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 万户诵诗声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筹办奥运会期间,曾特制了一批专赠各参赛国首脑与代表团长的特种高级礼品,这就是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精华的“陶艺挂盘”:邀请全国最具名望的画家作画,熔烧成精美绝伦的陶瓷大盘。我受邀为这批名画一一题诗,共六十九首,其中就有声震全球的大画家王西京的一幅杰作《板桥小像》:“瘦竹幽兰识板桥,仓皇梦里荻萧萧。一幅衙斋听苦雨,启人清志润人毫。”诗虽不足与画的高迈意境相匹,但也可算是我与西京心灵的首次交流。
  想不到五、六年后,西京又从茫茫人海中寻觅到我。这时我已经八十九岁了,自觉精力渐衰,所谓格物致知的敏锐度已远不如昔,友人、夫人都劝诫:日常玩玩书法算了,序评之邀一概谢绝。余唯唯。但当来人一说到“西京说你曾为他题过诗”时,性情的热火勃然而兴,冲决了理性的堤防,我决定再深度理解一下这位知友。几天来细读他捎来的画册和文字资料。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王西京卷》,厚厚一册,连同画册上的序文,我都圈圈点点,把西京其人、其史、其思、其画……五脏六腑都透视了一遍。一句话:真把我惊呆了、吓倒了!尤其是《王西京访谈录》是西京的“夫子自道”,那种对宇宙、世态、人生、审美的深度剖析、高度领悟,以及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意念,深契吾心,许多还是我虽已意会却未言传的东西,我钦佩极了,一腔“高山仰止”之慨油然而生。想到他1946年出生,正是我从国民党特务的魔掌中逃出、投身革命参加新四军的人生大转折那年,那时我已21岁了。而西京的青少年成长期,恰恰正是中华文化遭到灭顶之灾、左祟横行直至“文化大革命”这近二十年的期段,而西京竟能《落花人独立》(西京画名·下同),不作《江歌一曲随波去》,却《伏虎禅定》式地,把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全部纳入腹中,又在此一坯沃土上萌芽、滋生,峥嵘飙发出了一个黄钟大吕似的人物画家,名动中外,声播五洋!这是此期间饱受左祸、两次罹劫、妻离子散、辍笔停摆、面壁泣血、徒耗年华二十春的我,所无法想象的。我说王西京是个奇才,他首先是奇在成长期的这番自策与禅定。
  在读了许多书画大家和学者对他的艺术特色和造诣所作切中肯綮条分缕析的评论文章之后,叹为观止,觉得没有重嚼其馍的必要。反复思量,想到我在阅读西京画作的时候,常常出现一个奇怪的念头:王西京仅仅是一个画家吗?不,他还是一个思想家,又不,他还是一个诗人。我把画的品味高低比作一座塔,三层,底层是画;二层,是有思想的画;三层,是有诗意的画。我认为西京的画似乎已经攀登到最高层。关于“定位”的思索,一直伴随我在审察他画的过程中,逐渐凝结、丰富、坚化。在决定不必重复已有评文内容,而应别出心裁、别开生面之后,我为这篇文章定下了主旨:王西京是一个以画作诗的诗人。
  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当然也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审美制高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的审美传统观念。有了这种观念,能促进画家们从具象到抽象,即“超四维”的思想运作。但古人没有对此观念作深度的解释。“诗画同源”,源在何处?就在于意与象的碰撞、结合。或因意驱象,或因象起意(如触景生情),从而互动、互促、互变、互延。诗与画的细胞都是意象。写一首诗,画一幅画,就是按照题材的时空规律,进行众多意象之间的组接。但结构意象,画比诗要难得多。写诗是“通过抽象(文字)写抽象”。如表现蒲松龄的凄冷处境,诗人写出破炕昏灯等典型物象的字样即可。而画则须“通过形象写抽象”,必须把这些典型性的形象画出来,才能传达其意。又不能罗列,需更具典型性。王西京在《蒲松龄》这幅著名的画中,加画了一座巨大的蛛网,一蛛倒悬于全幅中线,破炕昏灯仅置于一角,而蜷坐于画面下侧的蒲松龄则转眼凝视着倒悬于中轴的蜘蛛。这一强烈鲜明的意象链接,对蒲松龄的落寞心境、悲愤情绪真是传达到位了,特别能震撼人心。诗用例如起承转合的规律来建构全诗意象,画则只能在其区区一张宣纸的平面上,进行各单个意象的有机配置,何况还需注意诗意的凸显,所以绘画的“结构学”更难于诗。我接触过不少书画家,能够写诗者寥寥。许多人即使向他讲了百遍:写点诗,多做诗性思维,大多一脸茫然,有的掉头不顾,都是抱着个“笔墨功夫”不放。有些工笔画家,画来画去总是一条横枝两只鸟,着实在笔墨上显了功夫,却怎么也看不出什么高意来。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样的画只能迎合审美水平极端平俗者的眼光。
  王西京之所以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种种殊荣的现代人物画名家,我想富有诗性思维,并能运用种种技法,促使形象向抽象(意)的转化,这一方面应该认定是导其画格进入更为高级境界的主要原因。不妨综合细读时的领悟,分类述之。
  一、夸张法(加法):为了完成诗意的传达,夸张往往是直接有效的手法。这在诗歌界已成共识,只有不懂诗的人才说你“说过了头” 。而在绘画上,就须通过景物具象之变形、通过变易笔墨、色彩甚至皴擦手法等办法来实现。西京画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不胜枚举。《大千观荷图》几乎全幅画是单线勾勒纷繁浩荡的荷叶荷花,而中心人物张大千的立像只占左上一角,以此突出人物横吞大千世界的气魄,“一览群山小”的笔力,而蓄着长须的张大千本人的形象,众所周知,置于一角,反主为宾,有何不可?他画的《太白吟》、《醉八仙》、《天下都乐》、《钟馗》、《达摩》,人物身上无衣无裘,都被泼上大块墨渍,以传达画中人物的刚正、豪迈、英烈、博大的胸襟、气度。
  二、内凝化(减法):人物画,重点当然是人物;画人,当然重点是脸部,一切衣着、竹木、陈设都是陪衬。既是陪衬,可用亦可不用,标准是对人物的精神世界的表现传达有所补益。因此在手法上,如位置的配当、线条色彩的浓淡虚实等等,都要“向心内凝”。西京画中处理陪衬物象一般都用减法,大体是人物脸部特别着力,甚至层层加皴,使表情明显,而衣着一般都凝缩为几根线条,其余陪衬物更是逸笔草草,有的竟看不出究竟是什么,也许他画的时候根本就不想让人看懂。大多是为了表现人物的需要,如《落花人独立》之花,《竹林七贤》之竹。而《李白吟》在李白擎杯的上空,他画了个黑色的月亮,无云无晕。画月,是为了表达“举杯邀明月”之需要,但西京破天荒地把“明月”涂成“黑月”,则是“向心内凝”,强化传达李白愁愤心情的需要。诗的语言是可以超越科学和理性的,赋以诗意的绘画语言,同样可以超越实象。于此亦足以见出西京的诗性思维的深度。   三、象征化:象征、暗示,是传达诗意的高妙艺术手法。只知摹山范水的诗人,有如照猫画虎,一味平铺直叙,等于照相,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写不出真诗来。以“老柳犹飞三月絮”来表达与爱女分别时的老泪纵横;用“一林鸟语泻成湖”来概括敬亭湖之动人秋景,都比直道其详高明、动人,这就是运用象征手法的特殊效果。绘画中运用象征手法以传达主旨立意,同样会起到提升诗意的作用。西京画中也不乏其例,如《远去的足音》,单从画面看,义愤填膺的六个人物,即使面部和体态刻画得那么传神,不熟悉历史的青少年未必就能看懂画的谁?为什么这样悲愤?看了画上端那一大篇文字说明,才能理解这远去的足音。聪明的西京只寥寥数笔,在戊戍六君子足前画了十几片血红的枫叶:一是暗示了这幅画是一件历史上的血案;二是象征着画中人物“有心救国,无力回天”、临刑前的悲思壮慨。这几片红枫正是他们即将喷洒的一腔热血。
  四、朦胧化:朦胧就是不确定、不指实、不工细。因为朦胧,就促使人产生想象而灵思飞动,使作者显示的审美对象,在读者心中引发许多补充。这是诗之讲究含蓄、富蕴余味的一种常用的也是高级的艺术观念与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效果大大高于写实。西京的画风格各异,大体分两类,偏于写实的画,如几位领袖画像、《兵谏一九三六》、《阿Q画押》,以及瞿秋白、李清照、鲁迅等的画像都很厚重、精细、贴实,有的还非常清嫩(如李清照像)。大量的画却是线条疏放,人物面部淡写,衬景简约,逸笔草草,却又饱含气韵,看去使人目眩心摇,灵思飞动,陷于悠然遐想之中,不再追究什么实像。我认为前一类写实风格的画,充分体现了西京笔墨功力之深厚,而后一类画则是他性情所锺、诗性思维的飚发。两者均堪臻当代画坛高端之作。而能索解的朦胧化作品,正如从其坚实的根基上萌发的鲜艳夺目的花朵,散发出新颖深秀的香气,沁人心脾,发人遐思。其写实的佳作,可以踵及者固有,而其诗意郁勃之作,四顾画坛,足与比肩者盖稀。
  五、通感化: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间可以相通,看到古琴,就似有优雅的琴音在耳边缭绕,实际上并没有人在弹奏。通感的基础在于对人们生活经验的唤起,在于联想。绘画是时空的画面锁定,欣赏绘画只需视觉。如何让人们通过对平面、静止画面的谛视,超越视觉三维(点线面)的局限,启动各种感觉渠道去驰骋想象,形成“幻觉”,获得更广更深的诗性审美满足,这就要靠画家推出启导通感的“通道”。除了上述各种方法之外,运用通感,也是重要的手法之一。王西京当然也是运用通感推廓画意诗情的高手。看了他的杰作《黄河揽胜》,从其飞流夺壑之势,能不听到惊天撼地之声?从其雾沫腾飞之姿,能不遐想花晨月夕之静明?那蕉荫的琴韵茶香,八仙醉后的鼾声,不都从画幅上腾升而起,进入读者的耳际?而西京还有另一种通感手法,更使人称奇。他把瞿秋白的赤都心史、文天祥的正气歌,都写在他的画像之上和两侧,如丰碑、如大树、如垂帘、如栏杆,不但以他们的代表性文献,明显地传达其丰沛的思想及生命的价值,还形成了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江歌一曲随波去》,则把诗句题在虚白的江波上,字行还随波荡漾,如水上的一行浮萍。更形象地动势地呈现了主体人物远飏的歌声。读者这种感觉上的转换,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主体诗意的饱满及感染力。
  我戎马半世,诗文一生,老来才有时间涉足书画。书,自成一体。画,则欣赏而已。我不是科班出身,只在诗学的探究中游目骋怀及于书画,作了番另辟蹊径的摸索,为当代一些书画家写过若干评文,题过数百诗曲。此番能与鼎鼎大名的画家王西京赓续前缘,以耋龄老朽的菲薄之见,衡冲天鲲鹏之大翼,得失可知。文题也是象征性的,一并请西京与方家诸公赐教!
其他文献
5月20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彭小康和同学们开始德育论文答辩。答辩一结束,毕业的篇章就掀开了。  从那天开始,校内外的小饭馆里,到处可见抱头痛哭的学生。  网上有个段子一直让彭小康印象深刻:“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位,就是宿舍管理员。因为是他决定了你会住在哪个寝室。”  “刚好在一个班,刚好在一个寝室,这种缘分一定是前世修来的,也是今世一生的。”彭小康说。  在军训中相识的王鹏,曾
期刊
男孩的手一直在那里顽强地举着。500多人拥塞的空间里,那些伸得更长的手臂、喊得更高的声音和满室沸腾,轻易就把这个五六岁孩子纤弱的手和单薄的身躯淹没掉。  优酷工作人员注意到了男孩。他走过去,问孩子的妈妈,您的孩子是想提问吗?对方回答,是的,但是我不知道他要问什么。  工作人员把孩子高举起来。孩子接过麦克风,问道,“张昕宇叔叔,你们走过这么多路,你们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  4月12日晚18:30分
期刊
“时维四月,岁在甲午,风日清朗,鸿宾咸集。今高氏之子高晓东,雷氏之女雷扬,将于此良辰吉日,尊六礼之制,行婚典之仪……”司仪的致辞古雅、清亮、不疾不徐。一曲《高山流水》中,一对年轻男女身着墨黑与赤红相间的玄色婚服款款而来。  2014年4月13日午时,北京花家怡园翠微店,一场“汉式婚礼”正安静地举行。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重拾传统,举办中式婚礼。甚至有说法称,“西式婚礼已成传统,中式婚礼
期刊
《中国周刊》:怎么看待中国式“吹哨人”所处的大环境?  王海:中国是一个政府导向型、企业导向型国家,是一个监管型社会。首先立法上大多是以政府利益、企业利益为先,而不是以消费者利益为先。这是跟市场经济相背离的。  国家立法侧重保护企业的承受能力,而不是保护消费者权利。市场经济是以消费者为对象的,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制度设计。  《中国周刊》:如何实现组织对等?  王海:除了日常监督,可以通过实验室做实
期刊
临出门时,冯新恒被心外科的人急急地找了去。  “一个三天前刚刚做完手术的病人突然低血压,出现严重低氧,不知什么原因,会不会是血栓塞?”  冯新恒过去一看,当下作出判断:“血栓塞可以排除。心脑功能也没问题,很可能是一个系统性的原因。”  “我要不去也不放心。”这位北医三院心内科副主任解释道。  对这件事的处理,让他与我们的见面晚了近一个小时。  他的两个大学同学,刘福生和孙凤丽准时和我们见了面。他们
期刊
门铃响起,王俊慧把门打开,郭玉辉探出头来。四目相望,两位老人哈哈大笑。王俊慧假装做出递上拖鞋的样子:“要不要我这样迎接他啊?”于是,又是一阵止不住的笑。  这是两位老人配合《中国周刊》摄影师拍照的情景。  50年前,二十出头的郭玉辉和王俊慧互相在高中毕业留言簿上写下了对彼此的祝福。今天,他们已一起携手走过47年的人生。  留言簿里的那些人  前几天,王俊慧把留言簿和毕业照翻了出来。所谓留言簿,其实
期刊
郭培一袭黑裙坐在白色长桌旁,低头看着面前的图纸。五六个人站在她的旁边,谈论着什么。听到我们打招呼,她抬起头,一脸疑惑。待反应过来,她莞尔一笑,起身,招呼人先带领我们参观,柔声叮嘱下属“我马上化妆。”娇小身形下蕴藏的力量瞬时散发开来。  那是她的王国,位于北京北五环来广营的玫瑰坊。三千多平米的四层空间里,从设计室、车间到试衣间,她把自己华丽的梦一步步变成现实,点缀了别人的梦境。  一楼的会客厅里,空
期刊
【最悲催】  徐成前 :一哥们儿在同桌毕业留言本上写的:最好的兄弟是:睡在上铺的哥们。最喜欢的人是:同桌的你。最难忘的事:睡在上铺的兄弟带走了同桌的你。  MATTSCALE :无聊想翻翻高中毕业留言本了,但是我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沉思良久,噢,我想起我根本没有留言本!  四川韩冰律师 :今天看到儿子的初中毕业留言本,好几个同学留言中称他为高富帅,我既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儿子的高和帅遗传了我的基因并
期刊
周晓倩的咖啡馆渐渐成为一条线,将越来越多的高中同学和回忆穿在了一起。  这家名叫“蘑菇”的咖啡馆,位于雨儿胡同——以南锣鼓巷为中心对称分布的16条胡同中的一条。这条宽不过5米、长不足400米的小街,前些时候因为习近平的到访而声名大噪。  但是,突然增加的人气并不妨碍这条小街继续保持它的厚重之气。从东到西,齐白石、粟裕、罗荣桓的故居肃然静立,青灰色的砖墙,朱红色的大门,深锁的院落,路过的人忍不住满怀
期刊
沙龙时间:2014年5月11日  沙龙地点:燕郊一树花开咖啡馆  沙龙主持:《中国周刊》记者 寇建平  摄影:《中国周刊》记者 陈李  参会嘉宾:  当当网资深运营经理 谭桥英  《纸界》杂志主编 张友红  北京宏毅时代人事经理 吕淑蕊  《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 韩福东  奇虎360媒介高级经理企业沟通部 袁国宝  燕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小城市,完全没有北京的喧嚣。商业街是平直的,很宽,欧陆风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