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临沂民歌的艺术特点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沂民歌的地方性色彩非常突出,本文通过对临沂号子的种类、特点以及临沂小调的起源、音乐特征,还有临沂秧歌的介绍来对临沂民歌的体裁进行细致的剖析,了解到臨沂民歌的相关艺术特点。
  关键词:临沂民歌 艺术特点 体裁 特征
  一、临沂民歌的体裁
  (一)临沂号子的种类
  临沂号子主要有搬运劳动号子、吆牛号子、工人干活的杂工号子等。搬运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干大力气的工作或搬运东西时为了达到一种集中力量干活的效果而产生的。吆牛号子主要是人们在田地放牛或用牛耕地时,指挥牛走路方向的号子。在临沂还流传一些其他的号子,杂工号子是一些个别的比较特殊的现象。
  (二)临沂小调的分类
  临沂小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统小调,如《叠断桥》《绣荷包》与宋元明清时期的小曲有相似之处。清朝蒲松龄在俚曲《幸运曲》中写到:世事若见循环,如令人不似前,一曲一年一遭换,《银纽丝》才丢下,后来兴起《打枣竿》……异样新鲜。从这样的描述中,可以确定当今的小调是古代这些曲子的继承与发展。而且,一首小调在不同地方、不同的方言、不同背景下流传,它的本质特点是不会变的。如《叠断桥》在小调、戏曲、套曲中都存在,而且,一首小调传播时间越长,变体越多,如《绣荷包》在山西、云南、苍山等地都有不同版本的曲子。
  (三)临沂秧歌的介绍
  临沂秧歌,又有“扮秧歌”“闹耍”“扭秧歌”的称谓,是山东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一般主要以音乐、锣鼓、歌唱、玩乐等相伴。演唱一般被称为“秧歌调”“秧歌腔”,演唱及其主要形式一般有小秧歌,当然还有小场演唱的唱腔曲牌等。伴奏时一般是以锣鼓为伴奏的打击乐,还有以吹管为主的丝竹乐。临沂秧歌在大型节日,尤其是过年,作为节日热闹、喜庆的基本形式,伴以音乐、锣鼓等乐器的演奏,在农村、乡镇、城市都备受喜爱。
  二、临沂民歌的特征解析
  (一)临沂号子的特点
  临沂号子源于劳动,起初只是一些吆喝声、呼喊声,后来逐渐发展成了歌曲的形式。它的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情趣。如《喊牛号》中“哎唠唠奥号!奥哩奥号!嗨哟号号!”形象生动。
  临沂号子的旋律动力性强,节奏明显,有强有弱,坚定有力,具有十足的地方特色,如《打冲吆牛号》旋律中的虚词“奥哩奥号号呔”,节奏都采用八分音符,节奏突出,强弱分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临沂劳动号子的体裁多种多样,风格也多样,如柔美、刚健、诙谐等,可以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临沂小调的音乐特征
  首先是旋律优美、顺畅,性格细腻、委婉,在旋律的使用上,音程的级进、跳进会结合得很巧妙,在旋律的进行中,造成一种流动性,并且临沂小调中装饰音、滑音等多在曲调中运用,使曲调表现的既生动又活泼,既抒情又俏丽。其次是词曲结合得很巧妙,灵活性很强,节奏鲜明,均匀规整,律动感很强。再次是乐句方整,结构匀称,内容清晰明快,在运用的手法中,“起承转合”和对应式的原则突出,通常在临沂小调的结尾,都会收束得非常稳定。还有,临沂小调以独唱作为主要的歌唱形式,另外也有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的形式。虽然各段的歌词不太一样,但是它的衬词、衬腔是重复的,衬词、衬腔的平整、定型化把作品稳固、统一起来。
  (三)临沂秧歌的音乐特征
  临沂的秧歌主要分为小秧歌和秧歌戏。临沂的小秧歌是类似于开场白,在秧歌队准备正式上场表演之前,由带领秧歌队的人(称“秧歌头”或“岳大夫”)或者是一个拿着伞的人(称“伞头”)来即兴演唱,在演唱时,多以一些拜年、祝福、吉祥、客套、幽默、俏皮话等来进行演出前的准备。如沂水的《放羊调》,这首曲子共有4个乐句,节奏节拍稳定,结构短小,但对于开场和引子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比较明显的秧歌调子。临沂的秧歌戏也具有戏剧因素,表演形式规模较小,表演人数也较少,一般为两三人;有时候说唱相结合,有时候边唱边迈秧歌步;一般为男女二人一起表演。秧歌在表演时演员化的妆、以及所用的道具等都比较简单。在伴奏上,常用的是唢呐、笛子、三弦、锣鼓等。
  结语
  临沂民歌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情感表达,经过人民群众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它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其独特的区域性和多样性下,使之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彭桂云.沂蒙山小调的演变及艺术特征[J].黄钟大吕,2005(3).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
  [4]吴明.中国民歌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苗晶.沂蒙山小调释疑[J].音乐研究,1980(3).
  [6]吴修林.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音乐学分析[J].美与时代,2004(3).
  作者简介:马君(1990-),女,汉族,山东青州市人,教师,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提出音乐应面向每位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现力、鉴赏力、创作力。但是,节奏训练作为最基本的音乐要素,往往在音乐课堂中被忽略或者得不到重视;本文通过节奏教学理论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寻找出节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的困难。  关键词:小学 节奏训练 教学策略  一、引言  (一)研究内容  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广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渐完善,从前频繁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在不断减少。“遵纪守法”四个字应当被社会各界牢记于心。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真了解、学习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提升自身道德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小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本文将对以下相关方面作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教学活动  小学时期接受到的教育以及对事物形成的初步理解,对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有着
期刊
摘要:器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完整的音乐教育离不开器乐教学内容,而乐器合奏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以教师培训为基础,以课程开发为核心,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确立在中小学实践运用器乐合奏的目标;选择相关实验学校并制定任务与实施的措施,通过研究器乐合奏教学,探索通过器乐合奏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品质、形成良好习惯的方法、途径和成效。在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的总体。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内涵、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信仰。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要借助语文学科丰富的文化知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本文立足于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相关研究
期刊
摘要:古诗词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通过经典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提升小学生的品质修养和道德情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华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融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融合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随着音乐术科高考升温,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学校虽然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设施设备,但是为了让音乐术科发展源远流长,我们还需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实践 思考  当前社会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音乐工作本身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特征也直接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通过在普通高中开设音乐特长班,能够为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提供了升学与就业的新机会,这对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于设计类人才需求的增大,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应运而生。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尤其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毕业生是否合用是判断专业开设得失的重要依据。其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现代职业院校教改的核心内容,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也是设计专业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校企命运共同体 产教融合 双元育人  一、概念阐释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共同体”的概念引入教育领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一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点,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受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并不高,在课堂上浪费了许多阅读的时间。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老师也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走进具体的生活中,实现全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本文针对小学
期刊
摘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一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完善与提升。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素材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积累了足够的写作素材,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宽阔,写作灵感也会更加丰富。本文以高中作文素材积累为内容,对集中积累方法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素材 积累 方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名人名言、名人事例和时事新闻的素材积累,我们的观点再正
期刊
摘要:中国的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经久不衰的古诗词更如一泓隽永流淌的清泉,荡漾在这千百年,洗涤着文人墨客的内心,在艺术的汪洋中缓缓晕开波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广为流传的诗句,无一不让读者迸发出浓烈的情感,思乡、亡国、军旅、闺怨。本文将结合笔者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诗歌鉴赏的方法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