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应是以人文精神为主旨的人文教育,以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学中过于重视理性,偏于知识,忽视人文,可能会导致学生性格的缺失、人格的偏离,培养造就的就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人。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重视让学生以文悟道、因道学文,寓思想人文教育于语言文字中。
  关键词:中学 语文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总体要求。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片面强调分数及升学的价值,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学生成了教育和考试的机器,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时往往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发展,出现了人文精神滑坡、人文素养匮乏的普遍现象。而语文学科具有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人文教育功能,它能给学生一种价值取向、一种道德判断、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它教育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等等,这一切便是隐藏在语文知识之下的深层次的内涵所在,也正是这些内涵能够赋予我们的学生以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转变教育理念,真正“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既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幸福,也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可是,在现实教育中,由于人类社会正由传统型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变,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日后其在社会中的位置。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牺牲学生当下的快乐和幸福,给学生施加极其沉重的学习负担,以期学生在升学竞争中能处于有利地位,为未来不可确定的幸福争取最大的机会。可是,这往往是成人的一廂情愿,学生对此并不一定全部认同。所以,在学校,勤奋学习者有之,厌学甚至弃学者有之。勤奋学习固然可喜可嘉,厌学弃学则令人担忧。如何改变教育面临的尴尬,让教育成为人的生活幸福的源泉?笔者认为,重视人文关怀,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消解矛盾的一个好方法。而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语文教学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感熏陶于一体,所以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真正以人为本,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人格。
  三、增强德育的教育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过于空泛,没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中学生成长的需求。而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语文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集中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鲁迅先生以辛辣的笔法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旧社会的种种罪恶及其根源,热情讴歌革命;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以忠义、勇武、尚德在家国、民族和爱恨情仇中诠释了什么是侠之大者。这些又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四、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固然主要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但同时教师的人文素养程度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建构,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教师的人文素养程度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种影响有显性的行为特征方面的,更重要的却是隐性的精神品质方面的,这方面的影响更为深刻与长久。如果教师综合素质欠缺,就难以承担素质教育的重任,也难以通过自身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给学生以人文的熏陶。
  有人说,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立人,学会运用语言就是学会做人。我想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价值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教。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真的探索、美的追求、善的向往的美好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精神,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开拓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生命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胡道成 论中师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毕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徐世华 语文教师素养的人文阐释.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3。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本教育是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本文利用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思想的特点以及主要观点,浅谈了班级生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實现
期刊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规范教育,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搞好班级管理不但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能改变学校的整体风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外在形象。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要想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呢?我个人认为,如能做到以下几方面,对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肯定大有裨益。  一、加强学习,注意形象
期刊
摘 要: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生命的智者,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真谛。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才能让每一节历史课都成为学生一次愉悦而有价值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生命 历史 活力 开放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叶教授
期刊
摘 要:步入21世纪,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与以往应试教育不同,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的特点,从紧跟时代、注重实践、引导探究、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五个不同的角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建议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班主任在面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这个群体时,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结合工作中的实践体会,谈谈几点见解。   一、以温暖的关怀开启单亲家庭学生的心扉   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家庭的管教或亲情的爱抚,对社会、学校容易产生消极的抗拒心理。其不良的心理特征表现在:1.性格方面:大多较孤僻,自卑懦弱,自甘落后。2.学习方面:表现为态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真正的学习主体,就要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好的导语如同一块磁石,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关键词: 导语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 教具 语文教材 理解课文     大多数语文教师特别关注
期刊
我国正处在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之中。这场变革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也给学校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冲击。  本文拟就如何结合政治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中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课程,探讨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目标要求上的认识误区:一些人忽视了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忽视了德育工作内在过程
期刊
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在这种使命的推动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资料显示,当代部分学生有以下特点: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缺乏使命感,不能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没有让使命感在自身的成才道路上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中学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政治课注重加强
期刊
做班主任工作很多年了,谈到“技巧”二字,有些乏善可陈,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的。热爱孩子,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尽量融入智慧,多鼓励少批评。要抓住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放学时快乐地离开校园,也就与每天上学时的孩子有所不同。我的班主任工作技巧总结如下:  一、制定班规班约,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一定的班级制度约束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很有必要的,但要让学生具体而清楚地知道这些规定存在的原因及
期刊
我們大家都知道评价一堂数学课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的形式、花样如何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最终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活学活用,能否顺利解决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材的编排灵活化、生活化了。面对着“丰富多样”的数学课本,我们教师并未感到轻松,而是感到沉沉的压力。如何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既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产生、发展、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