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情感、意境出发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散文作品。由于受到散文自身体裁特点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散文阅读中会出现难以理解语言、无法深度体会情感与意境的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注重从语言、情感、意境三个角度出发,优化散文教学之法,以此促进散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散文的文体特点


  (一)“散”——广阔性
  “散”,并不是指散乱,而是取材广泛,姿态各异,题材可以取自人、事、景、物等等,甚至可以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取材不同的散文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与人生经历也存在诸多差异,这也是很多人独爱散文的原因之一。“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法宝,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大多以情感线索为主,所表达的思想比较含蓄,风格多样,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看不到门路的情况。而“神聚”是指散文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虽然较为随意,但却始终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
  (二)“真”——写实性
  写实性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外在言说对象的真实性。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济南的冬天》《纪念白求恩》《安塞腰鼓》等,这些文章言说的对象都是真实存在或者真实存在过的,是作者生活中接触到的真实的人、事、物的实物描写。其二,所抒发的情感真实性。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独特之处,散文是作者情感的实录。如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背影》《我的母亲》等文章,这些文章之所以感动读者,最大的原因便是作者所流露出的是对父亲、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感恩之情,以真实的亲情触动着每一个儿女的心灵。
  (三)“美”——文学性
  散文中的语言表达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不要求记叙要素的完整性,而是更加注重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有价值的人、有趣味的事物,就像是一颗颗珍珠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串耀眼的项链,让散文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情与理的融合中凸显出文学性。如在《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句话“设若单单是有阳光,……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其中的“单单”与“口儿”的使用散发出了一股亲切劲儿,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散文语言的“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性。

二、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品味“语言”
  周汝昌先生曾说“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充分说明了品味“语言”的重要性。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品味散文语言中学会解读文本,从语言中找出作者的语言描写妙处,在语言分析中体会作者所表述的思想与情感。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朱自清的《春》为例。文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春”的生机,让读者欣赏到了春花之美。此时教师应引领初中生反复咀嚼、品味这篇散文中的语言运用妙处。如“‘赶趟儿’‘闹’等动词的运用有哪些作用”“作者在《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学生在品味散文语言之美中,体会到作者的高超文笔。又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中,作者以“发狠”“忘情”“没命”三个词增加语言的气势,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精彩绝伦。文章连续用了三个“容不得”体现出了语气的坚定,更以“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体现出了铿锵气势,让这篇散文更加传神。通过对散文语言的细细品味,学生可以揣摩领悟到散文语言运用的精准与传神,从散文的语言剖析与挖掘中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意,提高自己的散文分析理解能力,并且吸收作者的语言运用妙处,在对散文的语言之美品味中获得语言功底的提升。这也是初中生在散文解读中的重中之重。
  (二)感知“情感”
  因为散文文体具有“散”的特点,很多学生在散文阅读中难以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因此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入情入境,在情境之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究。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散文中所隐含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从网络中收集父亲送孩子上学后离开的背影,父亲从挺拔身姿变成弯腰驼背后的背影,父亲送孩子远行后的落寞背影,让学生可以从情境中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然后阅读本篇文章,从字里行间中感知父爱的深沉。在散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认识到“情感”感知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散文的情感挖掘中需要充分體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更多体会情感、感知情感、表达情感的机会。如在读到“戴”“穿”“走”“探”“爬”“攀”“缩”“倾”等动作描写之后,“我”的泪为什么很快就流下来了,是什么致使“我”流泪,给学生从语言中感知情感的体会与表达情感的空间。又如,在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分别出现在哪里,每一次‘背影’的出现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深度探索,提高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的情感感知能力。
  (三)体会“意境”
  “意境”犹如散文的“心脏”,是散文之所以能够迸发出生命力的来源。如何让学生在散文阅读中体会到“意境”,也是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意”是指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涵,而“境”则是指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感觉的体会需要借助事物、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来,因此在散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文中的事物、景物阅读中感受到外物与情感之间的融合,并且能够通过“意境”的体会达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比如在《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济南的冬天》等散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体会到课文中的意境之美,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户外感受自然美景,联想四季的更替,嗅春的生机,感夏的炙热,听秋的萧瑟,看冬的韵调。将自己所见美景与作者所描述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散文意境的价值所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出即兴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体会到散文“意境”之后,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四季美景,让学生不仅能够体会散文的“意境”,更学会表达“意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知,在散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从散文的文体特点出发,以散文中的“语言”“情感”“意境”作为出发点,体会到散文中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受到散文魅力的影响,爱上散文阅读,掌握散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此促进初中生散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优化教师的散文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薛丽芬,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文学硕士,江苏省太仓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苏教版实验先进个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教师、小学语文带头人、教科研带头人、“双十佳”青年教师。发表论文130篇,执教公开课50次。引领太仓市小学语文发展,倡导“小学语文互动场”教学研究,出版专著3本,共一百多万字,教学成果两次获江苏省一等奖。主持5个省级规划课题。多次给于永正、贾志敏、
期刊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命题,意在强调“即时教育、及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启蒙教育阶段,如何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儿童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在历经一段时期的实践、反思和沉淀后,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一、“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与简要实践  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形象性、情感性、启迪性和挑战性等特征,是语文阅读启蒙教学的有效载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类文本的解读需要重视。这一类文本思想性较强,对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教育作用,但又因为其思想性较强,往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像学习其他文体文本那样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一类文本的教学而言,如何保证其有效性,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去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文本解读(宏观层面则体现为教材解析),可以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加工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知。《纪念白求恩》是初中
期刊
《七颗钻石》是一篇儿童喜欢并乐于阅读的美丽童话。执教这课时,我从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学习的尝试,围绕“水罐”,紧扣“神奇”,通过“观、读、品、讲、写”的实践活动,可谓是真正找到了“教学的水罐”。一、观:剪辑视频,创设情境,触摸“神奇”  观,用眼睛看,是直观感受。课前通过一段一分多钟的微视频,创设学习童话的小情境场,让学生感受童话神奇的魔力。  师:上课前给大家带来一个微视
期刊
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小古文这一文体,填补了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空缺。如何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读懂小古文,爱上小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呢?笔者认为小古文课堂教学不妨“朗读、理解、品味、背诵”四步走。一、朗读:感受灵动优美的音韵  小古文音韵美,节奏美,行文美,情趣美,这样美妙的文字,放声朗读是首要。正如朱文君老师所言,“中国文字的音乐效果,只有在高声诵读中,才能显现出来”。  小古文的朗读
期刊
“留白”是绘画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适时对课文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的补充,这就是“补白”。适时的课堂“补白”至关重要。①课堂“补白”,激发学生想象力  适时的课堂“补白”,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方法。在补白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作品中“无字句处的精彩”。当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将无形化为有形,这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②课堂“补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期刊
文学世界不乏具有悲剧色彩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看作具有美学意义悲剧现象的艺术升华,几乎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现实深沉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正是我们在阅读时,需要以一种欣赏的目光去领略。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我们完全“享用”这道具有悲剧气息的文学佳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揭示人在行动中的过失和弱点,来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我们在欣赏具有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时,还受着文学人物生命意志的指引,激起自
期刊
“摇滚博导”陈涌海教授即兴弹唱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他那略带沙哑的磁性声音和摇滚风范,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打动了国民歌手组合凤凰传奇。感受诗仙的千年诗篇,读懂人生的百味情怀,国民歌手凤凰传奇,碰上国民诗人李白,唱出了这首《将进酒》的潇洒豪迈,更唱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中央一台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播出以来,受到
期刊
在语言类学科学习中,“阅读”与“写作”就相当于人的两条腿,需要两条腿的相互协调工作,才能跳得更高,走得更稳更远。但是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关系,将“阅读”与“写作”分开教学,从而让学生成为单只“脚”走路的学习者,严重制约了初中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对此,教师应认识到“阅读”是接受知识、内化知识的必然途径,“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外显的主要方式。通过阅读中内化
期刊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写字教学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示范、训练以及激励措施等促进学生提高写字水平之外,更应当呈现一种融教学的智慧、审美的情怀、书写的敬意于其中的写字课堂。写字是一门艺术,一种情怀,一个人素养的体现,是提升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一、营造写的“场”,培养书写的手感  1.古曲浸润,营造书写之气场。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写字教学时,我们不妨尝试通过播放古曲的方式,营造书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