸州医学院学报》和《医学与法学》两种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
近5年,学校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9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部省级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00余篇,SCI、EI收录论文104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8项,出版学术专著33部。2001年以来,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23项,3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85项成果获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個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交流互访、合作研究;20余次获得国家、省外专局智力引进项目;与浙江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留学生教育逐步发展壮大,援外医疗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校60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泸州医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名校”战略,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医疗和社会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特色鲜明、声誉良好的高水平医学院校而不懈奋斗。
学校现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67亿余元。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校本部现有在职教职工1148人,其中专任教师763人,正高职称教师113人,副高职称教师221人,硕士生导师(含校外兼职)380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7人,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52人,省级教学名师5名。
学校现有17个二级院系,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14000余人。设有22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7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教学团队, 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所中等卫生学校,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三级乙等以上临床教学医院29所,以及近医、非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近两届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在2011、2012年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两度蝉联西南西北分赛区一等奖。学校面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丰富、质量良好,近10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授权学科5个。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主办有《泸州医学院学报》和《医学与法学》两种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
近5年,学校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9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部省级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00余篇,SCI、EI收录论文104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8项,出版学术专著33部。2001年以来,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23项,3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85项成果获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個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交流互访、合作研究;20余次获得国家、省外专局智力引进项目;与浙江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留学生教育逐步发展壮大,援外医疗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校60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泸州医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名校”战略,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医疗和社会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特色鲜明、声誉良好的高水平医学院校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