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以线造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条不仅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也其精神支柱,以线造型作为中国画的基本手段一直贯穿着整个绘画的发展。由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兴起与交融,时代的更替与艺术语境的变迁,在经济市场下的中国画面临许多冲击与诱惑,对此我们有必要加深中国画线造型的认识。本文主要整理和归纳历代画论,“饮水思源”让我们汲取前人的精华,对线条加以分析,并帮助我们在创作中对中国画的认识和创新。
  【关键词】:中国画;线
  从世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西方绘画在形成的早期都采取“线”来作为描绘的基本语言,例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石窟壁画和中国内蒙古的阴山岩画等。人类祖先都不谋而合用“线”来记录他们的一切活动,可是当人类从石器时代到文明时代,中西方艺术用“线”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西方绘画将线融入结构体面中,并结合光影来表现。而中国画却始终保留“以线造型”并对此发展,使线条成为中国画独有的特点之一。
  为什么中国画始终把“线”作为造型的基本语言,单从作画工具上讨论难以自圆其说,还应当从自身文化出发才能找出端倪。本文所选题浅要分析中国画用线来源以及它的艺术作用。简要说明“线”这一绘画语言与“骨法用笔”的关系,以及从“线”本身的特征进行阐述,并且对线的认识和对中国画“用线”如何运用加以探讨,在大量的资料和古代画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中国画的“线造型”,对中国画用线的认识能帮助我们在对传统绘画能进一步了解,“取其精华”并在实际创作中提供理论知识。
  关于线的概念意识:康定斯基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中指出:“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显然这里说的“实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实际的现象,而不是指所谓的客观存在的哲学慨念。因此这句话也揭露了一个概念,在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真正地看到线,我们的肉眼看到的其实都是物体的转折面,只是它们的转折面微小,小到肉眼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而已。例如缝线针,头发丝等物质,虽然我们看不见实质的“线”的物体,但绝不代表它不存在。截然相反,它是可以让人感觉到存在的,只不过我们不能孤立地提取出来。仔细想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离不开“线”的概念,在区分事物上都要依赖于“线”的分界和造型功能,否则我们的世界将是模糊的混沌的。
  在中国画中的线“以线造型”乃中国画及中国艺术的特点之一,是被公认的线艺术,讲究用笔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显著标志。线条作为中国画的灵魂是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线的功能要高于纯粹的塑形功能,线条表现出的起伏变化承载着创作者的个人感情和生活体验,也是中国画趣味的具体表现。
  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其实就是线的运用史,从汉朝起人们追求简练、古拙并附有粗细变化的线条,那时的线还比较简单,朴实。到了魏晋时期,线艺术开始趋向成熟,纤丽,画风匀细,“春蝉吐丝描”做为当时一个重大突破和创造是颇具韵律感的。再到南朝谢赫的“骨法用笔”,对中国画的用线提升到一个最高境界,且为后世批评家奉为圭臬。到了唐代的线,风格多样并已成熟,最为代表的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每根线条极为精简充满韵律美,也符合造型审美的要求,所以后辈评之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宋代后文人画的兴起,线条在绘画中的地位更为显重,成为绘画造意,造韵的基本要素和手段。元代“书画同源”论,再次的提出时线条在绘画中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倡导书画结合,已达士气,品格修养的体现。清朝,由于碑学的兴起,强调用线的力量感,讲究书画印的结合,以至近代画家吴昌硕等人擅用金石般的线条来表现作品的力度美。再到现代,西方绘画的引入中国,改变了以往单线勾勒在平涂的基础形式,提倡“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使得许多画家的线条都以素描为基础,如徐悲鸿,蒋兆和、黄胄等人,使中国画的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中国画的发展和继承离不开线条的运用,以线造型在中国画占据主要地位,线表现的意象特征也就成为中国画审美价值的核心。
  谈及中国画线造型,不得不提及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骨法用笔”,“六法”阐述的内容是有关创作的一系列基本规律。谢赫在《古画品录》就提出:“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其中骨法用笔四字连缀简单描述,虽然言微其实意大。它被后世的历代画家奉为中国绘画用笔之标准,至今还未有脱离此法则的画论问世,因此古人云:“所言六法,画家宗之,亦至今千载不移也”。
  一副好的作品始终离不开六法的“约束”,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所要表达的结果,因此古人将这一结果分了“三六九等”,便有了神品、妙品、逸品、能品来划分作品的优劣。想要使作品表现气韵生动离不开骨法用笔,前者是果后者是因,前者是精神的表现,后者是工具方法的使用。在运笔创作的过程中用笔是关键,会直接影响中国画的形象,唐代爱宾对用笔极为重视,他说:“虽曰妙解,不见笔踪,故不谓之画。如山水家有泼墨,亦不谓之画,不堪仿效”。看爱宾语调极为强硬,不见笔踪不能称之为画,泼墨也不行,可见笔踪为画中基本要素,它是毛笔在纸面上运行留下来的痕迹,于是就产生了“线”这一基本语言,“线”性也就是“骨法”的视觉表现。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对自然汲取形象时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中国画讲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艺术创作要师法自然,可是自然并不是主动的呈现出艺术的美,还要经过作者内心情感的注入,将物体表象打破脱离肉眼的束缚,去传达内在的精神物象。文章开头提到“线”并不是一种实际的物质性存在,是人主观虚拟化得产物也就不可避免承载人的主观情感。而线本身的抽象特征可以把物体表象的内在精神剥离出来,在主观意念和客观事物中架起一座桥梁。这种情感因素的联通使得“线”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艺术的必然结果,也帮助作者表达心理情趣,具有传达情意的表现手段。
  我们已知线条作为中国画艺术语境里表达人思想感情最基本的符号,以成为中国文化环境独有的“方言”,也正是因为中国画线形象体系采用“骨法用笔”的技术方法,才得以实现中国画“气韵生动”的美学理想。由此结论,骨法用笔是使中国画气韵生动的外在形式,而气韵生动则是通过骨法用笔达到艺术形象表现的目的。中国画历经各代绘画实践的发展以渐渐融入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不再是一种线条的绘画技法,它开始表现为主客体交融,进入物我一体的境界。它作为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之一和最终目的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工具材料共同配合下产生的美学原则,它的完善与发展是促进中国画形成的基础,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我们不可轻易忽視。总之看近现代中国画的线条传统有下滑之势,或谓线条化表现在开拓创新的同时也受到了消解。以线造型的中国画非常重视线的美,它既是架构和贯穿着中国画艺术 形象发展体系的主要脉络,也是解读中国画艺术审美思想的基本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现实中的成功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得出传统民居传承的现代设计手法及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建筑设计;民居文化  民居作为众多文化元素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建筑风格所呈现的文化形态是不同地域居民个性生活风貌的物质体现。传统民居拥有独特的建筑结构与形态及多样化的设计理论,它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做出变通是必然趋势。因此研究传统民居不仅是为了
期刊
【摘要】:佛教前弘期的藏文翻译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译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藏文翻译在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吸收外来文明,有效地推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佛教前弘时期;藏文翻译;历程  佛教前弘时期,藏文翻译事业因得到王室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佛教前弘时期的藏文翻译事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讨论。  一、初译阶段  松赞干布时期,完成了统一青藏高原的大业,建立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也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提出了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动力,通过说明以上观点,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群众文化  引言: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在历史都产生过积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落后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淘汰,而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却不断发展壮大,深刻影响着群众文化。我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将职工凝聚在一起,是否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而工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若想将内部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好,就必须要依靠工会的力量,让工会成为职工的发言者,倾听者,让职工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且通过工会的努力来将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完整的构架,最终通过内部文化建设来提高职工的素养,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笔者根据相关文献,
期刊
【摘要】:汉族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始于黄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汉服具有独特的服装特点,它的核心是华夏礼仪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发展。我国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着装,它的织染精美、款式丰富,承载了汉族人民的非凡智慧和杰出的手工艺术。本篇文章对汉服从黄帝时期到明末时期的风格变化形式进行分析,并对古代汉服风格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
期刊
【摘要】:“民族主义”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有的学者在“民族主义”的标题下探讨国与国的关系,有的学者却探讨少数民族的分裂主义。有的经济学家把“民族主义”作为“国家干预主义”的同义词,有的学者只用它来指民族排外的情绪;在第三世界国家,正如人们经常指出的“民族主义”,替代概念是“爱国主义”。  【关键词】:发展;民族主义;民族国家  1、民族主义的历史起源  民族主义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民族主义最
期刊
每一个品牌都有其设计的源头,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每个设计师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不管是香奈儿这个品牌还是其创始人,用传奇一词来形容,都不足为过。纪录片《香奈儿》让观众看到了香奈儿这个世界顶尖奢侈品牌的创立-辉煌-低谷-再辉煌的全过程,诠释了加布里埃·香奈儿——这位时尚界的传奇人物的设计天赋、设计理念以及所倡导的精神,展示了香奈儿品牌的品牌文化与品牌理念。《香奈儿纪录片》开篇的时装秀就曾提到“香奈儿这个品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当前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如何提升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师应该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初中生口语水平的因素,提出一些改进初中生教学中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一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初中作为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与
期刊
【摘要】:近几年对民间美术图案的研究日渐深入,人们渐渐意识到其背后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从一方面来说,民间美术图案中体现的民族心理素质以及精神素质表现出的是极为质朴的民间审美观念,而另一方面,其本身的美学价值蕴藏在实际运用价值之中,它是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完美结合的产物。而这也就构成了民间美术最大的特色——它是深入讨论民间美术图案文化价值的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民间美术图案;应用;美学价值;民俗心
期刊
【摘要】: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留学生“能”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检索到众多的文献中,不同的研究者对“能”的義项分类不尽相同,调查语料的来源也大都限于本校学生或是某一国别的学生的语料。大部分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能”与“会”的对比或分析上,尚未全面地对“能”的各义项偏误进行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来进行统计分析,在更大规模语料与更多国别研究对象的基
期刊