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习惯培养的策略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仪,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目前,我国小学生礼仪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是否能正常延续,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至关重要,也刻不容缓。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需要全体公民,尤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开拓创新,不断探究,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广博的爱心。
  【关键词】礼仪习惯;现状;培养策略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礼仪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行为是经过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的。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是否能正常延续,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刻不容缓。根据以上有关影响小学生礼仪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小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功效,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培育子女行为习惯的摇篮。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关系极大,特别是在道德品质的塑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就要从少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这就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效。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重视血缘亲情的感化,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子女感恩情感。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生活上、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以及一种血缘亲情的自然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很深很广的感召力。父母对子女的爱会使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孩子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礼仪习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家长要用一颗慈爱之心来浇灌这些未开的花朵。
  其次,父母要言传身教。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与儿童谈话,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的穿戴,怎样与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却有着重要意义。”父母是子女身边最亲近、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影响有着特殊的自然性和稳定性。因此,孩子会自然地以父母的言行为榜样并且效仿。俗语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孩子学好难,学坏易,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讲粗话,这些不文明的语言很快让孩子上了口,导致小小年纪便粗话连篇。事实证明,凡是受到良好家教的学生,在校表现优良。因此,要想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父母除要经常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受到完美的教育,达到言传身教之目的外。还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睦、民主友爱、文明向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神圣的育人殿堂。加强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学生,是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是一项细致入微,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与其教育者天天唠叨,不如做出榜样。教师的自我礼仪,着装,仪表,举止谈吐,待人接物等,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的榜样。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礼,教师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平时,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都会点头或招手并向学生问好。在路上,见到学生,老师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每天送学生放学到校门口,看到家长,老师都会热情地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对于学生,老师也会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每次大扫除后,看着干干净净的教室,老師会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健康人格。
  (二)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礼仪习惯养成搭建发展的平台
  校本课程,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为出发点。它不是以往的教材模式,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提供一定的学习活动空间,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创新,让学生去体验、感受,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应该体现它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课程内容既有一定的主题,又能满足不同儿童的兴趣爱好。近几年,笔者了解到周开泉小学和陶冲小学等许多学校都结合课题实验,对实验资料进行了整理,编写出小学生礼仪习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三大方面内容,分“礼仪故事”“礼仪歌”“礼仪常规”三部分,图文并茂,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相结合,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校实际,并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积累中逐渐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要做到这一点,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喜闻乐见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1.加强常规管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学校必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标准,把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教育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尽快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基本行为规范及文明礼仪,周开泉小学开学的第一堂课就组织一年级新生开展主题为“争当周小好少年,礼仪文明伴我行”礼仪大课堂学习。课堂上,罗庆振副校长围绕见面问好礼仪、课间休息礼仪、文明让行礼仪、上课听讲礼仪等几个方面展开教育,用校园里、生活中的实例对小学生进行生动的引导和教育。授课过程老师还与学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激发了新生们学礼仪、用礼仪的兴趣。另一方面,每学期的开学初,面向全体学生重申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工作中一个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为更好地将礼仪常规教育落到实处,学校专门设立了“行为规范监督员”,并在校园各通道张贴温馨提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监督,经过反复的提醒,许多文明礼仪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每个学科教学中经常性地开展不同的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同时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认知愿望和兴趣,使他们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能结合学科特点,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3.开展“三个轻轻”等系列活动,促进礼仪习惯养成
  近几年,笔者所调查的学校就根据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小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礼仪教育,开展如“三个轻轻”“礼仪畅想曲”“我爱周开泉小学”“知荣明耻”“学会感恩”“经典古诗文朗读”等系列活动。结合国庆节开展“忆昨天、颂今天、望明天”等主题班会,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上进的奋斗精神,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体验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以深化革命传统,革命理想教育为动力,以劳动实践为主线,深化劳动光荣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能亲身经历、得到亲身感受,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以小品、三句半、快板、相声、现场采访、讨论、儿歌等形式,展示同学们学礼仪、知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成果,使学生真正受到生动活泼的文明礼仪知识教育。
  4.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表现范畴。它具有导向、激励、传递文化信息、审美、娱乐及教育人等功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加大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建设,搞教室布置评比,走廊校道贴名人画、礼貌警示语。办好校园之窗,红领巾广播站,并努力创建校园网站,加大文明礼仪教育阵地的建设力度,为全校学生树形象,立榜样。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无声地教育学生爱学习,守纪律,爱清洁,讲卫生,爱护环境,爱护学校,争做文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具有反复性。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教育训练,若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美化净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给学生以文明礼仪的熏陶,真正落实环境育人。
  三、净化社会育人环境
  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除了受家庭、学校教育影响外,社会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宣传、出版、文化等部门的教育作用,也是必不可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三十条提出:“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尽一切可能,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行为养成的社会氛围。
  (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是调整人与人之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等观念,又是社会衡量一个人行为对错、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的价值标准,实际上界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公民道德就是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乐于助人,行使一个公民的义务,不作法律之外的任何事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旧观念不断冲突、新旧利益不断调整、各种思想文化不断激荡的局面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显得紧迫而意义深远。俗语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可见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人是社会的人,小学生必将走上社会,社会必将影响人,人也会影响社会。社会环境中的社会风气、社区文化、大众传媒、社会团体等诸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们对小学生礼仪习惯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经常的,也有偶然的。因此,全社会都应该积极重视和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意识,纯洁社会风气,给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极为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优化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人文环境对小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同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使得现在小学生成长的环境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复杂。这就要求政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媒体,如电影、电视、音乐、美术、戏曲、广告、网络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以此优化人文环境,净化学生心灵,还孩子们一个优良的成长空间。
  (三)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校园周边环境是指学校所在镇区环境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部分。物质环境是指学校周边镇区的基本设施,如文化设施、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精神环境是指学校所在镇区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的精神面貌、人文精神、社会风气等。优化的校园周边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称物质环境是育人的一种财富。他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必须积极地消除或者减弱校园周边不利于学生礼仪习惯养成的环境因素。当然,校园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会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而逐步地减少,但也将会有新的变化,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要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如,社区教育、创建文明村镇等,从而更好地消除其负面影响,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促进学校健康稳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参考文献:
  [1]徐俊.现代文明礼仪[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2]刘青.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3]莫志权.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N].肇庆,2008,12.
  [4]陈艳.优化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N],2010,6,25 .
  [5]陈爽.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父母生活习惯至关重要[Z].
  [6]巢卫平.浅谈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三维模式的构建[Z].
  [7]山亭区桑村镇教委教研室.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Z],2009,10,21.
  [8]邓久祥.影响小学良好品德发展的学校教育因素之我见[Z],2011,1,18.
  [9]卢玉山.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Z],2006,2,28.
其他文献
【例1】(2017·广东)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的单车租赁服务。读“广州某区域不同时段停放单车数量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A.商业区 B.学校  C.住宅区 D.工业区  2.共享单车的出现,可以  A.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B.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解决城市人口密集问题  D.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简析】以时下流行的单车租赁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新型交通工具及其出现的影响
【摘要】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新优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更有更好的途径学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都碰到孩子们不乐意去完成英语作业,而且经常出现欠交的现象,英语作业已成为学生的一种额外负担。为什么我们所设计的英语作业不能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呢?作为英语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去思考和分析这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现状,让学生主动愉
【摘要】根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考呈现方式,初中学生要会用综合法写出合乎逻辑的证明过程,本文就目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在几何证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农村中学应如何进行几何证明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几何证明;教学策略;模型;记忆;综合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几何证明要达到“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的要求。中考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创客”及“创客”教育的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加入到“创客”教改中。“创客”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也成为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笔者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对“创客”教育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客教育;实验教学  一、“玩”中学,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可以从
【摘要】几何证明是初中数学的难点和重点,掌握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讨证明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几何证明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本文认为八年级几何证明题有以下七种解题技巧:掌握概念夯基础、格式分明合规范、化繁为简分步骤、整合已知早预见、牵线搭桥作辅助、火眼金睛识隐形、玩转数字识典型。  【关键词】八年级;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解题难,这是许多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
【摘要】課程改革不断深化,高效课堂伴随着素质教育成为21世纪义务教育的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连接点,其教育质量备受关注,近年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也是比比皆是。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首先应该树立高效课堂的教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理论依据及任务英语教学设计类型。笔者认为任务型英语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形成有效课堂,值得推广,以此改变农村学生学英语难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任务型;英语教学;合作自主;有效课堂  一、前言  由于我校地处广东省湛江市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英语的途径和环境完全依赖于课堂,英语学习也落后于城镇学生。因此,如何最大
【摘要】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明确地写入了基本理念之中,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创造的基础, 也是数学的心脏。因而,本文主要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疑,特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以大胆启发、诱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及学习主动性方面进行探讨,分别从紧扣开课处,让质疑出彩;畅谈可说处,让激趣出彩;着眼动手处,让操作出彩;挖掘关联
儿歌因其简单易上口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明朗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喜欢用儿歌来进行辅助教学。我在教学中,课前也会让学生吟唱英语儿歌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课中引导学生编唱英语儿歌,保持英语学习兴趣并解决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难点;课末唱出儿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入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教学。只要我们能有的放矢地运用儿歌,发挥儿歌的独特性,我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导致烦躁和厌学心理,因而对数学望而却步。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应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  一、创设“现实”情境  儿童极富想象力,爱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