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口号,创新创业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开来。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创新创业教育有必要获得教师群体的广泛关注。但就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限制,导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充分成长。鉴于此,教师有必要积极地理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构成,寻求更具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准,满足学生群体需要。
关键词:高校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未来路径
一、前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理论型转变为综合型,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用以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这是提升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1]。高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能够有效推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建设,而且旅游行业还具备投入和产出比例高、资金回笼迅速的特征,此类优势均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支撑[2]。可以说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元素是极具时代特色的教育方式。
二、当前旅游行业和旅游专业人才现状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在促使我国朝向新常态化方向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是引人关注。作为人们获取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向来都以蓬勃的态势呈现在人们面前[3]。根据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来看,2019年我国旅游人数共计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7%,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2.9%。可以说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光明,行业规模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而这必然会引发大量人才竞争,优秀人才成为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需要,结合有关预测评估来看,预计在2023年,我国旅游人次可能会达到85.47亿(如图1所示)。根據2017年我国旅游总局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需要形成一支数量庞大、结构完整、素质良好并且和旅游发展相互匹配的优秀人才团队。具体内容中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具体规划,主要包含“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开发计划”以及“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伴随我国经济水准的不断提升,旅游行业已经开始步入全面发展阶段,对于各种优秀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日渐提升,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存在显著偏差,毕业生难以就业以及行业急需人才的矛盾问题越发严重[4]。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尚且处于初始阶段,因而缺乏足够完整的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这将会直接威胁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如果想要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其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素养,那么就有必要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是亟待完成的重点任务。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开展新一轮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新常态化背景下,消除区域贫困差距、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途径。“十三五”纲要明确指出,旅游行业是社会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崭新引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新动能,是调控经济社会的工具[5]。
旅游业向来都是我国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产业,同时也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在“十三五”期间,旅游行业需要在乡村旅游扶贫、休闲农业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作为具备强关联度以及高融合性的综合产业,自身便是产业架构改变的催化剂,将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无可或缺的影响[6]。
旅游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旅游行业具备资源消耗低、综合收益丰厚的特征,因而其所能够缔造的机会也会更多,能够极为有效地契合当前我国“扩内需、促成长、惠民生”的发展需求。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更为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长,用于为地方旅游服务市场提供好支撑,充分契合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二)高校培养目标转变需求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切实有效地展现出学生的本位作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7]。高校除承担培养学生学术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责任之外,还需要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仅是新形势下的重要职业创新,同时也是带动行业发展,满足“十三五”规划需求的重要路径。各个高校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活动的过程中,就业方向受到明显的限制,仅仅只有就业、考研深造等路径,培养目标相对狭窄[8]。通过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尚且无法有效满足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无法获得显著呈现,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统教育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缺失
1. 培养定位并不清晰,缺乏足够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课程设计的教育目标并不明确,培养定位并不清晰,因而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寻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就业单位[9]。例如,部分高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希望目标能够囊括到整个旅游课程体系,呈现出宽阔而又广泛的特征,往往会消耗大量精力与课时,缺乏具备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情况下受到弱化。
2. 实习活动受到限制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均是在各大展会或者酒店中,酒店几乎成为学生实践实习的最佳单位,此类传统企业通常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在内部管理中遵从固有企业文化以及管理结构,几乎不会强调员工的个人创新。因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冲击。 3. 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足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数量显著增加,传统教育模式难已经满足当前形势下的学生需求。只有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才能够满足现下复杂多变的教育需求,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二)传统课程设计中创新知识构建缺失
1. 通识类课程的占比非常低
在就业导向思维的引领下,整体课程设计过于专业,通识类课程的占比被大幅压缩。在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往往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而通识类课程则是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审美意识的最佳方法。但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虽然开设有通识类课程,但通常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无法有效展现通识类课程的作用。
2. 人才培养计划难以和现下时代发展相互契合
随着旅游产业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需要的人才数量以及人才素养正在不断增加,旨在借此促進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例如,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既然需要和其他多种产业进行对接,那么自身便需要大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建设的前提要素。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成果尚待丰富
在经历数年的开拓性教学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获得了相应的提升,但目前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实训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在“生产”“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显著。
1. 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相互融合,自主创新能力仍旧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2. 由于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以及行业意识,学生通常具备诸多创意,但是其中大量创意都难以和旅游行业实际需求相互契合。
3. 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均没有参与其中,因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严重降低。
五、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在现有基础上出现,而是现代教育的彻底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将会贯彻落实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因而这就要求相关教师能够重新定义课程形态、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模式,切实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形式,如此自然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发展。
(一)构建全面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全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助力学生拓宽思维视野。在通识类选修课中,需要重点从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讲解、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方面着手,具体来讲,可以包含商业课程、批判性思维、战略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等,在保证学生的学分前提下,由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学校还可以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秀的学者、企业家参与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和负责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及有相关意向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课程内容可涉猎各个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此便能拥有更为有力的理论指引帮助。其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借助于自定义视频、讲座交流、团队研讨等方式交流互动,切实有效地推进内部组织的优化革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使命感的,具备充足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引入“三个课堂联动”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实现“三个课堂联动”式发展有助于解决当前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审美意识以及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第一课堂为简单的课堂教学,主要将高校校园文化理论作为教育核心,促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知识的深层次了解;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则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以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第二课堂将会围绕理论教学活动开展,可以将其区分为德育活动、学术科研活动、社工活动以及勤工俭学等等,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学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的素质获得更为有效地提升;第三课堂则将社会实践作为核心,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拓宽,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其创新能力的路径,“三个课堂联动”机制主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联动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历程中发现,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全方位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有多元化课堂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为当前旅游行业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三)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设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主要包含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储备以及实际能力等方面,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其能够贯穿于学生的高校学习历程,整合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使二者能够互相融合。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
1.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构建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核心的崭新教育体系,面向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使学生能够将创新创业意识内化成自身知识储备的组成部分。开设创业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以及创新创业等重要课程(如图2所示),用以全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其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其形成更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现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2. 创业知识以及能力教育
为学生设计专门课程,主要包含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调研等重要课程,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储备的应用,掌握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方法与技巧,同时明确相关法律条例以及国家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的交流互动能力以及管理沟通能力。此外,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茶艺、插花以及调酒等实训课程,这将会对旅游专业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帮助,有助于其迅速厘清当前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3. 精心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课程
将活动或项目作为核心指引,实现课程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项目管理实践、市场营销管理、旅游产品开发相互融合,构造崭新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
(四)征求多元资金扶持,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
1. 积极地征求多元化的资金支持,首要目标是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之间的共享合作;其次则是要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原则上需要对所有在校学生开放;再次,学校需要结合当前校园内部的旅游管理专业现状,设定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到竞赛、科研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中,另外还需要大力引入校友资源或者种子基金等,用于助力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后续创新性研究活动。
2. 需要深层次实现创新创业实训计划,支持举办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创业计划等竞赛活动。例如由区域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互联网+”旅游管理创新比赛等,用以深度激发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兴趣,使其更为自主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3. 高校需要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成立专门工作室,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大范围搜索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借助于丰富的资源内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六、结语
总之,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其创业热情,同时还能为当下旅游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学校需要切实有效地改善实训条件,为学生构建更为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多方面着手,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我国旅游业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王钰婧.浅析现代学徒制构建高职旅游管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J].南方农機, 2020,51(05):191.
[2]李鑫.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教学平台构建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职师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08):121-122+128.
[3]杜宁,韩莹.现代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海外名校旅游管理硕士(MTA)培养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 2020(03):57-60.
[4]王金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与学生职业选择意向研究——以北京S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统计与管理, 2020,35(01):125-128.
[5]刘为潍,周志宏.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双师”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12):215-216.
[6]冯维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2):227+229.
[7]赵甲申.“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哈尔滨美食旅游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12):87-88.
[8]周子英,张雪婷.基于CBE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9(04):94-97.
[9]李嬴铭.基于CQPIC模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创新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9,6(87):34-37+47.
关键词:高校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未来路径
一、前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理论型转变为综合型,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用以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这是提升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1]。高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能够有效推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建设,而且旅游行业还具备投入和产出比例高、资金回笼迅速的特征,此类优势均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支撑[2]。可以说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元素是极具时代特色的教育方式。
二、当前旅游行业和旅游专业人才现状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在促使我国朝向新常态化方向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是引人关注。作为人们获取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向来都以蓬勃的态势呈现在人们面前[3]。根据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来看,2019年我国旅游人数共计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7%,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2.9%。可以说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光明,行业规模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而这必然会引发大量人才竞争,优秀人才成为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需要,结合有关预测评估来看,预计在2023年,我国旅游人次可能会达到85.47亿(如图1所示)。根據2017年我国旅游总局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需要形成一支数量庞大、结构完整、素质良好并且和旅游发展相互匹配的优秀人才团队。具体内容中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具体规划,主要包含“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开发计划”以及“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伴随我国经济水准的不断提升,旅游行业已经开始步入全面发展阶段,对于各种优秀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日渐提升,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存在显著偏差,毕业生难以就业以及行业急需人才的矛盾问题越发严重[4]。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尚且处于初始阶段,因而缺乏足够完整的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这将会直接威胁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如果想要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其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素养,那么就有必要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是亟待完成的重点任务。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开展新一轮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新常态化背景下,消除区域贫困差距、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途径。“十三五”纲要明确指出,旅游行业是社会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崭新引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新动能,是调控经济社会的工具[5]。
旅游业向来都是我国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产业,同时也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在“十三五”期间,旅游行业需要在乡村旅游扶贫、休闲农业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作为具备强关联度以及高融合性的综合产业,自身便是产业架构改变的催化剂,将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无可或缺的影响[6]。
旅游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旅游行业具备资源消耗低、综合收益丰厚的特征,因而其所能够缔造的机会也会更多,能够极为有效地契合当前我国“扩内需、促成长、惠民生”的发展需求。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更为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长,用于为地方旅游服务市场提供好支撑,充分契合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二)高校培养目标转变需求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切实有效地展现出学生的本位作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7]。高校除承担培养学生学术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责任之外,还需要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仅是新形势下的重要职业创新,同时也是带动行业发展,满足“十三五”规划需求的重要路径。各个高校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活动的过程中,就业方向受到明显的限制,仅仅只有就业、考研深造等路径,培养目标相对狭窄[8]。通过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尚且无法有效满足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无法获得显著呈现,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统教育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缺失
1. 培养定位并不清晰,缺乏足够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课程设计的教育目标并不明确,培养定位并不清晰,因而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寻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就业单位[9]。例如,部分高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希望目标能够囊括到整个旅游课程体系,呈现出宽阔而又广泛的特征,往往会消耗大量精力与课时,缺乏具备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情况下受到弱化。
2. 实习活动受到限制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均是在各大展会或者酒店中,酒店几乎成为学生实践实习的最佳单位,此类传统企业通常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在内部管理中遵从固有企业文化以及管理结构,几乎不会强调员工的个人创新。因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冲击。 3. 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足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数量显著增加,传统教育模式难已经满足当前形势下的学生需求。只有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才能够满足现下复杂多变的教育需求,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二)传统课程设计中创新知识构建缺失
1. 通识类课程的占比非常低
在就业导向思维的引领下,整体课程设计过于专业,通识类课程的占比被大幅压缩。在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往往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而通识类课程则是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审美意识的最佳方法。但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虽然开设有通识类课程,但通常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无法有效展现通识类课程的作用。
2. 人才培养计划难以和现下时代发展相互契合
随着旅游产业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需要的人才数量以及人才素养正在不断增加,旨在借此促進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例如,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既然需要和其他多种产业进行对接,那么自身便需要大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建设的前提要素。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成果尚待丰富
在经历数年的开拓性教学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获得了相应的提升,但目前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实训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在“生产”“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显著。
1. 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相互融合,自主创新能力仍旧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2. 由于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以及行业意识,学生通常具备诸多创意,但是其中大量创意都难以和旅游行业实际需求相互契合。
3. 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均没有参与其中,因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严重降低。
五、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在现有基础上出现,而是现代教育的彻底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将会贯彻落实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因而这就要求相关教师能够重新定义课程形态、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模式,切实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形式,如此自然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发展。
(一)构建全面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全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助力学生拓宽思维视野。在通识类选修课中,需要重点从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讲解、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方面着手,具体来讲,可以包含商业课程、批判性思维、战略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等,在保证学生的学分前提下,由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学校还可以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秀的学者、企业家参与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和负责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及有相关意向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课程内容可涉猎各个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此便能拥有更为有力的理论指引帮助。其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借助于自定义视频、讲座交流、团队研讨等方式交流互动,切实有效地推进内部组织的优化革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使命感的,具备充足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引入“三个课堂联动”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实现“三个课堂联动”式发展有助于解决当前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审美意识以及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第一课堂为简单的课堂教学,主要将高校校园文化理论作为教育核心,促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知识的深层次了解;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则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以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第二课堂将会围绕理论教学活动开展,可以将其区分为德育活动、学术科研活动、社工活动以及勤工俭学等等,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学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的素质获得更为有效地提升;第三课堂则将社会实践作为核心,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拓宽,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其创新能力的路径,“三个课堂联动”机制主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联动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历程中发现,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全方位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有多元化课堂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为当前旅游行业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三)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设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主要包含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储备以及实际能力等方面,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其能够贯穿于学生的高校学习历程,整合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使二者能够互相融合。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
1.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构建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核心的崭新教育体系,面向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使学生能够将创新创业意识内化成自身知识储备的组成部分。开设创业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以及创新创业等重要课程(如图2所示),用以全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其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其形成更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现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2. 创业知识以及能力教育
为学生设计专门课程,主要包含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调研等重要课程,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储备的应用,掌握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方法与技巧,同时明确相关法律条例以及国家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的交流互动能力以及管理沟通能力。此外,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茶艺、插花以及调酒等实训课程,这将会对旅游专业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帮助,有助于其迅速厘清当前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3. 精心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课程
将活动或项目作为核心指引,实现课程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项目管理实践、市场营销管理、旅游产品开发相互融合,构造崭新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
(四)征求多元资金扶持,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
1. 积极地征求多元化的资金支持,首要目标是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之间的共享合作;其次则是要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原则上需要对所有在校学生开放;再次,学校需要结合当前校园内部的旅游管理专业现状,设定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到竞赛、科研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中,另外还需要大力引入校友资源或者种子基金等,用于助力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后续创新性研究活动。
2. 需要深层次实现创新创业实训计划,支持举办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创业计划等竞赛活动。例如由区域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互联网+”旅游管理创新比赛等,用以深度激发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兴趣,使其更为自主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3. 高校需要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成立专门工作室,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大范围搜索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借助于丰富的资源内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六、结语
总之,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其创业热情,同时还能为当下旅游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学校需要切实有效地改善实训条件,为学生构建更为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多方面着手,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我国旅游业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王钰婧.浅析现代学徒制构建高职旅游管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J].南方农機, 2020,51(05):191.
[2]李鑫.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教学平台构建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职师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08):121-122+128.
[3]杜宁,韩莹.现代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海外名校旅游管理硕士(MTA)培养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 2020(03):57-60.
[4]王金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与学生职业选择意向研究——以北京S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统计与管理, 2020,35(01):125-128.
[5]刘为潍,周志宏.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双师”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12):215-216.
[6]冯维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2):227+229.
[7]赵甲申.“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哈尔滨美食旅游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12):87-88.
[8]周子英,张雪婷.基于CBE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9(04):94-97.
[9]李嬴铭.基于CQPIC模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创新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9,6(87):34-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