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藏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繁多且独特有趣,表演形式多以唱、诵、舞、表、白为基础,文武兼并,与当地历史传说、风俗信仰、宗教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音乐特色,极具艺术个性。
关键词:国家艺术基金 藏族 戏曲音乐 研究方法
一、藏族戏曲音乐特点
藏族戏曲,我们把它的唱腔称为“囊达”。而“囊达”原本含有“传记”的意思,由于传统藏戏主要表现的是佛本生故事、圣人君子的伟业或人生轶事、传记以及王朝或个人的历史等,因此用以演唱此类传记故事的音乐唱调就叫做“囊达”,长此以往约定俗成,“囊达”就成为了藏戏唱腔的专门术语。
藏戏的“囊达”音乐主要以自由散板的旋律为主。其中唱腔的主要技法是“缜古”(Mgrin khug),大意是喉声的婉转拐唱。“缜古”是藏戏“囊达”最重要演唱技法,同時也是藏族民歌演唱特有的声乐演唱技法。“囊达”另一个特点就是其演唱由领唱和伴唱组成。
二、如何研究藏族戏曲音乐
(一)深入民族语言
1.研究藏族地区的民族戏曲音乐,必须在民族语言上下功夫,以目前的汉文翻译文献上来讲,先不管翻译的语言准确与否,光是可以参考的理论书籍,在数量是就非常有限,更不要说精准地演唱深刻的歌曲以及理解他们的戏曲文化了。
2.语言作为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生活在西南地区的人群在学习上比非该地区的人群更容易一些。西南地区是藏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的地方民族文化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在当地生活的人群又比非该地区的人更具学习优势。
3.语言是人群体(G)内可通用的共识标记(Mk)与共识记忆(Mm)相交的部分。每个在某人群(G1)学习成长的人可拥有该群体内可通用的共识标记与共识记忆相交的部分;当遭遇别的人群体(G2)内可通用的共识标记时,常短暂建立与某G1共识记忆相交的部分替代应有的G2共识记忆部分。
4.少数民族的语言除了用于交流,也融入他们的歌声和戏曲音乐当中。但同样是一个民族,由于地域的不同,村寨的不同,山头的不同,语言也有相互不通的现象。所以在当地就算是同样的歌曲也会出现旋律相同但歌词语言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当地精通语言的话,词意的理解就相当困难,就算是请人翻译也有不够精准的表达,有的甚至就完全理解错误。所以,对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越熟练,对了解该民族文化、理解当地戏曲音乐就会更加深刻。
(二)深入民族历史
历史记录了人类发展的轨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种方式,藏族的戏曲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解释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也在多数的时候映射了现在当地的民族文化发展状态。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我们对他们戏曲音乐的理解以及艺术表达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对我们取材当地戏曲音乐素材后,结合当代的作曲技法,大众音乐审美后进行创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避免我们创作出来的新作品脱离藏族地区戏曲音乐的风格,脱离藏族地区的文化,不符合藏族历史传承中的事实,导致新作品问世后不被藏族本民族的人群接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原真性”。
(三)深入田野调查
人类学把田野调查作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既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也是人类学目前最公认的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就是说在我们开展研究工作以前要先取得研究对象的第一首原始资料所采用的方法论。他们把所有在现场参与实地调查的研究和观察都称为“田野研究”或者是“田野调查”,但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则会用“实地采风”这样的概念,在大意上有相同之处,但学科的研究和关注对象不同会在实际操作中侧重点不太一样。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金艺风教授在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藏羌彝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授课中曾提到民间艺术采风以及歌曲创作的方法:例如在收集少数民族的歌曲时,要记得对演唱者或演奏者进行多次的录制,同一首乐曲如果遇到不一样的艺人来演唱或者是演奏的时候,要多次记录。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演出场地也要真实的记录等方法。这样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收录才会更加准确,对今后整理采集的音乐有了更多的参考以及客观的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深入了解和更加准确的把握藏族戏曲音乐的特点,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驻扎当地收集原始素材,之后再进行原始素材分析和对比。
参考文献:
[1]陈辉,朱婷,佐世容.藏羌原生民歌的创新研究与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11.
[2]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
作者简介:郑鹏(1993-)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教授/国家二级声乐演员,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及小提琴双专业/本科,现任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音乐专委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云南佛学院尼众部特聘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优质课程研究中心音乐学科带头人等,研究方向:声乐、小提琴表演及教学,传统音乐,即兴音乐。
关键词:国家艺术基金 藏族 戏曲音乐 研究方法
一、藏族戏曲音乐特点
藏族戏曲,我们把它的唱腔称为“囊达”。而“囊达”原本含有“传记”的意思,由于传统藏戏主要表现的是佛本生故事、圣人君子的伟业或人生轶事、传记以及王朝或个人的历史等,因此用以演唱此类传记故事的音乐唱调就叫做“囊达”,长此以往约定俗成,“囊达”就成为了藏戏唱腔的专门术语。
藏戏的“囊达”音乐主要以自由散板的旋律为主。其中唱腔的主要技法是“缜古”(Mgrin khug),大意是喉声的婉转拐唱。“缜古”是藏戏“囊达”最重要演唱技法,同時也是藏族民歌演唱特有的声乐演唱技法。“囊达”另一个特点就是其演唱由领唱和伴唱组成。
二、如何研究藏族戏曲音乐
(一)深入民族语言
1.研究藏族地区的民族戏曲音乐,必须在民族语言上下功夫,以目前的汉文翻译文献上来讲,先不管翻译的语言准确与否,光是可以参考的理论书籍,在数量是就非常有限,更不要说精准地演唱深刻的歌曲以及理解他们的戏曲文化了。
2.语言作为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生活在西南地区的人群在学习上比非该地区的人群更容易一些。西南地区是藏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的地方民族文化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在当地生活的人群又比非该地区的人更具学习优势。
3.语言是人群体(G)内可通用的共识标记(Mk)与共识记忆(Mm)相交的部分。每个在某人群(G1)学习成长的人可拥有该群体内可通用的共识标记与共识记忆相交的部分;当遭遇别的人群体(G2)内可通用的共识标记时,常短暂建立与某G1共识记忆相交的部分替代应有的G2共识记忆部分。
4.少数民族的语言除了用于交流,也融入他们的歌声和戏曲音乐当中。但同样是一个民族,由于地域的不同,村寨的不同,山头的不同,语言也有相互不通的现象。所以在当地就算是同样的歌曲也会出现旋律相同但歌词语言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当地精通语言的话,词意的理解就相当困难,就算是请人翻译也有不够精准的表达,有的甚至就完全理解错误。所以,对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越熟练,对了解该民族文化、理解当地戏曲音乐就会更加深刻。
(二)深入民族历史
历史记录了人类发展的轨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种方式,藏族的戏曲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解释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也在多数的时候映射了现在当地的民族文化发展状态。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我们对他们戏曲音乐的理解以及艺术表达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对我们取材当地戏曲音乐素材后,结合当代的作曲技法,大众音乐审美后进行创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避免我们创作出来的新作品脱离藏族地区戏曲音乐的风格,脱离藏族地区的文化,不符合藏族历史传承中的事实,导致新作品问世后不被藏族本民族的人群接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原真性”。
(三)深入田野调查
人类学把田野调查作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既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也是人类学目前最公认的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就是说在我们开展研究工作以前要先取得研究对象的第一首原始资料所采用的方法论。他们把所有在现场参与实地调查的研究和观察都称为“田野研究”或者是“田野调查”,但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则会用“实地采风”这样的概念,在大意上有相同之处,但学科的研究和关注对象不同会在实际操作中侧重点不太一样。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金艺风教授在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藏羌彝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授课中曾提到民间艺术采风以及歌曲创作的方法:例如在收集少数民族的歌曲时,要记得对演唱者或演奏者进行多次的录制,同一首乐曲如果遇到不一样的艺人来演唱或者是演奏的时候,要多次记录。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演出场地也要真实的记录等方法。这样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收录才会更加准确,对今后整理采集的音乐有了更多的参考以及客观的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深入了解和更加准确的把握藏族戏曲音乐的特点,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驻扎当地收集原始素材,之后再进行原始素材分析和对比。
参考文献:
[1]陈辉,朱婷,佐世容.藏羌原生民歌的创新研究与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11.
[2]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
作者简介:郑鹏(1993-)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教授/国家二级声乐演员,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及小提琴双专业/本科,现任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音乐专委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云南佛学院尼众部特聘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优质课程研究中心音乐学科带头人等,研究方向:声乐、小提琴表演及教学,传统音乐,即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